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呼籲製造人造雲 抑制全球變暖(圖)

2020-12-08 人民網

  雲和天空:華盛頓大學的大氣物理學家羅布·伍德認為科學家應該探索這個人造雲的想法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3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學者正在試驗一項人造雲項目。通過船隻將鹽水發射到海洋上方的高空,產生人造雲反射太陽光,從而阻止全球變暖。華盛頓大學的大氣物理學家羅布·伍德正在呼籲科學界探索這種發射人造雲從而反射更多太陽光的可能性,並聲稱道德約束,諸如倘若政府將這種天氣變化技術用於政治原因所可能造成的後果,不應該成為科研的絆腳石。

  本月發表的他的這篇文章探討了應採用哪一種船隻,以實現最好的方式向天空噴射鹽水,水滴的大小應該是多少,以及可能造成的潛在的氣候影響。

  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彙刊本月發表的伍德的這篇文章中,討論了他測試這個概念所進行的實驗及整個過程。伍德稱,當科學界對他這個項目有足夠的興趣,那麼實驗的資金來源也將不成問題。「我想做的是一個有意義的實驗。」伍德這樣說道。

  伍德鼓勵更多的科學家考慮這個海洋雲增白劑的想法。這個想法背後的理論支持是,通過在水中添加粒子,也就是這個實驗中的海鹽,並將其向海洋上空的天空發射將會形成更大持續更久的雲。

  當水在粒子周圍形成時便會出現雲。由於空中的水含量非常少,通過添加更多的粒子將會產生更多但是更小的水滴。伍德說道:「小水滴的數量越多,表面區域越大,這意味著雲反射了更多的光。」這將在地球上產生冷卻效應。

  這有點類似飛機尾跡,但是圖片中顯示,船前往北太平洋途中產生的廢氣周圍形成了五花雲。

  海洋雲增白劑只是一個更廣的概念——巖土工程——中的一部分,巖土工程是指利用技術改變環境。增白劑,和其它巖土工程提議一樣,因它的道德和政治影響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的不確定性而備受爭議。然而這並不應該成為不研究它的理由,伍德表示。

  伍德稱進行這項研究將有助於增進我們對於諸如汙染物質這樣的粒子是如何影響氣候的知識,儘管目前進行這項實驗的主要原因是測試一個巖土工程的概念。

  激發海洋雲增白劑的概念的一個現象便是船徑:船行駛過海洋的路徑後面將會形成雲,類似於飛機飛過天空留下的路徑。船徑將在燃燒燃料釋放出的粒子附近形成。這樣的話船徑將使得雲變得很灰暗:「我們不知道造成這個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儘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對這個概念產生了興趣,但是海洋雲增白劑的提議仍遭到眾多反對。「這是一個速戰速決的想法,我們想要朝著低碳排放經濟發展,而後者是個漫長的過程。」伍德說道,「我想我們很清楚這個想法的可能性。」

  「我們強調稱,我們將沒有理由部署[海洋雲增白劑]的提案,除非清楚的確定了將不會造成不良後果。這項行動也將需要國際上的一致同意。」伍德在文章最後的總結部分這樣寫道。(編譯/嚴炎劉星)

