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2020-07-28 新浪探索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對無聊感的易感性可能存在於某些人的基因

  一些人很容易受到無聊情緒的影響,其中不乏「隱性自戀者」、低自控者,目前,研究人員分析無聊情緒產生的原因,將揭示關於這種神秘情緒的真實起源。

  無聊是人們對單調乏味活動的一種情緒直接反應

  氣閥產生刺耳的聲音、火箭點火發射時產生強大的推背感,這些短暫的瞬間很可能是你生命中最後寶貴的時刻。

  眾所周知,太空旅行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旅行,1982年,前蘇聯太空人瓦倫汀·列別捷夫在其職業生涯中第二次太空旅行中,感覺到火箭左右搖擺,似乎失去了平衡……最終,他感覺到自己離開了地面,當同行的太空人進入太空時,發出興奮的驚叫,但他們也不知為什麼會這樣。

  儘管列別捷克和同伴們太空之旅初期非常興奮,但很快這種感覺就消失了。他在「禮炮7號」空間站執行任務持續了7個月,剛開始一周的時間,他就感到無聊了,事實上,此時空間站仍和攜載他們進入太空的火箭一樣,處於高速運行狀態,保持8公裡/秒的速度運行,可是他們似乎不再興奮,更多的是太空生活的無聊空寂。

  通常我們傾向於認為無聊是對單調乏味活動的一種非常直接的反應,畢竟很少有人聲稱自己喜歡洗碗或納稅,如果你喜歡這樣,那麼就讓人們認為你的思維不正常。無聊是一種非直接的情緒表達,數十年以來的研究表明,無聊情緒既神秘又痛苦,而且每個人對單調生活的處理能力存在驚人的差異。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無聊實驗室」研究員詹姆斯·丹克爾特稱,我認為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無聊的事情,而一些人非常擅長處理無聊處境。

  2014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參與者在實驗中出現心不在焉、無聊空寂,這項實驗是將參與者單獨關在一間房屋中,結果顯示,大約25%女性和67%男性在房屋內獨處15分鐘後就倍感無聊,故意使用屋內供電設備對自己進行電擊,其中一位參與者甚至對自己身體電擊近200次。此外,一位男子依據3750年前泥版菜譜,重新製作了一次巴比倫盛宴。

  另一方面,一些人會積極尋找被認為乏味枯燥的事情去做,1986年,隱士克裡斯多·奈特(Christopher Knight)駕車前往美國緬因州一片森林,此後的27年自己一直居住在這裡,他聲稱自己在森林裡生活時從未感到過無聊,儘管他自已承認,他在森林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無所事事。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呢?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太空人哈德菲爾德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只有無聊的人才會感到無聊」!

  關於無聊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當時的哲學家塞內加可能已經開始抱怨無聊的悠久傳統慣例,一次他與朋友進行枯燥沉悶的通信中問道:「我們還要忍受同樣的事情多久?」然後繼續寫道:「我不會做新的嘗試,我也沒有看到什麼新鮮事物,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反感討厭。」

  之後中世紀出現了「懶惰(acedia)」一詞,它源自希臘語,意思是「漠不關心」,被基督徒認為是一種罪惡的冷漠或者消極情緒。

  雖然英語單詞「無聊」在19世紀初被發現,但直到作者查爾斯·狄更斯在他的一部小說中才提到它,被公眾所認知接受。

  現今人們的生活似乎無聊無處不在,它有時被描述為現代社會的一種瘟疫,早在2016年,一位法國工人被他的前任老闆控訴「工作倦怠」,最終老闆勝訴,「倦怠」的工人被辭退。9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出現了一種新的無聊形式——「手機無聊」,即人們漫無目的地瀏覽手機應用程式和聊天軟體,現在甚至家中的寵物也出現了「手機無聊症」,沉迷於觀看智慧型手機。

  如何定義「無聊」?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在定義無聊這一概念上意見不一,這使得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會有慢性無聊感,而有些人沒有持續的娛樂愛好,也能將生活過得豐富多元化。

