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恐怖致命毒蟲 醫學專家傳授「八字經驗」

2020-12-08 浙江科技新聞網

  網傳人如果接觸隱翅蟲身上的毒液「就死定了」,這一消息引起眾人關注。醫學專家給出「八字經驗」,教人們如何避免帶毒隱翅蟲對人體的傷害:防蟲、忌拍、清洗、塗油。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預警」消息稱,一種名叫毒隱翅蟲(又叫青腰蟲)的蟲子出現在津、京等地,人如果接觸到這種毒蟲身上的毒液「就死定了」!這一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也廣泛傳播,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被網傳成是「妖魔蟲怪」毒隱翅蟲果真如此可怕嗎?為此,筆者採訪了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長期從事感染性疫病防治的姜天俊副主任醫師,姜主任說,隱翅蟲沒有傳說中可怕,遇到該蟲也不必恐慌。

  ———危害有限———

  並非新鮮物種

  姜天俊介紹說,毒隱翅蟲這位「蟲先生」並非什麼新鮮物種,早就在地球這個大家園上與人類同在了。在生物學分類上,該蟲屬於鞘翅目、隱翅蟲科、毒隱翅蟲屬。該屬蟲子品類繁多,全球已知有250種之多,我國約有19種左右,其中「褐足毒隱翅蟲」分布最為廣泛,其他常見品種還有圓胸毒隱翅蟲和黑足毒隱翅蟲等。

  毒隱翅蟲成蟲體長6.5—7毫米,紅褐色,有光澤,頭部黑色,複眼褐色。此蟲前翅特化為鞘翅,長方形,呈黑色,帶有青藍色金屬光澤;後翅膜質,靜止時疊置鞘翅下,看不到,有點像沒有翅膀的大螞蟻,故名「隱翅蟲」。隱翅蟲孳生在潮溼的地方,如淡水湖邊、水溝、池塘、河流漫灘、雜草叢、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這種蟲白天活動,常在作物或雜草莖葉上爬行,受驚時奔跑速度很快。隱翅蟲以小型昆蟲、植物花粉、腐爛的有機質為食。具有明顯的向光性(特別是對螢光),光亮越強,招來的這種蟲子越多。同時還具有向高性,在同等條件下,隱翅蟲總是喜歡飛向高處。其爬行速度很快,飛進室內後便在天花板、牆壁上、家具、衣物表面、人體上四處爬行。

  進入室內的隱翅蟲能耐飢數日,會不斷侵害人體。隱翅蟲夜間活動的頻率受氣溫、風向、光亮等諸多因素影響。「不過,隱翅蟲也經常捕食稻田中的害蟲,一般不傳播傳染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該蟲對人類尚屬『益蟲』,絕非蒼蠅、蟑螂等『四害』可惡。」姜天俊說,不過,有些種類帶毒的隱翅蟲有趨光性,在天氣悶熱的夜晚受到燈光引誘時常飛入室內,難免與人類接觸,造成意外傷害。

