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航空網際網路市場的危機與生機

2020-08-29 飛聯網聯盟

多年來航空網際網路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嚴重影響該領域2020年及以後的發展勢頭。

據NSR調查,疫情期間航空和海事領域的衛星通信業務受損最為嚴重。以航空為例,2020年3月,航空及相關行業的客運量下降了50%以上;2020年4月,部分區域航空客運量雖有所提升,但整體仍然處於下降趨勢,何時好轉也很難預測,這種情況使得航空產業鏈生存和復甦充滿挑戰。

據NSR《Aeronautical Satcom Markets》第8期的研究報告,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續,經濟增長放緩,考慮到乘坐公共運輸的感染風險,普通民眾航空出行意願低迷;疫情區域的航空管制,導致大量航班取消、飛機停飛,航空公司收入持續下降,經營壓力劇增;航空公司機隊接收能力下降,OEMs主機廠商也降低了飛機的生產速度,航空產業發展進入低谷。

同時最近航空產業鏈上也發生了多起破產事件,例如航空公司哥倫比亞Avianca航空、澳大利亞維珍航空,以及衛星網際網路公司英國一網(OneWeB)等公司的破產,都印證了航空產業鏈遭受的重創以及復甦航空產業鏈的艱難。

  • 對航空網際網路服務的影響有哪些?

由於航空公司的業務量減少以及飛機停飛,NSR預測2020年機載衛星通信業務在網設備規模,流量需求(FSS和HTS)和收入(設備與服務)方面都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比較2019年和2020年衛星通信變化情況,航空公司前後艙在網衛星機載設備規模預計將減少高達11500多臺。

毋庸置疑,停飛的飛機對航空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來說將不會產生任何收益。從近期的發展來看,疫情爆發以來,Gogo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綜合收入下降了約8%。

航空網際網路市場的衰退情況很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都不會得到改善,據NSR估計,在航空機載衛星通信服務方面,對HTS和FSS衛星的流量需求將分別下降了42%和45%,因此,航空網際網路運營商會被迫和其上遊合作方重新進行流量租賃(固定成本)合同的談判,衛星通信容量需求減少,將直接影響衛星運營商的收入。

此外在機載通信設備方面,隨著OEMs主機廠商的生產速度持續下降,對於合同中的機載通信設備,不管是線裝還是改裝部分(升級或新安裝),都會直接導致取消訂單或訂單延期,直接影響到機載通信設備廠商的收入。根據NSR預測,2020年航空網際網路設備和服務總收入規模將下降38%。

疫情之下,出現上述情況並不意外。但是,除了明顯的量化損失之外,我們需要思考的更大、更重要的問題是:

  • 航空網際網路市場何時會復甦?中長期又將如何發展?

根據NSR預測,航空網際網路市場大約需要18至24個月才能得到恢復,航空衛星通信服務在2022年後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或者說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2020年初,航空產業鏈發生了多起破產事件,也意味著航空市場在疫情恢復中期,產業鏈相關方將延續疫情初期的趨勢。

但從長遠來看,航空網際網路市場的基礎需求依然強烈。從北美地區的航空網際網路市場看,Gogo公司的利潤率從2019年Q1的13.9%下降到2020年Q2的13.3%,但是仍然高於2019年平均利潤率13.2%。雖然飛機的載客量較以前有較大下滑,但利潤率數據證實了航空網際網路市場潛在增長的情況:在新冠疫情持續期間,雖然持續下降的載客率會繼續降低航空網際網路的整體收入,但旅客平均流量消費在增長。

此外,在2022-2023年之後,ViaSat-3和Jupiter-3等高通量衛星以及4/5G ATG規模應用,將使得每MB流量更加便宜,一旦我們跨過新冠疫情影響的低谷期,更多的流量消費和創新的運營服務模式,將進一步拓展航空網際網路市場需求和收入。所以,新冠疫情帶來的航空網際網路需求和收入下降只是暫時的,從NSR預測來看,疫情過後,航空網際網路年增長率將達9.8%,全球航空公司在未來去10年期間累計收入將達到369億美元。

總的來說,此次新冠疫情對航空和相關垂直行業的影響非常嚴重,將會影響並波及到航空網際網路產業鏈的每一個參與者,尤其是在短期和中期導致了眾多公司破產、重組和整合。

但新冠疫情引起了航空互聯市場的動蕩,不是市場的崩盤,僅是飛行過程一段小小的顛簸,並不會影響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航空網際網路產業鏈的參與方只要系好安全帶,直到市場穩定。從中長期來看,航空網際網路行業的破舊立新,必將出現需求加速,催生更多的應用和商業模式,進而帶來收入的快速增長。

