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下上面這張圖,這條綠綠的蟲子看著都瘮人吧?男孩子可能看了沒多大感覺,女孩子看了多半會覺得噁心,害怕,可如果廣州人看了,可能覺得是美味吧,哈哈!
小編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大小就認識這蟲子了,在我們村裡,這個蟲子叫」菜豬「,菜園和樹上都有,大小村裡的長輩就告誡我們這蟲子有毒,不要碰它,所以現在長這麼大了,還心生芥蒂。直到前幾天在網上有網友居然曬出在飯店吃這蟲子的時候,才知道這蟲子居然還能吃?而且在飯點裡能賣到近千元一盆 ,真是刷新我的三觀的同時覺得噁心想吐。
為了全方位了解它,我特意去網上找了它的專業解說,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中綠綠的蟲子叫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蟲。以吃大豆葉子、洋槐樹的葉子為生,在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態生長的昆蟲,它體形優美,與蠶相似。在山東大部分地區及蘇北地區尤為多見,成熟之後會鑽入地下蟄伏,待來年羽化成成蟲。
豆丹雖然是大豆的天敵,但是它的肉漿卻無毒無害,是一種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餚,十分鮮美,並有治療胃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特殊療效。
豆丹成蟲時長約5公分,嫩綠色,頭部色較深,尾部有尾角。從腹部第一節起,兩側有七對白色線。它危害豆葉,齧成孔洞 ,嚴重時植株盡成光稈,不能結莢。是天然有機食品,風味異常鮮美,令人食之難忘,是連雲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雲特有」的美味珍品。中央電視臺《科技博覽》、《致富經》等節目曾多次對灌雲豆丹做專題報導。
很多人認為豆丹是蟲子,一般不敢吃或不願吃,嘗後才讚不絕口。 如今,豆丹已風行到淮海地區的高檔飯館,不再是灌雲獨家所有。但其做法與風味,還是以灌云為翹楚。特別是冬季入節豆丹,從豆地刨出後,如何除去土氣,使其更加鮮香美口,更是灌雲廚師一技。由於它只在夏天才生長,所以物以稀為貴,據說冬季的時候豆丹在當地已經動輒上千元一盆。
沒有吃過河豚,不知道這人間至味到底如何,小小豆丹就是人間至味,而且它無毒 ,不用像吃河豚那樣,有冒生命危險。不論是青豆丹,還是入蟄的豆丹,夾兩塊放在口中,上下牙齒一合,一股鮮香立即在嘴裡蔓延、升騰,讓人迴腸盪氣,齒頰生津。閉上眼睛,人仿佛在膨脹,像充足了氣的氫氣球,緩緩升上天空,與白云為伍,與星星作伴,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味小之感。
對於豆丹是做法,一般先把它溺死,然後用擀麵杆除去內臟,再清洗即可
傳統的做法先把豆丹放到水裡浸泡溺死,然後用一根擀餃子麵皮的麵杖,墊上一塊木板,把溺死的豆丹從頭到尾擀出內臟,放到水中清洗,去掉糞便即可。擀出來的豆丹肉青中帶白,中間會有一塊淡黃色的油,宛如晶瑩的碧玉。
然後把擀出來的肉放進開水鍋裡稍微煮一下(需要掌握火候的,否則就不鮮嫩了),使肉凝成完整的長條,接著把凝成條狀的豆丹肉炒一炒裝起來,再把大白菜或者絲瓜清炒,然後加上紅辣椒、大蒜等調料燒煮就可以了。燒熟的豆丹用盆裝好端上來,綠綠的菜,白中帶黃的肉,紅紅的辣椒,色彩誘人,香氣撲鼻,令你垂涎三尺。
當然,燉好的豆丹是要趁熱吃的,在氤氳熱氣中,你會吃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