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存儲和分析研究重任,國內建成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2021-01-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備受關注。昨天探測器順利進入地月軌道,將有望順利著陸月球,並採集樣品返回。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將肩負起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長期存儲和實驗室分析與研究重任,目前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

據介紹,國家天文臺負責科學探測和樣品採集計劃的制定,有效載荷在軌業務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解譯和管理,月球樣品存儲、製備和處理,組織開展探測數據與月球樣品的分析和研究。

嫦娥五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由北京密雲、雲南昆明兩個數據接收地面站和位於北京的國家天文臺總部組成。國家天文臺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為避免月球樣品受到地球大氣、水等環境汙染做好了準備,已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地面應用系統將執行環月飛行段、著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的科學數據接收任務;利用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等科學儀器,開展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完成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

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地面應用系統將與探測器系統完成月球樣品交接,在月球樣品實驗室完成表取和鑽取樣品的解封、分樣和存儲。月球返回樣品經初步測試分析、描述和建庫後,根據授權進行發布,開展長期的實驗室研究。

據悉,本次任務中,預選著陸區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有望獲取最年輕的月球返回樣品,在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創性的科學成果。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建成,嫦娥五號挖的「土」放這裡研究
    原標題:中科院14家單位承擔嫦娥五號探月任務 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建成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在繼續飛向月球。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中科院14家單位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以及多項工程關鍵產品的研製。
  • 走進中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全力保障中國探月工程五大系統之一的地面應用系統執行嫦娥五號任務,本次任務中,地面應用系統不僅要完成月面科學探測、載荷在軌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管理等重要工作,還肩負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
  • 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長啥樣?
    【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月球樣品順利抵達地球,對於我們的探月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應該是圓滿完成了這次重要的航天任務。但是對於地面應用系統的科學家來說,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可以說才剛剛開始。那麼,月球樣品將如何存儲、管理和研究呢?
  • 我國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公開,靜候 2kg 月球樣本歸來
    IT之家12月6日消息 據 @央視軍事官方微博今日報導,我國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建成,目前已經做好各項準備,隨時可以接收嫦娥五號返回艙帶來的月球表面樣品。該實驗室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實驗室寫有 「安全解封、科學處理、妥善存儲」的標語,展現了實驗室對於月球樣本處理全程的嚴謹操作。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12 月 19 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 20 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 「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
  • 胖五雖「胖」,但也肩負「重任」,美雜誌:賦予中國更多戰略意義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耀眼發射可是讓不少中國人感到十分驕傲,這道壯觀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朋友前去「圍觀」,作為今年的大事記,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次就肩負著怎樣的任務呢?中國要完成多個首次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要完成月球無人取樣,並將樣品帶回地球這個重大任務。路透社在此前的報導中稱,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取回月球巖石的國家;也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上述目標的國家。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實驗室|深空探測|月球...
    【相關資訊】1.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一周後,肩負「落月挖土」重任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深夜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等步驟後,成功實施在月面預定區域的軟著陸。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根據此前的報導,國家天文臺已建成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為避免月球樣品受到地球大氣、水等環境汙染做好了準備,已具備「地外樣品」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地面應用系統將與探測器系統完成月球樣品交接,在月球樣品實驗室完成表取和鑽取樣品的解封、分樣和存儲。月球返回樣品經初步測試分析、描述和建庫後,根據授權進行發布,開展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四、嫦娥五號挖回的月壤主要用途是什麼?
  •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 原標題:   2018年,中國航天又要幹不少大事。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肩負著未來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任。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土特產」
    2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展覽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方形似中國尊的容器儲存的月球樣品。這是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土特產」。
  • 我國首個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建成 西南交大參與其中
    3月2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交通運輸部官網上了解到,日前西南交通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民航數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共同建設了綜合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將為推動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目前綜合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是全國唯一一所。這一實驗室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呢?
  • 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2月17日凌晨,完成「挖土」之旅返回地球,帶回約1731克月球樣品。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中含有很多毫米級的巖石碎屑 月球樣品,主要為月壤,即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土壤」(soil on the lunar surface),包含微細的礦物顆粒(mineral particles)、巖石碎屑(rock fragments)和玻璃質微粒(glassy particles)等。
  • 「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 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12月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向中科院院長侯建國移交了嫦娥五號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這之後,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被送入位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這也是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至此,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正式「安家落戶」。
  • 這份從月球打包回來的「土特產」,有何特別之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開展了6次登月任務,先後帶回了約382千克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前蘇聯的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共採集到約300克樣品。美國和前蘇聯採集的月球樣品大多形成於30億至40億年前。
  • 月球樣品怎麼用?部分將進行公開展示
    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今晨,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呱呱落地」,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月球樣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我們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向我們提出,
  • 國內首個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奠基
    4月21日,國內首個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五代線廠址內,同時還舉行了京東方技術中心大樓的奠基儀式。
  • 國家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 百度肩負國家AI使命
    李彥宏「中國大腦」建議落地  得益於深度學習系統的發展,人工智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將成為首個國家級的人工智慧工程實驗室。李彥宏對實驗室的揭牌表示熱烈祝賀,他說,百度四年前成立IDL研究室,2年前提出中國大腦的提案,現在承建國家人工智慧工程實驗室。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國已做好一切準備,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公開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的目光都被嫦娥5號吸引,嫦娥5號現在已經是成功與軌道器和組合體交會對接。這也就是說嫦娥5號實現了中國在航空領域的第1次月球軌道交匯對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同時也關係著接下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