  上世紀60-70年代,一些研究人員將無聊簡單地定義為重複任務產生的感覺,這導致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想法:無聊實際上可以提高某人的「覺醒水平」,吸引你的注意力和對你周圍發生事情做出反應的能力。例如:在一項似乎支持該觀點的研究中,軍隊志願者被要求當看到盒子中發出閃光時按下按鈕,由此產生的高度警覺和興奮狀態,被認為是無聊產生的。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早期實驗使用一種更為常見的方式——完全相反的方法進行定義,從1986年開始,「無聊傾向量表」經常被用于衡量參與者的無聊程度,通過要求他們對諸如「我很容易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活動上」這樣的陳述進行評價。在該情況下,如果他們表示自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就表明他們不容易感到無聊乏味。

  目前心理學家知道至少有五種類型的無聊方式,包括:「校準性無聊」,即當你思想走神,感覺不知做什麼;「反應性無聊」,即你對感到有壓迫感的群體——咄咄逼人的老師或者工作單位上級,反覆思考而不採取實際行動;「探尋性無聊」,即你感到不安並尋找出路;「冷漠性無聊」,即你感到自我放鬆自由,但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此外還有一種最新發現的無聊方式——「無動於衷性無聊」,即你不覺得自己好,也不覺得自己壞,只是對自己的情緒無能無力,無法掌控。

  研究表明,無論你經歷哪種類型的無聊方式,單調乏味都會在大腦意識中留下相關特徵。研究員丹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對毫無戒心的志願者的大腦通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儀進行掃描,期間播放視頻使志願者處於高度無聊狀態,播放視頻的內容是兩位男子晾曬清洗的衣物,偶爾兩人在晾曬時撐平衣角。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默認模式網絡」中存在無聊和活動之間的關聯,「默認模式網絡」是一組相互關聯的大腦區域,通常情況下與心不在焉的狀態有關。當你沒有其他任務要做,周圍也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你的大腦就會活躍起來。

  無聊信號會真實告訴你,你無法與世界互動,這將失去對周圍事物的控制力,並且實際效率較低。就像其他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悲傷等,無聊有可能演變成激勵我們。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認知投入,我們希望使用自己的智力資源用於我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獨居許多年,而有些人卻在獨居15分鐘後就準備接受死亡電刑,因為他無法忍受孤單乏味的生活。某些環境的客觀條件會讓人們感到枯燥,但只有少數人會認為自己很無聊,一些人會產生不安感,並找到扭轉局面的方法——他們的意識中注入一種目標感。

  以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為例,他與列別捷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德菲爾德在2012年的國際空間站旅行中,他顯然從未經歷過無聊時刻,儘管他與同伴溝通較少,僅處理一些重複性任務。

  哈德菲爾德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只有無聊的人才會感到無聊」!據悉,他在太空旅行期間進行了多項任務,在工作之餘利用失重狀態表演了大衛鮑伊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他說:「在太空旅行期間,如果你僅限於同伴談話交流,會變得很無聊。」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隱性自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

現在甚至家中的寵物也出現了「手機無聊症」,沉迷於觀看智慧型手機

  無聊的缺點

  對於容易感到無聊的人而言,壞消息是這種易感性與一系列其他問題有關,例如:衝動行為、濫用藥物、賭博成癮、強迫性使用手機、抑鬱症、身體疼痛的精神創傷等。有趣的是,它似乎也與一些人格障礙有關。

  產生無聊感的一種人格障礙是自戀,這實際是一種自戀孤僻症,即人們對自己的重要性產生誇大認知感覺,這通常是某些政客的特徵,是一種「隱蔽的自戀」。往往這些人會認為自己才華橫溢,但卻未獲得應有的讚揚,他們希望整個世界都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目前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無聊與自戀等人格障礙的關聯性,但早期理論是,如果你的自身能力與你的目標之間存在差距,你就會讓自己註定失敗,這將導致你的醒悟和厭倦感。另一種觀點認為,一旦某位隱性自戀者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了空洞的讚美之詞,他們就會失去興趣,開始認為許多事物無聊枯燥。

  事實上,無聊僅是隱性自戀行為的副作用之一,例如:隱性自戀者心理健康程度較低,而顯自戀者卻相對快樂,自尊程度較高。

  其他與無聊相關的性格特徵包括:生氣、神經過敏,一些好鬥的司機在駕駛車輛時很容易產生「怒路症」,情緒波動很大;此外,一些人容易神經過敏,產生高度焦慮、內疚和嫉妒。總而言之,容易產生無聊感通常不是一個好徵兆,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情緒控制所致。

