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一患者帶著手繪去就診,醫生感嘆:症狀描述簡單明了

2021-01-13 蘅潔聊娛樂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蘅潔聊娛樂】,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2020年12月18日,一位患者帶著一張特殊的「片子」來看病,這是一張人體呼吸器官解剖示意圖,他在不舒服的位置寫下了具體的感受。醫生看完不禁嘆了口氣:症狀描述簡單準確,一目了然。

患者帶著手繪的「CT」去看病。

在等候室外面,一個男人拿著一部「片子」

首先引起了其他患者的好奇。與患者通常攜帶的CT影像不同,這是一張帶有鼻、喉、氣管、肺、牙、骨,甚至腦等「影像」的自繪「膠片」,是人體呼吸器官的解剖圖。

病人遞片子的時候,值班醫生邢雙春很是好奇,很快就忍不住感嘆「師傅在民間」。患者在「膠片」上畫圈,記下不舒服的具體位置和不舒服的具體感覺。

「症狀描述簡單準確,一目了然。」邢雙春說。幾乎不需要更多地詢問,醫生迅速給出診斷和治療建議。

希望醫生能一眼看出症狀。

這個病人是「誰是神聖的」,為什麼他帶著手繪來看病,記者轉過身去和他取得聯繫。

他的名字叫宋,39歲的大連人。宋說,他患有鼻竇炎,對氣候變化很敏感。為了讓醫生更直觀的知道哪個部位不舒服,提前做了準備。「人體器官內部很複雜,有時候也不清楚。具體部分的一些專業術語無法完全掌握。我想給醫生看一眼。」宋對說:

在採訪中,宋告訴記者,他的愛好是手繪,指的是人體器官結構的解剖圖,畫出來一點也不麻煩。

愛好融入生活和工作。

記者在短視頻平臺上瀏覽了宋的作品,發現他的愛好並非「業餘」。畫這樣的人體器官解剖圖真的很簡單。

在宋清的作品中,有著名人物和偉人的畫像,有生活觀察,有家鄉趣聞,有單位安全生產的宣傳。比如手繪鍾南山院士畫像,在石頭上「刻」出鮮嫩的草莓,畫出家鄉豬拱白菜的可愛狀態,帶著母親抱孩子在樹前的期待,告誡工人們安全歸來...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通常的「畫為用」行為並不是個案。例如,宋的工作是一家中央企業的電工。出現故障時,只要是之前看到的,他都可以把零件的結構和周圍的結構畫出來給人看,讓同事和領導一目了然,避免機器大修。

