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點評:《沉默裡……》,選用社會鏡頭,透視人心「破洞」

2021-01-20 驊駿說教育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裡寫道:「人的心如果有一個破洞,美好的東西就會從這個破洞裡漏洩掉。人心是不可忽視的。」

暴怒的司機揮舞著拳頭,誓將怒氣化為對方慘烈的傷口;醫患矛盾愈演愈烈,面孔扭曲變形,恨不得將對方撕個粉碎;大二學生因失戀選擇在微博上直播自殺,不少網友抱以看熱鬧的心態,甚至說出「你怎麼還不死?浪費我流量」等惡言;中國遊客在金字塔上塗刻亂畫,破壞文物;投毒殺害同學的高校才子;罔顧公眾生命安全的「地溝油」商家……

這一個又一個鏡頭,透視著人心的「破洞」。當怨氣、戾氣、冷漠、無知、自私、貪念堆填了人心後,平和、善良、寬容、悲憫、文明等美好的東西便從人心的「破洞」裡漏洩掉了。

材料中的乘客,在等候了一分鐘之後便開始怨聲載道,說出「耽誤了時間」云云。殊不知孩子那殘疾的母親正在艱難地靠近,步履蹣跚地走向他們。當母親上車之時,人們沉默了。沉默是對彼此良心的問責,是對關愛的搜尋,也是對人性的挖掘。

感謝這瞬間的沉默!「沉默」震響了「良知」,「良知」回應著「沉默」。

沉默裡,人心的「破洞」在悄然彌補;沉默裡,善良與悲憫正在醞釀、發酵。

良心在沉默裡得以彰顯,讓我們看到了人世的溫情,讓自省的良知恣肆奔流。良心,是一方清白的枕頭。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你若充滿關愛,世界就會灑下愛的甘澤。

雖此時無言,卻擲地有聲!

這世間也許充滿了利慾薰心的噪聲,卻也孕育了靜水流深的沉靜。殘疾並不可怕,人心的「破洞」才令人痛心。為了良知,我們千千萬萬遍,如追風箏的人,救贖;為了良知,我們沉默,唯有用善良與悲憫,將「破洞」修復。

世間最響亮的聲音,是沉默。在沉默裡,我們以良知的名義,撫慰受傷的心靈。史懷特醫生對生命的敬畏,特蕾莎修女在戰火中的施予,曼德拉在南非的振臂揮舞……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將內心的小情懷化為大悲憫,使每一顆平凡的受傷的心靈從塵埃中、從廢墟裡站立。

其實,懷一份良知,並不需要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犧牲,也不需要索忍尼辛身為「俄羅斯良心」遭遇的流放與痛楚……

