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近期全球藝術事件回顧

2020-12-05 騰訊網

經過近3個月的全民抗疫,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很不幸的境外疫情卻不斷在快速的擴散蔓延。這種態勢之下,藝術圈面臨著一個比之前更加龐大的嚴峻的考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些藝術事件。

1、西班牙來信

截至4月1日下午16點30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已經造成至少43000人死亡,死亡人數當中的四分之三是在歐洲。緊跟義大利其後的西班牙,感染及死亡人數高居歐洲第二。西班牙成為被政府宣布陷入緊急狀態的國度:剛結束完博覽會的馬德裡當代藝博會展場三周被改造成方艙醫院的會展中心。

位於馬德裡的國際會展中心(Ifema)已被改造成一家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方艙醫院 Photo: Borja Sanchez-Trillo, Comunidad de Madrid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馬德裡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 Madrid)在3月1日,閉幕。ARCO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博覽會,也是拉丁美洲和歐洲之間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傳統場所。

2、拍賣行的大裁員浪潮

新冠病毒前所未有的衝擊到了藝術企業,各大拍賣行都感受到了COVID-19引發的經濟地震的影響。蘇富比拍賣行和佳士得拍賣行都在裁員、削減高管薪酬、尋求成本節約,因為它們的銷售部門已經基本關閉,紐約春季的主要拍賣活動要麼推遲到6月份,要麼全部在網上進行。

4月1日,蘇富比新任命的執行長查爾斯·斯圖爾特在市政廳會見員工,進行強制休假和部分裁員。這家拍賣行在40個國家擁有約1700名員工,由於疫情爆發,於3月22日關閉了80個辦公室和10個銷售部。據《華爾街日報》首次報導,蘇富比目前正在裁員約2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12%。

3、博物館的大幅裁員浪潮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是美國最新一家大型機構,近期,在全球疫情危機不斷升級的情況下被迫大幅裁員。管理局裁掉或解僱了數百名工作人員,稱現在是「我們博物館非常痛苦的時刻」。博物館說他們預計會突然損失800萬美元。

4、博物館巨額資金缺口

最近,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決定將員工工資延長至5月2日,這筆費用可能由博物館的捐贈基金支付。目前,博物館正在尋求36億美元的捐贈來支付資金缺口。3月12日,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第一家宣布關門的大型博物館,隨著隔離令的生效,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迅速跟進。

5、近150年老牌藝校宣布無限期關閉

舊金山藝術學院(SFAI)宣布,在本學期結束後,將暫停其學位課程,停止招生,無限期關閉,這使得該學院可能永遠不會重新開張。該校校長戈登諾克斯(Gordon Knox)和董事會主席帕姆羅克列維(Pam Rorke Levy)在寫給學生、教職員工的信中表示,他們曾試圖將SFAI與一家規模更大的教育機構合併,這家教育機構可以保持這所藝術學校的完整和運轉,但隨著冠狀病毒大流行的來襲,與潛在買家的討論落空。

這所距離慶祝建校150周年僅一年的學校,多年來一直在財政上掙扎該校的債務總額約為1900萬美元,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增長的數字。SFAI培養了一些藝術界最優秀的人才。包括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和凱辛德·威利(Kehinde Wiley)在內的眾多著名校友與世界上其他頂尖學校的校友不相上下。

6、去年最受歡迎藝博會取消2020年展覽

將於5月7日至10日舉行的Frieze New York,近期採取了不同尋常的舉動,向近200家計劃參展商提供了全額退款,並退還任何預付的展位建設費和其他費用。畫廊將分兩次收到這筆錢,一次在5月,一次在6月(此舉與藝術巴塞爾形成鮮明對照,它為參展香港博覽會的展商提供了75%的退款)。