以上是(蘅潔聊娛樂)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娛樂資訊,請關注(蘅潔聊娛樂)!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蘅潔聊娛樂)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大連一患者自己畫了張「CT片子」去就診!醫生感嘆…
    2020年12月18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診室,一名患者帶著一張特殊的「片子」前來就診,這是一張人體呼吸道器官解剖圖的素描,他在不適的位置寫明具體的感覺。醫生看完忍不住感嘆:症狀描述簡單準確,一目了然。  患者帶著手繪「CT」去就診  候診室外,一名男子拿著的「片子」,首先引起其他患者的好奇。與患者通常攜帶的CT影像不同,這是一張自己畫的「片子」,上面不僅有鼻、喉、氣管、肺等部位,還有牙齒、骨骼,甚至大腦等「影像」,活脫脫一幅人體呼吸道器官解剖圖。
  • 患者自己畫了張「CT片子」去就診!醫生感嘆…
    ,一名患者帶著一張特殊的「片子」前來就診,這是一張人體呼吸道器官解剖圖的素描,他在不適的位置寫明具體的感覺。醫生看完忍不住感嘆:症狀描述簡單準確,一目了然。  患者帶著手繪「CT」去就診  候診室外,一名男子拿著的「片子」,首先引起其他患者的好奇。與患者通常攜帶的CT影像不同,這是一張自己畫的「片子」,上面不僅有鼻、喉、氣管、肺等部位,還有牙齒、骨骼,甚至大腦等「影像」,活脫脫一幅人體呼吸道器官解剖圖。
  • 患者畫了張「CT片」去就診!醫生驚嘆……
    一般來說,病人看病提供給醫生看的都是醫院拍攝的影像不過,遼寧大連有位患者出示給醫生的竟是一張呼吸道器官解剖素描圖還在出現不適的位置上標明具體感覺醫生看完後,忍不住感嘆:症狀描述簡單準確,且一目了然!患者帶手繪「CT片」去就診在大連一醫院候診室外,一男子拿著的手繪「片子」,引起了其他患者的好奇。與患者通常攜帶的CT影像片不同,這是一張畫出來的「片子」,上面不僅標明鼻、喉、氣管、肺等部位,還有牙齒、骨骼,甚至大腦等的「影像」,活脫脫的一幅人體呼吸道器官解剖圖。
  • 簡單幾筆患者「秒懂」傷情 骨科醫生手繪千餘幅手術圖
    近日,滄州市民王女士到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手顯微外科一病區就診,科室副主任宿曉雷一邊說著,一邊勾勒出一幅拇指的關節圖。利用繪圖的方式,和患者溝通病情,宿曉雷已堅持了四年。1.簡單幾筆 患者「秒懂」病痛38歲的宿曉雷是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手顯微外科一病區的副主任,和他約採訪時間有點不容易,因為「平均每天十幾臺手術,非常忙。」
  • 大連醫院就診緊急通知
    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效應對突發疫情降低社會傳播風險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防治和診療服務大連各大醫院發布就診須知↓↓↓大連中心醫院尊敬的患者及家屬:根據我市及國內外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為有效應對疫情,防止人員密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現對我院門急診、住院工作做如下調整,給您帶來不便,
  • 80後醫生手繪手術解剖圖患者秒懂手術過程
    其中,「最牛」的一個手繪圖至少已經被點擊十多萬次。­  草草幾筆,就畫出了一張胃部的簡單構圖­  他說,術前畫畫溝通,患者更易接受­  昨天,在蘇州市立醫院東區,揚子晚報記者見到張彬時,他正在給一位即將進行胃切除的患者進行術前溝通,患者的家屬靜靜圍在一旁傾聽。
  • 新冠症狀新發現:「快樂缺氧」或致患者突然死亡
    醫護人員難以置信地搖著頭,看著本應處於昏迷狀態或因身體組織缺氧而「掙扎」的患者,一邊像正常人一樣起身、與護士聊天,一邊一如既往地刷著手機。一些人因此將這一症狀稱為「快樂缺氧症」。據CNN新聞6日報導,這種「異常症狀」的出現令醫生們感到擔憂,這意味著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的健康狀況比他們自己意識到的要糟糕得多。
  • 左手醫生張超:用AI提高病患就診效率 機器人醫生助力打造智慧醫院
    矛盾的是當前國內的醫療資源愈加緊張,職業醫生每天就診病人數量有限。另一方面,醫療本身的特性又非常貼合張超在研的技術,「醫療是個知識和經驗驅動的學科,知識包括知識的體系,知識庫或者知識圖譜,經驗則是基於大量的數據不斷學習。我們團隊不少成員之前在百度就是做信息抽取、知識圖譜的,這是我們擅長的技術。」種種契機下,張超帶著幾個小夥伴一起出來做了現在的左手醫生。
  • 中醫《十問歌》,對醫生和患者都有指導作用
    醫生要耐心問,患者要認真答  問診如此重要,所以醫生問診時,要注意力集中,拋去雜念,認真詢問,不可敷衍了事。  通常,醫生問診時語言會儘量通俗易懂,不用醫學術語去問,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時還啟發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實。
  • 有疑似瘧疾症狀者要儘快就診
    今年6月8日至6月27日,一批曾在奈及利亞從事建築業的人員返鄉後,有5人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7月6日,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確診為惡性瘧疾。據調查,這批返鄉人員共有34人,有21人曾在國外患過多次瘧疾,曾經在國外的瘧疾患病史高達61.8%。
  • 帶娃看病的正確姿勢:如何描述症狀,你get到了嗎?
