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民警池德勝自費三千元為貧困戶購買了耕田機 一月下來,這輛耕田機為該貧困戶帶來約五千元收入
民警池德勝(右一)在田間教鄧茂強(左)如何使用耕田機。受訪者 供圖
天氣漸暖,沉睡的青蛙也被喚醒,寂寞的稻田開始熱鬧起來。5月26日,天剛剛亮,貧困戶鄧茂強便開著他的耕田機來到田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生活在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的鄧茂強,和年近八旬的母親相依為命。種田、養雞、打零工,這是鄧茂強所有的謀生手段。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打零工成了奢望,養的雞賣不出去,這日子可咋過?
還好,鄧茂強在寧鄉市公安局有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那就是刑偵民警池德勝。
池德勝與鄧茂強的緣分,始於2018年。當年,寧鄉市公安局積極響應脫貧攻堅的號召,開展駐村扶貧和結對扶貧,除了向3個村分別派出3名民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外,其中還有411位民警每人結對幫扶一位貧困戶。就這樣,池德勝成了鄧茂強的脫貧幫扶責任人。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鄧茂強的家裡,當時,陪同的村幹部對池德勝說:「不要直接給錢給東西,要在精神上鼓勵他脫貧。」池德勝將村幹部的話記在了心裡,但每一次走訪他都少不了要帶一些慰問物資。
「你養的這些雞是用來賣的嗎?」在鄧茂強家裡,池德勝與鄧茂強拉起了家常。鄧茂強告訴池德勝,雞是用來賣的,但是在農村銷路不好。池德勝默默記住了這件事,從此,他每次從鄧茂強家裡出來,都要變身推銷員,向同事和朋友推銷鄧茂強家養的土雞。在池德勝的吆喝下,2019年年底,鄧茂強的雞成了搶手貨。
但池德勝始終覺得,授人以魚,不過吃飽三餐,而授人以漁,才能終生致用。
在往年,打零工是鄧茂強的主要收入來源,每打一天零工有好幾百元的收入,但今年隨著疫情來襲,鄧茂強再沒接到過一次活。如何幫鄧茂強開闢新的收入來源,池德勝一直在思索著。
今年4月的一天,池德勝再次來到鄧茂強家裡走訪。當時,鄧茂強正在田間耕田,年近五旬的他跟在一輛小型耕田機後面跑,耕田機跑得快,鄧茂強必須加快速度才能跟得上,一圈下來,他已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在農村長大的池德勝自小便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從高中起他就會熟練操作耕田機。他看到滿頭大汗的鄧茂強,於是便有了一個想法,想給鄧茂強換一臺大的耕田機。「他用的小耕田機效率不高,人要跟著跑也很累,而那種大型耕田機人可以坐在車上,非常輕鬆。」池德勝說,「我幫他算了一筆帳,他除了耕自己的田,幫別人耕田可以賺120元到150元一畝,農忙季節一天能犁10畝,這樣算下來一年能有一萬多元收入,脫貧致富不成問題。」
說幹就幹,4月25日,池德勝就自費三千元為鄧茂強買了一臺八成新的二手耕田機,當天下午,就將機器運到了鄧茂強的家中。耕田機雖然買回來了,可看著眼前這個重達千斤的機器,鄧茂強卻嘀咕說:「不會用。」「我來教你用吧!」池德勝於是捲起褲腿,手把手地教鄧茂強操作耕田機。教了一下午,鄧茂強雖然不是很熟練,但基本也能駕駛這輛耕田機了。
池德勝的妻子和同事看到他下田操作耕田機的視頻,笑個不停,戲稱他這個警察真是「不務正業」。但池德勝看到鄧茂強操作越來越熟練,心裡卻是美滋滋的。
「真的是要謝謝池警官。」鄧茂強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雖然沒有零工可做,但他和他的耕田機卻有接不完的活,一個月下來,已經有了四五千元的收入。
【來源:掌上長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