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張月朦/北京青年報
2018-09-09 07:45
心肺復甦的正確按壓部位是哪裡?人工呼吸前如何幫助病人開放氣道?近日,來自長春市急救中心的女醫生荊爽用自己的手繪作品向市民普及急救常識,同時向社會展示急救醫生的工作和生活。
荊爽今年27歲,是長春市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醫生。雖然從事醫學工作有6年之久,但轉行做急救醫生,荊爽還是一個不到一年的「新兵」,她拿起畫筆的原動力也是為了學習。
日前,荊爽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平時最喜歡畫靜物、人物,但並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後來由於工作忙,這一愛好也就擱置起來。今年,閨蜜送給荊爽一套彩色鉛筆,又燃起了她心裡關於繪畫的夢。
因為剛進入急救隊伍不久,荊爽畫畫的最初目的是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和記憶急救知識。「我在網上看一些人體解剖結構圖,就模仿著畫下來,發現這樣更方便自己理解。」荊爽說。
收到成效後,荊爽嘗試自己構思,將平日急救工作中要用到的一些醫學知識用繪畫表現出來,也幫助他人更好地學習急救知識。在她的一幅心肺復甦圖片中,重點標註出胸外按壓的部位和手法。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這幅圖的一側是兩個人示意的胸外按壓部位,旁邊還用兩隻手示意了按壓的手法。
荊爽告訴北青報記者,急救中心的工作並不輕鬆。他們每四天要上一個夜班,從下午3點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半。其間一旦有急救需求,就需要第一時間出車前往現場。「我一般都是在工作中有靈感了就開始構思,等休息的時候動筆畫,一般一幅畫需要一小時左右。」荊爽說。從開始畫到現在,兩三個月時間,荊爽已經積累了二十餘幅作品。
作為急救中心的醫生,荊爽和她的同事經常會走進社區,向居民普及急救知識,她的繪畫也又一次派上了用場。荊爽稱,他們的普及對象一般是年齡較大的居民,原先主要是純文字的介紹,這種方式居民們不僅不感興趣也很難記住。
開始畫畫,荊爽嘗試把網上找到的急救圖片和自己畫的示意圖放在一起,用圖片的方式介紹急救知識,「我在現場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有圖片的介紹更感興趣」。
荊爽說,畫畫能幫助自己調節工作中的壓力,她希望進一步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展現更多的急救工作和生活。
(原題為《長春醫生手繪示意圖普及急救常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急救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