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組織建成「諾亞方舟」呼籲防止全球變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5月31日,綠色和平組織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舉行儀式,宣布山上的「諾亞方舟」建設工程順利完成。該組織希望藉此敦促人類立即採取行動,防止全球變暖。「諾亞方舟」寄託著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極大關注。
-
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氣候科學家:為防止全球變暖的最壞結果 需採取...
熱浪加速席捲全球!氣候科學家:為防止全球變暖的最壞結果 需採取緊急行動 Emma Chou • 2020-07-05 14:27:35 來源:前瞻網
-
氣候報告新鮮出爐:全球變暖造成的災難無法防止
據俄羅斯衛星網24日報導,世界氣候與安全中心的安全、軍事和情報小組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氣候變化可能對「安全環境、基礎設施等」構成巨大威脅。根據2月24日的一份報告稱:「即使在全球氣候變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世界上每個地區在未來30年都將面臨嚴重的國家和全球安全風險。」報告還指出:「在21世紀,更高水平的氣候變暖將帶來災難性的、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包括破壞各國經濟穩定、地區不平等,對民用和軍事基礎設施以及水資源造成負面影響。
-
專家呼籲民眾提高對全球變暖的認識
人民網11月11日訊據美聯社報導,充斥特技效果的科幻電影《後天》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氣候變暖的極端場景――突然發生的世界性災難。但暢銷書《恐懼之邦》卻稱,自尋煩惱的科學家們正在無中生有地誇大環境問題。
-
安倍在《金融時報》發文呼籲採取行動推進全球變暖對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23日向英國《金融時報》發文投稿,列舉了在日本造成大量遇難者的創紀錄暴雨和酷暑,他警告稱「全球變暖可能威脅我們的生命,問題以超過預想的速度在不斷加劇」,並呼籲國際社會「必須採取更加強有力且迅速的行動」。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英國30名女性赤裸上身只為呼籲關注氣候問題!全球變暖情況怎樣?
提起全球變暖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所帶來的問題是世界各國難以「獨善其身」的。在英國,有30名女性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赤裸上身走向街頭抗議。她們呼籲英國議會通過「氣候和生態緊急法案」。她們帶著「難道不能說出事實?」的標語,不著上衣,戴著標有4℃字眼的口罩出現在街頭。
-
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隨著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全線關閉,一批美國藝術家們走上如今已變得人煙稀少的街頭,用一幅幅作品表達他們對於疫情的思考。他們或是以直觀的圖像呼籲公眾對於病毒的正確認識和防範,或是表達群眾普遍感受到的焦慮與恐慌,或是批判人們忙於囤積或猜測的現象。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概念圖展示被水淹的美國
美國藝術家尼科雷.拉姆通過概念圖向我們展示未來被水淹沒的美國如果全球變暖持續,全世界海平面上升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在資料圖片和科學數據的幫助下,美國藝術家尼科雷?拉姆(NickolayLamm)通過概念圖向我們展示未來被水淹沒的美國。拉姆假設將來海平面上升25英尺(約合7.6米),美國本土的一些著名旅遊景點將受到影響。也許,這樣能夠更加直觀的提醒人們,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
-
聯合國呼籲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發布氣候變化報告指出,各國應該採取切實措施,減緩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
-
一場行為藝術的盛宴 有創造力的方式呼籲環境保護
行為藝術是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行為藝術中的很多觀念以及表達方式與當下人們的審美觀、道德觀。圖為在馬德裡的馬塔德羅文化中心舉行了由英國環保組織「反抗滅絕」,旨在分享抗議氣候崩潰、喪失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滅絕和生態崩潰的風險。
-
中國藝術家與聯合國官員呼籲消除對愛滋病感染者歧視
她靜靜的坐在角落裡,聽著臺上官員們在呼籲消滅對愛滋病感染者歧視。 2010年11月28日,在第二十三個世界愛滋病日前夕,旨在探尋「人與愛滋病關係」的「絕對距離」當代藝術展啟動儀式在北京草場地國際藝術村舉行。
-
日本公布全球變暖對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本政府公布了全球變暖對策的基本方針,其主要內容如下:一、全球變暖對策的基本方向全球變暖對策首先是將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由增加儘快轉為減少,先努力達到「京都協議書」所規定的減排目標,進而結合21世紀日本社會、經濟發展動向,長期持續減排。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遏制全球氣候變暖 《京都議定書》今日生效
南方網訊 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於16日正式生效。議定書要求全球工業化國家到2012年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排放總量的基礎上削減5. 2%,每個國家的具體目標由各國根據現狀決定。目前全球已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籤署議定書,其中包括30個工業化國家。 然而,作為發起國之一的美國後來宣布退出,澳大利亞沒有籤署。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全球控溫 1.5 攝氏度的警告是陰謀嗎?我們需要關注全球變暖嗎?
IPCC 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人翟盤茂特別強調:人類應該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C,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 2C,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一系列氣候加速變化。在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表態之後,第二和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也補充說明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性,並呼籲各國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全球氣候變暖採取措施。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因此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只是一個騙局,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雖然不否認太陽活動的減少讓地球不再享有往日的陽光,但全球變暖的事實依然不能改變。
-
科學家呼籲製造人造雲 抑制全球變暖(圖)
通過船隻將鹽水發射到海洋上方的高空,產生人造雲反射太陽光,從而阻止全球變暖。華盛頓大學的大氣物理學家羅布·伍德正在呼籲科學界探索這種發射人造雲從而反射更多太陽光的可能性,並聲稱道德約束,諸如倘若政府將這種天氣變化技術用於政治原因所可能造成的後果,不應該成為科研的絆腳石。
-
怎麼應對全球變暖?科學家:還是得種樹 中國的綠植增速世界第一
瑞士科學家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發文,表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方式出乎我們意料地簡單,那就是——種樹,種特別多的樹,種超過一萬億棵樹或者比這更多的樹。當然,在種樹的過程中,世界依然要學習擺脫對化石燃料,也就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依賴。種那麼多的樹,有足夠的空間嗎?科學家肯定地表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