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部位真不能打,孩子身體的小秘密你了解嗎

2020-11-22 母嬰參考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取棍棒教育,但不知道的是,孩子身體上有些地方是不能隨便打的。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耍賴、不聽話時都會直接拎起孩子,「啪啪啪」的打幾下讓其安靜下來,不再哭鬧。

殊不知,這種「體罰」對於寶貝來說,危害很大,尤其是打了不該打的地方,不僅對其身體和心理造成危害,還很有可能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倩倩已經6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女士很少打女兒。這天,倩倩媽媽和女兒坐在公交車上,上車後因為沒有座位很不開心的嘴裡嚷嚷著:「為什麼沒有座位啊?」

這時,有位60歲左右的老人聽見後起身給女兒讓座,結果倩倩一句謝謝也沒對老人講,一屁股就坐了上去,這令張女士十分生氣,情急之下就伸手打了女兒後腦勺一下,沒想到女兒一下哇哇大哭起來。

回家吃完晚飯後,倩倩開始頭暈嘔吐,倩倩媽以為晚飯吃錯了東西,可心想和平時吃的食物並沒有什麼差別啊,送到醫院後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張女士拍打過女兒後腦勺導致出現的頭暈嘔吐現象,幸運的是沒有生命危險,如果力度再重些,後果可能無法想像。

這讓張女士後悔不已,沒想到自己懲罰孩子的一個習慣性動作,給孩子帶來了如此大的傷害。

其實,孩子的身體還發育完善,其身體機能還十分脆弱,家長的棍棒教育很有可能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孩子的這些地方打不得

1、太陽穴

太陽穴的位置在前額兩側,由於這個位置異常脆弱,眶內壁比較薄,且內部血管密集,如果家長力度較重,打到了孩子的太陽穴,在震蕩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骨折,對孩子的視覺神經發育十分不利,嚴重時,還有可能出現失明的情況。

所以,建議家長即使再生氣,這個位置也不要打,以免孩子發生危險。

2、後腦勺

很多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情急之下會拍打孩子的後腦勺,殊不知,其傷害之大,

著名神經科專家孫政曾言:有些人的呼吸中樞在後腦勺的位置,如果被重擊,很有可能造成呼吸中樞震蕩,甚至會引發一系列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另外,後腦勺的位置分布著體力和智力發育神經系統,如果被重力擊打,對孩子的智力及運動協調能力都有嚴重的影響,從而導致孩子的健康發育完整。

3、耳朵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揪孩子耳朵的場景,在父母的認知裡,認為揪耳朵既沒有張牙舞爪的對孩子施暴,而且對他們的傷害也較小。

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耳朵是人體器官中十分敏感的器官,不僅脆弱,而且周圍分布著許多的耳部神經,如果家長使勁擰孩子的耳朵,很有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從而影響其聽力發育。

不僅如此,也有很能導致孩子的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於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的寶貝來說,很有可能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甚至發生昏厥。

4、後背

人體的神經系統主要分布在後背中,其後背對應的則是孩子的內臟器官,如果家長打孩子的時候,沒控制好力度,也很容易將孩子打成內傷。

其次,孩子的脊髓和脊柱神經發育並不完善,如果父母重力拍打其背部,很有可能造成其脊髓損傷,長大後容易引發脊椎病、腰間盤突出等情況。

更了解孩子的身體,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

寶媽了解孩子的身體基本結構和組成,不僅可以清楚的知道其哪些地方可能受到傷害,加強注意及防護,還能及時了解其不健康的身體情況,對於寶媽分辨一些常見小兒疾病有很大幫助。

另外,讓孩子自身全面了解身體構造及功能不僅能促進其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還能感受到身體的奇妙,培養科學探索的意識。

《我們的身體》這本書中能夠解答孩子各種疑問,「我從哪裡來的?」「我身體的每一部分手、眼、大腦、嘴巴……都有什麼用呢?」「人為什麼會生病呢?」「他是男孩,我是女孩,我們為什麼有這麼的大不同?」

《我們的身體》這本書在教會他認識身體的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其次,書本採用的是3D立體書,孩子還樂意通過自己動手翻翻、拉拉、轉轉及觸摸的方式了解身體的構造,還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同時也能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

