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越南宮廷老照片:身穿明朝服飾的文武官員,威嚴大象儀仗隊

2020-12-06 越南古與今

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那時候中國處於清末時期,而越南則處於法國殖民統治的阮朝末期,當時的越南是殖民地下的封建時代。越南阮朝對於殖民者法國人來說是很稀奇的,當時到訪越南的法國人拍攝下當時阮朝宮廷許多珍貴照片。圖為法國人拍攝的順化紫禁城午門前的阮朝御林軍儀仗隊。

越南封建阮朝王朝持續了數百年,跌宕起伏,攝影師拍攝了法屬阮朝這個重要歷史時期的一些寶貴照片。在封建阮朝時代,越南皇室普遍使用馬匹來顯示皇家威儀。封建王朝經常使用白馬作為御林軍的坐騎,這象徵了古代天子配白馬的禮儀。圖為阮朝御林軍騎白馬。

封建時代阮朝武士的形象,他們屬於御林軍(錦衣衛),是皇室保衛人員。

越南封建阮朝王朝持續了數百年,跌宕起伏,攝影師拍攝了法屬阮朝這個重要歷史時期的一些寶貴照片。在封建阮朝時代,越南皇室普遍使用馬匹來顯示皇家威儀。圖為阮朝御林軍騎白馬。

建王朝時期,都為皇室服務。法屬時期雖然阮朝是傀儡,依然有一幫服務人員為皇室服飾,他們為皇室裝點門面長勢。圖為皇室御林軍侍衛不在值班時休息,他們屬於封建時代的下層,連穿鞋的權利都沒有,只能打赤腳。

除馬匹外,封建朝代阮朝還使用大象來凸顯皇室威嚴,阮朝特意設立大象隊伍,飼養訓練大象,在皇帝出巡和祭天時大象在前面凸顯帝王的強大。

當時大象待遇甚至與人還好,越南阮朝史書《大南實錄》記載:「在京御象一匹二十人照顧,十人月給錢一緡,米一方,另十人月支給米一方。」圖為被大象按照統治者的要求俯臥在地上向皇帝行禮。

