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啄木鳥因為會啄樹木中的害蟲,被稱為森林醫生,但是你知道嗎?啄木鳥在啄木的時候,每秒平均就要啄15下,而且由於其目的是將樹木啄開,所以它需要大幅度的頭部前後擺動的力量配合自己的喙才能完成啄木的動作,因此,在啄木的同時,啄木鳥的頭部也是要受到很大的衝擊力的。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換成人的話,早已經撞暈或者得腦震蕩了。那麼,為什麼小小的啄木鳥反而沒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闢個謠哈
關於啄木鳥的啄木頻率和速度,在網上有一個呼聲最高的說法,那就是:
啄木鳥啄木的頻率,達到每秒15-16次,速度能達到每小時2092公裡,這個速度,比時速55公裡的汽車快37倍。
相信這個說法是大家最常見的一個說法,而且許多小夥伴對這個看似詳細的數字深信不疑。其實,在以上這個說法中,除了啄木鳥的最快頻率為15-16次/秒是正確的外,其他都是被嚴重誇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速度高達2092公裡每小時,比55公裡的汽車快38倍,並不是37倍(開個玩笑哈)。我們重點的說一下要產生2092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需要什麼?按照啄木鳥的體型,我們姑且算啄木鳥一次啄木頭需要運動5公分左右,那麼,啄米鳥的頭就需要承受約三十四萬個重力加速度的力,而需要驅動如此大的加速度至少需要20噸以上的力來推動。
按照這個理論來算,啄木鳥前後擺頭的力如果高達20多噸的話,不用說把樹啄一個洞,僅需要一下甚至能把樹鑿穿,還用得了一直啄木了?
其實,關於啄木鳥在啄木時產生的速度,按照科學的計算方式,就是啄木鳥的每次啄木的速度最快可達20公裡每小時,而這個數值是啄木鳥能達到的極限了。而在這種頻率的下,啄木鳥一天最多也就能啄600下。
啄木鳥為啥不得腦震蕩?
即使按照2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撞擊頭部,也足以使人腦震蕩了,但是,為什麼啄木鳥一天還能啄個幾百下呢?原因很簡單,啄木鳥為了啄木已經進化出了可以防止自己受傷的能力。
首先,啄木鳥的頭部有四層「緩震科技」,第一層就是它整個頭骨的骨質疏鬆裡面充滿了空氣,這能起到一定的緩震作用,第二層是啄木鳥頭骨中有一層棉狀的外腦膜的;第三層是在啄木鳥外腦膜和腦髓中間有一個空隙,而空隙中充滿了液體。第四層嚴格來說並不是緩震的,而是輔助緩震的,在高速運動下撞擊,如果是旋轉的話,對大腦的損傷是最大的,為了保證自己的頭不會在巨大的撞擊力下發生旋轉,啄木鳥的頭骨兩側長有發達的肌肉,這些肌肉的作用就是使啄木鳥的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正是有了這「四層緩震科技」才讓啄木鳥在如此高頻率的啄木下依然安然無恙。除此之外,在啄木鳥啄木時,大量的木屑會高速的飛出,如果這些木屑擊中啄木鳥的眼球,那麼即使有「緩震科技」,啄木鳥也會被擊瞎。為了防止眼球受傷,啄木鳥會在自己的喙馬上要碰到樹幹時的1毫秒內做出一個保護措施,那就是將眼睛內的瞬膜放下來牢牢的保護住眼球。
所有的啄木鳥都是「森林醫生」嗎?
啄木鳥因為其吃害蟲的習性被稱為「森林醫生」,同時也是一種益鳥。但是,凡事沒有絕對的,有一種啄木鳥,它非但很少吃蟲子,反而還會傷害樹木,它就是橡樹啄木鳥。
橡樹啄木鳥是一種美洲獨有的啄木鳥,它雖然也會像其他的啄木鳥那樣啄樹木中的蟲子,但是蟲子並不是它的主食,它的主要食物是橡果,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而且橡樹啄木鳥有儲藏食物的習性,而儲藏的地點大都是樹幹裡,所以,它會利用自己的喙將樹木鑿出一個大洞或者將樹木鑿的千瘡百孔的,將橡果放在裡面,而在這種巨大的損傷下,樹木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嚴格意義上說,橡樹啄木鳥並不是「森林醫生」,相反的,它是樹木「殺手」。
總結
啄木鳥每天高速的啄木之所以不會對頭部造成損傷就是因為它的「四層防護」,那些適應不了這樣生活的啄木鳥都已經在進化的過程中被淘汰掉了,而這正是「適者生存」的體現。
當然,不要以為每一種啄木鳥都是益鳥,像上面說的橡樹啄木鳥就是一種「害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