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民警自掏腰包為貧困戶買農機,一個月帶來約五千元收入

2021-01-09 瀟湘晨報

寧鄉民警池德勝自費三千元為貧困戶購買了耕田機 一月下來,這輛耕田機為該貧困戶帶來約五千元收入

民警池德勝(右一)在田間教鄧茂強(左)如何使用耕田機。受訪者 供圖

天氣漸暖,沉睡的青蛙也被喚醒,寂寞的稻田開始熱鬧起來。5月26日,天剛剛亮,貧困戶鄧茂強便開著他的耕田機來到田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生活在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的鄧茂強,和年近八旬的母親相依為命。種田、養雞、打零工,這是鄧茂強所有的謀生手段。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打零工成了奢望,養的雞賣不出去,這日子可咋過?

還好,鄧茂強在寧鄉市公安局有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那就是刑偵民警池德勝。

池德勝與鄧茂強的緣分,始於2018年。當年,寧鄉市公安局積極響應脫貧攻堅的號召,開展駐村扶貧和結對扶貧,除了向3個村分別派出3名民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外,其中還有411位民警每人結對幫扶一位貧困戶。就這樣,池德勝成了鄧茂強的脫貧幫扶責任人。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鄧茂強的家裡,當時,陪同的村幹部對池德勝說:「不要直接給錢給東西,要在精神上鼓勵他脫貧。」池德勝將村幹部的話記在了心裡,但每一次走訪他都少不了要帶一些慰問物資。

「你養的這些雞是用來賣的嗎?」在鄧茂強家裡,池德勝與鄧茂強拉起了家常。鄧茂強告訴池德勝,雞是用來賣的,但是在農村銷路不好。池德勝默默記住了這件事,從此,他每次從鄧茂強家裡出來,都要變身推銷員,向同事和朋友推銷鄧茂強家養的土雞。在池德勝的吆喝下,2019年年底,鄧茂強的雞成了搶手貨。

但池德勝始終覺得,授人以魚,不過吃飽三餐,而授人以漁,才能終生致用。

在往年,打零工是鄧茂強的主要收入來源,每打一天零工有好幾百元的收入,但今年隨著疫情來襲,鄧茂強再沒接到過一次活。如何幫鄧茂強開闢新的收入來源,池德勝一直在思索著。

今年4月的一天,池德勝再次來到鄧茂強家裡走訪。當時,鄧茂強正在田間耕田,年近五旬的他跟在一輛小型耕田機後面跑,耕田機跑得快,鄧茂強必須加快速度才能跟得上,一圈下來,他已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在農村長大的池德勝自小便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從高中起他就會熟練操作耕田機。他看到滿頭大汗的鄧茂強,於是便有了一個想法,想給鄧茂強換一臺大的耕田機。「他用的小耕田機效率不高,人要跟著跑也很累,而那種大型耕田機人可以坐在車上,非常輕鬆。」池德勝說,「我幫他算了一筆帳,他除了耕自己的田,幫別人耕田可以賺120元到150元一畝,農忙季節一天能犁10畝,這樣算下來一年能有一萬多元收入,脫貧致富不成問題。」

說幹就幹,4月25日,池德勝就自費三千元為鄧茂強買了一臺八成新的二手耕田機,當天下午,就將機器運到了鄧茂強的家中。耕田機雖然買回來了,可看著眼前這個重達千斤的機器,鄧茂強卻嘀咕說:「不會用。」「我來教你用吧!」池德勝於是捲起褲腿,手把手地教鄧茂強操作耕田機。教了一下午,鄧茂強雖然不是很熟練,但基本也能駕駛這輛耕田機了。

池德勝的妻子和同事看到他下田操作耕田機的視頻,笑個不停,戲稱他這個警察真是「不務正業」。但池德勝看到鄧茂強操作越來越熟練,心裡卻是美滋滋的。

「真的是要謝謝池警官。」鄧茂強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雖然沒有零工可做,但他和他的耕田機卻有接不完的活,一個月下來,已經有了四五千元的收入。

