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90/95/00)人群消費漸近主流。
面對日趨旺盛的這一市場需求,網際網路企業似乎又嗅到了蒙眼狂奔的機會,而消費金融牌照就成了分享Z世代人群消費紅利的關鍵抓手。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了「關於籌建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該消金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在申請所在地開展籌建,並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而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的發起股東,正是主打「品牌特賣」的電商平臺唯品會。
從2015年首家「電商系」消金公司「蘇寧消費金融」的開業,到眼下積極布局消金牌照的唯品會、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等,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都加入到消金牌照爭奪戰之中。
BAT這樣頭部企業自然不用多說,藉以資本實力和業務覆蓋等優勢拿到消金牌照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像唯品會這類流量、日活逐漸萎縮的電商平臺,拿到消金牌照能否成為一劑「還魂丹」?垂類電商拿到消金牌照,還能在行業裡激蕩起什麼浪花嗎?
消金救贖唯品會?「電商系」消金公司最大的優勢是擁有真實的消費場景,有了場景就掌握了交易商品、金額、物流、還款渠道等重要信息,因此大多數電商平臺都希望拿到一塊消金牌照。在資金成本、風險等級相對可控的情況下,做大體系內放貸規模,同時更有機會碰觸外部市場。
但由於消金牌照門檻較高,因此很多電商平臺「折中」的做法是先搞到一塊小貸牌照,至少可以把消金業務先做起來,阿里花唄、京東白條、唯品會「唯品花」,皆是如此。
對於消費金融牌照的謀求,唯品會其實在2018年就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設立「四川省唯品會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申請。作為參股方,富邦華一銀行也在2018年9月發布了相關公告。
儘管對註冊資本等具體信息並未具體披露,然而根據當時媒體報導——「富邦華一銀行擬出資1.25億人民幣在大陸地區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公司名暫定『四川省唯品會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佔股25%」,核算下來,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註冊資本金或為5億元,唯品會控股75%。
然而時隔兩年收到籌建批覆,對於唯品會而言,不免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畢竟,銀監會都改名為「銀保監會」了,分管部門重劃、新增部門開設,各層級領導也是走馬上任,一茬換了一茬。
兩年時間裡,消費金融領域也已從藍海迅速變為紅海,行業紅利也趨於緩釋。有時候就是這麼造化弄人,兩年前唯品會入局「消金」和現在拿到牌照,恐怕完全是兩種效果,甚至是兩個結局。
當然,有總比沒有的好,只是如今的唯品會就像一隻四處漏水的船,首要解決的不是航速問題,而是怎麼補漏船身,保證船體不至於沉沒。
掛上「消金」的帆至少是一種求存求變的嘗試,總比坐以待斃的強。但要靠怒打出消金牌照來一場完美的翻身仗,恐怕多少是有些夢囈了。
起家於「品牌特賣」的唯品會,創立初期業績高速增長主要受益於服飾、美妝「去庫存」這一波紅利。幾年下來,隨著品牌商庫存清理,品牌尾貨的獲取逐漸進入瓶頸期,這讓以此為生的「唯品會」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用戶增長疲軟,平臺流量的不斷萎縮是其最直觀的表現。
從歷史數據來看,唯品會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速自2016年Q3開始放緩,2018年Q1出現滯漲。儘管在加入「京騰陣營」之後,唯品會流量困局有所緩解,然而缺少了差異優勢,任憑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哺乳流量,也難改頹勢。
根據唯品會方面財報,在活躍用戶數量方面:2019年Q4為3860萬人,同比增長19%;2020年Q1為2960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0萬人;2020年Q2為3880萬人,同比增長17%。
活躍用戶增長緩慢,直接導致營收增長疲軟。財報顯示,2016—2019年期間,公司淨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40.8%、28.8%、15.9%、10.1%;在最新一季(2020年Q2)財報中,其淨營收增速近一步下滑至6%,頹勢難掩。
流量增長的稀落,不僅使唯品會盈利能力受到極大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金牌照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歸根結底,電商平臺要靠流量來做生意,而金融服務也是建立在流量基礎上的增值服務。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甚至悲觀的表示唯品會花大力氣拿到的消金牌照不過是一張「入場券」,之後持牌方還要投入更多資源、精力去經營這張牌照。
「但目前幾乎所有場景、用戶都已被佔領完畢,新的消金公司此時進入毫無勝算可言。特別是從行業整體不良率及增長趨勢來看,這更是一件難上加難之事。」
持牌「CP」的隱憂但也並不能說消費金融牌照對唯品會沒什麼意義,畢竟它已經是主流電商的一個近乎不可或缺的「標配」了。
事實上,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門檻就極高,根據現行《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發起股東除了要滿足經營能力、信譽口碑和從業經驗之外,僅「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這一項,就阻隔了染指這一領域的大多數。
此外,監管部門對於消金牌照數量的控制,也形成了持牌與非持牌機構的一個競爭力差值。
