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最小納米粒子,「全景技術」來幫忙

2020-11-18 科學大觀園雜誌

藉助「全景技術」,研究人員可以監測光傳輸的變化,並確定直徑25納米的納米顆粒特性。

目前,納米顆粒成像技術還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人員難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和其它微觀結構。

《自然通訊》雜誌當地時間11月16日發文稱,美國休斯敦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針對納米級物體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全景」(PANORAMA)。該技術依託非散射光,使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監測光傳輸的變化確定目標特徵,可用於探測直徑25納米的微小顆粒。

全景技術得名於「等離子體納米孔徑無標記成像」(PNLI)——它體現了該技術的關鍵特徵——可用於介電納米顆粒的檢測、計數以及確定單個介電納米顆粒尺寸。

論文作者、休斯敦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教授Wei-Chuan Shih解釋說:「標準顯微鏡能夠成像的最小透明物體的尺寸範圍為100~200納米。影響微小顆粒成像的因素較多,除尺寸之外,還與其對光線的反射、吸收或散射有關。」

標記是一種常用技術,它需要研究人員對目標粒子有一定了解。例如,病毒具有刺突蛋白,研究人員可以採用螢光染料等標記這種特徵,以降低病毒檢測的難度。

「很多超出檢測限的納米顆粒根本無法用現有技術檢測。」Shih說,「『標記術』此時也是無效的,因為只有當研究人員對目標粒子足夠了解,標記才能發揮作用。在有了全景技術之後,研究人員無需再做標記,他們可以直接觀測樣品。」

