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沈丹陽,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一個多月前發生在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切,開始在世界網際網路重新上演。
釘釘在日本出道了。
「那個…日文版在家辦公指南在做了…..」 釘釘的官方微博於 2 月 29 日發布了一個推文,表示日本版的Dingtalk已經在路上。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語版在家辦公指南來了!」3 月 1 日,釘釘正式發布了日語版在家辦公指南,希望能為日本各大企業、學校等機構在疫情時期的正常運轉盡一份力。
近日來,疫情在日本開始蔓延,政府多部門開始推行遠程辦公,全國中小學暫時停課。東京的迪士尼樂園、大阪的環球影城均宣告關閉,多數線下演出取消,電影紛紛撤檔,迫在眉睫的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也被列入觀望待定事項。
除日本外,韓國、義大利、伊朗、美國等地疫情相繼爆發,六大洲, 74 個國家均發現確診患者。截至北京時間 3 月 6 日 0 時,中國境外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已達到15886,過去一天內境外新增確診病例是中國的 15 倍。
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升級,世界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影視文娛行業寒冬加劇、線下消費與旅遊業開始「渡劫」、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迎來機遇、直播與短視頻產品「跨界支援」......
一個多月前發生在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切,開始在世界網際網路重新上演。
世界人民一起遠程辦公,一起在線上課
從米蘭到柏林再到倫敦,隨著疫情的擴散,各行各業開始在線辦公;美國的疾病防控中心也對全國企業下達了通告,要求各公司儘快落實員工居家辦公;印度的金融研究平臺Sentieo僅過去的一個月,便監測到 77 家大型公司轉為遠程辦公,去年同期僅有 4 家公司採用這種辦公模式。
全球大範圍地實行遠程辦公,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嗅到了這個出海的好機會。
以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為代表的協同辦公軟體,在剛過去的一個月中身經百戰,克服了 2 億人同時在線辦公產生的種種bug,短時間內取得了裂變式的成長。得知其他國家也開始遠程辦公,全民「調教」出來的產品走出了國門。
截自釘釘官方微博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語版在家辦公指南來了!」3 月 1 日,釘釘正式發布了日語版在家辦公指南,希望能為日本各大企業、學校等機構在疫情時期的正常運轉盡一份力。
「出道」於遠程辦公行業,卻「出圈」到在線教育,似乎是釘釘的宿命。
圖源:微博
日本疫情不斷升級, 3 月 2 日起全國公立中小學停課,開學日期遙遙無望,很多學校也轉為在線上課。位於東京的一所語言學校「COSMO學園」,已開始使用釘釘進行遠程教學,該學校師生表示會為釘釘評分四星。
然而大部分日本中小學生並沒有這麼「善良」,歷史重現,釘釘一星運動在日本拉開了帷幕。
「變態」「孫悟空的緊箍咒」「令人頭疼」等詞語在日本版釘釘的產品評論區中比比皆是,目前釘釘在日本應用程式商店的總評分僅為2.6。
圖源:微博
「我突然就能看懂日語了。」
「釘釘快把道歉視頻出個日語版吧」
「中日青少年終於同仇敵愾了,一起吐槽釘釘吧,山川異域,風月同釘!」
對釘釘在日本的遭遇,不乏有微博網友一邊驕傲地表揚國產App出海能力強,一邊幸災樂禍地吃瓜。
繼中國、日本之後,中小學生停課變成了一種全球現象:韓國將春季開學時間一再延後;歐美國家眾多私立學校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也紛紛轉為居家自學或遠程視頻上課;伊朗境內的所有學校宣布停課。
釘釘的一星運動也會全球化嗎?道歉視頻是不是得多做幾個語言版本?
