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2021-01-10 澎湃新聞
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20-04-08 09:07 來源:澎湃新聞

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隨著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全線關閉,一批美國藝術家們走上如今已變得人煙稀少的街頭,用一幅幅作品表達他們對於疫情的思考。他們或是以直觀的圖像呼籲公眾對於病毒的正確認識和防範,或是表達群眾普遍感受到的焦慮與恐慌,或是批判人們忙於囤積或猜測的現象。

邁阿密Hula作品

在邁阿密市長封鎖海灘之前,雖然已經向公眾呼籲保持社交距離,但是放春假的學生們還是非常活躍。在海灘附近的一個偏遠的建築工地,以Hula為藝名的街頭藝術家肖恩·約羅(Sean Yoro)在一隻用於拆毀破舊建築的大鐵球一端畫上了一個新冠病毒細胞。作品所在的環境是海邊廢墟,這在藝術家看來是「表現如今發生在全世界的混亂局面的完美象徵」。Hula解釋道,「在利用這搖搖欲墜的地基與建築殘骸進行創作的時候,我想要強調的是病毒對於人類生活方方面面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影響。當疫情結束之後,世界也不會再像以往那樣運作;我們的全球體系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行動上,當我們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這些事件帶來的沉重影響。」

Ponywave的創作

與Hula不同,藝術家Ponywave捕捉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愛。在一幅海灘上的壁畫中,藝術家展現了兩個人戴著口罩親吻,其中一個睜著眼睛,似乎在等待自己的伴侶承認眼下的局勢。在她的Instagram主頁上,Ponywave寫道,「是時候審視我們自己了,看一看我們對這個星球和自己的生命做了些什麼。也許我們應該改變事物的優先順序,也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尊重於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萬物。」

Muck Rock創作的壁畫

與此同時,在邁阿密城區,以Muck Rock為藝名的藝術家朱爾斯·穆克(Jules Muck)創作了一幅安娜·尼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已故美國明星)戴著口罩的壁畫,口罩上潦草地寫著英語單詞「fear」(恐懼),「我對於何時能夠擺脫這一切感到提心弔膽,」這位在加利福尼亞州工作的藝術家說道,「我是前陣子在邁阿密的時候創作了這幅畫,那裡一片混亂,人們忙著搶購供給品,看到人們這樣並不好受——一方面,你能看到他們正在做充分準備,另一方面,你會看到他們的自私。恐懼讓人們獨善其身。」

洛杉磯Hijack Art的壁畫創作

在洛杉磯的彼可·羅伯森(Pico-Robertson)社區,來自美國西海岸的街頭藝術家Hijack Art創作了一幅描繪兩位士兵正在「阻擋」新冠病毒的壁畫。「以新冠病毒和由此帶來的影響為題進行創作,對我而言這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藝術家說道,「對疫情的恐懼以及呼籲人們行動起來的想法讓許多人萌生了創作的念頭。」他的壁畫位於西彼可·羅伯森大道與裡弗斯街(Reeves Street)的相交處,畫中的兩個人穿著防護服,正試圖用消毒洗手液和帶有「無新冠病毒」(No Covid-19)標誌的吸塵器來擊退病毒。「我畫的是粗心的春假學生、衛生紙囤積者、陰謀論者與疑心病人的混合體,」Hijack補充道,「有人告訴我,『感覺我們像是在戰時一樣』,所以我將這一元素也放到了作品裡。」Hijack在洛杉磯進入隔離期之前創作了這幅壁畫,如今他和其他人一樣在進行居家隔離。

Cat Donuts的標誌性喵咪,上面寫著「新冠病毒」

藝術家Cat Donuts主要在工作室內工作,她發現街頭藝術創作具有療愈性,「當我心情處於低谷的時候,我就會在晚上上街畫畫。」她最近的街頭繪畫呼籲人們注意衛生,例如,她在自己標誌性的貓咪形象旁邊寫上了「勤洗手」的字樣。在她看來,藝術家並不只是醉心於所謂藝術創作,也同樣關心社會議題,比如新冠病毒。比起自己,她更擔心已經年過六旬的父母。另一方面,疫情的發生給街頭藝術的創作帶來了機會,街上的人越來越少,不必像過去一樣擔心被抓。「現在,我可能可以在15分鐘之內畫完一幅畫,什麼也不會發生,因為幾乎沒有巡警。」

紐約薩拉·埃倫塔爾在廢舊電視機上的塗鴉

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社區裡,藝術家薩拉·埃倫塔爾(Sara Erenthal)發現一幢大樓旁的垃圾堆裡有許多大型廢棄品,為她的作品提供了完美的畫布。一連數日,她在這些廢棄品上面畫了幾幅新作,將她標誌性的風格化女性面孔與以新冠為靈感的圖注相結合。在這些圖注中,有一條寫道,「如今街道成了我們唯一的博物館。」在一臺廢舊的電視機屏幕上,埃倫塔爾寫道,「等待更好的新聞。」

