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屬明時期,明朝在越南是如何統治的?

2020-11-23 騰訊網

明成祖在安南設置交趾郡後, 除了在該地區實行各種政治、經濟政策外,還實行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政策,客觀上促進了中越文化交流和漢文化在越南的傳播,為越南黎朝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打下一定基礎。但是,過激的同化政策和官吏的失職引起了交趾民眾的不滿和反抗,最終成為明朝統治失敗的原因之一。

交趾

明成祖於永樂四年(1406)九月令大軍徵討安南胡季。次年初,胡季被俘,胡朝滅亡。明朝改安南為交趾郡,設三司,郡下設17府、47州、157縣,安南成為明朝的郡縣,越南史書稱此時期為「屬明時期」(1407—1428)。明成祖根據儒家大一統思想,在交趾郡實施了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和文教政策。

設置各級地方學校

明朝前期,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教育逐漸普及:

迄明,天下府、州、縣、衛所,皆建儒學,蓋無地而不設之學,無人而不納之教。

明成祖在安南設置交趾郡後,依據明朝地方學校的建制,陸續在交趾各府、州、縣設立各級地方學校—儒學。

早在永樂五年(1407)六月,明朝就在交趾設置了「嘉林州儒學」 。此後在各府、州、縣陸續設立儒學。僅永樂十四年(1416)就設立了12所府儒學、19所州儒學、61所縣儒學,一年內設立了92所儒學。

據《安南志原》統計,明朝在交趾各府、州、縣設立儒學共161所,其中府儒學14所、州儒學34所、縣儒學113所。

明朝在交趾建立學校後,從內地運送書籍教材頒發給各府、州、縣儒學的師生學習。越南學者亦稱:

明於我南令設府縣學校,頒四書、五經及性理書,亦欲文化國人也。

選送子弟至京學習

明朝在各府、州、縣建立學校以後,將交地區納入全國的教育系統,自永樂十五(1417)起,定期選拔交各級學校的優秀生員,送至明朝最高學府國子監就讀。

永樂十五年(1417),明朝始定交趾歲貢生員例。自此以後直至1428年,選送貢生員例一直在交趾郡實行。明朝規定了選送交趾貢生的比例和數量。據《安南志原》載,屬明時期交選送的貢生員共有161名。成為明朝的郡縣後,明朝將其作為如同雲南等邊遠地區加以管理。

搜集各類人才,建立土官隊伍

明朝在統治20年間,除了建立學校培養交趾子弟、選送優秀生員到國子監就讀外,還十分重視選拔交趾本地人才,或送至京師授職回本土敘用,或在當地授以各級官職,用明朝制度培訓一支本土官僚隊伍。

阮安,作為宦官被送到北京後,因聰明能幹,又精於建築設計,所以明成祖和明英宗令他負責明朝宮殿和北京城的設計,黎澄則獻神槍法,將交製造火槍、火藥的技術用於明朝的軍火製造,他被稱為明代火器之神,官至工部尚書。黎澄之子黎叔休,仍督造軍器, 官至工部侍郎。

對選送到京師的交地方官員,明朝一般授職後將其禮送回本土任職,如任命祺潤祖為諒江府同知,明成祖還親作詩賜之。

開設鄉試

洪武初年,明太祖為遠播華夏文明於「蠻夷」 ,曾下詔安南、高麗、佔城等國選送鄉貢至京師參加明朝的會試,且不限名額。

永樂年間,作為明朝的郡縣,也如中國內地其他省區一樣舉行鄉試。當時分配給交郡每科鄉試舉人的名額是10名。

管理宗教,傳播儒學,華化風俗

明朝設置的各級佛教管理機構,府稱僧綱司,州稱僧正司,縣稱僧會司。設置的各級道教管理機構,府稱道紀司,州稱道正司,縣稱道會司。據《安南志原》統計,明朝在交郡設立了僧綱司11個、僧正司24個、僧會司63個,共設置了98個佛教管理機構。

永樂年間,明朝在交郡共設立了78個醫學。僅永樂十四年(1416)五月,就在5個府、12個州、31個縣設立了醫學,一年內設立了48個醫學。

明朝除了在交各府、州、縣設立醫學機構外,還選派交醫官至京授職學習。醫學、醫官為交人民治病,傳播醫學知識,無疑有利於中越醫學的交流和越南醫學的發展。

雖然明成祖一再強調要以安撫為主來治理交趾郡,但是明朝在交趾郡的統治是以軍事佔領為前提,所實施的文教政策也帶有「同化」的性質,一些過激的措施不能不引起已經獨立數百年而又一貫具有獨立反抗精神的交人民的不滿,隨之而來的是離心與反抗。