現在談論遠程辦公產品出海的國際影響還為時尚早。
釘釘和飛書的出海雖已揚帆起航,但國際網際網路巨頭在這片領域也早有布局。
對於美國矽谷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遠程辦公並不陌生,甚至在很多企業已踐行了數十年。所有能叫上名來的網際網路巨頭,例如蘋果、谷歌、Facebook、Twitter等,都允許程式設計師們自行選擇舒適且安靜的辦公環境,以此來提升工作效率。
一位Facebook總部的技術人員曾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只要能把工作做完,每周三,Facebook的員工都可以遠程辦公,平時跟老闆打個招呼也可以在家辦公,這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常態。根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美國遠程辦公的人數超過 3000 萬,佔其工作人口的16%至19%。
在這樣的背景下,Zoom、Facebook Workplace、Microsoft Teams、Slack等一眾美國遠程辦公產品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技術迭代,日漸趨於成熟。
美國的遠程協同辦公軟體
圖源:Sessionlab
疫情不斷全球化,遠程辦公產品也從「中國的風口」走向「世界的風口」。
2 月 27 日,伯恩斯坦的一名分析師透露,Zoom今年兩個多月的新增用戶數超過了 2019 全年的增量。中國區的下載量自二月初就大幅提升,連帶Zoom股票上漲了約15%, 2 月末以來隨著全球遠程辦公人數激增,Zoom的下載量和活躍用戶數還在持續增長。
與美國相比,世界其他國家的遠程辦公普及率要低得多。在日本、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等地,在線辦公的普及率不及10%,疫情中的臨時剛需,為遠程辦公產品開闢新市場提供了絕佳條件。
出海美國正面「剛」巨頭也許不太現實,但是東南亞、日韓、中東和歐洲等市場卻值得一試。
日本釘釘的一星運動雖令人啼笑皆非,但卻從側面顯示出了產品本身的強大功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
中國遠程辦公產品出海,有戲。
好萊塢慌了,全球步入影視寒冬
與大火的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不同,疫情拉長了影視文娛行業的冬天。
影片撤檔、影院關門、劇組停拍,國內電影市場即將黯然地度過 2020 年的第一季度。疫情爆發後,全國票房顆粒無收,據燈塔數據統計,過去的五年裡, 1 月和 2 月的票房收入均佔據全年收入的1/ 5 以上, 2019 年前兩個月全國票房總收入超過 137 億元。
這意味著中國電影票房在兩個多月中,損失百億。金逸影視、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公司的股價跌幅均接近25%, 17 家頭部A股影視上市公司市值蒸發約 300 億。
如今全球經濟脈絡相連,蝴蝶效應越加顯著,中國影視文娛行業的停擺直接震動了大洋彼岸的北美電影市場。
《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刺蝟索尼克》《1917》《婚姻故事》等已在內地定檔的好萊塢電影,隨著影院的關閉與其他作品一同被撤檔。
從電影題材上來看,文藝片《小婦人》、輕喜劇《喬喬的異想世界》和嚴肅電影《1917》受眾面不算廣,受疫情撤檔的影響較低,加之影片有奧斯卡獎項傍身,口碑與後續的長尾效應依舊值得期待。
而自遊戲改編的電影《刺蝟索尼克》可能損失慘重。據以往經驗來看,好萊塢製作的遊戲改編電影在中國頗為吃香, 2016 年的《魔獸》和《生活危機:終章》分別取得了2. 18 億美元和1. 6 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遠高於在美國本土的收入。
至於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影片《花木蘭》,原本計劃的內地定檔時間是 3 月 27 日,受疫情影響迪士尼中國暫未宣布公映日期。參演了該片的鞏俐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花木蘭》是迪士尼目前為止投資最大的真人童話改編電影,製作成本高達 3 億美金,該片也被賦予了衝擊 10 億票房的厚望。如此受矚目的作品,卻面臨著前途未卜的困境。
好萊塢慌了。一周內,多家北美影市公司股票下跌,迪士尼股價下跌4.3%,IMAX股價下跌2.6%,康卡斯特股價下跌2.6%。
海外疫情四起,全球影視行業面臨著同樣的危機。
近期,義大利關閉了 850 家電影院,佔據該國電影院總數的45%,且關閉的影院多集中在義大利電影票房產出最高的地區。同時,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7》在威尼斯的拍攝計劃被叫停,復工時間未知。
另一個疫情重災區韓國,也已進入全國防疫狀態。原定於 2 月 25 日舉辦的第 56 屆韓國大鐘獎電影節被延期舉行;多部電影在韓國撤檔,包括黑白版《寄生蟲》、樸信惠與全鍾瑞主演的《Call》、皮克斯新片《1/ 2 的魔法》、以及《打獵的時間》和《清白》等;韓國拍攝中的影視劇也受到了影響,柳俊烈與金泰梨出演的《暗殺》、玄彬和黃政民主演的《交涉》等均變更了拍攝日程。
除了電影行業以外,疫情下的中國綜藝市場,也如鏡像般呈現在了韓國。
由於綜藝節目多是「邊錄邊播」的製作形式,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眾多綜藝節目的拍攝計劃,正在播出的節目不得不停播。對此,韓國電視臺採取了「無觀眾錄製模式」, 2 月 27 日晚播出的打歌節目《M! Countdown》中,防彈少年團就通過「雲打歌」的方式為其新作品《Black Swan》做宣傳,現場沒有觀眾和粉絲的聚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風險,但工作人員與藝人的近距離接觸仍令很多網友感到擔憂。
中國綜藝節目創造出了更安全的錄製方式:讓藝人通過直播或拍攝vlog的方式來製作「雲綜藝」。
2 月初的時候,中國的一些綜藝便開始實施「雲錄製」,《歌手·當打之年》中的競演選手分別在北京、上海、東京、臺北、長沙等地連線開唱,極大程度上保證了藝人和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的人身安全;湖南衛視的兩大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也分別轉型雲綜藝《嘿!你在幹嘛呢》與《天天雲時間》;就連愛優騰等在線視頻平臺,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雲綜藝。
同一個世界,同樣一起宅在家。宅經濟中,劇集行業成了影視文娛領域唯一的「贏家」。
在中國,疫情期間的網劇有效播放量上漲了11.7%。在海外,流媒體平臺Netflix股價在大環境影響下雖有所降低,但其S&P500 股票指數上漲了約13%,多家國際諮詢公司聲稱,Netflix將在疫情中獲得巨大的收益。
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當疫情結束後,中國乃至全球的電影市場會迎來「報復性消費」嗎? 2020 年第一季度的損失能在剩餘的時間內「找補」回來嗎?復工後行業秩序真的會恢復如初嗎?