全景技術的門檻不高。它的主要設備是標準型亮場顯微鏡,這是一種幾乎在任何實驗室都能找到的常規設備。Shih說:「數據顯示,全景技術的潛力可能還不止於此。我們止步於直徑25納米的顆粒,是因為這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小聚苯乙烯納米顆粒了。」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technology-precise-view-smallest-nanoparticle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如何觀測最小納米粒子?「全景技術」來幫忙
    藉助「全景技術」,研究人員可以監測光傳輸的變化,並確定直徑25納米的納米顆粒特性。《自然通訊》雜誌當地時間11月16日發文稱,美國休斯敦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針對納米級物體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全景」(PANORAMA)。該技術依託非散射光,使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監測光傳輸的變化確定目標特徵,可用於探測直徑25納米的微小顆粒。
  • 科學家首次觀測納米粒子中23000個原子精確位置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一個鐵鉑納米粒子中6569個鐵原子和16627個鉑原子的精確位置工作人員介紹說,實驗中觀測到的這個粒子由鐵和鉑組成,直徑僅約8.4
  •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大型合作採用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來克服在納米粒子表面上表徵自組裝有機分子結構的挑戰性任務。主要作者 Zhi Luo是EPFL超分子納米材料和界面實驗室的博士生,由Francesco Stellaci主教授擔任。ANSTO國家氘化設施(NDF)的化學氘化首次與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和分子模擬相結合,創建了包括金,銀和銅在內的納米粒子的三維模型。
  • 盤點這個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排名
    與質子這類的粒子比較,普朗克粒子是極小極重的粒子,比現在未知的夸克,希格斯粒子,中微子,引力子等等還要小很多。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普朗克粒子會因為霍金輻射而消失不見。依照理論估計,普朗克粒子的壽命只有 10E-43秒,或 普朗克時間。這麼極短的一霎那時間,目前尚無法成功地測量。
  • 日本成功開發世界最小磁性粒子
    據《日刊工業新聞》10月7日報導,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科大越慎一教授領導的研究組於10月6日宣布研製成功目前世界最小的納米(nm)級永磁鐵氧體。利用氧化鐵形成的磁性粒子成本低,可大量生產,可用於製造存儲大數據的大容量磁帶和印表機的彩色磁粉。該成果已發表於英國《科學》雜誌電子版。    開發成功的磁性粒子被稱為「ε型氧化鐵納米磁性粒子」,粒子的大小為5-40納米,研究組在掌握粒子系統合成技術的同時,還驗證了7.5納米以上的磁性粒子具有「鐵磁相變」的特性。
  • 《科學》:納米粒子免疫技術可以預防多種冠狀病毒
    《科學》:納米粒子免疫技術可以預防多種冠狀病毒  CHEN • 2021-01-14 12:01:51 來源:前瞻網 E1805G0
  • 科學家通過加熱磁性納米粒子團簇來殺死癌細胞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還對可以幫助解決問題的設備給予特殊豁免,但目前的技術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的方法是使用注射器將磁性納米顆粒直接注射到易於接近的腫瘤中。在這裡,在癌性生長過程中,這些顆粒暴露在交變磁場中,將其加熱到約100°F(38°C)的溫度,這可能導致癌細胞死亡。
  • 量身定製的納米粒子納米網格提高了發光二極體的性能
    據發明該技術的科學家稱,將新設計的納米顆粒 "超網格(meta-grid) "引入發光二極體(LED)的環氧樹脂外殼中,除了延長壽命外,還能大幅提高其光輸出。"超網格 "是一種專門設計、優化的二維金屬納米顆粒陣列,需要放置在LED的環氧樹脂外殼中的特定位置。多年來,如何在給定的輸入下產生更大的光輸出是LED的核心任務。
  • 科學可以找到最小的靈魂粒子嗎?
    還原論者相信,客觀世界是既定的,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等「宇宙磚塊」構成,宇宙之磚的性質與相互作用從根本上決定了世界的性質。既然世界由不同層次的基本單元構成,那個最小的實體就是宇宙的本質與本原。     還原論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層次間的聯繫,從低級層次入手去探索高層次的規律,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 磁性納米粒子有助於瘤細胞的化療
    該技術被稱為磁熱療法,涉及將磁性顆粒輸送到腫瘤部位,然後使用交變磁場選擇性地加熱並殺死特定的癌細胞,而不傷害周圍的健康組織。 多年來,這種方法大多還停留在理論上,但最近納米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新型磁性納米粒子的開發,使這種治療方法得以臨床實現,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只用於人類治療一種極具侵略性的腦癌。
  • 黃金納米粒子有助癌症化療
    原標題:黃金納米粒子有助癌症化療   據新華社電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微小的黃金納米粒子能提升癌症化療的效果,並降低化療對病患的副作用。   黃金納米粒子,是黃金的納米級顆粒,可用於醫學成像技術、腫瘤檢測等。
  • 基於人工免疫調節納米粒子技術的特異性T細胞療法
    近日,致力於開發獨特的非基因工程T細胞免疫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Neximmune宣布,已經與世界著名的癌症等疾病獨立研究和治療中心City of Hope(希望之城)籤署了一項有關其人工免疫調節(AIM)納米粒子技術的研究計劃。
  • iGEM項目簡介-去除工業和生活汙水中的納米粒子
    根據國家納米技術倡議(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的說法,「納米技術就是理解和控制大小在1到100納米(nm)範圍內的物質。」因此,納米粒子(NPs)被定義為大小約在 1至100納米的顆粒物質(Vert等,2012)。為什麼要使用納米粒子?
  • 日採用金屬納米粒子分散技術提高燃料電池電極活性15倍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2年4月24日報導,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環境再生材料部阿倍英樹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採用金屬納米粒子分散技術提高燃料電池電極活性15倍。     專家們在呈樹枝結構的有機分子「G5OH」水溶液中混入凝聚的鉑金屬納米粒子,經過一周的攪拌發現,金屬納米粒子凝聚解散,被「G5OH」吸收並溶解在水裡。如再在水裡插入碳棒並給電壓後發現,金屬納米粒子被吸收於「G5OH」內部,可分散在碳棒的表面並固化。
  • 利用納米CT,科學家直接觀察到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運用一種含碘小分子在細胞內自組裝成富碘納米粒子的「智能」策略,並用納米計算機斷層掃描(Nano-CT)直接觀察到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
  • 納米技術+人工智慧=為所欲為!
    比如電腦,過去它們需要佔用整個房間來完成簡單的計算,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們現在手掌並執行一些複雜的任務。電晶體——當它們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它們有我們的手掌那麼大。但現在,它們的範圍最小為10-20納米。基本上比一根頭髮小一萬倍。現代電晶體非常小,小到說它是微觀的都不為過。
  • 納米粒子可使老鼠看到紅外光
    中美科學家近日在《細胞》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研製出了納米顆粒,在老鼠眼中單次注射此顆粒可使老鼠在10周內,在白天看見紅外光,且副作用很小。這一發現有望促進人類紅外視覺技術的進步,在民用加密、安全和軍事行動等領域找到用武之地。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
  • 我們所知的最小的粒子是什麼?
    這些核後來被稱為夸克,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粒子。夸克的發現意味著質子和中子不再是最基本的組成粒子。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們來剖析物質,逐層探究其組成。總體看來,物質很堅固且它的性質很容易被測量。
  • 納米材料安全嗎?金納米粒子與中子之間的神秘行為!
    納米的納米顆粒被用於在不同領域設計新材料和納米技術,小尺寸意味著這些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積和體積比,它們的性質強烈地依賴於大小、形狀和結合分子。納米粒子存在於防曬霜和化妝品中,也存在於我們的體內,作為藥物輸送載體和藥物造影劑。金納米粒子被證明是納米工程的新一代工具,可以在如此小的尺寸下作為有效催化劑。然而納米材料也有潛在的風險,因為它們與生命物質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還沒有被完全理解——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發揮作用,例如在人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