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動時,尤其是在山地叢林中行進及尋找食物都要十分小心。因為不僅是野生動物會傷人,植物也能傷人。甚至有些植物觸摸就能引起傷害。另外,有些菌類食用後也會引起中毒,嚴重者將導致死亡。這不是危言聳聽,下面就介紹一部分有毒植物,請您在野外活動中小心對待。
觸摸就有害的植物
有些植物,人一旦與它接觸,就會受到嚴重刺激,引發皮疹。應立即用水衝洗受刺激部位。
毒漆樹:高2-6米,樹幹無毛。奇性複葉,小葉卵形對生,背部有黑色腺點,白色漿果簇生。
毒櫟:與毒常春藤相似,但樹型更小,直生。小葉卵形,三片,掌狀複葉,白色漿果。
毒常春藤:樹型更小,莖扭曲纏繞或直生。複葉上著生三小葉,葉形多變,綠色花,白色漿果。
寶石草:常與毒常春藤伴生。花瓣淡黃色,略帶橙紅色斑點,種莢爆裂時會射出刺激性汁液。
食用消化性有毒植物
有些植物,食用後會引起身體不適,嚴重者會使人喪命。所以在野外食用植物要注意辨識。
食用消化性有毒植物,除了一些有毒真菌外,還有很多,如一些樹木的根、皮、葉,一些野果、野菜、花卉等。
奪命草:高約30-60釐米,莖基部著生長條形葉。花莖頂端生綠白色六瓣花。致命的錯誤:將其誤認為野百合或野洋蔥!
毒芹和水毒芹:它們分布廣泛,都屬於傘形科植物。具有傘形花序的植物種類很多,而且都密集簇生著許多小花,很難區分。
——毒芹高達2米,莖多分枝,中空莖,外布紫色斑點。復羽狀複葉對生,復傘房花序,小花白色,根也為白色。分布於荒川野草叢中。氣味難聞,毒性很大。
——水毒芹平均高為0.6-1.3米,多分枝,莖上分布紫色條紋,密生根,奇數複葉,小葉雙齒狀裂,復傘房花序,白色小花簇生。總是分布在水邊。氣味令人難受,有毒。
傘形科植物還包括大量可食用的種類,但是如果不能絕對肯定無毒,就不要冒險採集,有毒種即便少量食用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毛茛屬類:分布廣泛,株高几釐米至1米,從南至北都有。甚至北極圈內也有毛茛屬植物生存。它們都有光亮的黃色,花瓣五片或更多。
蕁麻樹:熱帶地區廣為分布,常依水而生,小型喬木,寬梭形葉片帶刺毛,花枝下垂——很像栽培種蕁麻。刺激皮膚的刺毛也類似蕁麻,但毒害更大。種子毒性也很強。所以千萬別去觸碰蕁麻的刺毛。
我們身邊常見的有毒植物
槐樹:路旁常種此樹,生食用葉子和果實,會引起腸胃炎。
刺槐:生食用葉子和果實會引起噁心和下痢。
水仙:全株有毒。球根毒性特強,食用會引起頭痛、噁心和下痢。
夾竹桃:樹皮和樹葉有毒,食用會引起噁心和眼花。
秋海棠:含有酸味,食用會引起噁心致死。秋海棠類都有毒。
櫻草類植物:根莖有毒,食用會引起噁心和下痢。
有毒菌類
辨別有毒菌類,唯有一一記住有毒菌類,接受專家的指導,觀察顏色、聞聞氣味、觸摸看看,實際去了解。食用蘑菇要特別注意辨別是否有毒。
民間有一些識別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1、毒蘑多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無毒蘑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託的有毒;反之則無毒。
3、毒蘑多生長在骯髒潮溼、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則生長於較乾淨的地方。
4、毒蘑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則不易變色。
5、毒蘑大多柔軟多汁,無毒蘑則較緻密脆弱。
6、毒蘑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則清澄如水。
7、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則很鮮美。
8、煮蘑菇時,毒蘑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
但這些方法都不是絕對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澤、生態與毒素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蘑菇有毒,但經過水洗、水煮、曬乾或烹調後,毒性會減少或減除。
採食蘑菇始終要遵循以下原則:
1、避開長有白色菌褶,莖基部有菌託(環狀附著圈)以及帶菌環莖上的真菌。傘狀真菌中任何切開的傷口處菌肉變黃的種類都不要食用。
2、避開任何正發生腐敗的真菌。除非能確認是可食種類,否則扔掉。不同種類的毒菌,會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狀。常見的症狀有嘔吐、腹瀉、極度口渴、盜汗、痙攣、暈眩、失明、體溫下降等。
3、誤食毒蘑後,應儘快設法排除毒物,除可用溫鹽水灌腸導瀉外,對中毒後不嘔吐的人,還要飲大量稀鹽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嘔吐,用1%的鹽水或濃茶水反覆洗胃,以免機體繼續吸收毒素。
可食性野生植物和菌類比栽培蔬菜營養價值高,但千萬不要以身試毒,在分不清有毒沒毒的時候最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