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成功開發磁性納米線
據《日刊工業新聞》7月3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附屬強磁場科學研究中心的萩原政幸教授和日本首都大學東京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的真庭豊教授共同研究,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成功開發了可成為納米結構新型磁性體的納米線。
-
磁性納米粒子有助於瘤細胞的化療
打開APP 磁性納米粒子有助於瘤細胞的化療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07 14:18:16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粒子傳感器
格拉茨大學開發的粒子傳感器原型。圖片來源:Lunghammer-TU Graz TU Graz,AMSm和Silicon Austria Labs已開發出一種用於行動裝置的緊湊型節能傳感器,該傳感器可實時通知用戶空氣中的細塵含量,並警告其高塵值。 它比兩個堆疊的1美分硬幣略小,因此特別節能。它不需要維護,可以集成到行動裝置中。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粒子傳感器。
-
科學家:描述磁性粒子運動背後的基本過程
磁性粒子在通過磁場時的運動稱為磁泳(magnetophoresis)。到目前為止,對影響這些粒子及其運動的因素知之甚少。現在,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這一基本過程,這些過程與磁性粒子在磁場作用下流過流體時的運動有關。
-
陳根:研究開發再生骨骼新材料,磁性納米粒子幫助骨骼快速生長
文/陳根骨相關疾病是限制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常見的健康狀況之一,而骨組織的再生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現在,《物質》雜誌最近了一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小組由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幾名研究人員和來自明霍大學(葡萄牙)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員組成。
-
科學家通過加熱磁性納米粒子團簇來殺死癌細胞
目前的方法是使用注射器將磁性納米顆粒直接注射到易於接近的腫瘤中。在這裡,在癌性生長過程中,這些顆粒暴露在交變磁場中,將其加熱到約100°F(38°C)的溫度,這可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這顯示出作為一種幫助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方法的希望,但那些不起眼的注射器無法達到的範圍呢?
-
2011全球十大科學新聞:超光速粒子挑戰相對論
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入選理由:一個可能撼動現代物理學根基的驚人實驗。 2011年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所公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研究結果:中微子的運行速度可能超過光速。「神舟八號」在太空中與「天宮一號」成功完成兩次對接,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中國邁入「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誌著我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
羅姆開發出世界最小「0402尺寸」齊納二極體
日本知名半導體製造商羅姆(總部位於日本京都市)近日開發出世界最小※的齊納二極體0402尺寸(0.4mm×0.2 mm),這種二極體可以高密度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等便攜設備上。
-
日本開發出世界最小馬達 直徑只有3.2毫米
東方網2月19日消息:日本思考技術研究公司最近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振動馬達,是新一代手機和帶有振動功能手錶的理想元件。據《日經產業新聞》19日報導,新開發的小型振動馬達「K7E」直徑只有3.2毫米,長6毫米,重量為0.26克,比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馬達小60%,電力消耗也少50%。
-
OLED發光材料未來開發方向是高效率、改善螢光材料、引入磷光材料
在小分子方面,發光材料的發展速度很快,綠光材料發展最快,最近佳能在SID2004上宣布,已經成功開發出驅動電壓為2.7V的綠色螢光材料,初始亮度為100cd/m2時,壽命可達25,000h,發光效率達26lm/W。Pioneer的紅色磷光材料,初始亮度在700cd/m2時,壽命預計超過30,000h。
-
研究人員描述了磁性粒子運動背後的基本過程
來源:阿揚科拉·阿揚西吉和梅內什·辛格磁粒子通過磁場時的運動稱為磁磷。直到現在,對於影響這些粒子及其運動的因素,人們還不得而知。現在,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幾個與流體通過流體運動相關的基本過程,因為它們被磁場拉扯。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316L不鏽鋼助力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是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科學儀器,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用來探索宇宙中最小粒子的奧秘。小編告訴你,不能。用於LHC的緊固件必須是非磁性的,以避免在加速過程中擾亂粒子的運動。標準316L不鏽鋼需要冷加工強化達到一定的抗拉強度,但在加工過程中316L不鏽鋼的一部分非磁性奧氏體金相組織會轉變為有磁性的形變馬氏體組織。這些微小的缺陷可能會干擾超導磁體之間的粒子流,從而阻礙加速器的功能。
-
科學家開發出含有十億個小磁鐵的合成材料
近日,保羅謝勒研究所(PSI)的研究員開發出一種含有10億個小磁鐵的合成材料。
-
高度只有9.5米 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
原標題:高度只有9.5米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日本製造的世界上最小的SS-520火箭被載入吉尼斯紀錄。據悉,今年2月成功發射的SS-520是世界上能夠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最小火箭。
-
南京工業大學:氨基官能化離子液體改性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漆酶降解酚類化合物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能譜儀、zeta電位分析、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熱重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磁滯回線等方法對其進行了表徵,圓二色性等研究結果表明,開發了一種新穎、高效的酶固定化降解酚類化合物的方法。氨基官能化離子液體修飾的Fe3O4磁性納米顆粒與雙醛澱粉通過席夫鹼反應結合,該有機大分子可同時作為固定化漆酶的交聯劑。
-
人類大腦中奇怪的磁性粒子起什麼作用?科學家:並非來自外界汙染
該實驗室位於距離慕尼黑80公裡的獨立區域,研究人員有機會在這裡檢查大腦樣品中存在的奇怪巧合:器官組織深處存在磁性粒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家已經知道人腦中含有這些粒子,但研究人員並不知道為什麼。一些專家提出這些顆粒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而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顆粒來自環境汙染。
-
俄羅斯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綠光半導體雷射器
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近日,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了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在室溫下工作在可見光範圍。
-
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預測:這幾位日本科學家希望不小
這四大領域分別是,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 2015年開始,諾貝爾物理學獎先後表彰了如下成果,分別為: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天體物理或粒子物理)、2016年的拓撲相變(凝聚態物理)、2017年的引力波(天體物理)以及2018年的光鑷和啁啾放大(雷射物理)。
-
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預測,這幾位日本科學家希望不小
這四大領域分別是,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2015年開始,諾貝爾物理學獎先後表彰了如下成果,分別為: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天體物理或粒子物理)、2016年的拓撲相變(凝聚態物理)、2017年的引力波(天體物理)以及2018年的光鑷和啁啾放大(雷射物理)。
-
新的吸引定律:科學家列印磁性液滴
「我們想知道,如果鐵磁流體可以暫時變成磁性,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才能使其永久磁性,並且表現得像一塊堅固的磁鐵,但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拉塞爾說。為了找到答案,羅素和劉 -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研究生研究員和北京化工大學的博士生 - 採用了他們與伯克利實驗室的前博士後研究員喬福斯開發的3D列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