相關焦點

  • 拉長航路抑制全球變暖?專家出招減少尾跡雲
    據Science World Report報導:英國雷丁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只要稍微改變飛行航路,就可以減少尾跡雲對全球氣候產生的負面影響。尾跡雲是飛機飛過極冷、非常潮溼的空氣時形成的、發動機的尾氣凝結成可視的煙霧。這些情況通常出現在高壓系統周圍。不幸的是,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些尾跡雲是全球變暖的一大原因。
  • 專家呼籲民眾提高對全球變暖的認識
    人民網11月11日訊據美聯社報導,充斥特技效果的科幻電影《後天》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氣候變暖的極端場景――突然發生的世界性災難。但暢銷書《恐懼之邦》卻稱,自尋煩惱的科學家們正在無中生有地誇大環境問題。
  • 科學家發現快速減緩全球變暖方法
    【美聯社華盛頓1月12日電】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說,他們已經發現能在短期內減慢全球變暖且預防數百萬人死於不潔淨空氣的方法。所以不要再過多關注二氧化碳了。
  • 雲加速了全球變暖?
    2)低雲增加帶來降溫效應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有可能使得低層雲量增加,增加的低雲帶來降溫效應,從而帶來負反饋作用,使得在全球變暖的基礎上,通過低雲量變化形成負的輻射效應,這種效應被MIT的Lindzen教授稱作Adaptive Infrared
  • 二氧化碳能否延長植物壽命,「抑制」全球變暖?
    在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一項研究報告,討論了: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延長植物壽命,從而抑制全球變暖。難道一直以來專家們說的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真的是騙局嗎?如果不進行分析一下,可能很難有「平復」所有人的說法,因為二氧化碳可以說在地球上是「利弊共存」的。
  • 人造肉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想保地球,唯有吃素
    導致全球氣候暖化的溫室氣體威力,現時比1990年增強了43%。人們越來越關注全球暖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14%以上,比汽車、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氣體排放的總和加在一起還要多。而其中,65%來自養牛業,生產1kg牛肉就要排放56.6kg的二氧化碳。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圖註:全球變暖的10個跡象。任何農民都可以看出,自然的氣候模式已經改變。我們知道,過去曾發生過變暖和降溫,而且遠未人類出現。許多因素(稱為「氣候驅動因素」)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例如太陽強度的變化和火山噴發以及大氣中的熱量捕集氣體。
  • 地質工程技術能否減緩全球變暖
    科學家近日警告說,有些人寄希望於通過在海面上製造人工白雲反射陽光以抵消全球變暖效應,然而這種做法將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該做法是指通過海上小型船隊向大氣中噴射鹽霧來製造白雲,這只是減緩全球變暖效應的「地質工程」技術方法中的一種。而研究者們正在對這類方法的實施可能性進行調查。
  • 中國行為藝術家呼籲防止全球變暖
    新華網卡託維茲12月14日電(記者 陳序)中國女行為藝術家孔寧13日在波蘭卡託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址前,向與會代表、媒體和波蘭民眾展示其防止全球變暖理念的「紅企鵝」行為藝術項目。新華社記者 陳序 攝  當天,孔寧身穿可降解材料製成的紅色長裙,頭戴紅色企鵝帽,身上縫製著紅色小企鵝裝飾,藉此呼籲全人類保護地球,防止全球變暖。她的雙手緊握著兩隻紅色企鵝,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捧在自己的胸前。
  • 一招解決全球變暖?科學家要人造火山噴發,給全球變暖踩剎車!
    A man-made 'volcanic' eruption全球變暖的最後一招?負責控制氣候變化的國際委員會本周表示,世界需要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改造其能源、交通和農業系統,以避免全球變暖帶來的最壞影響。
  • 科學家終於找到引起全球變暖的「兇手」了,冤枉二氧化碳了?
    現在,我們一直倡導「低碳生活」,倡導低碳生活的原因是全球氣溫普遍上升。如果我們不注意碳排放,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在我們看來,全球變暖的原因,雖然它是由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在全球變暖開始後,科學家呼籲每個人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開發新能源。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節能減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數據顯示,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加劇。因此,一些科學家推測,全球變暖可能不是由溫室氣體引起的,而是由地球自身的熱量引起的。
  • 全球變暖已不復存在,地球正處於變冷狀態?科學家:事情不簡單
    引言:今年來多地氣溫普遍較同期偏低,難道全球變暖已轉變成全球變冷?科學家表示,徹底解除全球變暖危機並不簡單也並不容易,勿被表象誤導。近幾年來,我們常會看到各種有關全球變暖的報導,各界人士也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或國際呼籲,以切實行動保護地球,減緩全球變暖效應。從前幾年的天氣情況來看,對於「全球變暖」這四個字,許多人感觸良多,夏季氣溫居高不下、冬季氣溫較高等都在印證著可怕的「全球變暖」效應。
  • 哈佛教授:用減排遏制全球變暖太費勁,不如人造火山以毒攻毒
    哈佛教授:用減排遏制全球變暖太費勁,不如人造火山以毒攻毒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5-12-05 09:17 來源: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怎麼應對全球變暖?科學家:還是得種樹 中國的綠植增速世界第一
    瑞士科學家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發文,表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方式出乎我們意料地簡單,那就是——種樹,種特別多的樹,種超過一萬億棵樹或者比這更多的樹。當然,在種樹的過程中,世界依然要學習擺脫對化石燃料,也就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依賴。種那麼多的樹,有足夠的空間嗎?科學家肯定地表示:有!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安倍在《金融時報》發文呼籲採取行動推進全球變暖對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23日向英國《金融時報》發文投稿,列舉了在日本造成大量遇難者的創紀錄暴雨和酷暑,他警告稱「全球變暖可能威脅我們的生命,問題以超過預想的速度在不斷加劇」,並呼籲國際社會「必須採取更加強有力且迅速的行動」。
  • 二氧化碳不背鍋,科學家: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它!
    科學家指出,原來導致全球變暖的「真兇」是它,二氧化碳不背鍋!所謂的低碳就是碳的排放量,因為現在的碳排放量過高導致全球氣溫的普遍升高,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對地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和不可估量的損失。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認為不是自己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同全球變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之後,我們開始呼籲節能減排開發一些新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也能感覺出來確實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從全球大數據的環境來分析,全球變暖的現象並沒有減少,而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
  • 全球變暖可能是個偽命題……
    一、CO2可能不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 我們常說,CO2的過度排放在天空形成了一層氣帶,吸收的太陽能無法返回太空,如一個溫室一樣包圍著地球,形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但美國高智發明公司掌門人梅爾沃德組織了十幾位天才科學與工程專家,對全球變暖原因進行頭腦風暴的結果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不是CO2,而是水蒸氣。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嚴峻的今天,全國民眾依然把焦點放在醫療和科研機構單位研發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與居民如何有效地隔離的問題。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