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6月1日晚發生在在雲南香格裡拉上空的隕石墜落事件,在全國想起了起了一陣隕石收藏的熱潮。該隕石後來定名為「頑輝橄欖球粒隕石」,屬天外流星體普通隕石,據說當時有人願意出2萬元一克的高價收購。不時有石友向貳哥諮詢隕石的問題,這個讓貳哥頗感為難:一則貳哥對隕石的判斷和認知確實不在行,二則隕石確實比較難於判斷,國家沒有設專門的鑑定部門,專業的行家也不敢隨便稱權威。
隕石作為石界的一個稀有物種,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使人不能窺破其真面目。隕石是地球以外的星體,被其它星體撞擊後,在宇宙中「逃逸」,最後衝破地球大氣層燃燒後的遺留物。由於隕石不是地球上的產物,其物質構成和結構跟地球上的「石頭」有所不同。隕石來自地球以外的太空,帶有外星球和一些宇宙的信息,因此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相對來說隕石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則不是很高。隕石的外形是在大氣層中高速墜落和燃燒過程中被塑造成型的。因此品相好的隕石有熔殼、溶蝕坑、氣印、熔流槽、著地點等外在特徵。
隕石的比重一般比地球上石頭的比重稍要高,鐵隕石的比重可達8g/ cm3。隕石可分為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三類,石鐵隕石和石隕石有可以分為若干種。隕石的價值也是跟稀有性和完整性有關。越稀有科研價值越高,越完整科研價值越高。對於同一類隕石,越「新鮮」的隕石價值越高,只是因為,隕石墜落到地球的時間越短,受地球環境汙染的影響越小,這也是目擊隕石較為珍貴的的原因。
民間早已悄悄形成了隕石收藏熱,隕石也在民間有交易現象的發生。為什麼國家不設專門的隕石鑑定機構?這個問題好多人沒有思考過!國家任何一個機構都的設立都有其目的性,專門設立機構給民間隕石進行鑑定的目的性是什麼?收鑑定費嗎?顯然邏輯性是行不通的。民間團體和人士對隕石的收集是為了牟利,而隕石的主要價值是科研價值,隕石的交易和交流對於國家而言是沒有積極意義的 。
國家鑑定部門,民間隕石活動是亂象叢生,一些以謀取利益為目的「土專家」橫行,一些自行成立鑑定結構就自己給自己貼上了權威的標籤,無非是為了騙人錢財。
隕石鑑定遵循的一個原則是,隕石中鎳的含量比地球要高,這個是不能造假的。但只是這一條並不能確定鎳含量低的石頭是不是隕石?好有一些隕石也可能是沒有磁性的,因此磁性也不是判斷隕石的硬性標準。隕石的外在特徵的石頭在地球上並不少見,這些石頭都有「疑是」隕石的特徵,我們還是很難確定其身份。
能確定一顆石頭是不是「隕石」的途徑除了目擊墜落,就是做元素成分光譜分析。石頭元素表格出來了,卻不會給你開具隕石確定書。因此我們很多石友手中有不少「疑是」隕石不能交易或交流,一些「小圈子」為了利益可以隨隨便便的說你的石頭不是隕石或是隕石,因為沒有權威部門的確證。你即時上當受騙也很難維權。
隕石:石友手中沒有「身份」的寶貝,它們的處境好「尷尬」!好多石友的手中都有不少的「疑似」隕石,這些「疑似」隕石因為身份不能確定顯得無比尷尬,石友拿它們當寶貝,別人又不太承認,石頭沒有「身份證」很難交易。即使有了交易的機會,還怕被人給騙了。現在奇石、隕石鑑定拍賣娥騙子公司很多,貳哥提醒石友在交流過程中謹防上當受騙,如果對自己的藏品有把握,就去給石頭做個做個元素分析,給自己吃一個「定心丸」。
國家如果設立專門的隕石鑑定機構,石友手中的隕石就會容易獲得認可,隕石有了權威的「身份證」,隕石的交易就會正常化、透明化,那麼騙子的生存空間就會少得多。各位石友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