  我們需要嘗試理解這些關係的因果本質,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例如:在無聊和抑鬱的關係中,是否無聊先於抑鬱,它是人們出現抑鬱的危險因素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最終的問題是,這些容易受影響的意識行為是後天練習的,還是無聊感是遺傳的?就像所有的人類情緒一樣,無聊很可能是後天練習與先天遺傳因素結合形成的。很可能太空人哈德菲爾德在童年時期就練習了自己應對無聊的能力,同時,他也注重能力鍛鍊,尤其是從事太空人生涯,懂得如何在枯燥乏味的太空旅行中充實自我。

  所以,當人們發現自己抱怨生活如此乏味時,可以想一下太空人哈德菲爾德和列別捷克如何度過太空旅行,你可能會發現,當自己感到無聊之時,只是一個視角問題而已。

相關焦點

  • 人們為什麼要自拍?是自戀嗎?
    喜歡自拍是自戀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過去的研究發現,自拍照和自戀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但相對較小 。其他研究也沒有發現實質性的聯繫。還有其他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的這種聯繫更牢固。研究結果的這種不一致可能是因為並非所有自拍照都是一樣的。研究表明,自戀者會拍攝更多自拍,但以其他人為特色的自拍照較少。
  • 高度敏感者的情緒調節指南
    在原始的定義裡面,Aron 夫婦提出:高度敏感,指的是對內源和外源刺激高度敏感,特別容易被情緒淹沒的一類人群。 舉個例子:一些小事情(比如打電話、跟陌生人交流等),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不會在心裡引起任何波瀾;但對高度敏感者來說,這些會擾亂他們的內心預期,導致巨大的情緒波動,從而使他們感到極度疲勞。
  • 健康自戀的構成要素
    5、神入的源泉是來自於幼兒和母親之間有一種一體感,從原始的經典的精神分析來理解有一個階段幼兒和母親是看成一體的,同為一體的,正因為這種一體的感知,它是一種很自戀的感知,這種感知其實稱其為神入的一個基礎。6、神入開始是怎麼產生的呢?當我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兩個人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怎麼傳染呢?
  • 無聊是對人的一種呼喚:海德格爾哲學中的「無聊」與存在真相
    ——尼採《善惡的彼岸》無聊,是現代人的口頭禪,也是現代人常有的情緒。在信神的古代,很少會產生無聊,因為人生只是去往另一目的的中轉站。然而現代,「上帝死了」,科技的發展無力解決人生的問題,甚至助長了無聊。試圖拯救和克服傳統形上學的存在論哲學,關注人本身,人的存在。「無聊」,也是海德格爾的存在論關注的內容。
  • 為什麼喜歡自拍?是因為自戀還是趕潮流?
    自拍算是自戀嗎?過去的研究發現,自拍和自戀之間存在著較小的聯繫。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這種聯繫對男性比對女性更明顯。自戀的人更喜歡自拍,但很少會拍別人的照片。儘管研究人員一直在關注,自拍頻率與個性之間的關係,但很少有研究真正探究人們為什麼會自拍。
  • 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獨,老來孤獨?
    當人們想到一個處於孤獨狀態的人時,通常更容易想到老年人。但是,根據6月6日《今日醫學新聞》的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年輕人比老人更容易感到孤獨。最近發表在《個性與個體差異》上的這項研究還指出,在集體主義國家而非個人主義國家的人不太可能感到孤獨,人們感到孤獨的可能性較小,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獨。
  •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時間:2017-03-20 10:58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如今,一部名為《鯊灘》的新電影再次震撼   原標題: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
  • 快評丨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學術批判不應等同情緒宣洩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題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的碩士學位論文引發熱議。該論文指出,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同時,文章分析了董明珠自戀人格對格力電器業績的影響,其採取的冒險決策和固執己見的自戀人格表現,導致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或許是受到了一時的低鬱情緒的困擾。 暫時性的難過、消沉、悲傷或沮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了兩周以上,你需要引起警惕,你可能正被「抑鬱症」這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所困擾。