7、日本關閉藝術博物館

據《日本時報》近期報導,日本的博物館終於關閉了——日本遲遲沒有關閉藝術博物館,但此時可能意識到,在全球衛生緊急情況下,它並不例外。許多私人博物館和商業畫廊在3月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開放,儘管時間有所減少。結果是一半開放,一半封閉的藝術場所混合在一起。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藝術家說,他們在藤澤的展覽推遲了,但舉行展覽的同一座市政大樓仍然擠滿了人。他們說,取消展覽只是「公關」。現在,官方決定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一位深受喜愛的喜劇演員死於冠狀病毒,導致公眾對該病毒構成的威脅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8、基金會援助藝術組織

保羅·蓋蒂信託基金會(J. Paul Getty Trust)和海倫·弗蘭肯塔勒基金會(Helen Frankenthaler Foundation)是最新的非營利組織,為美國受新冠疫情重創的藝術家和藝術組織提供援助。通過倡議,他們將提供總計1500萬美元的救濟資金。

豪瑟沃斯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曼努埃拉·沃斯(Manuela Wirth)、馬克·佩約特(Marc Payot)於豪瑟沃斯紐約22街空間樓頂,2020年2月

9、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啟動慈善項目

隨著實體空間的關閉,大型畫廊開始對冠狀病毒危機做出慈善回應。豪瑟沃斯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曼努埃拉·沃斯(Manuela Wirth)、馬克·佩約特(Marc Payot)4月1日宣布啟動慈善項目「#藝益」(#artforbetter)。通過這一項計劃,畫廊將把部分銷售額用於新冠病毒相關公益事業,還將持續對全球及當地事件作出反應,提供慈善支持。

喬治·康多(George Condo),《聚與散》(Together and Apart)

2020,墨水 蠟筆 紙上,61 x 91.4釐米/ 24 x 36英寸

據悉,作為「藝益」的第一項行動,由3月27日上線的《喬治·康多:隔離肖像》(George Condo. DRAWINGS FOR DISTANCED FIGURES)線上展覽開始,豪瑟沃斯將捐出線上展覽10%的收益予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冠狀肺炎團結應對基金」(COVID-19 Solidarity Response Fund)。未來的線上展覽將包括勞娜·辛普遜(Lorna Simpson)與拉希德·詹森(Rashid Johnson)的個展。

10、女性藝術家補助金

「Anonymous Was a Woman」近期宣布為40歲以上的女性藝術家提供25萬美元的緊急補助金以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符合條件的女藝術家可以申請高達2500美元的緊急補助金。自1996年以來,「Anonymous Was a Woman」獎資助了40多位女性藝術家,向人們發放了600多萬美元的補助金。藝術家蘇珊·恩特伯格(Susan Unterberg)為本項基金創始人。

11、紐約爭取減免畫廊租金

隨著4月的到來,紐約的小型畫廊正在為支付租金而煩惱,因為一場強制的居家令讓他們的業務陷入了僵局。他們說,房東無視凍結租金的要求,而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紐約市提供的貸款或其他支持。新藝術經銷商聯盟(New Art Dealers Alliance)發布了一份請願書,支持暫停90天的租金,以幫助境況不佳的企業,但這是否會實施,還有待觀察。

12、近期仍在堅持的藝展——達拉斯藝術博物館

雖然越來越多的藝術展館不再對外開放,但仍然有藝術館在堅持為人們帶來希望。達拉斯藝術博物館近期舉辦一個鼓舞人心的快展「For a Dreamer of Houses」。展覽展出了50多件作品,大部分來自博物館自己的收藏,從藝術家(Do Ho Suh)到亞歷克斯·達科爾特(Alex Da Corte),都在努力詮釋家的意義。

13、疫情之下的街頭藝術

國際疫情仍然處於嚴峻形勢,世界各地的街頭藝術家正在傳播一個緊急信息:呆在家裡。

而那些隔離在家的人們,在攝影師史蒂芬·洛夫金(Stephen Lovekin)的鏡頭中,手中拿著寫有標語和充滿希望的信息。這位布魯克林的攝影師捕捉到那些從窗戶裡看到的令人鼓舞的畫面。

2020年,整個世界都要在風雨飄搖中堅挺,願我們守望互助,挺過疫情!

