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顆粒引發監測技術大爭議

2020-12-04 OFweek儀器儀表網

  PM2.5這個小顆粒引起的大爭議還在繼續。

  眼下,各地環保部門正在積極籌措加強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工作,監測行業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根據初步估算,全國388個地級以上城市購置相關監測設備需要20多億元。

  今年年初,一則關於PM2.5監測設備的報導引人注目:振蕩天平法儀器的監測結果較β射線法偏低15%~17%,這也是去年北京市環保局的監測數據比美國大使館低的原因之一。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按照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開展監測工作。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擔的PM2.5監測儀器比對工作還未結束,對於地方環境監測部門來說,現在該如何選擇監測儀器?基於不同原理研發的監測儀器,為何會有較大差距?

  監測PM2.5到底難在哪?

  振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儀器測得的數值都要與手工採樣結果進行比對

  「振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的測量原理都沒有錯,不能籠統地說哪個偏高或偏低,這兩種方法測得的數據都不是真值。顆粒物的構成很複雜,不像二氧化硫等汙染物那樣容易測量,各地的顆粒物成分也可能不同,監測工作因此就更為困難。現在,以手工採樣的重量法作為基準,其他方法的監測值是否準確,要與手工採樣的結果進行比較,手工採樣測得的數值才被認為是真值。」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王瑞斌告訴記者,雖然手工採樣也可能有顆粒物損失等問題,但在目前技術水平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就認為這是基準。

  2011年11月1日,《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HJ618—2011)開始實施。所謂重量法,是指分別通過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採樣器,以恆速抽取定量體積空氣,使環境空氣中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質量的濾膜上,根據採樣前後濾膜的重量差和採樣體積,計算出PM2.5和PM10的濃度。

  振蕩天平技術是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R&P公司應用於環境顆粒物自動監測領域的。在儀器中測量樣品質量的微量振蕩天平傳感器主要部件是一支一端固定、另一端裝有濾膜的空心錐形玻璃管,樣品氣流通過濾膜,顆粒物被收集在濾膜上。在工作時,空心錐形玻璃管處于振蕩狀態,振蕩頻率會隨著濾膜上收集顆粒物質量的變化發生改變,儀器通過準確測量頻率變化得到顆粒物的質量,然後根據收集這些顆粒物時採集的樣品體積計算出樣品的濃度。

  「但是,在測量過程中,為了消除水汽影響,需要加溫,但加溫過程會造成顆粒物中揮發性物質的損失,從而影響數據準確性。」王瑞斌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賽默飛研製出了濾膜動態測量系統(Filter Dynamic Measurement System,以下簡稱FDMS),可對儀器結果進行校準。

