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東山醫院建設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2021-01-10 梅州日報數字報

本報訊 (記者羅誠浩 通訊員梅研)日前,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到梅江區調研東山文旅康養小鎮建設,強調要牢固樹立「產業興市、項目為王、企業第一」理念,堅持項目化工作法,圍繞項目建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開展「拔釘子」專項行動,全力掃除各種制約和障礙,確保項目順利建設,為梅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張愛軍來到東山文旅康養小鎮東山醫院項目建設現場和東山文旅康養小鎮展廳,檢查復工復產情況,聽取小鎮規劃建設情況匯報,隨後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項目工作匯報,研究解決規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張愛軍對東山文旅康養小鎮建設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表示肯定。他說,東山文旅康養小鎮是我市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康養文旅產業的重點項目,梅江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市、區聯動,成立專班,專人跟進,提供周到細緻服務,加快土地徵拆步伐,儘快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全力保障項目建設。

張愛軍強調,東山醫院是文旅康養小鎮的核心項目,對提升我市醫療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要突出重點,加快前期準備工作,全力推動東山醫院項目早日動工建設。要統籌抓好梅州大劇院、東山新天地、康養社區等子項目建設,該驗收的要抓緊驗收,該啟動的要馬上啟動,該優化調整的要儘快優化調整,該完善手續的要依法依規完善,力爭早日為梅州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優質的康養文旅服務場所。

市領導黃文沐、陳曉建、溫向芳參加活動。

相關焦點

  • 【「十三五」重慶健康答卷②】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全周期...
    「十三五」以來,重慶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全市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增加  對於偏遠地區群眾而言,當地醫療衛生資源的多寡、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 提升婁底城北醫療水平 市第一人民醫院掛牌「婁底經開區人民醫院」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掛牌「婁底經開區人民醫院」,旨在打造具有經開區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架構,不斷提升婁底城北醫療水平。副市長趙應良出席現場辦公會並講話。漣源鋼鐵集團公司工會主席、副總經理汪慶祝,婁底經開區黨委書記陳奉文,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羅琳,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康豔華出席。
  • 天津「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醫療服務...
    「十三五」期間,本市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天津醫院改擴建、環湖醫院新址擴建、中醫二附院遷址新建等12個項目竣工,11個項目投入使用,1個項目尚在建設。同時,本市大力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建設,到2019年共布設26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
  • 華西醫院東山國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運營
    昨日上午,華西醫院東山國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龍泉東山國際新城正式運營。這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次跨出主城區,也是專為新興社區設立的第二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昨日上午10點過,東山國際新城A區正門對面,總佔地約2000平方米的華西醫院東山國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前,已聚集了數百名居民。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五場)
    同時我們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提升以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和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從整體上看,近年來中國醫療質量呈現出「四升一降」的發展趨勢,「四升」就是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合理用藥特別是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 壯大「齊魯醫學」品牌,打造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
    濟南將加快建設國際康養名城。打造醫學技術創新高地。積極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推動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建成投用,加快醫療矽谷、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山大國際醫學中心、精準醫學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度,爭創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綜合試驗區。支持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雙高」建設,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高水平學科和一流專業。
  • 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的建議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和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動醫防結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因此,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調整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重點,推進疫情防控關口前移,是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
  • 溫州濱海醫院與溫醫大附二院籤署醫療技術合作協議
    溫州濱海醫院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此次達成一致協議,在該院掛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技術指導合作單位」,通過下派專家和遠程教學等方式,對溫州濱海醫院開展相應的學科建設技術指導,促進雙方在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優秀醫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水平、教學能力、雙向轉診等方面實現共贏。
  •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河南推進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入新徵程
    2019年底,在三年共建的良好基礎上,醫院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8個試點省份10家單位之一,今年10月,省政府同北京兒童醫院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開啟共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新徵程。開展合作共建以來,醫院診療服務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河南患兒到北京兒童醫院就診量顯著下降,真正讓區域兒童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國家優質醫療資源服務。
  • 今天,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優質醫療夢」更近...
    今天,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優質醫療夢」更近了!這是海鹽加快推進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將加快實現「優質醫療夢」。縣委書記陳玲芳、縣政協主席孫雄偉等出席籤約儀式。>活動現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海鹽分院揭牌,陳玲芳為海鹽分院執行院長頒發聘書。根據雙方協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將圍繞緊密型合作、融合性發展,高水平輸入管理和技術團隊,高標準參與海鹽縣人民醫院的全面管理,從人才、技術、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協助和指導,推進海鹽縣人民醫院的建設與發展。
  • 河間聚焦重點項目建設、提升政務服務、紮實辦好民生實事領域
    「聚焦作風教育,我們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創新舉措、持續用力、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步伐。」河間市委書記尹衛江說,我們將為全省2020年度資源環境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廢舊智能裝備機電一體化再製造升級技術」等重點項目做好服務,加快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 大化醫院聘專家指導提升醫療軟實力
    「快速提升醫療軟實力引智項目」活動號召,聘請7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該院特約專家,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日前,首位特約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職業病專家趙金垣教授來到大化醫院,開展會診授課和科研指導活動。     在兩天的活動中,趙金垣教授向30餘名醫護人員詳細介紹了國內職業病、職業化學中毒的現狀和治療水平,系統講解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遲發性腦病、化學性急性肺損傷的診治進展、突發性化學中毒事故救治及職業衛生科學研究課題確立等方面內容。
  • 西城區廣外醫院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
    為進一步推進醫院中層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中層幹部管理能力,近日,醫院黨委舉辦西城區廣外醫院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到北京市西城區衛健委醫管中心劉永東主任進行授課,廣外醫院、廣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後備幹部以及黨支部委員、團總支委員等參加培訓。
  • 衛健委舉行新疆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組團式援疆成果發布會
    (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兵師團三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得到加強,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全面實施,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事和補償機制等綜合改革,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初步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實現「小病不出團、大病不出師、疑難危重病不出疆」
  • 弘毅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布局醫療產業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10月8日,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悄然加快醫療產業布局。
  • 潮陽區委主要領導帶隊調研疫情防控和區人民醫院建設工作
    昨天,區委書記蔡永明帶隊調研疫情防控和區人民醫院建設工作。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疫情防控會議部署要求,全面嚴起來、防起來、動起來,強化重點地區、場所、冷鏈運輸等部位防疫管控。要加快區人民醫院升級改造步伐,從硬體設施配套、人才引進等方面入手,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樹立醫院良好形象。
  • 溫州經開區實施醫療資源三年行動計劃 濱海醫院與附二醫籤約合作
    溫州網訊 日前,溫州濱海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技術指導合作單位」在經開區舉行籤約授牌儀式。此舉意味著溫州濱海醫院將獲得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優質醫療技術的支撐。
  • 努力打造同濟化同質化醫院 為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努力打造同濟化同質化醫院 為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2020-05-19 10:45 來源:四川新聞網
  • 關於加快贛州市信息化建設的研究
    加快了醫療衛生信息化。醫院信息系統在我市大中型醫院基本普及,如市人民醫院「十一五」期間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520萬元,建立了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合理用藥管理系統等;全市藥品生產經營動態視頻監管系統初步建成,納入系統的企業有1200多家。
  • ...關於印發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
    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利用全社會資源加快補齊醫療事業發展短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二)需求引領,供給升級。允許公立醫院通過人才交流、委託管理、技術支援等模式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建設協議合作關係。鼓勵具備醫療管理經驗的社會力量探索通過醫院管理集團等形式,參與公立醫療機構管理。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舉辦特需醫療有關規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