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天氣,醫院急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增3成,醫生教您如何預防監測

2021-01-10 騰訊網

記者今天從北京安貞醫院了解到,隨著極寒天氣的到來,醫院心腦血管等急症患者增3成。專家提醒中老年人,極寒天氣注意保暖,及時識別身體信號避免發病。

極寒天氣心腦血管患者增3成來自北京新聞廣播00:0003:02

近日北京地區遭遇極寒天氣,日最高氣溫跌到零下10攝氏度以下。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就診人數明顯增加,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主任醫師賀曉楠告訴記者:

像我們熟知的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的凍傷,心律失常這些疾病還是多了一些,得有24~30%的增加。接診的重症的病人更多了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動脈夾層,三分鐘要命的高危疾病。

數據顯示,氣溫每下降10攝氏度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就增加7%-10%。從目前接診情況來看,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仍是發病重點人群:

因為隨著外界溫度的逐漸下降,血管會收縮,而且血管的管腔會變窄,這樣心臟供應的血就明顯的減少了,然後導致心肌的梗死。清晨交感神經興奮,然後再加上後半夜的時候溫度急劇的下降,要5點到7點,就診的機率就高了一些。

為了應對極寒天氣帶來的急診就診患者增加,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梳理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幾類兇險的疾病的綠色通道。給患者提供及時的治療:

我們急診有專門的專業的團隊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急診介入的一個手術,包括我們的影像科、導管室人員以及介入科的相關醫護人員,都會配合患者綠色通道開通。他是隨時24小時聽班,我們最短的病人來我們醫院到球囊擴張的時間是27分鐘。

從安貞醫院急診接診的患者來看,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人群主要有以下特徵:

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或者是腦力勞動者久坐的一些習慣,或者是司機這一類職業的病人,還是發病率比較高的。其實好多這種年輕人沒有「三高」,但是他有久坐、熬夜,經常吃外賣,還有就是吸菸、壓力特別大,精神比較緊張。

賀曉楠建議廣大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極寒天氣要注意調整運動時間、注意保暖:

下午兩三點鐘、或者是上午11點左右,出門做相應的運動。在這個季節監測自己的血壓、心律和血糖。還有您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手腳、耳朵這種這重要部位,充足的睡眠,儘量不要熬夜。

而針對本身就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有幾個身體信號一定不容忽視:

如果說這個病人已經平常有血壓增高的一種情況,然後最近一段時間突然間出現了血壓波動比較大的話,那麼考慮主動脈夾層的這種風險。還有就是病人出現胸痛、後背痛、腰痛,就像被撕開的這種感覺,頭暈、乏力、出汗以及這種嗓子發緊,這些都預示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了。建議大家就近的醫院去做一個心電圖,如果疼痛的時間超過了15分鐘以上了,伴有大汗、乏力這些嚴重的情況的話,那就打120就診。

