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託裡奧.維內託,從重炮驅逐艦到直升機巡洋艦,維內託的傳承

2020-11-30 騰訊網

維託裡奧.維內託(Vittorio Veneto)是誰?

維託裡奧這四個字是英語(Vittorio)的音譯,Vittorio是義大利的開國君主維託裡奧·埃曼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的姓。為了紀念維託裡奧·埃曼努埃萊二世,維內託省的一個城市被命名為維託裡奧,周圍的平原順手被命名為維託裡奧平原

維內託的另一個翻譯版本叫做威尼託(Veneto),是義大利的20個大區之一,等量代換就是維內託省。威尼託省下轄的一個城市叫做維託裡奧維內託(維內託是1923年加的後綴)

但是,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名字直接來源並不是這個城市,而是在這個城市爆發的

維託裡奧·維內託戰役(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

1918年10月24日義大利發動維託裡奧維內託戰役,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自奧匈帝國獨立。

10月29日,奧匈帝國要求停戰

1918年10月30日,奧匈帝國軍一分為二。

10月30日,德國境內發生基爾水兵起義

10月31日,匈牙利宣布脫離奧匈帝國的聯盟。

11月3日下午3點20分,義大利與奧匈帝國籤署和平協定-《基屋斯蒂別墅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villa Giusti)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之戰。

1923年,維託裡奧市被加上了維內託三個字,更名為維託裡奧維內託。

為了紀念這一場戰爭,義大利海軍計劃將建造的新型戰列艦命名為 Vittorio Veneto。

但是,因為義大利新型戰列艦計劃的相關建造工作一再延期,出現了城市改名的操作,所以,維託裡奧級戰列艦順手也就改成了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在後期因為維託裡奧比維內託長,所以當地居民逐漸習慣稱呼為維內託市。

而維內託,威尼託的問題,也是非常簡單的翻譯版本不同,官方出臺了關於地名的正確翻譯後,威尼託市和威尼託省一般都被翻譯為了威尼託。

維內託級戰列艦因為是單純指維內託級戰列艦所以不受影響。

也就是說,一句話概括的話

而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名字來自於為了紀念一場在為了紀念偉大的義大利開國君主而已義大利開國君主之姓命名的一座城市並且為了讓其他人知道這個城市在哪裡所以特地加上了省的名字的城市爆發的戰役的名字的名字

自己斷句去吧,這個義大利套娃.....

漢語則是因為維內託短

歐一世三的381mm的維託裡奧維內託級重炮驅逐艦

一戰結束以後,因為連年戰爭導致國庫空的能跑耗子的各國籤訂了一系列制定戰後國際秩序的相關條約,

1922年《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條約中華,義大利非常開心的獲得了177800噸戰列艦的份額。

雖然說遠少於英國美國義大利。但是,英國美國日本在戰爭結束以後是痛下決心停止了一系列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英國的海軍上將級戰列艦的後續建造計劃,再比如說美國一口氣幹掉八艘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四座三聯裝406)和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八根406),完成度較高的列剋星敦和薩拉託加改裝為航空母艦。日本的天成不得不改裝為航母,土佐級戰列艦全部作為靶艦擊沉

而素來划水的義大利表示,自己還得建造不少戰艦才能讓自己擁有177800噸的戰列艦。

義大利在這之前建造的戰列艦隻有兩艘安德烈亞多利亞和三艘的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以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但丁·阿利格伊切裡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祖傳的眼光,技術設計都不錯,問題就是,造的太拖沓,太漫長)

只有六艘無畏艦的義大利還出現了達文西號戰列艦彈藥庫爆炸事故,已經沒有維修價值,

因此只有九艘艘戰列艦的義大利,(還有四艘前無畏)頭大, 自己該造啥?

