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人人都可以做點什麼,藝術刺破病毒

2021-01-09 澎湃新聞
為疫情,人人都可以做點什麼,藝術刺破病毒

2020-02-27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go妹Effie artgogo

一不小心進了藝術圈兒

THANKS FOR ARTING CHINA

2020年的元宵節,無數城市為武漢點燈、為在疫情中受難的人們點燈、為奮鬥在一線的醫者點燈,高聳入雲霄的中國紅是這至暗時刻裡的一股暖流。「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不停翻滾,寄託了素有人的期望和祝福,這次的疫情早已不是一個省一個市的事兒了,和每一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和每一個地球人也都相關。

那我們每個人可以做點什麼呢?

相信在這段時間大家都經歷了被信息轟炸、被謠言包圍、因未知而恐懼、因恐懼而恐慌……再逐步回歸理性平復心態的過程。你可以看到有無數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信心、傳遞能量。

「林晨同學」的視頻截圖

B站up主「林晨同學」的《武漢UP實拍,封城後的24小時,「空城」武漢的物價、交通 、生活狀態》和微博Vloger「蜘蛛猴麵包」的《武漢封城日記》,這些視頻讓無數外省人了解了真實的疫情下的武漢百姓生活,每個人都多了一份理解和將心比心。

「蜘蛛猴麵包」微博截圖

寶石老舅(寶石Gem)的一首《出徵》是作為音樂人的對毅然逆行在救治病患或疫情防控的一線平凡英雄們的致敬,這首歌讓多少人熱血澎湃,留取丹青照汗青是中國人的氣質,看著一次無數的雙手撐起黃鶴樓!

微信訂閱號「錦鯉青年」用一篇篇通俗易懂又專業靠譜的漫畫,讓更多人了解新冠病毒了解這次疫情,疫情並不可怕,無知者無畏,無知者恐慌才更可怕。

「錦鯉青年」訂閱號截圖

還有遊戲行業從業的朋友,雖無法豪擲千金也無法衝鋒陷陣,但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東拼西湊了一群遊戲小夥伴加班做了個小遊戲,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遊戲人對疫情的支持。

也會有如我這樣愛攝影的人,全幅武裝出門,悄悄記錄著空城上海的冷冷清清,也同時捕捉陰鬱之外的光亮,不再擁擠的街頭,你還是可以發現人們不緊不慢的過著口罩生活,心裡仍有色彩和希望。

平面設計師「沙包&包小貝」每天一張陪伴微信群友度過這個特殊春節的海報,成為了很多人每一天的期待,兼而有力的一個詞、一段話,驅散了心中的焦慮。他說,自己當初選擇做設計真好。

當然還有我們的藝術家,用繪畫、用雕塑,去記錄去描繪疫情籠罩下的生活,去表達期盼他們此刻的想法,或致敬英雄,或反思現實。藝術家郭志鵬的不鏽鋼雕塑《中蘭山》,用石中蘭花致敬鍾南山先生的錚錚風骨和仁心仁術。孔龍震的《震漢先生的2020年》,畫出了每個戴著口罩對病毒嚴防死守的我們。

郭志鵬《中蘭山》

孔龍震《震漢先生的2020年》

這裡只列舉了部分,我們相信這樣的記錄、表達、創作……還有很多很多!!現在,是時候動起來了!!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才華,用相機、畫筆、雙手……一切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一些什麼。

請相信,你的一段字、一句話、一個視頻、一幅畫……都會是真實歷史的註腳,是勇敢逆行的一線醫護的後盾,也是鼓舞更多人樂觀積極的能量。

「不確定」的確定!

藝高高artgogo特別發起「不確定展」,邀請您和我們一起,用藝術刺破恐懼,讓藝術傳遞能量!

這是一個很不確定的藝術展:形式不定、時間不定、場地不定、展期不定,和這次的疫情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是一個很確定的藝術展:確定要徵集,一定會展出,和我們對待疫情的信心一樣,一定能成功,一定辦得到!

我們在此向所有人(你你你就是你)徵集作品,以本次疫情為主題,形式和表現方式不限,可以是繪畫、雕塑、詩歌、視頻、音頻、音樂、童話、漫畫、攝影……藝術無界,只要有愛,就有希望!

