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歷史,文學,名人故事,陪你瞎扯會(不要深究哦)
你見過梁山好漢大碗喝酒麼,你是不是也會經常想為什麼我喝一斤白酒都找不到北了呢。難道古代人酒量真的比現代好那麼多麼?這其實得從我國的酒文化說起,追本溯源,一步步的摸清關係,就不難破解這些秘密。
其實啊,中國很早就開始釀酒了(說法有很多,這裡我們取一種說法進行銜接)典籍記載:黃山多猿揉,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揉伺得人,必腸死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酒居然是猴子發明的,真是讓人揪心啊。這猴子把這吃不了的果實就給放到一個天然形成的石頭窪地裡,釀製成酒,後來這猿猴也聰明,就發現了這個規律。這是明代文人周旦光的(蓬攏夜話)、李日華的(紫桃軒又綴,)都提到黃山猿猴造酒的故事。然而可信度也無從考證,只是人們去了解個大概。
那麼猿猴釀的這個酒是自然的曲釀方法,度數特別低,低到什麼程度了一兩度。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和飲料差不多的那種,啤酒是八九度。現在就很直觀了吧,古人喝酒就相當於我們渴了要和飲料,壓根就不純在喝醉這一說。水滸傳裡記載的三碗不過崗,其實也就是最多十度,也就是在喝啤酒。為什麼呢?技術受限制啊,沒有現在的蒸餾技術,也就不能有超過十度的酒。我相信你要是在古代,比武松能喝。這當然是一個玩笑,不過卻搞清楚了酒的來歷及古人大口喝酒的豪放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