北卡羅來納州,羅裡摩根·庫克在鬧市區汽車修理廠外創作的壁畫

在一些小城市裡,公共藝術遍布各處,其中一幅便是由羅裡當地的藝術家摩根·庫克(Morgan Cook)創作的壁畫,他在一家鬧市區汽車車身修理廠的外壁上畫下這幅畫,在一個漫畫般的人物旁邊,寫著「勤洗手!」「這是新冠疫情在美國初露端倪的時候畫的,當時恐懼還未佔據這裡,」庫克說道。「我們想要引起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問題的重視,與此同時在情況急轉直下之時為人們提供一點喜劇式的安慰。」他補充道,「如今,焦慮感正席捲著美國全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抱持一點點的積極,並且記住,無論情況變得多糟,我們都會以更強大的變得更強大。」

賓夕法尼亞州,多伊爾斯敦香農·格林豪斯在自家窗口貼出的作品

藝術家香農·格林豪斯(Shannon Greenhaus)在自家窗前創作了一幅紙板藝術品,來引起人們對於疫情的正確認識。她的家位於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往來有許多行人。「我看著疫情在美國一步步發展,對於政府官員未能採取明晰而果斷的措施、許多人也對此懵懵懂懂的現狀,我感到越來越困惑,」格林豪斯說道,「人們的行動不符合如今嚴峻的形勢。」

