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入伏後,氣溫超30℃,儘管尚未進入真正的高溫季,但各大醫院門急診早已悄悄忙開。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最近,有胃腸炎、感冒發燒等症狀的患者多了起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也不少,兒童更是成為了就診的「主力軍」。專家表示,高溫天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適度地使用空調,同時注意飲食衛生。
圖說:醫院裡患者增多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高溫酷暑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高溫環境下,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耗氧增加。加上出汗散熱導致水分流失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堵塞心腦血管,嚴重時可引起腦血栓或心梗。這幾天,十院急診科就接診了一些因「胸痛」「心臟不舒服」而來就診的老年人。
該院急診科副主任彭滬醫生表示,高溫天,為了散熱,皮膚血管就會大量擴張,全身血液分布到皮膚組織的比例較常溫天氣時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夏天主要通過出汗及水分蒸發散熱,體液隱形丟失,特別是老年人往往機體相應感知和反應遲鈍,如果沒及時補水或補水不足,血液會濃縮,一增一縮,導致血容量降低,血流變慢,加上有的患者熬夜、疲勞、受涼等,就容易導致血栓性疾病。不久前,杭州就有一名男性患者運動後大汗淋漓吹空調,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導致中風的發生。
彭滬提醒,中青年也不可掉以輕心。不少人有抽菸喝酒等習慣,煙中的化學物質會引起血管收縮、硬化、狹窄等,臨床上三、四十歲突發腦梗、心梗的並非少見。
炎熱的夏季,部分患者的血壓比其他季節低,不少輕度高血壓病患者在夏季血壓可降到正常,專家表示,一旦自行停藥、減藥,很容易引發疾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調藥,不可盲目「自治」疾病。
夏季腹瀉增多,或與飲食衛生相關
近日,普陀區利群醫院收治了一名腸道疾病患者,已經腹瀉了3天,可能是吃了家裡的隔夜菜。利群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黨宗彥表示,夏天沒有保存好的食物最容易造成細菌感染,患者最開始的症狀是拉肚子。尤其是老年人,對脫水比較敏感,較易引發休克、肝腎衰竭。
在利群醫院急診,最近患急性胃腸炎的人數多了起來。「出現這些症狀,多與飲食不衛生有關。」黨宗彥介紹,夏季細菌繁殖快,食物易變質,剩菜在冰箱中冷藏時間過長、沒有及時清理或沒有充分加熱,都會導致細菌、病毒進入胃腸道,誘發疾病。黨宗彥表示,最簡單的滅菌方式是清洗乾淨和充分煮熟。夏季本來就是消化道疾病高發的季節,市民應當少點外賣、少吃隔夜菜,冰箱裡的冷飲、水果等需分隔保存,以防細菌交叉感染;如果不小心「中招」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補充水、電解質。
發熱患兒不少因吹空調引起
體質較弱的兒童也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熱,並伴有咳嗽、打噴嚏等症狀。最近一段時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日均門診量達5000人次,與前段時間相比有所上升。
「發熱並伴有輕微咳嗽、打噴嚏等症狀,多是上呼吸道感染。」醫生表示,呼吸道很脆弱,冷氣一旦攻破了呼吸道的「防線」,則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流涕等感冒症狀。此外,門窗緊閉導致塵埃、塵蟎流通不出去,也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在兒科門診,還有一些因哮喘發作前來就診的孩子。醫生介紹,夏季家中未經清洗使用空調也是誘發哮喘的重要原因。因房間內外存在溫度和溼度的較大差異,若出入空調房沒有注意防護,這相當於受到氣溫突變和冷空氣刺激,易誘發哮喘。醫生建議,為預防兒童哮喘,要養成定期清理空調濾網的習慣;進出空調房,要加強防護,避免空調房裡的冷空氣對呼吸道造成刺激。
預約看病,錯峰就診
眼下仍處在疫情防控期間,儘管全市各大醫院都已恢復常態,但仍不能放鬆防疫這根弦。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記者看到,進入門診大廳必須通過蛇形排隊區,並出示隨申碼。一天中,早上仍為就診人群最多的時候。院方提醒,來醫院就診前做好預約,合理安排就診時間。在進入醫院前提前準備好隨申碼,並戴好口罩。
為有效應對可能到來的就診高峰,多家醫院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如調整號源,增派醫生等,兒科醫院門急診管理辦公室主任沈國妹介紹,暑假擇期看病的患兒較多,大部分集中在內分泌科、骨科、五官科等專科,因此,也建議非學齡期兒童儘量不要趕在暑期高峰前來醫院就診手術。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