相關焦點

  • 網傳致命毒蟲沒那麼可怕
    網傳人如果接觸隱翅蟲身上的毒液「就死定了」,這一消息引起眾人關注。  醫學專家給出「八字經驗」,教人們如何避免帶毒隱翅蟲對人體的傷害:防蟲、忌拍、清洗、塗油。  文·戴 欣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預警」消息稱,一種名叫毒隱翅蟲(又叫青腰蟲)的蟲子出現在津、京等地,人如果接觸到這種毒蟲身上的毒液「就死定了」!這一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也廣泛傳播,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被網傳成是「妖魔蟲怪」毒隱翅蟲果真如此可怕嗎?
  • 路邊碰到小紅土堆趕緊遠離,可能是致命毒蟲紅火蟻窩
    路邊碰到小紅土堆趕緊遠離,可能是致命毒蟲紅火蟻窩 2019-04-28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市民頻被毒蟲咬傷 專家列常見毒蟲及應對方法
    「近日來,市民被毒蟲咬傷或蜇傷的事件頻頻發生。」7月4日,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王主任告訴記者,夏季高溫籠罩,百蟲活躍,每天都會有10來名被咬傷患者前來就醫,而常見的蟲子有蚊子、蜱蟲、隱翅蟲、刺毛蟲等。
  • 網傳櫻桃核有劇毒?專家闢謠:言過其實,不必擔心
    網傳櫻桃核有劇毒   【網傳櫻桃核有劇毒】網傳櫻桃核有劇毒嚼碎會致命是真的嗎?網傳櫻桃核有劇毒有人吃了櫻桃後感覺肚子疼痛、呼吸困難,被送到醫院搶救確診為「氰中毒」,還有「五顆櫻桃毒暈一個成年人」的傳言,一遊客吃了5顆櫻桃後,出現腹痛等症狀隨後暈倒在地,中毒原因就是嚼碎了櫻桃核?  近日,一段「櫻桃有毒」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讓不少的市民疑慮重重。是否真如視頻所言,櫻桃核仁含「氰苷」,被吃進人體後,與胃酸反應,產生劇毒的氰基離子?我省是否有類似病例?
  • 這種恐怖小蟲開始活躍,已多次致人死亡! 踏青小心這些毒蟲毒花
    不過,此時也是一種小蟲開始活躍的季節,野外踏青掃墓小心別被它「吻」到,其危險性可大可小,嚴重能致命。有了上午的經驗,了解到王先生最近的活動情況,醫生護士已經心裡有數。當護士商丹英利索地從王先生頸部及臀部取下兩隻鮮活蜱蟲,王先生頓時如釋重負。今年第一波蜱咬來了春暖花開,現在正是郊遊踏青的好時機。不過,在外出遊玩的時候,也要警惕蜱蟲的叮咬。
  • 網傳櫻桃核有劇毒嚼碎會致命 專家:幾無可能
    櫻桃果核很小,且不易嚼碎、消化記者砸碎櫻桃果核,查看白色核仁  東南網5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趙楊/文 毛朝青/圖)  關注理由眼下是櫻桃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近日,一段「櫻桃有毒」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
  • 野外郊遊被毒蟲、毒蛇咬傷?別慌!這麼做就對了→
    (央視財經《職場健康課》)夏日正是各種昆蟲和爬行動物活躍度最高的季節,其中不乏一些毒蟲和毒蛇,而夏季也是大家郊遊頻繁的季節,如果在郊遊露營過程中,與這些小動物不期而遇,甚至發生意外。被蛇、毒蟲咬傷應該怎麼辦呢?在野外出行哪些氣味和顏色更容易招惹胡蜂?與蛇、胡蜂不期而遇應該如何躲避?一旦被毒蛇胡蜂咬傷蜇傷應該如何處理?
  • 微博熱傳隱翅蟲毒液致命?專家闢謠:毒性不致命
    隱翅蟲毒液致命的說法,被網友頻頻轉發。隱翅蟲會毒死人嗎?對此,醫學專家解釋,隱翅蟲體液雖有毒,但說其致死沒有科學依據。溫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毅介紹,近一周來,門診中已經遇到10多名被隱翅蟲體液感染的病人。據悉,隱翅蟲又名「影子蟲」,如大螞蟻般大小,顏色紅黑相間,有翅膀但不可見。
  • 李蘭娟院士曾用漢語向美國醫護專家傳授中國經驗,網友:幹得漂亮
    成為全民新一代的偶像,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 我們自己控制住了疫情,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寶貴的抗疫經驗傳授給其他國家李蘭娟院士有一次和美國醫護專家的遠程視頻經驗傳授,讓她一下子上了熱搜。 大家關注的不是她傳授經驗的內容,而是李蘭娟院士那一口軟糯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話。視頻那端的美國醫護專家,帶著專業的翻譯人員,一邊認真地聆聽,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 有人說,看到美國專家吃癟的樣子,心裡真是無比暢快。
  • 向世界分享「零死亡」救治經驗 「江蘇經驗」登上著名醫學期刊
