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11/26刊發撰稿人BruceDorminey的文章,介紹英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各國積極開發月球,結果可能會引發衝突。
即將到來的近期月球熱潮,可能最終會造成新的政治和經濟緊張局勢,甚至是衝突,因為,商業和國家空間機構的參與者,都在爭奪有限的容易獲得的月球資源。或者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一項新研究,就是如此認定。
在他們剛剛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哲學交流》上的論文中,作者認為,月球上許多有用的、有價值的資源,都集中在數量不多的(幾十個)相當小的區域中(在幾公裡的範圍內)。
"一旦一種資源足夠珍貴和稀缺,爭端就不可避免。"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高級天體物理學家、該論文的主要作者馬丁-埃爾維斯告訴我。"它們是否會成為暴力意義上的衝突,取決於我們選擇如何治理月球。"
作者指出,因獲取五種首要月球資源而產生的衝突,就是潛在的熱點。
--水:既要維持生命。以及分裂成氫氣和氧氣的組成成分,然後可以液化並用作火箭燃料。
--永恆之光峰:作者說,這些山峰的價值在於,既可以收集幾乎連續的太陽能。他們還指出,作為典型的赤道月球表面位置,這些地點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約300攝氏度的晝夜溫度波動。
--鐵:作者寫道,小行星撞擊產生的月球富鐵區域直徑約30-300公裡,僅限於20個左右的地點。不過,小行星鐵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可能還富含貴金屬,包括鉑金和鈀金。而在製造重型工業設備時,鐵就變得很重要。
--冷阱:作者寫道,兩極永久黑暗的隕石坑中所謂的冷阱,被認為含有早期太陽系的揮發性物質,包括水。他們指出,這種隕石坑的地面在長達35億年的時間裡一直處於幾乎完全黑暗的狀態,只有星光和附近邊緣的反射才能照亮。作者寫道,這些隕石坑極其寒冷,能達到低於-180攝氏度,它們可能是獨特的遠紅外望遠鏡的合適地點,或者是建造超冷原子設施的地點,其規模遠遠大於地球上或自由空間的實驗室。
--還有氦-3:這種月球上的氦-3源,能被用來為地球上的核聚變反應堆提供動力。不過,這種核聚變反應堆仍是一項技術,其成果仍在未來幾十年內。
那麼,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在月球資源方面出現分歧的有哪些?
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和俄羅斯國家主導的活動,儘管有私營部門的插手,重新安排的NASA計劃也包括重返月球,而且,是中國和俄羅斯也在瞄準的相同地點,倫敦國王學院宇宙學遠見者項目高級研究員、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託尼-米利根告訴我。他說,因此,未來十年緊張局勢發展的初始階段可能看起來像是舊冷戰的延續,儘管中國是一個更大的參與者。
而且在未來五年內,至少有五個主權國家有可信的登月計劃,具體是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此外,他們還指出,一些商業公司,包括PT Scientists、Moon Express、Astrobotic、Masten、ispace,以及非營利性的SpaceIL,都表示了探索月球的意向。
不過,埃爾維斯認為,最初的爭議點可能來自於太陽能發電塔的建設。埃爾維斯說,第一個月球人類基地將需要一個100千瓦左右。他說,幾塊20米高的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提供這些電力。但是,埃爾維斯說,由於太陽在月球南極繞著地平線非常近,在月球一天中的某個時間,一座塔將不可避免地把它的長影投射到附近的其他塔上。他說,為了避免每天的月球停電,需要對他們放置太陽能發電塔的位置進行某種協調。
那麼,現行的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是否提供了避免此類衝突的指導呢?
正如埃爾維斯指出的那樣,《外空條約》很大程度上是以《南極條約》為基礎,其中有很多等同的要點:領土要求"擱置";不使用軍事手段;不使用核彈;檢查設施籤署國的協商會議;通過談判、調停和調解解決爭端。"最大的不同是,對於南極洲的爭端可以送到國際法院。"埃爾維斯說。"外空條約沒有執行機制"。
鑑於這種情況,現行外空條約能否更新?
"在月球上,你不需要全面的戰爭,以使人們在可避免的情況下受到傷害,你只需要有壓力,使供應線過度擴張,以及未能及時協助。"米利根說。因此,一旦衝月開始,為了避免問題,一定程度的默契協調很有必要。然而,如果在行動者對任務設計或大量投資做出難以扭轉的承諾之前進行協調,協調將是最有效的方法,密蘇裡科技大學的政治學家、該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Alanna Krolikowski告訴我。
即便如此,埃爾維斯對任何形式的新談判外太空條約都不太樂觀。埃爾維斯說,在今天的形勢下,很難看到任何新條約的談判。他說,這不僅是因為民族主義抬頭,還因為在1967年,實際上只有兩個參與者:美國和蘇聯。他說,月球上的衝突本身可能開始於一種軍備競賽,其中一方試圖將另一方排除在有價值的地點之外,而應對措施是找到一種方法來繞過這些伎倆。"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某種機制來解決這些爭端,替代方案並不好。"埃爾維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