卡拉喬洛都被取消了,法國的諾曼第也被取消了。

義大利想要建造406mm艦炮的戰列艦卻被英日美三大海軍強國聯合抵制之後取消,再三談判之下,僅僅允許義大利和法國在1927、1929、1931年間建造新的主力艦,但主炮口徑不允許超過406毫米,單艦排水量最大35560噸,在新舊戰列艦總噸位不超過177800噸的情況下不限制建造數量

為了替代已經嚴重老化的但丁和前無畏,義大利海軍意1928年提出了一個23000噸級的初步設計方案

標準排水量:23369噸,長195米,寬29米,吃水8米,3座三聯裝381毫米主炮塔,4座雙聯裝152毫米副炮塔,6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和2架;航速28-29節。

但是上述數據是以犧牲防禦性能為代價換取的(別說打開仗了換裝甲什麼的。)

1928年6月份,義大利海軍還測試了一個標準排水量26200噸的戰列艦計劃,這個戰列艦的相關數據很少,而且同樣沒有建造。

義大利也希望建造三萬五千噸級別安裝6門406的戰列艦。航速達到29~30節,

考慮到法國的影響,義大利不希望授人以柄,希望法國先打破條約,義大利再坐收漁翁之利,問題就是,法國也是這麼想的.....

在義大利海軍仍在糾結的時候,20世紀20年代已經過去

120世紀30年代,德國陸續下水了三艘裝備,兩座三聯裝,283毫米主炮的德意志,法國海軍也建造了兩艘裝備兩座四聯裝320毫米主炮炮塔的敦刻爾各級輕型戰列艦。

而義大利雖然說花費重金對加菲爾伯爵級和安德利多利亞級戰列艦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使其擁有27節以上的航速,成為快速戰列艦,但是即便如此,你儘管改有用算我輸!

義大利的4艘戰列艦花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現代化改造,然後他們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一點用處都沒有派上

義大利海軍為了應對法國的敦刻爾克,計劃建造18000噸的770型,長185米、寬26.25米、吃水7.65米、型深13.3米。2座三聯裝343毫米主炮,4座雙聯裝152毫米炮,6座100毫米雙聯高射炮

然後繼續取消,重新制定造艦計劃,設計一型與敦刻爾克同一級別的26500噸戰列巡洋艦。1933年完成,

基本技術數據為標準排水量26925噸,長200米、寬27.25米,4座雙聯裝343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聯37毫米高射機關炮,航速29節,側裝甲帶250毫米,三層裝甲甲板合計50毫米,水平防護茶几。

義大利在來來回回浪費數年時間之後,發現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首先英國不缺這樣的艦,其次英國建造新式的戰列艦,那些老式艦艇艦就只能扔到二線戰場,很明顯怎麼看怎麼覺得義大利的主要活動範圍就是典型的二線戰場。

所以說指望袖珍戰列艦或者是輕型戰列艦,再或者是兩萬噸左右的戰列巡洋艦跟老式戰列艦站樁對A,未免有些要求太高,老舊戰列艦航速比較低但是問題是英國的老舊戰列艦指的是那群裝備343mm甚至是381mm主炮的戰列艦。

義大利趕緊放棄了之前那一串計劃,開始謀求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相關建造(兜兜轉轉還是得建造高速戰列艦,還是得建造維內託的義大利海軍)

維內託號戰列艦於1934年10月28日開工1937年7月25日下水,1940年5月1日交付義大利海軍。

利託裡奧號戰列艦,於1934年10月28日開工,1937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6月24日服役

羅馬號戰列艦1938年開工,1942年竣工準備交付的時候,義大利宣告投降,然後被德國的弗蘭茨幹掉了。

帝國號戰列艦也被德國幹掉了。

維內託級戰列艦。

長237米寬32.9米,吃水深度9.6米,標準排水量41,167噸,滿載排水量45,752噸,最高航速30節,續航能力為4700海裡/14節,3900海裡/20節

動力來自於8臺鍋爐,兩兩一組的全放在4個鍋爐艙當中,但是同一個鍋爐艙的內的兩臺鍋爐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隔絕,

輪機艙與鍋爐艙交錯布局,主機額定輸出功率為13萬馬力,最大輸出功率為14萬馬力,4軸4槳推進.

