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裡寫道:「人的心如果有一個破洞,美好的東西就會從這個破洞裡漏洩掉。人心是不可忽視的。」
暴怒的司機揮舞著拳頭,誓將怒氣化為對方慘烈的傷口;醫患矛盾愈演愈烈,面孔扭曲變形,恨不得將對方撕個粉碎;大二學生因失戀選擇在微博上直播自殺,不少網友抱以看熱鬧的心態,甚至說出「你怎麼還不死?浪費我流量」等惡言;中國遊客在金字塔上塗刻亂畫,破壞文物;投毒殺害同學的高校才子;罔顧公眾生命安全的「地溝油」商家……
這一個又一個鏡頭,透視著人心的「破洞」。當怨氣、戾氣、冷漠、無知、自私、貪念堆填了人心後,平和、善良、寬容、悲憫、文明等美好的東西便從人心的「破洞」裡漏洩掉了。
材料中的乘客,在等候了一分鐘之後便開始怨聲載道,說出「耽誤了時間」云云。殊不知孩子那殘疾的母親正在艱難地靠近,步履蹣跚地走向他們。當母親上車之時,人們沉默了。沉默是對彼此良心的問責,是對關愛的搜尋,也是對人性的挖掘。
感謝這瞬間的沉默!「沉默」震響了「良知」,「良知」回應著「沉默」。
沉默裡,人心的「破洞」在悄然彌補;沉默裡,善良與悲憫正在醞釀、發酵。
良心在沉默裡得以彰顯,讓我們看到了人世的溫情,讓自省的良知恣肆奔流。良心,是一方清白的枕頭。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你若充滿關愛,世界就會灑下愛的甘澤。
雖此時無言,卻擲地有聲!
這世間也許充滿了利慾薰心的噪聲,卻也孕育了靜水流深的沉靜。殘疾並不可怕,人心的「破洞」才令人痛心。為了良知,我們千千萬萬遍,如追風箏的人,救贖;為了良知,我們沉默,唯有用善良與悲憫,將「破洞」修復。
世間最響亮的聲音,是沉默。在沉默裡,我們以良知的名義,撫慰受傷的心靈。史懷特醫生對生命的敬畏,特蕾莎修女在戰火中的施予,曼德拉在南非的振臂揮舞……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將內心的小情懷化為大悲憫,使每一顆平凡的受傷的心靈從塵埃中、從廢墟裡站立。
其實,懷一份良知,並不需要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犧牲,也不需要索忍尼辛身為「俄羅斯良心」遭遇的流放與痛楚……
懷一份良知,只需持幾分淡定與從容,多等等有特殊急事的人;只需留幾許寬容與悲憫,為不幸的人點一盞燈,微弱卻溫暖人心。
沉默裡,讓清白的良心如月朗照……
【點評】
該考生敢於指陳現實生活中的弊病,且具有很強的聚焦能力。文章以「沉默裡……」這樣含蓄有味的標題構建全篇,著重闡述人心的「破洞」和「破洞」的修復,理性的光芒與詩性的流淌相得益彰。此外,由本篇文章能見出考生深厚的學養,東野圭吾、史懷特、特蕾莎修女、曼德拉、魯迅、索忍尼辛……眾多名人素材信手拈來,適時嵌入。平時若沒有大量的閱讀積澱,是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的。由文章還可以看出,作者對社會時事非常關注,選用一個個社會鏡頭,透視了人心的「破洞」與「不可忽視」,讓讀者產生強烈的震撼。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