阮朝在法屬時期依然是名義上的帝王,朝廷依然擁有任命官員的權力。阮朝傀儡帝王還會每年舉行大朝會和常朝會。圖為參加大朝會的官員身穿漢式服飾跪拜。

阮朝官服體系承襲前代,體制上依然是明朝時期漢式交領或者圓領服飾。圖為穿明朝服飾風格的阮朝官員。

相關焦點

  • 清末老照片,官員奴相十足,離宮太監骨骼清奇,圖八僧人慈眉善目
    清末老照片,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荒唐一幕,因為喜好佛事,在兩個寵信太監的陪伴下扮起觀世音菩薩來清末官員對內官威十足,頤指氣使,可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丟盡顏面。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官員奴相十足的一個真實寫照。
  • 清末老照片,王爺福晉容貌敦厚俏麗,羊倌在頤和園放羊旁若無人
    喜歡歷史的人都喜歡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給人一種親切厚重之感。裡面的人都已經作古,拍攝者甚至不會想到有一天它們會藉助網絡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目之所及,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清初的「鼠尾辮」早已經無跡可尋,到了清末已經全被「陰陽頭」取代,辮子又粗又長。灰楞楞的鏡頭下,百姓的市井生活,袒胸露背,為生計奔波忙碌。拿著打狗棒討飯的乞丐,在社會的最底層,身上就裹著一塊破布。大清末年,社會非常黑暗,人口又激增,人地矛盾凸顯。天災人禍,苛捐雜稅,百姓成為流民淪為乞丐就隨處可見。後世之人應絕對警醒!
  • 淺談唐代宮廷大象,有哪些文化影響?傳統哲學思想,道教與佛教
    雲南省,隨著黃河、長江流域的人口增多,林地不斷被開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再加上連年不斷的戰爭,適合野生生產的環境越來越少,其分布區域逐漸向南縮減,到了宋朝時期廣西和福建境內的野生亞洲象已經相繼滅絕,到了明朝後期僅有雲南一省有野生大象的存在。
  • 明成祖派兵伐越南,主將張輔出妙計,戰馬撞大象一戰定乾坤
    其實在明朝永樂年間,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明成祖朱棣派出大軍徵討越南,主將張輔在攻打多邦城的時候,便用戰馬編隊,擊敗了對方的大象編隊。不論是個頭還是戰鬥力,戰馬和大象都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那麼張輔是怎麼做到「以弱勝強」的呢?請您準備好瓜子和小板凳,咱們今天把這個故事從頭道來。
  • 【歷史學堂】明代宮廷服飾系列(四)皇帝戎服
    但明代服飾制度中並未專門列出皇帝戎服,因此具體的種類、形制、功能等均缺乏詳細的記載。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盔甲,是目前所知唯一的明代皇帝戎服實物。此外,像臺北故宮收藏的《出警入蹕圖》、北京故宮收藏的《宣宗出獵圖》、《明宣宗射獵圖》等明代繪畫中也記錄了皇帝身著戎服的形象。通過這些形象與實物,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對明代皇帝的戎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 安南屬明時期,明朝在越南是如何統治的?
    明成祖在安南設置交趾郡後, 除了在該地區實行各種政治、經濟政策外,還實行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政策,客觀上促進了中越文化交流和漢文化在越南的傳播,為越南黎朝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打下一定基礎。但是,過激的同化政策和官吏的失職引起了交趾民眾的不滿和反抗,最終成為明朝統治失敗的原因之一。
  • 越南歷史上的大象:冷兵器時代的尖端武器,是天下太平的吉祥象徵
    現代人們要是看大象只能前往動物園,由於大象越來越稀少人們見到的機會也很少。其實在古代大象有多重用途,大象多的國家會有戰象,而且魁梧的大象成為古代皇權的象徵。越南這個東南亞國家自古就是大象產地,馴化大象成為當地人的一種手段,越南很早就開始利用大象,在軍事保衛上都裝備有大象,如象軍陣。封建王朝帝王也設置象衛來護衛帝王,凸顯皇帝的權威。
  • 故宮為何有頭反跪著的大象?大象在古時候還有品階官位?有意思了
    嗨,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聊的是;故宮裡的兩頭大象。在故宮的御花園,有兩頭跪著的大象,仔細看會發現,這跪姿呀,並不是大象的真實跪姿,而這跪姿你仔細看看,是人的跪法。前後腿跪的方向是相反的。那為什麼大象的前後腿跪的方向是相反的呢?
  • 清代蟒袍有九蟒五爪,也有八蟒四爪,如何通過蟒袍來區分官員品級
    清代王公大臣的服飾具有鮮明的特點,正常情況下,我們通過頂戴花翎和補子就能分辨出官員的品級大小。不過,在有些場合下,官員們會穿的更為正式。比如參加大型慶典禮、筵席等活動時他們往往頭戴吉服冠,身著蟒袍。要從這些蟒袍中分辨出官員的品級,就不那麼容易了。
  • 從漢服到中山裝:中國近代服飾變遷背後的社會思潮