主炮為3座三聯裝的是381毫米L50主炮,採用強裝藥發射模式,強裝藥帶來了更強的穿甲能力,也帶來了更強的炮管燒蝕,使用壽命僅為110~130發,約為世界同類艦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

副炮為4座三聯裝的155毫米L55的副炮

12門90毫米高射炮,20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24門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

1942年增加8門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

3架Ro.43型水上飛機,一個水上飛機彈射器。

ds依舊是義大利獨創的普列賽防禦體系,理論防禦效果良好,單是義大利海軍祖傳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問題依舊是無法避免。馬塔潘角海戰一發魚雷進水四千噸,不過沒有失去戰鬥力,也能看出義大利的設計效果還不錯。

整體來說,維內託級戰列艦在各項指標上都稱得上不錯,也是角逐歐洲最強戰列艦的歐洲三劍客之一

但是,維內託的航速不錯,但是航程茶几廣受詬病,作為戰列艦其續航能力卻僅有短短的4000海裡和幾千噸的驅逐艦一個水平,也就是說,維內託級戰列艦的高性能指標是犧牲續航能力換來的。

維內託戰列艦因為她那個續航能力而被諷刺為381毫米重炮驅逐艦,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梗,而且傳播範圍還挺廣的

維內託級戰列艦數據相當完美,但是因為它的服役時間比較晚,直到二次大戰已經爆發的1940年才宣告服役,而在維內託號服役40多天之後,義大利宣布加入第2次世界大戰

四十天的時間也就能讓水兵習慣一下戰艦的基本能力,完全形成戰鬥力還需要過一段時間,這也導致了維內託級戰列艦拙劣的表現。

而維內託號在1941年所參加的馬塔潘角海戰當中(每次說義大利戰列艦都繞不過這個問題......)被一發魚雷擊中了側舷。

進水4000噸。

1942年之後,義大利因為石油問題出現了燃油危機,所以義大利海軍竭盡全力的降低石油消耗,一方面讓那些老式戰列艦就在港口裡呆著吧,就別沒事出去瞎晃悠了,而另一方面主要是壓縮戰列艦之類的大型艦艇的活動頻率,讓那些吃的更少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出去幹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維內託除了因為性能優勢而有了不少名氣以外,其他時候,因為義大利燃油問題也就是和加富爾伯爵級以及安德烈多利亞級一起划水了。

維內託號與利託裡奧號倖存到了二戰結束之後。

但是戰爭結束之後的各國海軍根本不希望看到義大利依舊擁有較為先進的艦艇,所以說義大利海軍在戰爭結束以後只被允許保留兩艘戰列艦,而維內託號與利託裡奧號均在拆解的行列當中。

拆解之後的維內託號同樣淪為的地條鋼,支援義大利的戰後復興

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安德烈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以及陸續安裝直升機甲板的老舊艦艇,讓義大利海上壓力有所降低,但是因為蘇聯的決心更強,所以說義大利取得這個短暫的優勢馬上就被抵消,然後又被拉遠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義大利海軍,需要造排水量更大,艦載機數量更多的直升機巡洋艦

在這個階段,義大利海軍還不能建造全通甲板的輕型航母或者直升機航母,但是義大利也可以選擇建造直升機甲板所佔長度更長,能夠搭載更多的直升機的直升機巡洋艦

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

從1965年開工建造,1967年2月5日下水,1969年7月12日服役。

艦長179.6米,艦寬19.4米,吃水深度6米

飛行甲板長40米,寬18.6米

艦載武裝:1座位於最前端的美制的MK-10 mod7飛彈發射發射雙聯裝發射裝置,(備彈60發,分裝在3個彈艙以內)。

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白頭"A224S型魚雷和MK46型魚雷。

以及重中之重的12門76mm奧託梅萊拉自動炮

艦橋前部的AB炮位各一座76炮,艦橋兩側,艦橋中段,機庫中段,機庫艙門左右兩側,飛行甲板最前端各有兩座76mm艦炮。

標準排水量7500噸,滿載排水量9500噸,最高航速32節,

艦載機搭載能力6架AB 212輕型反潛直升機

維內託級的機庫採用典型的航母構型機庫,而非擠佔艦體表層的機庫設計,在最後面那四門炮之間夾著一個升降機

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服役之後,極大的降低了義大利海軍的反潛壓力,有效的遏制了蘇聯海軍潛艇在地中海的活動。

