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因為海帶是一種含碘量非常高的食物,而碘是製造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多吃海帶真的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嗎?央視《是真的嗎》欄目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門診部主任醫師王玉英表示:「不是真的。甲狀腺疾病分很多類,吃海帶最適合治療的是缺碘性的單純性的甲狀腺腫。」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肖建中指出:「比如,一些山區會由於缺碘引起甲狀腺腫,針對這種地方性甲狀腺腫,適當的吃海帶可以預防,因為海帶裡的含碘量較高。但多數的甲狀腺疾病,並不是缺碘引起的,所以多吃海帶對預防這些疾病,是沒有用處的。」
王玉英解釋說:「甲狀腺疾病有的是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這種情況絕對不能多吃海帶。因為高碘會促進甲狀腺的增生,加重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情。」
通過專家的解讀我們了解到,海帶雖然對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大有幫助,但是大部分甲狀腺疾病,並不是缺碘引起的。而且,過多的食用海帶,還可能會引起碘過量,影響身體健康。
肖建中說:「人體一天需要的碘量,大約是150-200微克。1克幹海帶的含碘量,大約是200微克,甚至比200微克還多一點,我們一天的生理需碘量,只要1克幹海帶就夠了。我們研究發現,如果碘攝入量太高的話,對甲狀腺疾病是不利的,容易得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所以多吃海帶不能預防甲狀腺疾病,甚至還會帶來其他問題。」
王玉英強調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不適合吃海帶。此外,經常拉肚子,脾胃虛寒的人群也要少吃。」
那麼,海帶更適合於哪類人群食用呢?
王玉英表示:「第一類,適合於缺碘性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病人。第二類,適合於高血糖、高血脂、動脈硬化、體型肥胖、大便乾燥,痰溼較盛的病人。因為海帶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第三類,適合於孕婦。孕婦最容易缺碘,缺碘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都不利,所以,孕婦一定要保證碘的攝入量。」
同時專家提醒我們,雖然孕婦可以通過吃一些海帶來補碘,但也不宜吃太多,還需根據個人體質,遵照醫囑食用。專家建議,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周吃2-3次海帶,每次不超過50克即可。
那麼,關於甲狀腺疾病,當身體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的呢?
肖建中表示:「一般有功能改變的時候,身體才會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說甲亢病人,經常會出現吃的多、瘦、心慌、手抖、出汗等狀況。而甲減病人,可能會出現怕冷、手腳發脹、浮腫、體重增加、皮膚幹,易困、易累等狀況。」
專家提醒,如果身體出現了以上多種症狀,建議大家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對疾病及早進行甄別。(孝金波 王亞靜整理)
是真的嗎:
你中「謠」了嗎?:
(責編:王亞靜(實習)、孝金波)
室內外溫差50℃是怎樣的體驗? 一股強冷空氣近期侵襲我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23日當地最低氣溫跌至零下34攝氏度,非常接近歷史同期低溫極值。「極寒」之下,這個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運行,人們又是怎樣生活的?【詳細】
老有所養 期盼更舒心 2018年,在「老有所養」這個重要民生領域,全國層面會有哪些新行動?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今年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