【來源:掌上長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廳海岸警察總隊(籌備組)東方支隊扶貧工作組為貧困戶送去農機物資
    警方供圖  中新網海南新聞6月5日電 (曾群飛 張寶銀)6月5日,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海南省公安廳海岸警察總隊(籌備組)東方支隊扶貧工作組來到東方市板橋鎮高園村扶貧點,開展「黨心警心連民心 助力扶貧顯真情」主題黨日活動,為貧困戶送去價值約5萬元的抽水機、打藥機、犁地機、自吸泵、離心泵
  • 連雲港城管自掏腰包買走「擾民雞」
    中國江蘇網2月21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朱曉潔 侍磊 王鯤)「公共平臺是大家的,為什麼被個別人圈起來養雞?」近日,連雲港市城管海州一大隊接到市民投訴,反映明珠皇冠小區內有居民在公共平臺養雞,半夜雞叫、臭氣燻天,汙染周邊環境,還存在傳染禽流感的隱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要求城管隊伍查處。
  • Campazo自掏腰包去NBA倒貼四百萬,網友:我想起了姚明
    自世界盃以來,一直有消息說坎帕佐將前往NBA打球,但他與皇馬仍有合同,如果他想加盟NBA,他必須自己支付買斷費,因此一直拖到現在。坎帕佐這個賽季終於與掘金籤下了2年240萬的合同,你沒看錯,就是2年240萬,第一年89萬,第二年151萬。
  • 郎平與朱婷的故事,是中國女排的一段佳話,曾自掏腰包買蛋白粉
    郎平與朱婷的故事可謂是中國女排的一段傳奇佳話,用千裡馬與伯樂來形容也不為過,郎平愛才心切,慧眼識珠,敢於創新。頂住壓力將名不見經傳的朱婷拉到國家隊來,成就了朱婷,同時也拯救了中國女排。朱婷並非什麼童年出名的球星,走上排球之路可謂是誤打誤撞,因為出眾的身高和自己的刻苦努力進入了省體隊,當時河南女排與恆大女排的比賽中,朱婷更多是作為一傳和接應的角色,還出現了很多次的失誤,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小姑娘,唯獨郎平對她特別關注,當時就說「這個小球員有我當年的影子,假以時日必是一個出色的排球運動員」。
  • 資料袋記錄下精準脫貧全過程 一個貧困戶的脫貧帳本(深度觀察)
    劉 坤攝圖③:郭玉發的貧困戶資料袋。 劉 坤攝圖④:產業指導員李澍(左一)上門為郭玉發提供秋收秋種指導。 鍾真君攝一個貧困戶幹活有多拼?這是內蒙古興和縣城關鎮二十三號村貧困戶郭玉發的普通一天:凌晨4點半就起床餵牛餵驢,吃過早飯,天一亮就出門把牛、驢放到河灘地,自己去收割玉米,午飯後接著收割,天黑後才牽著牛兒驢兒回家,晚飯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飼料。
  • 家裡有了小型「發電站」12天售電收入近百元
    家裡有了小型「發電站」12天售電收入近百元     蒼溪給貧困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本報訊(記者 程文雯 向朝倫)「一排藍色的光板板,不餵食不下肥,一年穩收3000多元?」
  • 開農家樂向遊客賣土特產 西安民警給村民帶來十幾萬收入
    他是一位駐村扶貧民警,總是為村民積極奔走,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他就是鄧福岐。  鄧福岐是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民警,去年6月被選派到周至縣老縣城村參加扶貧工作。老縣城村位於深山裡,距離城區遠,交通不便。以前,村民憑藉老縣城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環境,以開農家樂或向遊客賣土特產為經濟來源。去年因為道路維修和自然災害,來此的遊客越來越少,土特產也賣不出去了。
  • 河源龍川縣佳派村:「漁光互補」引活水 集體收入不斷源
    劉輝介紹,自2017年正式併網發電以來,這個總投資813萬元的漁光互補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採用「魚塘上懸空敷設太陽光伏面板發電,水下繼續養魚」的綜合利用模式,目前發電約315萬度,售電收入約250萬元(含未到帳電價補貼),成為村集體收益的重要項目。駐村扶貧工作隊還進一步謀劃現代農業建設,助力佳派村穩步增收。
  • 6月盤點:收入破3萬,兼職收入16000元,遠超工資!
    所謂的痛,自然是這一波疫情,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所謂的快樂,便是最近這兩個月的股市行情不錯,不少人都扭虧為盈。當然了,每到月初的時候,小胖都會對上個月進行綜合性盤點,以便讓自己清楚整整一個月裡自己賺多少錢,存了多少錢,以及做了多少事。如此,才能夠在下個月繼續努力保持和糾正。
  • 郭波波:勇於創新的農機高手
    原標題:郭波波:勇於創新的農機高手
  • 永康民警自掏腰包安裝感應燈 照亮村民回家路
    今天(2月7日)上午,永康市古山鎮大江畈村的幾個村民邊曬太陽,邊議論起村裡新安裝的太陽能感應燈帶來的好處,對古山派出所民警為村裡做的好事豎起大拇指。大江畈村地處古山鎮東北部,轄下安、下井頭、蓮塘下三個自然村,有人口1000多人。集體經濟較為薄弱。村裡只有村口有幾盞路燈,村裡的十幾條小巷都沒有路燈,加上道路不平坦,晚上天黑,特別是雨雪天,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