萬雨塵《末世之花》

具體徵集要求及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

請發送姓名、聯繫方式(手機及微信)、藝術家資料、作品信息(包含作品圖片、名稱、材質、尺寸、年份、含稅底價)

至郵箱art@artgogo.com

*郵件標題請使用:artgogo不確定展投稿➕藝術家名字

*作品入選後,藝高高藝術部會通過郵件及微信聯繫您

作品要求

1/ 全類別徵集 形式不限 水墨、水彩、油畫、丙烯、坦培拉、綜合媒介、雕塑、詩歌、視頻、音樂、童話、漫畫、攝影……

2/ 需積極向上並體現藝術家創作最高水準即可

3/ 提交作品要求

① 藝術品圖+細節圖若干

② 1-5m大小的jpg格式圖片

③ mp4movmp3wmv等格式

④ 視頻作品類也接受騰訊視頻連接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等你

投稿

原標題:《為疫情,人人都可以做點什麼!#藝術刺破病毒,我們向您徵稿!#》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家都在為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你做了什麼?
    今年的的新年是比較特別的一個新年,大家幾乎都是宅在家過年,那裡也沒去。按照中國新年的風俗,新年是要串親戚,團圓的日子。可今年卻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傳播速度快,讓人防不勝防。因此,為了防預這種病毒,大家都宅在家,這也是對武漢的最大的支持。
  • 疫情之下,全世界的窮人都在經歷著什麼
    都說藝術來源於現實,但現實生活其實遠比電影來得更殘酷。 自從新冠狀病毒肆虐了全球,感染者也不分高低貴賤,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網絡上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現實卻不是如此,疫情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 面對疫情,人類學可以做什麼?
    工匠搭建病院,醫者治病救人,歷史學家從瘟疫史中吸取教訓;醫學家爭分奪秒研製疫苗;經濟學家洞察經濟政策……那麼人類學家,到底能為疫病做什麼呢?5月27日,清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景軍,在大理大學2020年民族學空中講堂上,發出了這樣的提問。
  • 我為疫情做貢獻,傳播一點社會正能量!
    關於武漢疫情的好消息,越來越多,越來越讓人振奮(截至今天,病毒體已經被剝離出來,新聞發布會上專家也說了疫苗也會很快出來!),作為一個不在疫區的人,能做點什麼呢?我覺得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努力一下,讓我們社會更和諧!算是倡議,也是個人做法!一、不給政府添亂,服從組織安排!
  • 新冠病毒已突變!忽略了這2點,戴好口罩都白費
    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 不得不說,這病毒真的太狡詐、太不可小覷了。 張文宏醫生預測了新冠病毒的最終發展,中國的新增病例如果這樣持續下跌,遲早會跌入個位數,我們最快能在新增為零28天的時候摘下口罩。 但他也提到了,新冠病毒或許會像非典一樣銷聲匿跡,但也有可能變成流感長期存在。
  • 抗疫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都做了什麼?
    但網絡流傳的「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等謠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科技日報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
  • 病毒入侵,大數據還可以做什麼?
    如今百度已經成為一個綜合的內容入口,搜索、貼吧、資訊、知識產品(知道、百科、文庫和經驗)、信息流(百家號)、小度智能音箱諸多子產品,幫助人們獲取信息與知識,百度指數綜合百度旗下諸多產品用戶大數據得出,可以回答「人們在關心什麼」這一話題。基於百度指數這樣的大數據,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一些真實狀況。我朋友圈所有人幾乎都只關注疫情,這個年還過嗎?
  • 病毒是什麼?病毒從哪裡來?上海科技館帶你直面病毒!
    病毒是什麼?病毒從哪裡來?面對疫情,中國如何快速反應、高效防控以及全民參與?我們未來怎樣與病毒長期共存?這是上海科技館自3月「重啟」後的首次原創展覽,關注點放在了「病毒」上。第一版塊:病毒星球展覽第一版塊通過豐富的互動遊戲、生動的病毒模型、有趣的漫畫圖文,將一顆鮮為人知的「病毒星球」緩緩呈現在觀眾眼前。病毒長什麼樣?中國美院藝術家們為展覽定製了玻璃藝術模型。
  • 疫情之下,近期全球藝術事件回顧
    經過近3個月的全民抗疫,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很不幸的境外疫情卻不斷在快速的擴散蔓延。這種態勢之下,藝術圈面臨著一個比之前更加龐大的嚴峻的考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些藝術事件。
  • 袁旭:用針尖刺破大象的皮膚
    袁旭:用針尖刺破大象的皮膚 袁旭走進四川在線直播間。團隊的穩定性可以說是創業初期企業的生命線。    我比較願意分享教訓,因為教訓更值錢。我們公司有3個創始人,另兩個都是網友,從浙江、廣東來蓉創業。但那時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也缺乏經驗。有人說,創業就像跳樓。我們三個義無反顧地跳下去了,然後發現,摔得不輕。    我們的第一個項目,是做一個網路遊戲產品。
  • 疫情結束前,是焦慮還是應該做點什麼?《佐賀的超級阿嬤》告訴你