相關焦點

  •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棍棒出孝子」這句用來教育小孩的古語,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用到了教育貓的身上!很多養寵物的人,尤其是第一次養寵物的人,面對調皮的貓,要麼是打碎了貴重物品,要麼是被抓被咬外加一的泥腳印兒。面對這些調皮的貓,很多人都和你說:「不打不成器」「畜生不懂道理就得打」「寵物打了才會聽話」這些論調聽得多了,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慣著、太遷就寵物了呢?於是下一次它犯錯的時候,你動手打了它。你驚喜地發現,寵物似乎真的開始變得「聽話」了起來,低眉順眼的,再不敢在你面前造次了。
  • 家長打孩子時,這4個部位千萬別打,網友:原來智商是被打低的
    「棍棒教育」在當今社會上是非常不被支持的,都說小孩教育是需要講道理,但是小朋友在一些時期,叛逆的讓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於是很多家長被小孩的叛逆行為惹毛,就會不受控制的發脾氣,重則直接用手打。《十句話》裡有一這麼一句話: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責;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
  • 棍棒下出逆子還是孝子?爸爸9年管教的血淚教訓
    爸爸非常生氣的說:「你現在是關鍵的初三,功課繁重,動畫片什麼時候不能看?暑假也可以看,學習和電視哪個重要?」文文說:「你天天也在玩手機也不管我,想起來來了就管一下!沒兩集就看完了!」爸爸非常氣憤,二話不說,拔掉電源,「你還敢跟我頂嘴,趕緊進屋學習!」「你為什麼不讓我看,憑什麼?」文文嚷嚷道。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別釀成大錯
    文|全文共1769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棍棒底下出孝子」,當聽到這句話時,相信大多數的8090後寶爸寶媽應該都深有體會,小的時候自己就是被父母給揍大的,只要自己一頑皮,爸媽就會直接選擇把孩子給揍一頓。那麼,自己是這麼長大的,現在已為人父母,就不要再讓自己犯這樣的錯誤了。
  • 「有機育兒播報」國際不打小孩兒日是什麼梗?誰敢打小孩?盤他!
    4月30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大家知道嗎?今天可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別看這個名字挺隨便,「國際不打小孩日」可是被世界所認可的。棍棒教育我國自古以來就對「棍棒教育」這種有些極端的教育方式不夠重視,甚至還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說法。記得小編在上學的時候還沒打過手板呢,不過老師打的也比較有分寸火辣辣的酥麻倒是真的,在這裡呢,小編還是希望老師們和家長朋友可以對熊孩子們溫柔一點,多一點溝通就能減少許多誤解和不必要的摩擦。下面就有小編簡單為大家分析一下棍棒教育的根源。
  • 「嚴父出孝子」?避無可避的羞愧感,或將成孩子一生難愈的傷
    顯然,在孩子平時的生活中,這種「我幹什麼都不行」、「對不起」的念頭就已然揮之不去,於是在完不成作業的當下,這些念頭便一窩蜂地把小女孩包圍了。在發現自己無力面對和改變時,孩子選擇了最決絕的逃避。中國式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總是習慣於採用一些讓自己和孩子彼此「難受」的方式,比如說,父母們堅信「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養育孩子是複雜體系
    對於孩子的不聽話和不服管教,簡單粗暴的父母採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溫和點的是向兒童教育專家求助,還有的是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去各種訓練營集中「修理」。比如,為了讓孩子戒掉遊戲癮,有些父母會把孩子送到戒遊戲癮的專門機構。
  • 哈佛教育學家:「棍棒教育」與「言語教育」的孩子,性格差異顯著
    兩個孩子差了3歲,因為我與堂哥走動比較頻繁,所以大抵還是了解他們家的情況。從小,堂哥與堂嫂對侄子都實行「棍棒教育」,再加上侄子的性子倔,堂哥說每次他犯事就來氣,乾脆直接罵,甚至有時候動手打。就連朋友都說,「你生了兩個天差地別的孩子。」哈佛教育學家曾指出,「棍棒」與「言語」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發展明顯不同!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網友們都紛紛曬出上學時期因不好好學被老師揍的經歷。「你被老師打過嗎?」「上學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打手心了。」「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訓過。」但絕大多數都會感謝老師恨鐵不成鋼嚴加的管教,越是參加工作後有成就的人,越是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嚴厲管教。
  • 先確定孩子思維偏好,再選擇孩子愛好