-end-

相關焦點

  • 疫情對股市影響多大?春節期間重要事件回顧
    春節期間重要事件回顧 來源:     2020-02
  • 疫情之下,芙蓉樹下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克時艱
    芙蓉樹下·冒菜快餐全球連鎖洛杉磯店在此次事件中損失了500美金和一個點餐用的ipad。因美國加州盜竊金額不超過950美元不被定罪,使得當地劫匪橫行。困難之下,共克時艱事件發生後,芙蓉樹下·冒菜快餐全球連鎖總部第一時間對洛杉磯店進行了慰問,了解事情經過,叮囑海外門店安全第一。
  • 初創公司的疫情拐點|每周海外科技創業事件回顧
    這裡,動點出海將和大家一起回顧本周(2020.04.13-2020.04.19)我們都見證了哪些海外科技創業事件發生。本周,我們看到更多的初創公司直面疫情影響。比如 Yellow Messenger、Kargo、Onfido···通過自身產品直接參與一線行動,以及 KoinWorks 和 FarEye 等公司在融資後幫助其它企業共渡難關。
  • 新冠疫情的薛丁格進行時|每周海外科技創業事件回顧
    這裡,動點出海將和大家一起回顧本周(2020.04.06-2020.04.12)我們都見證了哪些海外科技創業事件發生。疫情仍在繼續。本周,全球新冠確診人數突破了 170 萬大關,它所帶來的影響更是在繼續突破人們的想像。在本周的海外科技創業事件報導中,不難發現新冠疫情的存在感有了足夠明顯的提升。
  • 疫情之下的她力量|用閱讀點亮南京鄉村 用藝術打造「詩意棲息地」
    龍虎網訊  (記者 王珠)來到江寧鄉伴·蘇家理想村,一進村口就能看到一棟充滿藝術氣息的建築。這裡是良竺藝術農場民宿,也是祝英昆的「家」,黃銅色的大煙囪與黃銅色的門,雪白的牆,像是走進一個展廳。現場,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吳海雲以「理性和感性」兩個層面為切入點,向大家講訴了疫情之下閱讀能帶來溫暖、振奮和感動,讓人從焦灼以及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南京大學副教授陳靜、上海圖書館副研究院黃薇,「喜馬講書」總編輯徐苑則分別向讀者們推介了一兩本優質好書,讓大家從書中「獲取能量」,通過讀書靜心平復情緒。「疫情時,大家都足不出戶,日復一日難免心中煩悶。
  • 知微事見開放疫情數據專題,助力各界高效感知疫情進展
    2020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相關話題持續霸屏輿論場。在這海量的真假信息之下,「信息過載」成為公眾面臨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一需求,知微從國內疫情爆發之際,至海外疫情蔓延期間,陸續發布七大疫情信息整合工具,基於各大新聞網站、官方機構數據,對疫情相關信息進行抓取、梳理、篩選、呈現。
  • ...在表面之下,與世界其他股市相比,美股近期的漲勢卻已顯露出疲態...
    放眼全球市場美股未必真「香」;受疫苗利好消息推動,道指與標普500指數隔夜齊創收盤歷史新高。然而,在表面之下,與世界其他股市相比,美股近期的漲勢卻已顯露出疲態。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自9月初達到相對峰值以來,標普500指數已落後MSCI除美國以外的全球股指4個百分點。
  • 時尚,在疫情之下
    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作為曾經的藝術策展人、時尚編輯、奢侈品公關、時尚買手,出於對好設計的熱愛創立了DIA。從2015年開始,DIA Creative Communications發起了Tube Showroom項目,從上海時裝周開始,致力於呈現兼具設計態度與國際視野的年輕設計力量。
  • 全球會客廳:疫情之下,回首2020,展望2021
    但與此同時,全球多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和捲土重來的疫情,給人們的假期生活和即將到來的2021年蒙上一層陰影。疫情之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度假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對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期許?
  • 疫情之下,數據的 100 種表達
    1 實時地圖澎湃新聞·美數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實時更新地圖丁香園:新冠病毒最新實時疫情地圖北京大學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實驗室:疫情晴雨表等系列交互地圖眼看著疫情從最初的一張靜態長圖到各家媒體標配的動態地圖,並隨疫情發展不斷完善。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文獻區,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這場疫情後的首展中,文獻佔據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同於以往意義上的歷史資料,出現在展覽中的是由藝術家們提供的個人文獻:你能看到出現在張恩利畫中的舊水管、鐵桶和皮球,鳥頭組合用過的照相機,也能看到八九十年代的磁帶和版本較早的貢布裡希的