    200+我們共同擁有這一場人生經歷,每個時代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發生,相信2020年這場新冠病毒教會了我們一些事情,對未來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陌生人說:「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個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
  • 這次疫情,武漢P4實驗室做了什麼
    「武漢疫情」震驚全國後,我一直想了解武漢P4實驗室以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為這場疫情防控做了什麼工作?疫情兇猛,人們都在關注——對於發生在武漢P4實驗室門口的重大傳染性疫情,這個SARS之後被國家寄予厚望的實驗室會有怎樣的表現?如果他們能有所突破,將是對武漢人民以及全國人民的極大鼓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疫情發生以來,包括武漢病毒所官網在內,網際網路上遲遲查不到武漢P4實驗室關於這場重大疫情的任何信息。
  • 做為一個程式設計師,你都見過什麼有趣的電腦病毒?
    提起電腦病毒,小夥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熊貓燒香,木馬,還是前段時間很火的勒索病毒...做為一個程式設計師,你都遇到過那些有趣的電腦病毒,說出來讓娜姐見識一下唄!看小字好像是說不要吵她睡覺……… 這玩意任務管理器上是看不到的,殺毒很多次了都沒用,開機啟動項目也發現不了。所以一直就讓她鬧騰下去了。直到有一次我外出很久沒開機,回來的時候發現她已經死了…網友回覆:我想要這個病毒!
  • 博伊斯:被叫做藝術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這些作品的影像資料乃至實物,如今都按照博伊斯的生平順序一一展示。常規一次次被打破,藝術一次次被重新定義。而對這些藝術作品最中肯的評價,也許要出自1986年杜依斯堡市授予他雕塑大獎藍布汝克獎時的致辭:「他把藝術進一步帶入一段本質的境界,並使世界為之矚目。」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職責,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時不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近日,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讀書、工作多年之後於2018年底離職的科研人員趙非,就其所了解的情況並結合公開報導和相關信息,針對公眾關注的與武漢病毒所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文章共分9部分,分別是:1.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2. 病毒是人造產物嗎?3.
  • 衝破刺破打破天數予我的枷鎖是什麼歌 我命不由天完整歌詞
    「衝破刺破打破天數予我的枷鎖」這句歌詞的歌曲名叫《我命不由天》,是歌手楊可愛唱的,也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原創曲,這首歌可以在網易雲音樂可以聽的。  衝破刺破打破天數予我的枷鎖什麼歌  歌名:我命不由天  歌手:楊可愛  《我命不由天》是由樊宸(廣陵徵兮原創音樂團隊)作詞,楊可愛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張伯禮院士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傳染性增強,毒性降低,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全球日增病例幾十萬就是例證。目前無症狀感染者佔比達50%,為新冠防控加大了難度。   追蹤溯源,對青島胸科醫院發生新冠疫情的原因官方已進行了通報,對其發生的過程做個疏理:兩名新冠感染患者離開隔離區去CT室做了檢查,新冠病毒汙染了CT室,病毒傳染給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檢查的一名住院病人和其陪護人員而發生感染,並將新冠病毒帶入患者所在病區,導致這起疫情在醫院內傳播。
  • 人要做點具有不確定性的事兒
    每一個「黑天鵝」事件的出現都是對經驗主義的蔑視,足以形成顛覆性作用。就拿今年的新冠疫情來說。突如其來的的新冠病毒自武漢爆發,成為疫情的引爆點和重災區,中國最高領導人高瞻遠矚,奔著對人民生命健康極其負責的態度,為防傳染源全國擴散,以極大的魄力、勇氣和擔當,決定對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武漢實施封城,對如此規模的城市封城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 日本美術留學:東京藝術大學 GA 藝術管理方向 研究生合格分享
    所以重視創新設計與藝術、人間中心的日本就成了我特別嚮往的地方。我想考的熊倉教授所說的,「讓藝術人人可得」也特別打動我。日本的當代藝術成就並非蹴而就,當日本跨過了90年代的泡沫經濟後,人們不再追求經濟增長,而更看重社會的繁榮發展。創意以個體為中心,更注重大眾的參與性與設計的本質,而非為少數精英服務,強調視覺衝擊。我大膽地猜測,這也是中國早晚會走上的路。
  • 疫情下武漢病毒研究所做了啥?離職的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回應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職責,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時不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讀書、工作多年之後於2018年底離職的科研人員趙非,就其所了解的情況並結合公開報導和相關信息,針對公眾關注的與武漢病毒所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 文章共分9部分,分別是:1.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