懷一份良知,只需持幾分淡定與從容,多等等有特殊急事的人;只需留幾許寬容與悲憫,為不幸的人點一盞燈,微弱卻溫暖人心。

沉默裡,讓清白的良心如月朗照……

【點評】

該考生敢於指陳現實生活中的弊病,且具有很強的聚焦能力。文章以「沉默裡……」這樣含蓄有味的標題構建全篇,著重闡述人心的「破洞」和「破洞」的修復,理性的光芒與詩性的流淌相得益彰。此外,由本篇文章能見出考生深厚的學養,東野圭吾、史懷特、特蕾莎修女、曼德拉、魯迅、索忍尼辛……眾多名人素材信手拈來,適時嵌入。平時若沒有大量的閱讀積澱,是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的。由文章還可以看出,作者對社會時事非常關注,選用一個個社會鏡頭,透視了人心的「破洞」與「不可忽視」,讓讀者產生強烈的震撼。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愛迪生》最活潑—臺灣師生點評大陸高考作文題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李寒芳 裴闖)高考第二天,大陸各省份高考作文題悉數曝光,新華社駐臺記者邀請臺灣資深語文老師和大學生加入點評。北京卷的《愛迪生》、廣東卷的《捐助》獲得一致好評。    臺灣資深語文教育專家林聖傑曾參加過多次臺灣「大考」(類似大陸高考)語文閱卷。
  • 如何做到流暢自然|作文點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閱湖,ID:JYH2016121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朱老師點評作文系列(10)叢林中的小兔子鄭鑫動物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然而同時也是人類的知己和朋友守護著大自然和我們,是我們的守護者與保衛者
  • 攝影聊透視 讓你知道無敵的廣角是怎麼將透視生產出來的
    我是踩一腳攝影,自封的攝影「自學成材」榜樣,淫浸於攝影十多年,口袋裡肯定有你想要的乾貨。用廣角怎樣製造透視感?快講快講!莫急,按咱們的老規矩,先上圖,看圖說畫!看這張拍于洋湖溼地公園門口的圖。噴水池在超廣角鏡頭的抵近拍攝下變形得極度誇張,而這種誇張的變形效果,拓展了前景和背景之間的巨大空間,給畫面產生了強烈的透視感,畫面中的景物遠近懸殊,視覺效果明顯。而如果用遠攝鏡頭拍攝,結果剛好相反,它能壓縮被攝空間,削弱線形透視,與此正好相反。在這裡鏡頭的焦距是影響線形透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廣角鏡頭能在前景中包括更多有會聚趨勢的導線,從而主導影像的走向結構,增強線形透視。
  • 2011新課標高考作文點評:時政性增強
    陝西省丹鳳中學     長孫永健  今年陝西的高考作文緊承了20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特點,具有時政性的特質。作文選取了兩個材料,一則是西方報刊關於中國騰飛的報導達3億次,一則是《中國青年報》對中國走向強大的報導。
  • 《沉默的真相》:一段殘忍「世相」的靜呈
    從「隱秘」到「真相」的精神本體說《沉默的真相》當然繞不過紫金城的另外一部作品,還是一貫的故事鋪方式,《長夜難明》的故事,更加殘忍,是一種鈍痛。《隱秘的角落》更加幽深奇僻,《沉默的真相》更加勇敢卓絕,因為《隱秘的角落》裡,惡在慢慢滋生,《沉默的真相》裡,惡早已盤根錯節。
  • 鏡頭透視是什麼 它真和畸變不是一回事
    如果你有一個老大的長焦鏡頭,離得遠遠地拍攝,你就會發現山雖然高,但是月亮更大!  所以我一直覺得應該給王老師再加一個攝影家的頭銜。他對攝影中透視這個概念的理解比卡爾達諾做出相機雛形還要早66年。  好了言歸正傳,有人問我什麼「畫面深度」、什麼「景物似乎拉近了」什麼什麼的。很多半懂不懂的話,不知道他被哪個老法師寫的東西影響了,但是在我看來這根本說的就是透視這件事。
  • 中考語文作文詳盡點評來啦!語文難度適中作文題「二選一」
    名師點評廣東資深語文教師、《樺老師教你寫作文》作者陳政樺:跨越誤區巧「突破」,筆下生花一「瞬間」從題目的內容來看,命題人緊跟主流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社會主旋律。尋常過往裡的積澱,造就「瞬間」的質變或頓悟。如此命題,意在引導學生用心感悟成長的歷程。人唯有不斷「突破」才能超越自己,國家唯有「突破」才能發展。通過命題,提醒學生關心自身成長、關心祖國的命運。 「雖說人人有話可寫,但選擇『瞬間』的學生很容易審題失誤,從而出現類似『媽媽送傘的瞬間讓我感受到親情』這種偏題的選材。」
  • 用廣角鏡頭拍攝,你需要了解一點透視基礎知識
    02透視與畸變在很多鏡頭的評測中,常常都會有關於鏡頭畸變的評價,對於廣角鏡頭產生的桶形畸變,不同品牌或者同一品牌不同規格的鏡頭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畸變可以通過後期軟體的鏡頭校正來進行畫面畸變的調整,它屬於鏡頭原本硬體光學結構因素引起的。
  • 高中英語作文常用的高級句型
    高中英語作文常用的高級句型高考英語作文是高中英語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好多同學不知道怎麼寫,下面是有途網小編整理的高中英語作文常用的高級句型,具體內容如下。
  • 訪甘肅滿分作文《藍色蛹·金色蝴蝶》作者
    《藍色蛹·金色蝴蝶》作為我省(甘肅)2003年高考文科類的第一篇獲得滿分60分的滿分作文,17日本報(蘭州晨報)獨家刊登全文並配發西北師大石義堂副教授的千字點評後,特別是我們發出的「尋人通知」,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市,尤其在考生及學校中引起了很大轟動。「請問作者找到了嗎?」「他(她)是男生還是女生?」「是哪個學校的?」
  • 破洞牛仔褲穿著應注意什麼
    破洞牛仔褲在中國的流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割破牛仔服的風尚是由美國人發明的,最初發明破洞牛仔褲的人可不是為了炫耀時尚,而是藉此表達對主流的抵制。破洞牛仔褲與看起來又髒又舊的牛仔一起,曾在幾年前的歐美上流社會裡回潮。不過,如今的人愛上破洞牛仔,和這些文化背景已經沒有多大關係。
  •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善假於物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善假於物 2011-08-18 18:27 來源:冠華作文網 作者:
  • 名師點評2013江蘇高考作文:材料題可自由聯想 或存曲解風險
    原標題:名師點評2013江蘇高考作文:材料題可自由聯想 或存曲解風險 喻旭初(資料圖)  中國江蘇網6月7日訊(記者 郭蓓)今天下午,本網記者就今年江蘇高考作文,約請了原江蘇高考語文總複查組副組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喻旭初進行點評
  • 人大附中名師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點評
    名師點評立足樹人 連結教材——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命題一孔之見從網上看到今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試題,感覺與自己的寫作教學思路暗合。的確,當學生的筆觸寫到江山草木、雪夕霜晨、藍天黃土;當我們的目光觸及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民生疾苦;當我們把個人的痛苦歡樂、憂愁憧憬,與他人的生活、社會的發展、祖國的明天緊密相聯,文章格局便為之一改,文風境界便為之一開,情調氣象便為之一新。這裡面蘊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主題、大境界。
  •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出得好不好?
    警察前來後對父親進行批評教育,此事引起社會爭議。以此為內容,寫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選擇給違章當事人、女兒、警察寫。點評:這裡的作文材料是一起極具爭議性的事件,考生的態度傾向如果與命題人或評閱人不符,將可能導致明顯丟分。將即使在專家層面也眾說紛紜的社會爭議事件作為作文命題的材料,不夠專業和嚴謹。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來源:瞭望智庫「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
    先看看浙江卷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此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高中作文:高中,我來了
    是啊,我普通而又平凡的一位女生,我的成績放在那份名單裡,可能就像是一滴水滴入大海,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但人生便如那坐飛機火車一樣,到站了,沒人管你是商務艙,經濟艙;也不會有人關心你是軟臥還是硬座。步入高中,我堅信我們是同一起跑線,我會信心百倍,鬥志昂揚,全力以赴,迎接挑戰。高中,我來了!高中我來了,我收拾好行囊,準備迎接你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