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暑假,時間充裕,玩伴也多,小孩很容易出現意外,家長除了提高防範意識外,最好學會一些急救常識,讓我們看下如何及時處理孩子們容易出現的常見創傷吧!
1.流鼻血
孩子流鼻血時,切莫讓孩子頭部向後傾斜,以免血液流入喉嚨發生窒息或嘔吐。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保持直立或頭部稍向前傾,最好讓孩子含個冰塊在嘴裡,通過冷卻相關部位減慢鼻部血液的流動。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受得了嘴裡放冰塊的處理方法,這時"冰鎮"鼻梁也同樣有效,即用冰塊冰敷鼻根及鼻頭5~10分鐘,以幫助鼻子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待血止住後,可以帶孩子到耳鼻喉科查明出血的位置及原因。若孩子出血的位置是在鼻腔的後處,則較不容易處理,需查明原因以防止下回再度出血。
2.燒傷或燙傷
如果有衣物被粘貼在燒傷處,首先應立即剝離衣物,以防衣物浸滿高溫油脂繼續灼燒皮膚。然後,馬上用涼水(注意不是冰凍的冷水)衝洗傷處至少5分鐘左右。
如果是因化學品造成的燒傷,用清水洗掉化學品。若沒有出現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燒傷處塗抹抗生素軟膏,覆蓋住傷處,並用乾燥的紗布繃帶包紮傷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燒傷發生在關節處,則應儘早上醫院治療,以免在孩子的皮膚上留下疤痕。
3.小割傷和擦傷
可以用肥皂及冷水洗淨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乾淨。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到創傷處,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這時,應用乾淨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髒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有時家長喜歡馬上用雙氧水給孩子洗傷口,這樣做雖可以殺死細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會減緩傷口的癒合速度。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因此建議使用醫院和藥店出售的抗菌藥膏。一旦塗抹了抗菌藥膏,傷口被密封好,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八小時內就開始癒合。如果傷口所在處經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紗布或繃帶便很有必要。是否使用創可貼可根據傷口的形狀和大小來決定,並需每日更換。
4.觸電
如果孩子觸電後還沒有脫離電源,你絕不可以碰他,第一件事情是切斷電源。如果一時找不到開關,你可以站在一個乾燥的絕緣物體上(如一本厚厚的電話本或一摞報紙),把電源拉開。檢查孩子的呼吸,即使他已經失去知覺,但只要呼吸正常問題就不大。觸電在人體表面留下的傷痕面積可能不大,但對孩子的內臟可能有傷害,因此一定要叫救護車。
5.中毒
如果孩子誤食了有毒物質,一定要叫救護車。在救護車到達之前,要讓孩子保持靜止不動。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麼,並帶一點到醫院化驗。
不要強迫孩子嘔吐,這有可能讓食道和胃進一步受到傷害,假如孩子本能地嘔吐,要把嘔吐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假如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燒灼感,可以讓他喝點牛奶。
6.嗆噎
如果孩子突然猛烈咳嗽,可能是因為嗆到東西。父母應立即看看孩子嘴裡是否有東西。如果不必把手深到喉嚨就能夠到噎住的東西,就趕緊掏出來;要是不行,就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歲的孩子要讓他趴在自己的前臂上,扶好頭頸。
如果這一招不奏效,則應讓孩子翻過身來,仰面躺下,用手託住他的頭,使頭的位置低於整個身體。用兩個指尖,向內並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推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孩子喉嚨裡是否有東西出來。對於大孩子,如果拍後背不管用,可讓他站在身前,把你的拳頭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間,猛力向內並向上用力。如果喉嚨裡的東西還是不出來,再重複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動為一個單元,反覆進行。3個單元後,如還沒有緩解,就叫救護車。在救護人員到達前,要不斷重複急救動作。
專家提醒,當家長遇到有以上意外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鎮定,不要緊張或哭泣,學點兒科急救小常識,冷靜處理才能安撫已經受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