  • 為什麼人們更容易信神而不是進化論?
    在7歲和8歲的兒童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趨勢,當他們被問及為什麼「史前的巖石是尖的」,很多答案是「為了讓動物們痒痒的時候有地方蹭」和「為了防止動物坐在上面而把它們壓碎。」為什麼兒童會這樣思考?一項研究推測,這種目的論傾向是「一種社會智能思維的副作用,它天然地傾向於優先考慮具有目的性的解釋。」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進化為傾向於去思考別人在想些什麼,有什麼意圖和目的。
  • 感到很無聊的人,不妨讀下居裡夫人的語錄,餘生會過得很有趣!
    人都有無聊的時候,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年代,別看可以娛樂的東西很多,但很多時候,玩多了,也會感到很無聊。就好比手機,一天玩到晚,總有一天會感到無聊,當身體不允許自己這麼玩的時候,找不到其他東西玩時候,就會感到無聊。
  • 越自戀,越孤獨(2)
    為什麼?孤獨是一種內心深處的感覺,它與連接的人數或頻率無關,而與連接的質量和意義有關。你可以在高朋滿座的喧譁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獨。婚姻會減輕一個人的孤獨感,但前提是你的婚姻是幸福的,否則婚姻只能讓你更孤獨。信仰也會減輕一個人的孤獨感,前提是你的上帝是一個抽象、溫暖的存在。技術傾向於簡化生活中一切複雜的事物。人類的關係豐富、複雜,需要技巧、精力和耐心才能處理。
  • 《第八日》,在實體自戀與虛體自戀的夾縫中,人該如何存在?
    而喬治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慢下來其實生活也能如此美好,人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要自己投入地去愛一個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就會降臨。在社會的飛速進步中,人們其實生活在一種壓力比較大的狀態,自然的就會認為外在的一切才能賦予自己價值感,所以很容易迷失在虛體自戀中,而忘記了自我本身的價值。
  • 為什么女生更容易出現過敏?可能與這種激素有關!
    為什么女生更容易出現過敏?可能與這種激素有關!,作者為Adam Moeser,Emily Mackey和Cynthia Jordan,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解釋了為什么女性患哮喘、過敏、偏頭痛和腸易激綜合症等常見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研究的發現也為新的療法和預防方法打開了大門。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這就是為什麼總會出現一些似乎在維護非正義或不正常觀點的「牛市」,比如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種族主義偽科學,或者現在對氣候變化的否定。奴隸主,還有CEO們,都希望再次確認他們不是壞人。這也適用於那些相信良好科學的人。我親眼見證過一些科學理論;我發現飛機和青黴素特別有說服力。但是說實話:我之所以相信科學,也因為我認為自己是那種相信科學的人。
  • 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希望你過得好——婚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雖說一聽到兩個人之間的學歷對比,周圍人剛開始會有些詫異,但是一看男方在事業上小有所成,也接受了這個設定。但是時間一長情況好像不對了:男方漸漸的表現出來了暴躁的一面,不僅經常把生意上的負面情緒帶回家,還動輒開口奚落和嘲笑妻子在的地方是個清水衙門,和妻子說她辛辛苦苦的求學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他一天的流水。
  • 《垃圾情緒分類圖鑑》:消除情緒垃圾的9個妙招,學到就是賺到
    投射、分裂、退行、隔離、自戀、憤怒、焦慮、抑鬱、攻擊……閱讀全文並熟記,情緒發作時記得分類處理,人生之路一定會越走越順的!他的回答都會是:我很焦慮/我有點焦慮/我偶爾會感到焦慮。 有時候我們越焦慮,生活越糟糕,但有時候,焦慮能讓我們掙到更多錢。這取決於我們能否把焦慮情緒「回收利用」。
  • 為什麼說感性比理性更容易說服?
    專注文案技巧、營銷方法、商業策略的分享 這是陳嘿嘿公眾號的第24篇原創文章 全文2010字,預計閱讀6分鐘 縱覽全球最知名的一些廣告和文案,你會發現全部都是基於感性的情緒而創作的
  • 女人為什麼更容易被愛情衝昏頭腦?
    而高潮並不一定只會在夫妻生活中體現,也會出現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被稱為顱內高潮的一種狀態。這就是浪漫的本質,而顱內高潮來源於各種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快樂激素產生浪漫感覺身體的,環境的,感情的,只要是能讓女性自我感覺被關注,被提升,被寵愛的時刻,女性的大腦中就會分泌一種與記憶相連的特殊物質,比如著名的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