而且義大利海軍在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之上,試探性的採用了艦體內部的航空母艦構型的內埋機庫

這對於從來沒有正規航母的義大利海軍的航母探索有著重要的意義。

維內託的現代化改造

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在1981年到1984年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延長了艦體(因為比較久遠,也比較阿卡林,直接導致這次現代化改造知名度很低,根本查不到改裝前數據.......)

艦體前部縱列安裝兩門76炮的平臺重建後安裝了一門40mm雙管布雷達速射炮。

飛行甲板最前端的兩門76mm速射炮拆除後同樣換裝為40mm雙管布雷達速射炮 飛行甲板兩側的76mm奧託炮也換成了布雷達雙管40毫米速射炮。

加裝了四組特塞奧"MK2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兩次改裝的具體區別如上圖。

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現代化改造後,艦載機更換為海王直升機,因為直升機的大型化導致艦載機數量有所下降。(因為維內託的機庫很窄,勉強塞進去六個ab-212,換成海王之後就只能塞三個海王了)

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的替代者是加富爾級輕型航母服役之後,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邊緣化。

在加富爾級輕型航母已經徹底戰鬥力之後(之所以不是同步退役是因為義大利擔心加富爾存在技術問題導致服役初期可靠性不佳,為了避免出現體系漏洞,所以推遲了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的退役時間)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於2006年宣布退役。