  • 那麼,航空機載通信服務利益相關者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航空網際網路產業將迅速轉型,主要是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進行轉型。在價格方面,航空網際網路市場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敏感,並會努力尋求更靈活的解決方案與合作。

為了業務的持續增長,航空網際網路服務將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化,航空網際網路服務不僅僅局限於面向旅客的網際網路接入,其更多的要服務於航空公司的生產、運行與運營,其利益相關者必須相應地調整其產品和服務,以更低的流量成本和高帶寬服務,通過前後艙系統和網絡的創新與整合,為最終客戶帶來利益最大化。

從中長期來看(2022-2029年),航空網際網路服務能力與大帶寬的融合,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帶寬、高可靠、靈活、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將會受到市場的歡迎。ATG方案和衛星HTS方案將憑藉各自的技術優勢和特點受到航空市場不同應用場景的青睞。

來源公眾號:飛聯網聯盟

相關焦點

  • 這家歐洲低成本航空在疫情之下自創生機
    低成本航空由於自身「低成本」的特性以及以國內航班為主的航班特徵,使得在疫情之下能夠更好地保全自己。當然如易捷航空這類低成本航空巨頭也免不了在殘酷的疫情之下,面臨停飛和裁員雙重詛咒。疫情固然殘酷,對世界民航運輸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但是挑戰即是機遇。於是有這麼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卻逆行而上,自創生機。
  • 疫情下的中國網際網路世界,正「鏡像」呈現在全球
    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升級,世界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影視文娛行業寒冬加劇、線下消費與旅遊業開始「渡劫」、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迎來機遇、直播與短視頻產品「跨界支援」......一個多月前發生在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切,開始在世界網際網路重新上演。
  • 同程推出「任我飛」,疫情之下,航空旅行企業如何自救?
    受疫情影響,全球二十多家航空公司宣布破產,我國相關企業上半年下滑近60%。昨日,拉丁美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智利南美航空在紐約申請破產。今日,同程旅行推出「任我飛」,該產品是針對年底前周末1000元以內的全國所有航線(除港澳臺)的經濟艙機票,不限航司,不限次數,價格為1999元。成為多個飛行套餐中價格最低的版本。
  • 「隨心飛」盤活航空市場,網際網路轉型是關鍵
    往年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暑假都是旅遊旺季,今年因為疫情的持續,導致航空訂單大幅縮減,造成了各家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十分惡劣,因此各家航空公司都開始了自救行動。那麼為什麼航空公司要推出「隨心飛」的產品呢,這裡面有什麼更深層次的意義呢?
  • 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
    (新華社發,鄧智煒攝)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楊舒怡)一份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市場近期呈現新特徵:越來越多旅客拖到「出行前最後一刻」才訂購機票,並且單程票比往返票受歡迎,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受歡迎。調查表明,各國面臨新冠疫情不斷調整邊界管控、隔離觀察等防疫措施,這意味著民眾出行計劃可能受擾亂,需要退訂或改籤機票、調整旅行線路甚至放棄旅行。
  • 疫情之後,波音公司首次發布未來20年航空客機市場預測
    導讀:據thenational網站10月7日報導,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影響,波音公司在10月6日更新了對未來20年航空客機市場的預測,其預測航空長途旅行恢復較慢,預計未來10年商用客機市場需求整體下降,其中寬體飛機將遭受最嚴重的打擊。到2030年之後,有望恢復疫情前的長期增長趨勢。
  • 線下渠道銷量縮水90%,疫情下的手機市場危機與變局
    與巨頭品牌的自營渠道相比,遍布中國城鄉市場的數十萬家線下手機渠道門店正經歷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普遍性經營危機。劉明(化名)從事手機渠道近20年,目前在北京、河南、山東擁有多家線下渠道門店,以及三家線上門店。
  • 疫情重壓之下,日本亞洲航空將退出航空市場,航司沒活路了?
    界動報導: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中,以航空業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疫情的爆發限制了人們出行的腳步,相關的航空業也受到巨大的損失。據有關媒體報導,日本亞洲航空公司將終止航空業務,退出日本航空市場。
  • 航空產業失業風險擴大,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被低估多少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航空運輸行動組織」近日發表報告,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8800萬個工作崗位將近4600萬個可能會因為疫情被削減。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動世界的影響進一步超之前的評估,勞動力市場很難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 全球網際網路變局:危機、轉機與未來趨勢