明朝從交趾羅各色人才,送到南、北京師敘用,長途跋涉的勞役必然引起交人民的不滿。一方面,大量的交趾工匠及其家小被送到內地從事各項工程建設,在短期內對交手工業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另一方面,面對大軍壓境的搜訪選送,那些不願意被徵召的交人或躲藏起來,或起來抗明。

明朝交趾開科取士,「士皆隱避不應」。明朝所選派的學官與地方官吏,水平參差不齊。交趾設郡初期,派往交趾的府、州、縣官多系兩廣、雲南等處歲貢生員、下第舉人,這些人「既無太學教養之素,又非諸司歷試之才」,只因願仕遠方而得以授職。

而一些貪官汙吏在交趾的不良行徑,則成為交趾動亂頻發的導火線。張輔、李彬等人「酒好色,貪圖貨賄」,縱容部下「掠民子女孳畜」;中官馬騏在交「貪黷誅求」,引起「 郡縣激變,盜賊所在蜂起」。在1407—1424年間,該地區出現有史料為證的抗明團夥領袖64位,包括平民、地方豪雄和明朝授官。如範世矜曾歸降明朝,被授以新平府知府,後來卻僭稱睿武大王,據安代山為亂。

這些反明動亂幾乎遍及交全境,明朝軍隊疲於奔命,明宣宗遂於1428年令沐晟罷兵還國,所置大小衙門各罷,明朝結束了在交趾的統治。

相關焦點

  • 越南歷史上為什麼總想把寮國和柬埔寨併入版圖?
    2、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殖民者通過軍事手段強行把寮國、柬埔寨從暹羅手中奪來併入法屬印度支那。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統一後的越南非法入侵柬埔寨、佔據寮國,企圖繼承恢復法國殖民時期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當然現代社會寮國和柬埔寨已經作為主權國家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也是聯合國和東協成員。越南也就是想想,再也無法武裝侵略鄰居了。
  • 明成祖派兵伐越南,主將張輔出妙計,戰馬撞大象一戰定乾坤
    其實在明朝永樂年間,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明成祖朱棣派出大軍徵討越南,主將張輔在攻打多邦城的時候,便用戰馬編隊,擊敗了對方的大象編隊。不論是個頭還是戰鬥力,戰馬和大象都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那麼張輔是怎麼做到「以弱勝強」的呢?請您準備好瓜子和小板凳,咱們今天把這個故事從頭道來。
  • 清末越南宮廷老照片:身穿明朝服飾的文武官員,威嚴大象儀仗隊
    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那時候中國處於清末時期,而越南則處於法國殖民統治的阮朝末期,當時的越南是殖民地下的封建時代。越南阮朝對於殖民者法國人來說是很稀奇的,當時到訪越南的法國人拍攝下當時阮朝宮廷許多珍貴照片。圖為法國人拍攝的順化紫禁城午門前的阮朝御林軍儀仗隊。
  • 「南天小中華」越南為什麼敢與大宋硬剛?
    文/王凱迪當美國人「重返亞太」戰略推銷到東亞地區時,最先響應的越南人得到了美國爸爸的青睞,扛起了遏制中國在南海崛起的大旗,並且打出了千年前對抗中華的豪言壯語:「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如何逆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
  • 在歷史上,我國最南端領土最遠到達越南,直逼湄公河僅300公裡
    在歷史上,我國最南端領土最遠到達越南哪裡呢?先秦時期的越南隸屬百越之中的駱越,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是由中國神農氏後代所建立,這也就間接的說明越南的歷史自始至終都和中華文明脫不了關係。公元前214年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派大軍平定百越,佔領近日嶺南地區,然後便在這一帶建立了桂林郡、藍海郡以及象郡,而越南北部的駱越就在象郡的範圍之內,之後秦朝滅亡,留守在嶺南之地的大將趙佗便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越國,範圍包括了今天的兩廣以及越南北部地區,而真正向越南大幅度推進的是西漢時期的漢武帝。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詳細情況如下:根據史書記載,唐朝的版圖空前遼闊四個方向的起止是: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也就是西部抵達鹹海、阿富汗;北部在滅亡突厥後已經抵達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北部區域;南部把交趾納入國土;東部佔據朝鮮半島的大部區域。
  • 面積不及雲南省的越南,卻劃分了63個省市,比美國還要多
    越南與我國廣西省和雲南省接壤,但是國土面積只有約33萬平方千米,還沒有雲南省的面積大(雲南39.4平方千米),看起來完全像一個縮小版的中國。古為「安南」越南的古稱為「安南」,這個名字還是在唐朝時期,唐朝在這裡設置了安南都護府,是唐朝管理南方邊境區域的重要都護府之一,屬嶺南道。
  • 清嘉慶時期海盜蜂起,其中越南海盜縱橫五年!