    漢人的強烈抵制,迫使清王朝採取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所謂「十不從」的對策,這才使剃髮易服的民怨得到緩和,清代服飾也得以充分吸收漢族服飾的成就。以官服為例,馬蹄袖、馬褂是清代官員服制的一大特色,但官服上的「補子」直接取之明代,文官繡禽類,武官繡獸類。分別按品級的高低,繡以各類飛禽走獸,以這標幟突出官員在職能和氣質上的要求。
  • 「一帶一路」8國官員學唱《茉莉花》
    2019-10-30 09:1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近日,來自「一帶一路」8個國家政府官員、工業專家組成的考察團來到南京,參觀企業、美麗鄉村和景點,並走進學堂感受南京民歌和傳統文化。「一帶一路」8國官員學唱《茉莉花》  南報網訊 (記者 李子俊) 近日,來自「一帶一路」8個國家政府官員、工業專家組成的考察團來到南京,參觀企業、美麗鄉村和景點,並走進學堂感受南京民歌和傳統文化。今年以來,我市吸引了越來越多這樣來自「一帶一路」國家考察團的客人,接待總人次已過千人。
  • 談談明朝錦衣衛的飛魚服
    #文史觀天下# 至於飛魚服,並非所有錦衣衛官校都有資格穿在身上;有資格穿在身上的官員,也並非可以穿著它出入任何場合。例如,上引史料即提到,在伴駕視牲、朝日、夕月、耕藉、祭歷代帝王期間,錦衣衛堂上官要穿大紅蟒服以及飛魚服,千戶、百戶等則只能穿青綠錦繡服。
  • 清朝真實老照片:女子側臥容貌清秀,清朝巨人身高兩米四
    清朝真實老照片:圖中的男子是清朝巨人,身高兩米四,比現代的姚明還要高 皇宮裡也開始流行照相了,老太后出門的儀仗隊聲勢浩大,前後左右都是宮女太監。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等級森嚴: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 服飾制度與封建社會等級是同步發展的 服飾等級在中國歷史悠久,中國服飾制度於夏商時期初步建立,至周代已趨於完善,並作為禮治的一部分。那時便有"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至於秦代則是最早利用服色制度區分官員等級的朝代。但早期的服色制度都很簡單。
  • 1952年越南罕見彩照:西貢華人區保持中國文化,越南少女婀娜多姿
    1952年9月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一組當時越南珍貴彩照,展現當時越南的社會面貌。圖為1952年 ,兩名穿越南傳統服飾長袍的女孩站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竹橋上。1952年在西貢提岸的的福建華人會館,提岸是越南華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有數十萬華人。
  • 明朝世界地圖,原版全部流落海外,中國在世界地圖的中心
    說到最早的世界地圖,我們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張地圖已經非常接近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中國第一次被放在世界地圖的中心。《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的。所以在鴉片戰爭期間,許多清朝官員甚至不知道英國在哪裡,離大清帝國不遠。《坤輿萬國全圖》包含豐富的地理信息,反映在四大洲和五大海洋中。南極大陸有9艘帆船,15種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和海獅,8種陸地動物如犀牛、大象、獅子和鴕鳥。在古代沒有航空攝影和衛星定位的情況下,《坤輿萬國全圖》基本上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一個奇蹟。
  • 大象怕老鼠 官員怕情婦
    (1月28日《廣州日報》)  又一起官員因「情婦逼宮」而犯罪落馬案件!就在數天前受審的廣東鹽務局長沈志強也因「拉鏈門」而晚節不保。  官員與情婦的關係,讓人聯想起一個古老的「一物降一物」遊戲:老鼠怕貓,貓怕大象,大象怕老鼠。
  • 清末老照片,吃飯挨訓的小妾,賣秘制烤鴨的侏儒,滿腿膿瘡的苦力
    清末老照片,吃飯挨訓的小妾,賣秘制烤鴨的侏儒,滿腿膿瘡的苦力 清末真實照片,一位鄉紳,看起來賊眉鼠目的。
  • 她是明朝二品誥命夫人,被明史載入將相列傳,75歲壽終正寢
    在厚厚的《明史》中,她名列「將相列傳」;在「夫為尊」的明朝,她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更是與其夫君被人並稱為「良玉夫婦」。她,便是明朝著名女將秦良玉。秦良玉,字貞素,1574年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朝廷賜秦良玉三品官員的服飾,並任命秦邦屏為都司僉書,秦民屏為守備。後又遇到奢崇明在重慶叛亂,派人帶著金銀財寶錢前來,想要說服秦良玉結盟。秦良玉直接將來使斬殺,並立即派兵埋伏兩河襲擊敵軍,將敵軍的船隻全部燒毀。之後佘崇明包圍成都,當地的土司都受了賄賂,按兵不動,只有秦良玉擊鼓西徵,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奢崇明敗走後,秦良玉率領秦民屏等一路艱險,收復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