    作為網際網路大國,中國的國家與社會亟需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標準和行動標準積極推動資源與能力的再分配,並且秉持公平正義、共建共享、協同共治、勞動價值、健康地球為基本面向的立體性站位,推動面向未來、面向全球、謀人民福祉的智慧社會建設。 後美國時代的全球網際網路存在哪些危機與轉機?
  • 全球化3.0時代下,航空工業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迅速
    近期,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網際網路研究院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2020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榮懷做了「面向全球化3.0時代的航空工業和工業網際網路」的主題演講。
  • 衣索比亞航空-非洲的特例,疫情期間發掘新的市場
    非洲第一大航空公司衣索比亞航空在各國封國期間開發了運送口罩和醫療設備的新貨運市場。直到現在,該公司都沒有申請任何幫助來渡過這次因疫情引發的生存危機,也沒有解僱員工。自1月份以來,全球航空公司少掙了4190億美金。
  • 航空公司的寒冬來臨,航空貨運或成「一線生機」
    搶手的醫療用品,搶手的航空貨運航空客運的停滯,讓航空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隨著疫情引發的健康問題,醫療用品成了全球各國的搶手資源,醫療用品需求的擴大,伴隨而來的就是航空貨運業的發展。航空運輸具有便捷快速的優勢,這是其他貨物交通方式無法比擬的,航空運輸帶來的利潤也讓部分航空公司的重心從航空客運轉移至航空貨運,這也為持久低迷的航空行業煥發了一些生機,航空貨運的增長的收益可緩解航空公司的燃眉之急。
  • 航空製造產業專題報告:新冠疫情下,航空製造巨頭路向何方
    這兩類產品的成敗, 基本上決定了航空製造企業的成敗。我國正在研製的 C919 系列和 C929 系列即分別對標 著兩類產品區間。疫情構成短期重大衝擊,航空製造未來仍然光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全球民用航空產業受到重大衝擊。但是疫情的衝擊 是暫時的,就遠期發展來看,商用航空製造的前途仍然光明。
  • 疫情「壓力測試」助工業網際網路勃興
    新冠肺炎疫情可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大考。英國《金融時報》在社評中將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影響比喻為「一次去全球化實驗」,直接導致了全球供應鏈的緊張混亂、國際貿易減少以及企業信心下降。然而,大危機中往往孕育著大機遇,通過幾次節點性事件的回顧,疫情給予中國經濟社會的不僅是應對和挑戰,還帶來了重大機遇。節點性事件成就巨變非典危機孕育電商、在線支付與物流騰飛。
  • 全球航空客運市場復甦進度低於預期
    日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最新一期航空客運市場業績報告顯示,受疫情期間國際旅行封鎖措施影響,全球航空客運市場恢復進度低於預期,按收入客公裡(RPKs)衡量的全球航空客運量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這比之前的預測晚一年。
  •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航空燃料消費的嚴重衝擊
    世界各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部分或完全禁止航空旅行,使全球航空燃料消耗的下降超過60%,美國航空燃料消耗下降也超過60%。依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有關資料和統計數據,本文將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和美國航空燃料消費的嚴重衝擊,從而從一個具體的行業側面,來看一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石油產業的負面影響是多麼的嚴重。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編者按:新冠疫情的蔓延暴發,讓全球航空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這篇翻譯自《衛報》的長篇文章,原標題是Inside the airline industry's meltdown,作者Samanth Subramanian在文中進一步揭示了疫情下全球航空業的悲慘現狀。這是本系列文章的下篇,文章簡述了全球航空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全球航空業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展望。
  • 疫情下的市場:冬天的太陽之曲折反彈
    第一個灰犀牛:新興市場債務危機。疫情對於亞非拉等新興市場的衝擊正逐步升級,可能將成為新的「震中」。疫情導致經濟停擺,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雪上加霜。未來半年到一年新興市場主權債務、企業債違約風險將加劇。第二個灰犀牛:疫情對歐洲經濟及債務風險的衝擊。
  • 智鬥全球航空歇業危機,零部件企業不妨先以重塑業務為突破
    全球疫情之下:日本亞洲航空公布歇業,泰國航空開啟「賣油條」自救,美國聯合航空以貨運求生存,達美航空多方尋求資金輸血…當全球眾多航空公司開啟花式自救模式,專家更表示:全球航空出行大約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