  「FDMS不是某種補償措施,而是真正意義上能夠準確測量到揮發性顆粒物,這是FDMS的設計初衷。」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商務運營總監周曉斌強調。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引發倫理爭議 專家呼籲強化全球治理
    基因編輯之外,人工智慧、腦機接口、自動駕駛……在現代科技快速迭代和社會應用不斷創新的今天,技術和產業創新緊密結合,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引發一系列倫理問題,衝擊著人類傳統的倫理觀念。正如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所言,「挑戰已經近在眼前」。
  • 日本「妻子機器人」大受追捧,卻引發爭議?問題出在這!
    別煩惱,就讓小編從文字中告訴你世界各地最值得去的景點吧。日本雖說國土面積小,但是在科技這一領域,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很大的了,具有很高的話語權。就比如他們研發的妻子機器人,是大受追捧,引起宅男瘋搶。不過這款機器人卻是引發了很大爭議,問題就出在這!首先,就是這款機器人的價格太過高昂。
  • 小麥追肥,尿素到底用大顆粒還是小顆粒?這次終於明白了
    小麥追肥用尿素,現在市場上賣的尿素有大、小顆粒之分,該怎麼選擇呢? 四、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在施用方法、肥效上都有什麼異同點? 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 Day2之顆粒測試技術多領域應用探討——第十一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
    為提高顆粒測量性能及拓展應用領域,邱健就三個方面的技術問題與大家展開探討:即探測區雜散光對相干因子的影響、表面效應對顆粒布朗運動的影響、顆粒的定向運動方向對測量的影響等。  報告人:王瑞敏(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報告題目:多尺寸金納米顆粒混合體系中蛋白質競爭吸附的同時監測
  • 中國顆粒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通知(第...
    >徵文範圍:(1)顆粒性能表徵和測試技術:幾何性能、物理性能、表面性能、力學性能、電學性能等;(2)顆粒測試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應用以及標準化等;(3)顆粒特性對產品性能的影響;(4)顆粒形貌與材料性能關係、原位檢測;(5
  • 合肥研究院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監測化學反應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劉錦淮研究員課題組楊良保研究員等人在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SERS)監測化學反應的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利用具有較高時空解析度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去探索原位催化反應動力學是SERS拓展應用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其中,用單顆粒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來研究表面催化反應動力學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而這項研究目前已經在美國引發了爭議,目前正面臨相關的調查。據悉,該項研究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兩位專家麥可·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和西蒙·王(Yilun Wang)主持展開。此前研究成果已經由美國心理學會下屬期刊《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雜誌最初刊發。
  • 固定汙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技術
    因此大氣中VOCs的監測一直備受觀注。關鍵詞:VOCs;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引言揮發性有機物是一類重要的環境汙染物,長時間攝入會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危害。此外,VOCs為臭氧和二次有機顆粒物(SOA)生成的主要前體物,具有較強的光化學反應活性,可引發城市光化學煙霧。
  • 納米噴霧乾燥技術:一項全新的顆粒製備技術?
    同時,其生成的乾燥顆粒經旋風分離器收集,而旋風分離技術難以收集到粒徑小於2μm的顆粒,導致所產生的顆粒粒徑範圍在2~25μm,納米級顆粒基本沒有產出,且顆粒收率低,顆粒均勻性較差。②操作條件溫和,能較好地保持藥物的結構和活性,是目前較適合製備熱敏性生物大分子納米顆粒的技術手段,有望在創新藥物製劑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項全新的顆粒製備技術,納米噴霧乾燥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 陳平:經濟學測量引發的爭議
    當時我給出兩個數據,沒想到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我說在中國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的收入,雖然換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卻遠比生活在美國,比如說在洛杉磯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說更有穩定性。 一 在詳細解釋這段話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點背景資料。 世界銀行曾經出過一份報告,叫《2030年的中國》。
  • 「前沿技術」採用核殼結構納米顆粒的氣體檢測技術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製出一種由銀納米管和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自組裝成的具有核殼結構的納米顆粒——Ag@MOF,顯著改進傳統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
  • 綜述:細胞外泌體顆粒表徵測量技術新進展
    然而,測量技術手段的局限限制了外泌體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進展。所以,在這篇文章中,總結了外泌體的純化方法,比較了現存各種外泌體測量技術,重點介紹了一種新的測量技術,納米微粒追蹤分析術,在外泌體尺寸和表徵研究中的應用。   1. 外泌體提取及方法學評價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種方法能同時保證外泌體的含量、純度、生物活性。
  • 證據顯示「髒」空氣或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這些廢氣中包含了硫酸鹽、硝酸鹽、銨、炭黑和重金屬顆粒,這些微粒是人類頭髮絲直徑的1/200。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SC)Constantinos Sioutas實驗室中工作的Saffari表示,由於過小,這些微粒無法被很多空氣汙染監測設備精確測量。這些直徑通常小於0.2μm的「超微」顆粒被劃分至俗稱PM2.5的粒徑範圍內。
  • 草娥退出AOA竟為這 引發巨大爭議
    草娥退出AOA竟為這 引發巨大爭議時間:2017-07-01 22:16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草娥退出AOA竟為這 引發巨大爭議 今日(30日),有韓國媒體報導稱,草娥在與所屬經紀公司商議之後,最終決定退出AOA,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 美國空巢老人收養猴子引發爭議(圖)
    為了擺脫這種孤獨的生活,許多美國空巢老人或沒有兒女的父母都紛紛追逐起了一種富有爭議的新潮流——養只猴子當兒女!這種新潮流已經被拍成紀錄片《我的猴子嬰兒》。然而當6個孩子紛紛長大、先後成家立業並搬離父母的家中後,洛麗感到自己的家頓時變成了一座空蕩蕩的大屋子,她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空巢症候群」,心情抑鬱和沮喪的她在醫院中住了3個月時間。為了擺脫孤獨的生活,洛麗出院後就收養了一隻名叫傑西的僧帽猴,當做自己的「新女兒」進行撫養。事實上,洛麗是美國越來越多迷上收養猴子的孤獨父母之一。
  • 世界首批大顆粒「生命鑽石」濟南造
    把 《世界首批大顆粒「生命鑽石」濟南造》 貼到Blog或BBS
  • 鍋爐超低排放煙氣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光透射法技術基於朗伯-比爾定律,即光穿過含塵煙氣時透過率與煙塵濃度呈指數下降關係。在實際應用中有單光程和雙光程兩種類型的儀器,光透射法的準確性受顆粒物粒徑分布影響較大,且靈敏度不高,一般用於煙塵濃度高(大於300mg/m3)、煙道直徑大且煙氣溼度低的工況。.光散射法煙塵監測技術。
  • 「小秸稈」大能源|如何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
    利用農業的廢棄物及各類秸稈或雜草,經粉碎、蒸汽攪拌,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擠壓(壓縮)、乾燥等工序,製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替代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1、什麼叫生物質顆粒?生物質顆粒是由農業廢料和各種秸稈通過在一定溫度下壓碎,擠壓和乾燥製成的。
  • 觀測最小納米粒子,「全景技術」來幫忙
    藉助「全景技術」,研究人員可以監測光傳輸的變化,並確定直徑25納米的納米顆粒特性。目前,納米顆粒成像技術還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人員難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和其它微觀結構。《自然通訊》雜誌當地時間11月16日發文稱,美國休斯敦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針對納米級物體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全景」(PANORAMA)。該技術依託非散射光,使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監測光傳輸的變化確定目標特徵,可用於探測直徑25納米的微小顆粒。
  • 監測數據準確性如何判定?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一直備受爭議,不斷衝擊著地方環境監測工作的權威性。環境監測市場放開後,很多第三方監測公司蹣跚起步,極有可能引發更廣泛的針對監測數據質量的質疑。面對誤解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監測數據失真的現實,有關機構和管理人員必須練就火眼金睛,形成甄別真偽監測數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