    (1798年),安南夷艇登陸,劫擄婦女; 嘉慶四年(1799年)秋,海盜鳳尾幫引安南夷艇進犯浙江,浩浩蕩蕩,共有一百多艘,被李長庚擊沉一艘; 嘉慶五年(1800年)五月,阮元和李長庚、蒼保等人商議建造大艇船三十艘,用來反擊越南海盜。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歷史上的很多先哲他們都處於同一時期,但由於受到了地點等因素的限制而無法交流,我們會把他們的很多思想拿來對比比較。後來發現原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儘管受到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大家們的思想一直是活躍的,他們都是始終處於進步狀態的。試想如果清王朝的統治者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在很早的時候,不以「天朝上國自居」,又是何景象。今天我們來看看大明時期的中國與世界。
  • 曾想與寮國、柬埔寨組成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何越南最終沒有實現?
    在我們的鄰國中,越南這一國名,來自於清朝的嘉慶皇帝。當時的越南,名叫安南,還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他們向嘉慶上表,請求改名為南越國。嘉慶雖然政績平平,然而在大是大非上毫不含糊,他認為安南此舉別有用心,一旦啟用了南越的國號,意味著他們對大清的領土有覬覦之心,因為歷史上由秦朝將領趙佗所建立的南越國,首府在今天的廣州,包含嶺南以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所以嘉慶隨手批奏,改南越為越南,從而成為了越南的國名,並沿用至今。
  • 一個曾向中國上貢的小國,後屢屢騷擾邊境,被明朝軍隊一舉踏平
    安南,一個邊陲小國,自唐朝以來就年年向中國進貢,成為了中國的附屬國,每逢安南等邊陲小國遇到外敵侵略時,中國都能夠對安南伸出援手,幫助安南度過危機。,這個老實了幾個世紀的安南,開始有了新的想法,不僅不按時上貢,反而經常發兵,騷擾明朝邊境,當時的明朝實力絕對不弱,但是邊境駐軍並不多,面對安南這種撓痒痒似的騷擾,雖然很煩,但也無力將其擊潰,況且安南且打且退,打完搶完就開溜,等明朝軍隊集結,早就不見人影了。
  • 中國歷代客觀的版圖一覽:明朝的新地圖值得欣賞
    根據《漢書》記載,秦朝的象郡在漢朝被拆分為了交趾、九真、日南(也就是《史記》中的北向戶)三個郡,都位於今天越南境內。而秦漢時代的雲貴是「西南夷」,有夜郎、滇國等國,不算秦朝版圖。秦朝版圖漢朝初期的版圖也就是戰國七雄版圖的總和。漢武帝時期,經過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取得河西走廊。
  • 通常說明朝國土是「兩京十三省」,可為何明朝地圖卻有十六塊?
    明太祖為了中央集權在明朝初年就廢除了行省制,將行省改成了布政使司,同時還設置了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利用這三司來分權;清朝的正式行政區劃其實也是布政使司,也沒有省。那後來什麼「新疆建省」,「臺灣建省」是怎麼回事?其實清朝設置了巡撫就標誌建了省。
  • 在明朝,哪種外語最重要?朝廷都設置了哪些語言的翻譯人才?
    首先是明朝初期,這一時期朝內尚有許多元朝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遺臣遺官,當時明朝最高任務是清掃蒙元殘餘勢力,所以主要是翻譯蒙古語,明朝洪武十五年農曆正月丙戌日(1382年)洪武帝任命翰林院侍講火原潔、編修「回回大師」馬沙亦黑等精通蒙漢雙語的官仕,按照《蒙古秘史》中利用漢字對蒙古語字詞加以擬音書寫的方式,編寫一部蒙譯漢辭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著成,這本書就是《
  • 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及國家機構的進一步集權化
    這些新機構的添設,是朱元璋原來的農民起義政權逐步向比較完備的封建王朝統治機構轉化的反映。在這種軍政實力不斷壯大的基礎上,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進行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王朝,並於 1368年正月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明朝開國後,其中央政府機構設置仍保留了吳王時期的三大府機構並立制。朱元璋為什麼要沿襲這種由省、府、臺組合而成的中央機構設置呢?
  • 越南首都河內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越南國內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  河內的歷史較為悠久,擁有1000多年的建城史,是唐朝時期安南都護府的所在地,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河內一帶就開始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