採寫記者:韓萌

微信編輯:陸健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使用空調
    申城入伏後,氣溫超30℃,儘管尚未進入真正的高溫季,但各大醫院門急診早已悄悄忙開。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最近,有胃腸炎、感冒發燒等症狀的患者多了起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也不少,兒童更是成為了就診的「主力軍」。
  • 小寒,三叉神經痛患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防寒保暖,防止栓塞。因為睡眠時,人體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鍊,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進補要適度。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 「急診夜鷹」醫生手把手教您如何做急救
    「體外除顫儀該如何使用?」……普通人遇到緊急情況,大多數人是束手無策,不敢救,不會救。9月10日,在世界急救日(9月12日)前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科普基地揭牌,同時還成立了醫院急救科普志願服務隊。專家表示,這支專業的隊伍能夠教您最科學的急救方法。
  • 2020寒潮來襲,一晚搶救3名心梗患者,醫生提醒:做好預防
    雖然一晚上只睡了10分鐘,但3位患者病情都比較穩定,很是欣慰,值了!冬季本身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加之突然降溫,如果沒有做好保暖防護,或者沒有做好各種預防,那麼就更容易發生心肌梗死。冬季如何預防心肌梗死?1、保暖是首要的
  • 天氣變冷!心腦血管患者這些行為千萬不要做
    也是心腦血管病 高發時期!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人數 漲幅上升約50% 發病患者年齡以40-70歲為主
  • 應對極寒天氣,龐星火剛剛給出7點防寒防疫提示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近日,我市遇到了罕見的極寒天氣,氣溫驟降。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若無法適應劇烈的冷暖變化,抵抗力就會下降,且冬季在密閉的場所活動時間增多,呼吸道傳染病發生風險加大。
  • 北京發布極寒天氣健康防疫提醒,8月齡患兒近況也來了
    應對極寒天氣,龐星火給出7點重要提示近日,本市遇到罕見的極寒天氣,氣溫驟降。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若無法適應劇烈的冷暖變化,抵抗力就會下降,且冬季在密閉的場所活動時間增多,呼吸道傳染病發生風險加大。氣溫驟降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緩,增加腦梗塞、心梗和心臟病惡化等風險。建議市民朋友要做好防寒防疫措施:一是要注意保暖,重點人群減少室外活動。
  • 闢謠:過了60歲每年要去醫院通兩次血管。答案是什麼?醫生告訴您
    老年人之所以會提出這種要求,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這兩個季節,心腦血管發病率會明顯升高。很多老年人在這兩個季節因發病住院,這就引起其他老年人擔心,所以要求住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達到維護自身健康的目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到了60歲以後,很多醫生會要求老年人一年進行兩次體檢,其中第二次體檢的重點是放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
  • 泉州180醫院「神奇」導納儀 診斷心腦血管疾病強過心電圖
    閩南網3月1日訊 網友「泉州人愛泉州」在海角五號社區(www.ihaij.com)發帖向閩南網(www.hdmnw.com)記者求助。他朋友身體不適,胃病久治不愈,聽聞泉州180醫院有一臺「神奇」的儀器能做檢查,對疾病的診斷能力很高。為解答網友疑惑,閩南網記者聯繫了泉州180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導納室王仁鳳醫生。
  • 教你多活30年(二):一氧化氮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諾貝爾晚年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建議他服用硝酸甘油,但被諾貝爾拒絕了,因為早在研製炸藥的過程中,諾貝爾就發現吸入過量的硝酸甘油蒸氣會引起劇烈的血管性頭痛。1896年,諾貝爾心臟病發作逝世。如果他當時聽從醫生的建議,及時服用硝酸甘油,他也許可以活更長時間,為人類創造更多財富。
  • 極寒天氣如何防疫?北京疾控給出7點提示!
    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加衣服。外出穿好保暖衣服,戴好帽子、手套和口罩。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的抵抗力普遍比較弱,在大風降溫的天氣要減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選擇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到室外活動。二、避免去人多擁擠密閉場所。到人多密集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做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客流較多時,要有序排隊等候,避免人員擁擠。三、科學佩戴口罩。
  • 管控危險因素 做好心血管病一級預防
    醫生一般從幾個方面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主持人:都說「夏季養心正當時」,為何夏季養心對冠心病患者如此重要?  邊波:冠心病是心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的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確實是季節性的,冬季和夏季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為什麼夏天高發呢?因為夏季天氣比較熱,在出汗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粘稠。
  • 後疫情時代如何管理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達濟天下論壇,大咖聚...
    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和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日趨增多,全國約有腦卒中患者1300萬,房顫患者526萬,高血壓患者2.45億,心腦血管病死亡率高於腫瘤和其他疾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此外,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也不斷增加,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近300萬!
  • 精準為先,競速有道-急診檢驗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應用
    急診處於醫療第一線,承擔著搶救急、危、重患者的重任,加強急診檢驗建設對於提高醫院急救能力和診療水平、及時救治患者至關重要。近日,「2020 Mylab+Day實驗室•論道未來」急診論壇在廣州舉辦,西南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葳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陶志華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段朝暉教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紀玲教授圍繞急診檢驗建設及未來發展重點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分享。
  • 中老年人補充葉酸,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專家說還得看這個指標
    後來證明母孕早期補充葉酸可預防唇顎裂兒的出生。1995,我國提倡準備生育的婦女服用葉酸增補劑。2000年,中國營養協會建議育齡婦女毎日膳食中葉酸的推薦攝入量為400微克,各階段的產婦為每天600微克。那麼這個葉酸給更多人的印象就是孕婦吃的一種藥物,能夠預防唇顎裂,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葉酸的功效並非僅此而已,葉酸有怎麼會和中老年人聯繫在一起呢?
  • 極寒天氣下如何防寒防疫?北京這場發布會給...
    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千龍網訊 近日,北京市遇到罕見的極寒天氣,為市民防寒防疫帶來新的挑戰。「零新增」意味著什麼?交通運力如何保障?3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2分51秒,晚高峰加開1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3分45秒。
  • 疫情期間如何更好地規範管理CVD患者?
    在99例確診患者中,51%(51/99)患有慢性疾病,而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佔到40%(40/99)。第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感染2019-nCoV後更易發展為重症。上述《柳葉刀》的研究2發現,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合併症的老年男性除更易感染外,也易發生致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增加不良預後風險,死亡風險更高。
  • 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發布會 介紹冬春季常見病預防和節日期間健康...
    第二個方面,隨著元旦、春節到來,除了上面提到的冬春季常見傳染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急性發作的預防也應當引起高度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納入健康中國行動整體推進,廣泛宣傳健康生活方式,規範慢性病健康管理,積極落實早篩早診早治。
  • 中風也有「剋星」,常吃哪些食物,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分兩種,一種是外風,主要是受外邪導致的;一種是內風,也被稱為腦卒中,現在人說的中風往往都是指內風,也就是心血管疾病導致的中風。當中風發作時就是一瞬間,若是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嚴重危害性命,因此中風也成了很多人害怕的疾病。但中風也是有「剋星」的,多吃這四種食物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