    如果家長比較傳統,家風嚴格,要求高,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要努力,要超越,所謂的望子成龍;如果家長比較執拗,那這種家庭會強調紀律、規範和執行力,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家長比較民主,這樣的孩子最幸福,因為家長比較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一般情商都比較高。
  • 為什麼不能打孩子?有一種情況該打就打,娃可能長大後更優秀
    看到這裡,你肯定覺得不能打孩子,其實不然,遇到某些特殊情況,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影響孩子一生。案例劉女士的兒子壯壯非常調皮,經常在學校裡惹事,不僅欺負同學,還會頂撞老師,是出了名的「小霸王」,老師多次要求劉女士能夠注重家庭教育。
  • 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
    郎朗吐槽父親:2、自己十歲左右高度近視,父親不給配眼鏡的原因竟然是怕你沒事看女孩其實郎朗的父親這種神操作也是過於擔心郎朗了,不配眼鏡,竟然是怕十歲左右的郎朗沒事兒看女孩,影響學業。但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古話還是說得對,要不是因為郎朗的父親從小對他的嚴厲的管教,怕他因為看女孩子而導致練琴分心,估計現在也沒有獲獎無數的鋼琴家郎朗了。花哥在向全天下的父親致敬!
  • 孩子懶惰不上進?棍棒教育是傷害,了解「馬蠅效應」培養自律娃
    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不免要大發雷霆,呵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常常是表面上應和身子卻不動。直到家長過來把他揍一頓,拎起來丟到書桌旁,他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開始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呢?其實棍棒教育是種傷害,不妨了解一下「馬蠅效應」,巧用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變自律。為什麼孩子懶散不上進?
  • 你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嗎?來學習一下有關身體部位的英語習語吧
    同樣道理,英語中也有類似的「成語」,那今天Stone老師就來聊一聊有關身體部位的英語習語吧!一起來看。hold one's tongue 忍住不說bite the tongue 保持沉默have lost one's tongue 嚇得(羞怯)說不出話來mother tongue 母語lead
  • 陝西一"傳統文化基地"用棍棒管教學生 創辦人:當著父母面打 教這個...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何欣 梁希理)近日,有知乎網友發布文章《別讓傳統文化毀了你的孩子》爆料,一家面向「問題孩子」的「善和傳統文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不僅用棍棒體罰學生,還借著傳統文化教育名號讓學生學習反科學內容。
  • 孩子的身高,身體這幾個部位早就說明了,看看你娃是嗎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希望身高出眾,尤其是每逢過年時,親戚們總會誇一誇孩子"今年孩子又長高了","這孩子長得真高","你看這個子高的,以後準能打籃球"等有關身高的話語。孩子將來個子高低與否,是與父母的基因有著很大的關係。
  • 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你就明白,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沉迷遊戲
    還記得魯迅筆下的阿Q和孔乙己嗎?他們的行為其實都可以看作是行為合理化。阿Q通過把圓圈畫得更圓一些,讓自己顯得好像還有點本事,從而為自己掙回些臉面;而孔乙己的「讀書人怎麼能算偷」地狡辯,就是在合理化自己的偷盜行為,維護自己最後一點尊嚴。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每個人都會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因為我們都有避免焦慮、保護自己的強烈內在傾向。
  • 書包裡藏著孩子許多「小秘密」,打開書包,仿佛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孩子書包裡的「小秘密」,你都知道哪幾條?秘密一:孩子的書包裡,藏著孩子的成績。有的媽媽總抱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考試的名次都很差。自己身為媽媽,急在心上,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說明孩子自娛自樂,有興趣點,有動手能力。媽媽偶爾翻看下孩子的書包,便會仿佛進入一個新世界,能更快地了解孩子的小秘密。秘密三:日記本裡,藏著孩子的心事。有的小孩有心事,不想告訴爸媽,但卻很喜歡寫日記。孩子寫下的日記本,不方便留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