相關焦點

  • 麵條國的巔峰之作——詳剖歐洲最強戰列艦:維內託級 背景篇
    本系列文章將詳解義大利海軍的維內託級戰列艦,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全文共計8676字,配圖34幅  維內託級戰列艦共4艘,維託裡奧·維內託號、利託裡奧號、羅馬號、帝國號  提到維內託級戰列艦,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呢?澡盆王、普列塞、剝被帽、歐洲三劍客、嗑藥炮……網絡上對維內託級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 口徑即正義 戰艦世界閃擊戰齊格飛巡洋艦重炮登臨
    恢弘巨艦,重炮轟鳴!由全球知名戰爭遊戲開發商Wargaming與愷英網絡共同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戰艦世界閃擊戰》今日正式開啟齊格飛活動,D系IX級巡洋艦「齊格飛」(西格弗裡德)悍然來襲,盡展超級戰艦的驚世神威!
  • 二戰德軍新型驅逐艦,一次海戰被「團殺」到僅剩1艘
    【話說軍世】說到二戰德國海軍的水面戰艦,戰機比較好的且有名的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以及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等大型戰艦,不過由於缺少與盟軍在戰艦上對抗的實力,這些大型戰艦大多早早沉沒了,還有一些中小型艦艇,比如說驅逐艦,也沒能逃脫沉沒的命運。
  • 日本最新驅逐艦下水 以二戰時萬噸重巡洋艦為名
    這是日本最新的摩耶級驅逐艦的二號艦。資料顯示其全長170米,標準排水量8200噸,滿載排水量超過1萬噸,採用「燃-燃電聯合」推進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二戰舊日本海軍也有一艘萬噸級戰艦叫「羽黑」號,那是艘妙高級重型巡洋艦。二戰的「羽黑」號參加了太平洋戰場的多場大海戰,後被英軍擊沉。
  • 海軍唯一俄式神盾艦,我國設計最高水平,防空性能堪比基洛夫巡洋艦
    如果要選出「最能代表我國驅逐艦設計水準的艦艇」,很多小夥伴肯定會選055萬噸大驅,或者選052D。這兩款自然是海軍目前最先進的主力艦艇,即使放到世界範圍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不過「最能代表我國驅逐艦設計水平」的還真不是上述兩位,而是服役了十多年的俄式神盾艦——051C型驅逐艦。
  • 蘇聯海軍的「全球巡洋艦」
    ,搭載KA-25PLO反潛直升機。 這種燃氣輪機最早在61型「卡辛」級驅逐艦上使用,技術成熟後轉移到各艦上,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武器系統 1134B的武器性能繼續提升,尤其防空能力提升很大,使其在大型反潛艦的基礎上也能兼任防空巡洋艦。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日軍「水雷戰隊」下屬的驅逐艦於是,舊日本海軍開始發展排水量比傳統驅逐艦更大的輕型巡洋艦,充當「水雷戰隊」的旗艦。在戰時,如果交戰海域是在近海海域,這些輕巡洋艦將指揮「水雷戰隊」下的驅逐艦共同發起攻擊。而此前舊日本海軍雖然也建造了一部分裝甲巡洋艦,但是這些裝甲巡洋艦都屬於低速巡洋艦,無論是艦型設計還是動力系統,值得借鑑的地方都不多。因此,當時的舊日本海軍決定參照英國的「林仙」級輕巡洋艦和部分驅逐艦的部分設計經驗,來設計「天龍」級輕巡洋艦。因為要在遠洋環境下指揮驅逐艦進行雷擊作戰,所以「天龍」級輕巡洋艦使用了容納空間更多的艏樓船型設計。
  • 冷戰禿鷲——淺談蘇聯1123型「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
    UGM-27A「北極星A1」潛射中程彈道飛彈在此之前蘇聯海軍1957年立項的61型「卡辛」級驅逐艦噸位只有4400噸,反潛方面只有1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以及2座6管RBU
  • 「重慶」號驅逐艦退役 新家落戶天津公園供參觀
    「重慶」號驅逐艦為我國051型飛彈驅逐艦,該艦曾在1985年執行攔截監視蘇聯海軍「伏龍芝」號飛彈巡洋艦任務,當時日本攝影師拍攝反應這一事件的照片《中國海軍之勇姿》中,記錄了我「重慶」艦不畏比自己噸位大數倍敵艦,與之鬥爭的形象。「重慶」號是中國海軍有歷史紀念意義的艦名。1949年,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官兵起義,加入人民海軍,成為我海軍第一艘巡洋艦,後因遭國民黨空軍轟炸沉沒。
  • 俄基洛夫級巡洋艦王者歸來,獲評全球最強戰艦
    但是,俄羅斯新改造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王者歸來,再次捍衛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最強大戰艦。據美國《福布斯》報導: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改裝歸來,在理念和武器上將超越早前狀態,部署新型武器和雷達系統,作戰實力將顛覆封存階段。在冷戰時期,蘇聯建造出1144.2型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這款驅逐艦讓同時期除航空母艦,其他水面艦艇黯然失色。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戰艦世界閃擊戰:日系柳級高速魚雷驅逐艦試玩!
    今天是元旦假期第一天,由於天氣寒冷小胖窩在床上試玩很少用到的日系艦艇,由於是非人民幣玩家,小胖今天分別使用了菖級和柳級兩種二戰前期的日系驅逐艦。先來看看歷史資料中真實的日帝海軍驅逐艦隊。自1894-1895年甲午戰爭後膨脹起來的日本帝國聯合艦隊,從來沒有對驅逐艦的發展花多少心思。它的艦長只是少佐(少校)軍銜,艦艏也沒有皇族的菊紋章。
  • 「永不沉沒」的瘟神: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雪風號
    水雷戰隊是特別鮮明的註腳,驅逐艦隊扛著重雷重炮跑遍了太平洋,但很多時候居然是在當運輸艦用,被盟軍的戰機和潛艇成批地送進海底。到戰爭結束之時,日本海軍還剩下3 艘一線作戰驅逐艦沒有沉沒,這3 艘驅逐艦是:潮號(吹雪型20 號艦)、響號(曉型2 號艦)以及雪風號(陽炎型8 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