    就診前的準備首先,寶寶就診儘可能由最熟悉情況的家長陪同,根據寶寶的症狀,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如果是看門診,儘可能提前預約。重症急症和疑難病選擇兒童專科醫院;常見病、多發病不必一定要選擇兒童專科醫院。千萬不要哄騙、嚇唬孩子,「讓醫生看一下,我們就回家!」 「可以哭,但不能亂動!」就診時說什麼就診時要儘可能給寶寶多一些的肢體擁抱、細語安撫,做到一人一診室,配合醫生為寶寶脫穿衣物,醫生聽診時保持安靜等。
  • 白衣天使手繪地圖!江西省首家醫院卡通手繪地圖上線啦!
    中醫科護士劉敬在創作手繪畫門診診區、急診、醫技、住院部大樓……不少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經常遇上找不著診室或樓棟的難題。近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推出了一組由護士繪製的卡通漫畫地圖。據了解,這也是江西省首家以手繪形式,進行院內地圖導航的醫院。
  • 這可能是腫瘤患者在非常時期最值得讀的科普——如何就診
    就是那些症狀特別重,馬上或可能要危及生命,必須立刻診治的疾病,所謂症狀特別重,是指出現昏迷、突然的活動能力喪失、高熱不退、不能緩解的疼痛、呼吸困難…..等。在疾病上,主要有交通事故導致出血,骨折;各種疾病導致心臟和呼吸功能衰竭;腦卒中…..等。
  • 長沙醫生6年手繪千幅手術圖
    7月31日上午,長沙市第三醫院36歲的骨科醫生周偉力正在給一位即將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溝通,他一邊畫一邊講解手術方案,患者和家屬在一旁靜靜聆聽。  「我是一名骨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要做手術,這樣的溝通幾乎每天都會有。」周偉力告訴記者,用繪圖的方式和患者、家屬溝通,他已經堅持了6年多。他手繪了上千幅手術方案圖,讓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患者也能「秒懂」手術。
  • 發熱的患者,查出淋巴管炎,有人說不能喝豆漿?聽聽醫生怎麼說
    快到中午的時候,患者感覺又發燒了,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這段時間去醫院看發熱的,大家都懂的:來醫院之後都是需要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的。事實上,龍醫生所在的地方,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也只確診過兩例,之後一直相安無事,連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都沒有檢測出來過。所以,來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都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外的疾病,醫生看病雖然累,卻也很考驗自己的綜合能力。
  • 患者籤字拒絕檢查回家後「死亡」,醫生能免責?
    案例背景 患者康某因為腹瀉到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腹瀉待查,急性胃腸炎?」,並接受輸液治療後離院。當天晚上,患者再次就診,自述仍有噁心、嘔吐、腹瀉,被診斷為「嘔吐待查,」經處置後離院。第二天中午,患者又到醫院輸液後離院。
  • 被魚咬一口就可能感染致命菌 醫生提醒:應及時就診
    他馬上趕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處理傷口,急診外科醫生很快對傷口進行消毒包紮,注射破傷風針,以預防感染。  對於鄭先生受傷後第一時間就醫處理的做法,醫生表示肯定。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部副主任王煜表示,夏季到海邊遊泳玩水時受傷,一定要及時消毒或就醫處理,萬一感染海洋創傷弧菌,後果不堪設想。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 氣溫攀升,就診人群增多!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使用空調
    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最近,有胃腸炎、感冒發燒等症狀的患者多了起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也不少,兒童更是成為了就診的「主力軍」。專家表示,高溫天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適度地使用空調,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圖說:醫院裡患者增多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高溫酷暑警惕心腦血管疾病高溫環境下,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耗氧增加。
  • 近視黨,您收到一份就診攻略!
    就診前 1、近視眼需要去哪個科室就診? 如果有視力下降、視物疲勞等症狀,可以去眼科就診。 如果確診是近視眼,需要去專業眼科屈光科進行治療。
  • 7月23日大連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患者冷某,女,39歲,現住址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大連金普新區某金屬有限公司員工。自述發病前14天未離開大連,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重點地區來返連人員和境外人員接觸史。7月14日16時左右出現頭痛症狀,隨後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等症狀,自服藥物後症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