寒冬中找不到問題的答案,唯一能做的是等春來。
直播和短視頻,能為全球疫情做些什麼?
與疫情一起甚囂塵上的,還有謠言。
「三人成虎」與「狼來了」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國際社媒中充斥著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虛假新聞。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境外的其他國家還未發現大量確診病例,但隨著武漢疫情的不斷加重,對病毒的恐慌情緒通過社媒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開來。
由於獲取新冠肺炎信息的途徑有限,加之其他國家人民對新型病毒認知匱乏,社交媒體平臺成了海外網友互相交流、緩解恐慌情緒的唯一途徑。謠言製造者藉此機會散播假消息、引導公眾輿論、並帶動國際社媒平臺中恐華和歧視中國人的情緒。
「在一個距離我家只有幾個街區的中學裡,孩子們傳播著一個流言,聲稱所有中國學生都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攜帶者,應該馬上被隔離。」 華盛頓郵報記者John Pomfret在一篇報導中寫道。
世界各地的華人群體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從美國洛杉磯到日本東京,再到巴黎和倫敦,針對華人群體的霸凌事件頻發,小到地鐵上被指指點點、街頭被人罵,大到中餐館經營不下去倒閉、公共場合毆打華人,種族歧視現象此起彼伏。甚至有海外網友惡意發布新冠肺炎是「中國對世界發起的生化戰爭」陰謀論。
Twitter用戶Behold Israel散播虛假消息稱新冠肺炎是武漢製造的生化武器
而一向被譽為百年學府的加州伯克利大學,也在一次社媒發聲中失去了作為一個高等教育機構該有的客觀和公正。 1 月 31 日,疫情爆發逐漸被國際社會所知曉,伯克利大學的健康服務官博在Twitter上發送了一篇推送,本意是安撫師生的惶恐情緒,但推文中將恐華心理稱為「正常反應」。
圖源:Twitter
疫情之下,教育機構尚且如此,國際社媒中謠言的數量和烏煙瘴氣的輿論環境可見一斑。
作為平臺方,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他們在盡其所能地推送權威且正規的疫情信息,並通過降低展示權重的方法來減少假新聞的傳播。目前,Twitter已打通了站內新冠肺炎搜索與國家疾病防控中心的連接,確保公眾檢索出的前幾個信息真實有效。
Twitter中搜索新冠病毒會直接連結國家疾病防控中心
同樣參與了此次國際社媒「打假運動」的,還有TikTok(抖音國際版)。疫情初期,該平臺上出現了大量的「假裝感染病毒」短視頻,一個青少年在自己的短視頻中聲稱,他的朋友是加大拿確診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但相關部門調查發現,這只是一個打著疫情噱頭的惡作劇。
一個假裝感染病毒的短視頻,已被TikTok下架
2 月 28 日,WHO(世界衛生組織)開通了TikTok官方帳號,親自下場拍攝短視頻來為公眾闢謠。「我們加入Tiktok,是為了給公眾更及時更可信的疫情防控建議。」 WHO在Tiktok發布的第一個短視頻中,向大眾科普了正確的防疫措施。
履行社會公共職能之外,中國的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通過內容聯動了多個領域,網際網路再次成功地為傳統行業「回血」。
第一個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破局的,是全球旅遊業。
國際旅遊行業自缺少了中國遊客後,變得死氣沉沉。每年人滿為患的日本札幌冰雪節今年只有三三兩兩戴口罩的遊客;美國多家中小旅行社由於缺少客源面臨倒閉;各國的免稅店和奢侈品購物中心也變得門庭冷落,無人問津。
缺少了中國「金主」,全球消費經濟開始衰退。
中國遊客無法「走出去」,世界各大名勝古蹟卻被網際網路「引進來」。
2 月 15 日北京時間晚上 8 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在線參觀博物館」在快手直播上演。 200 多萬快手老鐵在金牌解說常吉的帶領下,坐在家中遊歷遠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明明是現代科技的產物,直播技術卻讓觀眾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源遠流長的世界文明。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 2 月 29 日快手直播再次帶領線上觀眾走入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包括坂本龍一在內的 9 位音樂家與觀眾實時互動。坂本龍一更是在雲音樂會中,用了武漢製作的樂器吊鈸進行演繹,樂曲中傳遞出的真摯與溫暖令人動容。
這位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在演奏結束前,對著屏幕用中文輕輕地說「大家,加油」!
短短兩個多月,我們見證了疫情帶給一個國家的慌亂、創傷、悲痛,困境與機遇。而這一切如同輪迴般,正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重新發生。
全球疫情雖然仍在升級,但提前「經歷過」的我們知道,希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