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

2021-02-25 上海日名環貿易有限公司

2月22日,國家博物館發布消息稱,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已運抵國博,策展團隊正在精心策展、布展中,即將面向社會公眾展出。

 

The lunar samples are preserved in a delicate container made of artificial crystal.

月球樣品保存在一個人工水晶製成的精美容器中。

Designed in the shape of a Zun, a traditional Chinese bronze ware, the container is 38.44 cm high and 22.89 cm wide. The size refers to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moon of 384,400 km and the 22.89-day-long lunar probe task, respectively.

容器造型借鑑自我國傳統的青銅「尊」造型。高38.44釐米,象徵地球與月亮平均間距384400公裡;寬22.89釐米,象徵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2月17日凌晨,完成「挖土」之旅返回地球,帶回約1731克月球樣品。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中含有很多毫米級的巖石碎屑

 

月球樣品,主要為月壤,即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土壤」(soil on the lunar surface),包含微細的礦物顆粒(mineral particles)、巖石碎屑(rock fragments)和玻璃質微粒(glassy particles)等。月壤顆粒質地微細,主要由氧(oxygen)、矽(silicon)、鋁( aluminum)、鐵(iron)、鎂(magnesium)、鈣(calcium)、鈉(natrium)、鉀(kalium)、鈦(titanium)等元素構成,不含任何有機養分(organic nutrients),而且非常乾燥。

 

1月18日,國家航天局首次對外發布了《月球樣品管理辦法》。

The lunar samples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permanent storage, backup permanent storage, research, and public-interest purpose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辦法規定,月球樣品原則上將分為永久存儲、備份永久存儲、研究和公益四種基礎用途。

 

按照基礎用途:永久存儲和備份永久存儲樣品作為原始樣品進行封存(sealed and stored as original samples);研究樣品用於月球科學研究、分析(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sis);公益樣品用於展覽(public exhibition)、科普、教育(science education)等公益性活動。

相關焦點

  • 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公開亮相
    【導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首次公開亮相,月球樣品已運抵國博
  • 月球「土特產」將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有個劇透→
    2月22日晚國家博物館發布消息:月球樣品已運抵國博
  • 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
    月球樣品保存在一個人工水晶製成的精美容器中。Designed in the shape of a Zun, a traditional Chinese bronze ware, the container is 38.44 cm high and 22.89 cm wide.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今天(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吳豔華表示,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但是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更令人驚喜讓我們一起期待「五姑娘」帶回來的「土特產」的展出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首次公開亮相:人類時隔44年再迎月球樣品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託舉著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珍貴的月球「土特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返回地面。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12 月 19 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 20 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 「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
  • ...月球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我國是否要搞載人登月?國家航天局回應
    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在17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
  • 嫦娥五號將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本報訊(記者 雷嘉)11月13日,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發表文章稱,嫦娥五號任務計劃於今年底實施發射,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枕戈待發,即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為後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先後實現有人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將通過在預定著陸區域開展取樣,以及月面科學探測和後期月球樣品綜合分析,有望在月球形成過程、地質演變等方面取得新的科學認知。
  • 月壤肯定會對公眾展出…… 嫦五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科普時透露了這些
    張玉花:嫦娥5號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後,通過鑽取裝置向地下鑽2米深,並伸出機械臂挖起約2公斤的表面物質。視頻中可以看到,月壤還是比較鬆軟的,坑挺多,挖土過程是:鑽下去抓起來蓋起來提起來。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帶回的月壤有3個用途:國家博物館、科學家研究、友好國家申領。
  • 月球樣品怎麼用?部分將進行公開展示
    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今晨,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呱呱落地」,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月球樣品怎麼用?成了網友朋友們關注的話題,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回答了這個問題。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3月2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消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即將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在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的著名的菲爾德博物館大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自當地中外新聞媒體近百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這一展覽是繼80年代芝加哥首次舉辦兵馬俑展30多年後又一次比較大型的展覽。
  • 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將展出!放大40倍後月壤顆粒長這樣:一睹為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帶回了月球正宗「土特產」——月壤,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國家航天局回應了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透露,採樣的月球樣品即將入藏國家博物館進行展示和科普調研。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中方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 「月球博物館」巡展米蘭 即日起可在米蘭遊泳賞月
    其精細程度可謂是獨一無二,因此被稱為——月球博物館。截止目前,該裝置藝術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展出,其中包括法國、澳大利亞、芬蘭、英國、印度和中國等。(2018年7月「月球博物館」在北京水立方展出)(2017年中秋節「月球博物館」在香港利東街展出)「月球博物館」從2016年起在全球多個城市巡展,出現場地包括修道院、遊泳館、室外等多種場合。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即將展出國寶級巨型海百合化石
    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序廳的地位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參觀者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在這裡,一座博物館的主題、風格甚至結構都得到呈現。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特產」將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據月壤容器設計師介紹,這個月球樣品的容器材質為人造水晶,整體造型借鑑自國博館藏的系列青銅「尊」造型,以體現穩重大方之感。整體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徵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384400km,整體外部造型寬22.89cm,象徵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從時空兩個緯度展現中國探月領先地位。內部造型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
  • 1731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落戶國家天文臺
    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今天,月球土特產正式在國博開展!
    27日上午10時30分,「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啟幕,「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正式入藏國博
  • 中國發布丨嫦娥五號採回月球樣品有何用?國家航天局:科學研究或作為國禮相送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指出,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主要用於科學研究。此外,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國家航天局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目前正與相關機構研究洽談中。
  • 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五號 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的國家
    原標題:《中國要聞》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五號,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的國家   中國計劃本周發射無人月球探測器,嘗試將月球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