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內分泌科及普外科門診會經常遇到拿著化驗單及彩超報告諮詢的職工朋友,體檢中被查出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越來越多,根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5個人就有近1名甲狀腺疾病患者,該疾病患病率為18.6% ,其中甲狀腺癌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為5.1%,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4倍,並趨於年輕化。
甲狀腺是人體的一個內分泌器官,位於頸部前方,合成分泌我們必須的甲狀腺激素,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等。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甲狀腺結節疾病。
彩超查出甲狀腺結節莫慌張
甲狀腺結節良性多、惡性少
甲狀腺結節是對甲狀腺內部腫塊的統稱,是指甲狀腺內部出現了一個或多個團塊狀的佔位性改變,可以觸及或在超聲檢查中發現,在做吞咽動作時可隨甲狀腺上下移動。跟結節的大小比起來,彩超報告中這些術語更容易發現問題:
甲狀腺結節邊界不清
邊界清與不清是醫生對甲狀腺結節有沒有包膜的一個判斷。邊界不清,就像是一滴墨滴在宣紙上,往往提示結節比較活躍,細胞有向外活動的趨勢,對於任何腫瘤來說,這是判斷腫瘤性質非常關鍵的一項指標
甲狀腺結節鈣化
如果彩超提示甲狀腺結節有細點狀或沙粒樣鈣化,特別是合併邊界不清,那很有可能是惡性的。此外,雖然以前認為粗大鈣化是良性結節的特徵,但近年來也有粗大鈣化的結節最終診斷為惡性。
所以,合併鈣化的甲狀腺結節要儘快確定性質,並積極的處理。
囊實性結節
一般來講,囊實性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即使迅速增大,可能是瘤內出血引起的。
跟前面兩種相比,囊實性結節要分情況看,小的囊實性結節不需要手術,只有較大的囊實性結節產生壓迫症狀或惡變時才需要處理。
除了這些情況,還有些更專業術語比如結節回聲(低回聲)、縱橫比(大於1)、淋巴結(鈣化或液化)等,如果報告裡面有括號頭的這些描述的話也可能甲狀腺結節也不太好。
排除甲狀腺結節癌變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上面這些都只是說了做甲狀腺檢查的第一步——彩超,要完完全全確定甲狀腺結節到底是何種性質,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安排其他檢查:
比如抽血看甲狀腺功能,TRAb(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G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PO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的檢測。
比如甲狀腺吸碘率測定與甲狀腺功能顯像,以確定甲狀腺結節的功能狀況。
比如最終確定是不是惡性,就要靠細針穿刺活檢(FNA),就是甲狀腺穿刺。
為什麼會長甲狀腺結節呢?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相關因素有接觸放射性物質、自身免疫紊亂、家族遺傳、碘攝入不當(過量/不足)等
甲狀腺結節根據相關因素分型
甲狀腺炎性結節、結節性甲狀腺腫塊、甲狀腺囊性病變、甲狀腺腺瘤、甲狀腺惡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表現
總醫院內分泌一區主任馬豔慶介紹,該疾病一般無明顯不適症狀。少數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晚期患者可出現局部腫塊疼痛,如果結節壓迫周圍組織時,可能出現聲音嘶啞、憋氣、吞咽困難、影響美觀等,個別結節能夠自主產生甲狀腺激素,引起心悸、多汗、手抖等甲亢症狀。相關文獻報導,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大約為20%~70%,惡性率佔5%~10%左右,多數都是良性病變,所以體檢聽到醫生說有結節先不要緊張,彩超可以對結節做出明確的分級,可以諮詢內分泌科及普外科醫生,必要時完善甲狀腺激素及抗體化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根據具體情況讓患者定期複查。甲狀腺惡性結節的患病率低,所以發現甲狀腺結節後不要過度擔憂。
甲狀腺結節日常生活健康指導
1、日常飲食中注意碘的攝入,甲狀腺結節合併甲亢,不能吃碘鹽、海帶、紫菜、蝦貝等含碘量高的食物;甲狀腺結節合併橋本甲狀腺炎可以吃一般的加碘鹽,但要少吃海帶、紫菜、蝦貝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單純的良性結節,飲食沒有特殊要求,但不能每天吃大量海鮮。
2、確保健康的生活環境,防治環境汙染,遠離有害化學物質。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養成良好而規律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平衡自己心理。增強自身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體育鍛鍊和均衡飲食。
4、保持心情愉悅,勞逸結合,情緒起伏可嚴重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誘發甲狀腺疾病。過度勞累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的負擔,免疫力也會降低。
5、在醫生指導下做好定期檢查是一項重要的預防措施。
聲明:以上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圖:張華紀
編輯:戴梁偉 張文霞
審核:陳建民
總審核:王憲超
運營:總醫院新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