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墨烯氣球」成功檢測稀有氣體

2020-12-01 科學大觀園雜誌

稀有氣體能用石墨烯傳感器進行識別。

稀有氣體是一種惰性化學氣體,它難以與其他材料發生反應,因此檢測難度非常高。《自然通訊》雜誌當地時間11月27日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科學家們藉助原子級石墨烯氣球的運動,成功識別了稀有氣體。

石墨烯只包含一層碳原子,這種超薄特性使其成為過濾氣體、液體的理想材料。細小的貫穿孔可以賦予石墨烯極好的滲透性;此外,它還是已知的最強韌材料之一,可以承受非常高的應力。這兩種特性使得利用石墨烯製造新型氣體傳感器具備了可行性。

首先,研究人員用雙層石墨烯(厚度約0.7納米)製造了微型氣球,氣球上分布著直徑不足25納米的小型納米氣孔。接著,科學家用雷射加熱了氣球內的氣體,使其膨脹,然後通過氣孔逸出。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Irek Rosłoń解釋說:「通過測量氣球的放氣時間,我們能夠分析出氣體種類。放氣時間很大程度上與氣體類型和氣孔直徑有關。例如,質量小、分子速度極高的氦,其逸出速度是氪的5倍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根據質量和分子速度來區分氣體,而不再需要大型質譜儀。

在100千赫的高頻光熱力持續驅動下,氣體能經由石墨烯氣球上的納米氣孔迅速泵入、泵出。研究人員通過觀察石墨烯氣球的機械運動,能夠分析氣體的滲透情況:在較低的泵運頻率下,氣體的逸出時間比較充足,石墨烯的運動不會受到顯著影響。增加泵運頻率,氣球膜受到的阻力增強——當泵運周期與氣體泵出典型時間相對應時,阻力增強效果更為明顯。

Rosłoń說:「通過改變頻率,我們能夠找出阻力峰值,峰值出現的頻率與氣體滲透速度相關聯。」

研究人員還將這一測量方法擴展到了納米通道內的氣體流動研究中。他們將氣球與一條很長的納米通道相連,使氣體更難逸出。放氣時間的延長,為納米通道內的氣體流動力學分析提供了充足的實驗依據。

在未來,「石墨烯氣球」技術有望用於製造小型、低成本的多功能傳感器,以確定氣體混合物的組成或監測空氣品質。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graphene-balloons-noble-gase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能識別稀有氣體的石墨烯氣球
    稀有氣體在化學上是惰性的,不會與其他材料發生反應,這使得檢測它們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石墨烯的運動來識別稀有氣體,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研究人員研究出石墨烯氣球可識別稀有氣體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埃森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使用稀薄的原子石墨烯的運動來識別稀有氣體。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傳感器技術 發表於 2021-01-04 10:48:24 氣體傳感器,可用於檢測可燃,易燃和有毒氣體的設備,和/或氧的消耗.這種類型的裝置也被廣泛用於工業或滅火。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2015-05-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石墨烯複合材料(NZVI/rGOs),並應用於變價態易溶性放射性元素和金屬離子的吸附與還原。
  • 科學家將石墨烯氣球作為難以檢測的惰性氣體的傳感器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強度、柔韌性和導電性,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這可能會延伸到無味、無色氣體的檢測上。 科學家們已經將這種納米材料時尚化成了微型氣球,他們說可以區分不同種類的這些難以檢測的惰性氣體,通過測量它們通過氣球表面的微小穿孔逃逸所需的時間。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該文系統總結了面向生物電子學應用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生物相容性和製備加工工藝,討論了基於此類材料的生物傳感器、人工神經突觸、仿生驅動器、觸覺傳感器和可穿戴光電/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機理和性能優化策略,並展望了生物電子學領域的機遇與挑戰。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美科技界猝不及防
    今年10月29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公布了一種新型晶片材料:8英寸石墨烯晶圓。這一發明意味著60年來晶片材料終於取得了新的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出現會將晶片科技帶向一個新的紀元,一個屬於我們的晶片時代即將到來,對此,許多媒體都在喊話:美國,你慌不慌?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該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密度是如此之小,可以安全放在花瓣或棉花上。
  • 同樣是熱,為什麼烯旺石墨烯發熱更容易被吸收?
    3、 石墨烯遠紅外共振  推理到石墨烯發熱材料上,那麼——  能量的發出者:純石墨烯發熱膜  能量的接收者:人體(組織細胞)  石墨烯遠紅外波長範圍與人體遠紅外波長範圍基本吻合  烯旺科技國家專利技術純石墨烯發熱膜,發熱時釋放的遠紅外波長範圍也集中在6—14微米(國家紅外中心檢測),與人體的幾乎完全一致。
  •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
    8英寸石墨烯晶圓亮相,成功打破西方壁壘!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已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消息一出,很多人覺得華為要熬出頭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晶圓都是以矽為原材料,這次的石墨烯單晶圓能否用上還尚未可知,目前石墨烯晶圓還是一個概念,實驗室做出來不代表能量產,商用恐怕還得要等!
  • 「軟模式」與純石墨烯存在聯繫
    純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體,它比鑽石還要堅硬,強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鋼鐵還要高上100倍,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質。
  • 固體所等在多維石墨烯基複合材料及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中心研究人員與安徽大學合作,在二維石墨烯基複合薄膜和三維石墨烯基複合物的製備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利用一種新興的方法—噴墨印刷法成功製備了石墨烯和多金屬氧酸鹽的複合薄膜,並發現複合薄膜可用作生物傳感器;利用水熱的方法製備了三維結構的還原石墨烯/α-Fe2O3複合水凝膠,首次發現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基複合材料有著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方大炭素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獲「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方大炭素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獲「高交會」「優秀產品獎」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獲悉,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方大炭素新生產產品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亮相受到熱捧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
  • 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八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出來說明我國晶片研究已經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此次石墨烯晶圓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出來的尺寸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甚至在世界上都遙遙領先超過了很多的國家。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氣球對氣體保存能力的測試方法
    摘要:氣球中的氣體含量將直接影響氣球美觀和正常使用效果。氣球中充填的安全氣體為氦氣,本文依據壓差法原理測試了氣球用薄膜的氦氣透過量,並介紹了試驗原理、設備VAC-V2壓差法氣體滲透儀的參數及適用範圍、試驗過程等內容,為氣球對內部氣體保存能力的驗證提高參考。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IF= 16.836)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