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名片
劉琳,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華中阜外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超聲科副主任,科研與學科建設部副主任。
劉琳為「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進行超聲引導
受訪者供圖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她是第一線的「偵察兵」;手術臺前,她是心血管大夫最明亮的「眼睛」;診斷報告上手繪心臟病變示意圖,她是獨具魅力的心靈「畫家」;小患兒喊她「劉琳媽媽」,她是深受大家信賴的「讀心」專家。
2019年春,劉琳從美國費城結束進修回到中國,將診療兒童心臟病最豐富的經驗和最先進的技術,從費城兒童醫院帶回華中阜外醫院,為先心病患兒帶回更多美好的希望。
河南商報記者王蒙
耐心又暖心,超聲探頭下的「讀心術」
12月2日上午,在華中阜外醫院超聲科門前,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排排候診椅上坐著患者和家屬,不時有孕婦,甚至剛剛從兒童重症監護室的暖箱裡抱出來的寶寶被推進診室。
「來,衣服解開或者拉起來。」「再慢慢往我這兒躺一點,不然探頭夠不到。」「好了,檢查結束了,您擦一擦。」……遇見對超聲耦合劑有疑慮的患者,她會繼續耐心解釋,「這個東西不是油,它和酒精一樣,不會粘衣服。」
由於在省內甚至全國胎兒、小兒心臟超聲診斷方面,劉琳都是佼佼者,因此她的患者中,很大比例都是孕婦和嬰幼兒。
說到這裡,劉琳回憶起接診過的一位「高齡」孕媽婷婷(化名)的故事。5年前,婷婷腹中的孩子在其他醫院被查出有血管環,懷疑會壓迫氣管,影響食管發育,建議終止妊娠。可是,對於婷婷而言,這個孩子來之不易。多次轉診來到劉琳的診室後,通過嚴密的診斷評估,劉琳排除了這一可能,孩子可以留下來。
如今,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驗證了劉琳診斷的準確性。每年來複查時,婷婷總要連聲致謝,孩子也甜甜地喊她「劉琳媽媽」。
胎兒被查出先心病,隔著媽媽肚皮完成高難度手術
手術臺上,超聲醫生就是手術醫生的「眼睛」,眼睛看得清,「路」才能走得對。
時針倒轉至2018年9月21日,彼時站在手術臺前的劉琳,眼睛緊盯超聲儀器的屏幕,儀器的探頭下是一位孕媽媽,而手術真正的對象,是一個孕28周還未出生的胎兒。
前期超聲檢查顯示,孕婦腹中胎兒患有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右心室發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如此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意味著這個未出世的孩子,連睜眼看看這個世界的機會都渺茫。
新生命的到來難能可貴,難道真就沒有挽救的辦法了嗎?一項國際先進的新技術出現在劉琳腦海——在超聲引導下,經母體穿刺實施「胎兒介入手術」。可這項手術此前在國內只做過4例,在全球都屬於極高難度。稍有偏差,手術就會失敗。
每天睡前或是午夜夢回,劉琳在腦海裡反覆描摹、勾畫將要手術的胎兒心臟結構。手術前一天,劉琳又特意趕到手術室檢查設備,確認電源線連接位置和距離、開機運行保證機器無故障、耦合劑容量充足、超聲機器和手術床的高度……
有了充分的準備,真正到手術臺前,劉琳心中的緊張反而一掃而空。多學科協作下,劉琳進行超聲引導,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操作實施「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所有人屏息觀察超聲屏幕,原本虛弱的心跳越來越穩健有力,手術成功了。
手繪心臟病變示意圖1萬餘幅
2017年8月,一本被醫學界大咖公認的著作吸引了無數業內人士爭相搶購,剛在網絡上開售就秒搶而空。它就是如今被譽為胎兒心臟病學綜合教科書的《胎兒超聲心動圖實用指南》第3版,而這本書的主譯,正是劉琳。
從小學畫畫的劉琳,在讀博期間遇到疑難和異常病例時,就堅持手繪心臟病變示意圖以方便總結和研究。工作後,她更是嘗試著將心臟病變位置的手繪示意圖直接標註在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上。如此一來,患者雖然看不懂超聲報告的醫學用語,但通過繪圖卻也能對病變部位一目了然。
因為這些清晰易懂的手繪圖和精準的超聲報告,劉琳在同行裡也圈粉無數,心血管醫生看到這樣的超聲報告也能更快確定治療方案,省時省事。
經過多年的累積,在劉琳的畫筆下已經誕生了1萬餘幅心臟病變示意圖。對於同行交流討論、醫學生學習研討來說,此舉還有著更多學術引導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