  • 未來十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如何影響人類及世界?
    區別只在於,這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廣度是「9·11」以來歷次「黑天鵝」事件都未達到的,是「全球尺度」的。病毒經由空氣和接觸傳播,傳播媒介無處不在,在這個意義上,所有人都「無可逃脫」。這是此次疫情不同於境內恐怖主義襲擊、金融海嘯或選舉政治右翼化之處——這些歸根到底還是「地區性」的「不確定性」。那麼,像這樣全球尺度的不確定性,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
  • 全球疫情大反彈,英國或將再次「封城」 !
    美國仍是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和累計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英國疫情達「臨界點」或將再次「封城」  英國政府11日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英國新增確診病例12872例,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60萬。多位醫療系統高官表示,英國疫情已達到「臨界點」。
  • 一周藝術人物|共「畫」疫情的孩子們,隨火箭升空的伊頓畫作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不久前,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發布了一組全球各地青少年畫作,他們用或稚氣或感傷的畫面表達了對學校和同伴們的想念。同樣以畫筆關注疫情的,還有藝術家嘉莉·梅·維姆斯,她發起公共項目,關注疫情對有色人種的「不平等影響」。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11月15日,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藝博會」)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落下幃幕。對進入第七個年頭的西岸藝博會而言,今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說:「疫情之下只有在上海能辦這麼一流的國際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法領館史無前例地第一次參展,也是唯一參展的外國駐滬領館,我們的展位每天都門庭若市。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當下的我們,可以說正處在「疫情之下」,由於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的經驗與境況。那麼,對於當前這個「疫情之下」的社會來說,其中哪些現象可以用韋伯的思想進行解釋,韋伯的思想又遇到了哪些嶄新經驗的挑戰?如果設想韋伯處在疫情之中,他會如何行動,如何思考?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
  • 舉辦趙樹理文學藝術回顧展 讓市民徜徉藝術海洋
    12月2日,太原市杏花嶺區趙樹理舊居陳列館裡人頭攢動,市民們參觀由杏花嶺區主辦的趙樹理文學藝術回顧展時看著眼前的趙樹理文學藝術作品不禁感慨。 趙樹理的作品所體現出來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和理想信念,以及他所追求的超越一己之私的高遠藝術境界,是最寶貴的文學藝術遺產,隨著時代發展,「趙樹理方向」歷久彌新,現在依然是當前文藝創作的方向,也是當今文藝創作所缺乏的、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和學習的寶貴精神財富。
  • 疫情下全球航空網際網路市場的危機與生機
    多年來航空網際網路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嚴重影響該領域2020年及以後的發展勢頭。據NSR調查,疫情期間航空和海事領域的衛星通信業務受損最為嚴重。以航空為例,2020年3月,航空及相關行業的客運量下降了50%以上;2020年4月,部分區域航空客運量雖有所提升,但整體仍然處於下降趨勢,何時好轉也很難預測,這種情況使得航空產業鏈生存和復甦充滿挑戰。
  • 疫情之下|「貧而不屈」:新冠時期的古巴生活日常
    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31日,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累積確診病例854597例,治癒病例達到176082例,死亡41556例。全球疫情之下眾生萬象,疫情全球蔓延的時間差和地域差使得一些關乎於政治經濟的輿論變得微妙。雖然大部分國家根據其特殊國情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然而其既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卻還是在疫情之下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