  • 煉鐵13年終「點石成金」 一個化學式成就一個夢
    上世紀60年代早期,初中畢業的要修如被村裡選拔上,參加農機專業的培訓,很快,他被市裡的閥門廠聘為技術人員。改革開放後,要修如回村自辦企業,開了一家電鍍廠,主要接一些加工機械配件的活兒。1996年,他轉行辦起了冶煉廠,從此,他與礦山和鐵礦石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磁鐵礦的價格已達到每噸約400元左右,卻常常無處可買。我國是鋼鐵大國,可煉鐵的基本原料鐵礦石絕大部分卻需要從國外進口。
  • 寧鄉大成橋查獲銷售假檳榔近十噸……
    來源:寧鄉公安 製作銷售假檳榔近十噸?抓! 前不久,寧鄉市公安局食藥環偵大隊接到大成橋派出所獲取的轄區內有人製售假檳榔的線索後,隨即開展秘密偵察,並初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為胡某等人。
  • 寧鄉經開區中建科技湖南公司投產 繪就建築工業4.0寧鄉樣板
    4月27日,12萬字可研計劃開始編制,意味著中國建築在湖南區域的建築工業化事業正式啟動。   談及建築工業化領域,彭億洲說:「從傳統施工行業轉型做建築工業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秉承一顆感恩前行、義無反顧的初心,大家才能熬過這次挑戰。」   自廠區開建,該公司大部分員工就一直待在工地,連春節都沒有回過家。
  • 陳志:農機企業任重道遠,農機行業大有可為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64.67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4.43%,出現負數增長。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農機工業首次步入負增長通道。2020年年初,農機行業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行業發展走向何方,面臨哪些困難,發展機遇有哪些,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做出哪些積極的工作?
  • 網上買農機靠不靠譜?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現在在農村不但日用百貨、電子產品、數碼產品通過網上購買,而且象農機這種大件產品,很多人也是通過網上購買。在四川南充的儀隴縣的幾個偏遠的鄉鎮,當地的經銷商告訴筆者說近兩年很多人到網上購買微耕機,網上的機器價格便宜的多,所以他們實體店的微耕機買不動了。往年一年要銷售1000多臺,現在一年連100臺都賣不出去,主要原因是受電商的衝擊。
  • 現代農機合作社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其中最搶眼的是一臺黃色「巨無霸」農機,一個身高1.7米的人站在它的旁邊,其高度僅達到它的車輪。  「這是美國產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甜玉米聯合收穫機,它一天就能收穫400畝甜玉米,這種收穫機我們合作社有兩臺,總價值近千萬元。加上其它大中型農機具,合作社一共有69臺套農機具,工作人員24人,固定資產5700多萬元。現在僅靠這24人和69臺套農機具,就能完成4.04萬畝土地的耕種經營。」
  • 電能轉化為「動能」 國網重慶電力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這個蔬菜種植基地隸屬奉節縣克朋農機專業合作社,是一個叫喻德兵的村民回鄉創業建立的。從昔日的貧困戶到養豬場老闆,再到成立克朋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為蔬菜「大王」,喻德兵的兩次創業故事,在當地成為佳話。說起回鄉創業的感受,喻德兵最感謝的是「通上動力電,實現了大棚自動化控制精細化育苗和蔬菜種植,扶貧政策好,電力服務好」。
  • 寧鄉為什麼這麼XIANG?
    「以前買房子大家不敢買在江邊,因為江裡垃圾多,水質差,現在江景房成了搶手貨。」張三喜介紹。「這幾年寧鄉變化很大,一江兩岸三洲的美麗風光令人沉醉!放眼江中,珍洲、鱔魚洲、溜子洲各有各的景致,江面上水光瀲灩、魚蝦歡跳,耳邊傳來清脆的蟲鳴鳥叫,這種感覺特別閒適、自在、幸福。」
  • 白沙打安脫貧戶鄧耀林:養鴨帶來美好生活
    鄧耀林2015年被納入貧困戶,2018年脫貧,一家4口住在一層平房裡。主要收入來源是割膠、養殖雞鴨等。「我自己還養了點雞鴨,鴨子是拿來賣的,雞是留著自己吃的。」朝安村委會駐村書記符作能介紹,為了幫助鄧耀林打開銷路,村委會和幫扶單位除了宣傳之後,還自掏腰包購買了鴨子。這一吃,大家都覺得不錯,主動為鄧耀林的鴨子打起了廣告。   「為了吸引顧客,鄧耀林還提供幫殺幫送的服務。」幫殺幫送的話,一隻鴨子能賣70塊錢哩。鄧耀林笑著說,有些顧客比較忙,想吃鴨肉但是沒時間殺,而且還得跑到市場上去買。鄧耀林的幫殺幫送服務給客戶們帶來了便利,於是紛紛下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