(本文編譯自Artnet與The Guardian網站相關報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街頭藝術,疫情,美國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應對疫情和恐慌,社會科學不應缺席
    讓信息公開透明充滿希望,可以體現傳播學者的作用;如何幫助消除恐慌心理以及有效進行社會管理,可以體現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管理學家的作用;如何看待「封城」禁令後「出逃者」的法律責任和隱私被公開問題,可以體現法學家的作用;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段子來化解恐懼,排解鬱悶,可以體現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作用。既然恐慌是一種心理,那就心病還須心藥醫。
  • 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抗擊新冠肺炎)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疫情期間,民眾的典型心態包括恐慌心態、麻木心態以及特殊的『組織汙名』心態。」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發後,他立即領導組建抗擊疫情課題組,對湖北、廣東、北京、重慶、浙江等26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逾1.75萬人展開應對疫情的心理調查,並將調查研究結果與2003年進行對比。  他介紹說,在疫情初期,突發的新冠病毒給民眾帶來極大恐慌。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 回想2020年年初,因聽信「動物會傳播新冠病毒」謠言有人從高樓拋下自己的寵物,「網購雞用雙黃連」,甚至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等等鬧劇,不難發現在面對新冠疫情這種突發的大型公眾衛生事件時,人們常因處於應激狀態產生一系列非理性行為,聽信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加劇焦慮恐慌心理,出現惡性循環。
  • 美國藝術家PS女星受虐照 呼籲抵制家暴
    美國藝術家PS女星受虐照 呼籲抵制家暴 2015-12-03 10:09
  • 切勿心理恐慌,正確應對「新型肺炎疫情」!
    今天全國疫情突破三萬例,隨著多個城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少數城市封城、交通運輸停運,農村也開始封村,各村路口都開始有專門人員把守值班,滿街都是帶口罩的人,再加上微信朋友圈裡不時能看到一些謠言,人們的恐慌心理也逐漸增多,恐慌心理會影響我們正確的認知水平。
  • 藝術家如何用影像表達對未來的思考
    由實驗影像中心發起主辦,藝術家楊福東策劃的 「未來未來——青年實驗影像計劃」 12月20日晚在上海外灘博悅匯影城正式開啟。10位受邀的青年藝術家立足當下、回望過去、思考未來的成果,以影像藝術為載體,創作出的十部短片,在影院裡進行了一次集中的放映。
  • 有一種恐慌叫做網際網路焦慮
    目前,「網際網路焦慮」和「生存力恐慌」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這種「焦慮」和「恐慌」大都源於被強大的網際網路嚇得不能思考,就像癌症患者,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因此才出現了「報業未死報人先死」的慘烈,究其原因,哀莫大於心死,是自己先亂了陣腳。 早期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有一個大前提,上網一定要有電腦。
  • 藝術家牆繪超夢幻穿山甲,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
    文創園區中的壁畫總是吸引許多遊客拍照打卡,近日當地邀請有十足水彩畫底子的臺灣新銳藝術家-LEHO進行壁畫創作,通過抽離現實的配色,創作一幅倚樹而憩的穿山甲,作品名為「你的美,如花綻放」如詩般的意境十分具有美感與故事性,讓觀者耳目一新。
  • 社科院研究員:如何用燈塔效應化解信息疫情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支振鋒:如何用燈塔效應化解信息疫情新冠肺炎是社交媒體時代第一次世界性傳染病大流行。在此次疫情中,虛假信息蔓延,焦慮和恐慌被放大,以至於世界衛生組織在新聞公報中呼籲對「信息疫情(infodemic)」進行管理。信息疫情是極其形象的新概念,卻不完全是新事物,體現的還是人類危機處理中的老問題。自古以來,瘟疫、洪澇、地震等幾乎所有重大災難都會伴隨著謠言。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發懵、迷惑、焦慮和恐懼是普通人的本能反應。
  • 從街頭「惡作劇」到網絡暴力,這個展覽用藝術思考社會與人的關係
    敏感的藝術家早已關注和思考這一點。在10月18日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的「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敘事」展覽中,藝術家林科的作品《對不起Derek Paul Boyle先生》便提醒著觀眾,網際網路衝浪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人們在網上搜索、分享視頻或圖像時,不僅在分享內容,還在分享其所產生的情感反應。
  • 誰來緩解「方艙醫院」內的群體性焦慮!
    有湖北朋友發來方艙醫院的視頻,在視頻中會有些人因為產生恐懼情緒對工作人員發洩的行為,其實這無可厚非,面對疫情災難,工廠停工,物流受阻,中國的公私事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社會無法正常運轉,武漢市封城,湖北省幾乎等於全省封省。自己在遭遇疫情雖然學者不斷科普,但是畢竟自己是親身接近疫情,那麼生死未卜再加上大家彼此之間會無形透露一種焦慮情緒。
  • 成都「小小街頭藝術家」首秀 用音樂獻禮祖國
    合唱、舞蹈、樂器……昨日,天府熊貓塔下「小小街頭藝術家」首秀開場,小朋友們與街頭藝人聯袂上演了別具匠心的街頭音樂「年代秀」,現場歌聲不斷,精彩不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參演的小選手均是從前期眾多網絡海選、專家評選中脫穎而出的「藝術種子選手」。
  • 為疫情,人人都可以做點什麼,藝術刺破病毒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不停翻滾,寄託了素有人的期望和祝福,這次的疫情早已不是一個省一個市的事兒了,和每一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和每一個地球人也都相關。那我們每個人可以做點什麼呢?相信在這段時間大家都經歷了被信息轟炸、被謠言包圍、因未知而恐懼、因恐懼而恐慌……再逐步回歸理性平復心態的過程。
  • 苦中有樂 藝術家抗疫期間玻璃窗作畫與窗外風景構成獨特剪影
    西班牙一名藝術家在家抗疫期間,在玻璃窗上作畫,與窗外風景構成獨特剪影作品。戶外寫生,又或者打高爾夫,這些活動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間,都未必能做到。留在家中抗疫的街頭藝術家聖地牙哥利用剪影效果,在玻璃窗上貼上畫作或直接作畫,讓筆下人物無拘無束地外出活動。他活用在玻璃上的畫,與窗外風景和建築結合。其中這幅作品受到比利時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啟發,畫中人物仿如雨點布滿窗戶。與原作不同的是,畫上各大大小小的人都戴上防毒面罩,反映活在疫情下的現狀。
  • 又一國疫情惡化!遺體被拖上街頭拋棄,工程師發明移動火化爐
    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已經對疫情的控制有了一定的控制和規範。而國家的民眾也都認識到病毒的危害性,對政府的要求也都一一遵守,因此各個方面的配合,國家的疫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 美國百人會呼籲勿在選舉中操弄種族歧視話題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馬秀秀)全美2020年大選在即,美國百人會21日發表關於政治競選涉華議題的原則聲明,代表華裔美國人呼籲所有政治參選人士和競選活動,在討論涉華議題時避免使用煽動性、分裂性措辭,不要製造恐慌,更不要利用種族或種族編碼的廣告來獲取政治利益。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
    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真相  最近幾天,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斷發展,人們密切關注疫情相關信息與防疫工作。在疫情嚴峻的湖北,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其他地方,人們的心也因病毒的挑戰彼此相連。
  • 美國暴動隨時導致第二輪疫情爆發,紐約首當其衝
    根據美國方面報導稱,現在最令美國人擔憂的是,美國隨時爆發第二輪大暴動和騷亂,更為讓人擔心的是第二輪大規模疫情爆發。而目前美國感染病毒人數突破190萬,死亡人數超過了11萬。如果美國繼續暴動和騷亂下去,包括疫情再度反覆,這對於美國經濟和國力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 中國行為藝術家呼籲防止全球變暖
    新華網卡託維茲12月14日電(記者 陳序)中國女行為藝術家孔寧13日在波蘭卡託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址前,向與會代表、媒體和波蘭民眾展示其防止全球變暖理念的「紅企鵝」行為藝術項目。  12月13日,中國女行為藝術家孔寧在波蘭卡託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址前展示其行為藝術作品
  • 這位大自然的藝術家,學習深潛,只是為了能在海底畫畫
    他用心感受著身處海中的平靜嘗試練習讓自己肺部屏息更久《呼吸》海洋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脆弱被沙子慢慢覆蓋失去了生機《埋葬》這組作品叫做「Deepseads」創作它們的人是來自美國夏威夷的當代藝術家Sean Yoro(肖恩·約羅)自學成才的他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融合了美術、街頭藝術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