    中國江蘇網3月24日訊 歐洲著名醫學期刊《重症監護年鑑》3月18日在線發表論文《重症關口前移是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江蘇經驗》。文章由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和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黃茂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孫駸博士作為第一作者,著名重症醫學專家、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邱海波教授指導。它向世界分享江蘇「零死亡」的救治經驗,希望能幫助更多國家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 南昌咬人毒蟲挺多 這6種要格外提防
    記者調查了解到,毒蟲咬人的事件在南昌也時有發生。為此,市疾控中心專家公布了南昌夏季最易出現的6種毒蟲,其中吸血蠓咬人最多。專家介紹說,今夏不少南昌市民被蠓蟲、跳蚤等蟲子咬傷,但市民不必「談蟲色變」,只要處置得當就不會引發疾症。
  • 雪域高原留下醫學之光
    在西藏這片高原土地上播撒自己醫學的種子,交流治療經驗,幫助當地醫院精神衛生防治水平提升,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他始終堅持的目標。勇踏援藏徵程踐行醫者使命    為從根本上改變日喀則市精神衛生防治工作薄弱的現狀,幫助日喀則市建立自己的精神衛生防治專業隊伍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2020年7月5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選派數名精神衛生防治專家於日喀則市「會師」。
  • 微博熱傳隱翅蟲毒液致命 醫生稱有毒但無需恐慌
    近日,微博上一條關於「隱翅蟲致命」的消息熱傳,引起了網友的恐慌。隱翅蟲真有這麼恐怖?記者就此採訪了長沙市疾控中心的專家。  小蟲咬傷後皮膚潰爛  在長沙市某醫院皮膚科,記者見到了剛被隱翅蟲咬傷的市民黃小姐,回憶起被咬經過,黃小姐仍覺得後怕不已。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她正在酣睡,感覺臉上被蚊子咬了,迷迷糊糊中隨手將「蚊子」打死後繼續睡覺。
  • 蜜蜂養殖,為什麼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不願將經驗傳授給新手?
    它不象有的技術是比較有規律的,可以用一種模式去代替技術進行傳授。可是作為養蜂界的一種技術是看不見摸不著根著是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蜜源條件下,在管理上的技術是不停地起著變化的。雖然它也有管理規律,可是在真正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它的技術使用伸縮性實在是太大了。我舉個例子,就象春繁開繁的這種方法。可以說現在養蜂人開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單脾開繁方法,有兩脾開繁方法,有多脾開繁方法。
  • 中國八大最毒的毒蟲 蚰蜒能夠爬進人的耳朵之中
    自然界中有著許多的動植物存在,有的甚至帶有巨大的毒性能夠給人類和其它家禽的生存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那麼你知道中國八大最毒的毒蟲嗎?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中國八大最毒的毒蟲  1.蚰蜒  2.螞蟥  3.馬蜂  4.螳螂  5.蜈蚣  6.
  • 八字古傳秘法口訣
    一、推算八字基本步驟1、看八字首先看是否是「五行缺一」,八字五行不全是常事。但是看所缺的那一個五行,是否是「財、官」(妻星、夫星)以及是否是調候用神。2、五行若全,優先引「財、官」於月支,以查(夫、妻)星之旺、絕。3、四柱有無明顯之雙衝、三刑、全陽、全陰。當然隨即以刑衝之六親字面,與格局、調候等直接關聯。
  • 網傳吃「泡麵+碳酸飲料」易脹氣 專家:不科學
    網傳不能將泡麵和汽水混著吃  有報導稱,杭州餘杭有個小夥子臨睡前吃了兩碗泡麵、一些土豆、兩瓶汽水。結果得了胃脹氣,差點要了命。於是有人做了一個實驗,把泡好的方便麵放進密封袋裡,加入300毫升的汽水,馬上把袋子封好,並錄下視頻,很快袋子膨脹得鼓鼓的。
  • 隱翅蟲咬人會致命?聳人聽聞的傳言別再傳了!
    100%致命!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夏天到了,微信、QQ、貼吧等網絡媒體上關於「隱翅蟲劇毒,提醒市民小心」的文章瘋狂刷屏。同時,還配以皮膚潰爛、膿腫發炎等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市民看後感到恐慌。網傳文章截圖隱翅蟲是什麼?小小蟲子竟然真有這麼大威力嗎?
  • 網傳奪命隱翅蟲 有毒但無需恐慌(圖)
    原標題:網傳奪命隱翅蟲 有毒但無需恐慌(圖)   「看到這種蟲子你千萬別打(如上圖,   微信朋友圈有文章稱,隱翅蟲如果從人身上爬過,身上會起很多小水泡,如果打死在身上,皮膚接觸到了毒液,就會「100%致命」。記者搜索發現,近2個星期以來微信公眾平臺上已經出現了4000餘篇與隱翅蟲相關的文章。   那麼,這隻小小的蟲子,是否真的具有致命的毒性?據了解,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墨綠色,常棲息於水田、草地及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