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迎來新突破,原料不再是問題,離人造太陽又近了一步

2020-12-04 你解我讀

材料問題獲得突破,迎來新曙光。

要說我國哪些領域在國際是領先的,核領域絕對是毋庸置疑的,我國本身是一個核大國,常備核武器,我們本著和平發展的理念,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核能為人類謀福利,我們近些年來先後建了很多核裂變發電站,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能源,但是核裂變發電站有一個問題,就是會產生放射性廢料,嚴重汙染環境,而且其原料提取成本大,不可再生。所以我們為了謀求無窮無盡的清潔能源,開始了向核聚變進發。

我們現已掌握了不可控核聚變,也就是氫彈,是他給我們帶來的能量我們無法正常使用,所以我們要研究更為先進的可控式聚變核能,根據牛頓的定律,我們知道能量既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所以核聚變也是需要提供原料的,在就在不久之前,核聚變原料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和英國科研人員合作共同研發出了核聚變能源的提煉工具,當然原理是什麼這裡也說不清楚,我們也不用管那麼多,反正知道這個東東可以幫助我們從海水裡提煉核聚變原料就行了,而且提煉方法更簡單,成本更低

海水中的核原料

核聚變所需要的原料是氚,而每升海水中含量有約 0.03 克氘,在核聚變中可產生相當於 300 升汽油產生的能量。而全球海洋約為 13.8 億立方公裡,因此氘的儲量非常巨大。以現在全球每年消耗能源來計算,足夠全人類使用數萬年以上。

掌握可控式核聚變的意義

而聚變對我們普通的人來說就是一項高大上的科研,但是它很重要,我們都知道太陽光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太陽它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核聚變,太陽的內部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核聚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此我很感嘆天公造物,但凡太陽形成的中途出現了什麼一點點小的意外,太陽也不會是現在的太陽。還有我們現在要做的可控式核聚變,就是做一個小型的太陽,其難度可想而知。而一旦成功之後,就象徵著我們有無窮無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可控核聚變部分性難題

核聚變的基本溫度是一億攝氏度,什麼容器能容納這麼高的溫度呢?現在研究的方向都是用磁場束縛這個溫度。

如何才能讓輸出的能量大於輸入的能量?

……

太多了,很多專業性用就不提了

核聚變的前景與未來

此技術太過於強大逆天,真要取得一定的進展,估計也得用幾十年的時間,而且前期投入大得嚇人,一定時間段沒有取得一定的進展,估計會被其他可代替能源項目給替代,畢竟沒有哪個國家說能每年投入這麼多人力物力支持你研究,還看不到未來的結果。可控核聚變在這幾十年要是未取得突破可見性進展,被冷藏是肯定的,而到下一次開啟時估計就是人類邁向太空時代了。

相關焦點

  • 我國核聚變迎來新突破,原料將不再是問題,離人造太陽又近了一步
    中國核聚變迎來新突破,原料不再是問題,離人造太陽又近了一步在之前,核能源是讓人類頗為敬畏的一種能源物質,每每談到這一物質,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美國之前在二戰中對日本發射的核飛彈,給日本相關城市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3日消息,萬物生長靠太陽。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就在前不久,中國核工業集團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
  • 人造太陽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變裝置在川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成都雙流,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核西物院」)的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一道道藍色電光,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
  • 東方傳來好消息,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曝光
    除了關於月球表面的探索更進一步以外,近段時間,我國在核聚變方向的發展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據環球網報導,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在成都實現首次放電,這個消息對如今的中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不光讓其他國家對我國刮目相看,也為我國核聚變堆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要知道,這可是當前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太陽之所以能夠發光發熱,就是因為其內部核聚變的緣故,這也就是核聚變裝置名字的由來。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12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
  • 中國核聚變發展獲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劉永是被這樣一道電光「擊中」的:漆黑的內壁開始明亮起來,在攝像機鏡頭下泛著藍光,一道白光突然出現,間歇又是一道。隨後,電光交織、頻繁閃爍。「真美!」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人造太陽」預計今年建成!中國可控核聚變迎來突破,意義重大
    「人造太陽」的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這是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磁約束可控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其等離子體體積為中國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離子溫度將達到2億攝氏度以上,可將電流從中國現有裝置的1兆A提高到3兆A,意味著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而該項目近期又有好消息傳來。
  • 科學新知|中國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在「探月」成功的同時,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也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未來開發核聚變能打下基礎。來源:央視財經
  • 重大突破!「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在「探月」成功的同時,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
  • 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核集團獲悉,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人造太陽的意義【睿智生活傳媒平臺】
    人造太陽與天上掛著的太陽是兩碼事,簡單的來說人造太陽的可控核聚變能夠給人類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它的離子體中心溫度可達1.5億攝氏度,是天上那個太陽溫度的七倍。人造太陽能夠解決人類濫用的各項汙染問題。
  • 可控核聚變材料提取和環流器均有新突破
    可控核聚變,是全世界公認的未來綠色潔淨能源,而且不產生核廢料。可控核聚變是核領域專家普遍認可的,可以實現清潔無窮能源的有效途徑,其將讓全球能源短缺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控核聚變反應最基礎的原料就是氘原子和氚原子。氚通過中子和鋰反應就可以大量獲取。而氘在大氣中含量不多,主要是在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中蘊含的氘含量是0.03克,其完全核聚變反應中爆發的能量可以媲美300升汽油。
  • 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電 貢獻「中國核聚變」智慧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將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放電溫度可達太陽芯部溫度近10倍核聚變並不神秘,只要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無限接近,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就能釋放出巨大能量。
  • 離人造太陽更近一步:德國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國外知名航天科技媒體 Space 近期報導,德國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研究取得突破進展儘管這只是核聚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但在核聚變研究史上卻意義非凡。因為核聚變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一旦核聚變最終可控,那麼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問題將會徹底解決。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國內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在「探月」成功的同時,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今天,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也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未來開發核聚變能打下基礎。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