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科院14家單位承擔嫦娥五號探月任務 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建成
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在繼續飛向月球。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中科院14家單位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以及多項工程關鍵產品的研製。其中,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
新華社資料圖
作為嫦娥五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的負責單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由北京密雲、雲南昆明兩個數據接收地面站和位於北京的國家天文臺總部組成。國家天文臺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為避免月球樣品受到地球大氣、水等環境汙染做好了準備,已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地面應用系統將與探測器系統完成月球樣品交接,在月球樣品實驗室完成表取和鑽取樣品的解封、分樣和存儲。月球返回樣品經初步測試分析、描述和建庫後,根據授權進行發布,開展長期的實驗室研究。
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配置了全景相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等6臺有效載荷和1臺載荷管理器,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承擔了載荷的研製。如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製了月壤結構探測儀有效載荷,它是一種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任務是探測月球次表層結構、月壤厚度,並在鑽取採樣過程中提供信息支持;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全景相機,為完成採樣區月表形貌和地質構造調查而設計,這套全景相機由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個相機組成,通過類似「人眼」的探測原理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立體成像。
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科院14家單位承擔了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了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低損耗處理和製備及無損分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雷射雷達等多項關鍵技術。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其中「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兩項「中國首次」的核心工作將由中科院相關單位完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返回後,有望在著陸區背景特徵分析、月壤形成與演化機理、月球樣品物理化學特性分析、月球化學演化歷史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科學成果。(記者:張航)
相關新聞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N發動機工作約6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截至第二次軌道修正,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41小時,距離地球約27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