從2009年我國宣布啟動消費金融試點到出於對市場風險的考慮,監管部門收緊、暫停消金牌照發放的2018年底前,9年時間,監管部門一共也只批覆了27家消金公司的籌建。
沉寂2年,消金牌照審批終於放閘。自2019年底至今,共有6家消金公司獲批籌建,分別為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以及平安消費金融。
一般情況下,「電商系」消金公司的股東結構標配是網際網路企業+產業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其他(可無),比如小米消費金融,網際網路企業對應的是「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而銀行機構則對應的是「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其他則為小股東。
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的股東結構卻很簡單,只有唯品會與臺資銀行富邦華一。儘管從市場角度來看,兩岸合資這件事情符合大陸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主基調,然而在業務具體展開的過程中,恐怕磨合難度更甚其他。
對於發起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唯品會選擇臺資金機做CP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一點財經》問詢銀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得到如下幾方面思考:
第一,兩岸的社會徵信環境差距很大,臺資金融機構目前在用的風控模型,或許並不適用於目前大陸現有的徵信環境,極有可能出現「心有而力不足」的情況;第二,如果調整風控模型,那由此產生的巨額支出應如何處理?更何況,如果真要重新調試模型,真不如直接在國內尋求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第三,臺灣地區公眾存款幾乎是「0利率」、甚至是負利率,而且大陸對於資本流入會給到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因此資金成本優勢可能是促成合資消金企業設立的最大因素,但富邦集團本身也是上市公司,要考量更多ROE(淨資產收益率)水平,所以資金成本並不會太低。第四,近一年來,國內民間借貸問題繁多,監管部門開始頻出重拳打擊違規操作,對民間借貸和金融借貸也給出更加嚴格的規範和限制,僅利率這一點而言,從近期相關案例法院的判決來看,採用4倍LPR作為司法保護上線成為趨勢,換言之,消金公司在控制不良率的基礎上還能有多少利潤,甚至還賺不賺錢,這是一個問題。第五,是比較純粹的管理問題,也是內部自洽問題。雖然唯品會是絕對的大股東,但所開展的業務畢竟是強風險、強監管的金融業務,因此合資消金企業在內部話語權上,或許未必按照股權佔比分配,利益驅動、價值觀不同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不和諧的因素。
更何況,未來營商氛圍會不會出現一些變化,也存在不確定性。
被擠壓的「生門」電商是切入消費金融最好的場景,但沒有流量一切就成了空談。
消費金融業務之於唯品會,與京東白條之於京東商城、螞蟻花唄之於淘寶天貓一樣,都是將該金融服務嵌置於生態內,輔助生態內自有用戶的消費行為。
因此,只有電商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輔助業務如金融服務才能對位獲得發展。
在拿到消金牌照前,唯品會依靠小貸牌照開展相關業務「唯品花」,並也取得了一定成績。財報顯示,在客戶消費貸款餘額方面,2016年、2017年、2018年,「唯品花」客戶消費信貸餘額(不包括對供應商發放的貸款)分別為33億元、47億元、57億元。
然而跌落總是讓人猝不及防。2019年底,「唯品花」產品的信貸餘額銳減至13億元,驟降77.2%。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意外,《一點財經》通過整理網綜信息,2019年可以堪稱唯品會內憂外患之年:
1、裁員。有媒體曾報導稱,據唯品會研發部門人士透露,北京分公司員工或因各種因素已解散。對此,唯品會當時做出回應稱技術部門組織架構調整。但據企查查數據,唯品會(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彼時已是註銷狀態,同處於註銷狀態的還有佛山分公司。根據公開資料,唯品會員工人數從2017年、2018年末的58702人和57638人,變為了2019年末的20442人,猛降六成;2019年裡公司的「遣散費」一項,高達6.52億元。2、物流業務終止。2019年11月,唯品會宣布為降低履約費用,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物流,並將配送業務委託給順豐。這一舉動,宣告著唯品會既定期待——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合力打造平臺基礎能力,一步步走向瓦解。3、金融業務折戟。同年底,很多用戶反映,唯品會的明星產品「唯品花」在沒有收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突然停用,而且是被永久停用。唯品會對外的口徑是,逾期問題以及合作銀行整體資金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產品無故下線在2016年就已經發生過。
當年,唯品會首次推出理財產品,其中尤以一款約定年化收益率7.2%「唯安盈」引人矚目。然而上線不足一個月,該款產品便迅速下線,業內認為最大的可能,是產品發行方之一「廣州唯品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商核准的經營範圍內,不包含「金融信息諮詢」項目。
儘管唯品會近年來一直不斷做出戰略轉型,諸如擴張SKU(品類)、布局線下等,但似乎並沒有明顯改觀,在綜合型電商平臺花樣頻出的大促、福利攻搶下,市場很容易忘卻這樣一家特徵不顯著、場景不多元的垂類電商平臺。
根據華創證券發布的網際網路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電商「雙11」前瞻》內容,目前電商行業內,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快手、抖音合計市佔超過90%;在2019年電商行業格局,唯品會GMV份額僅佔1%。
特別是快手、抖音、微信小程序流量平臺強勢切入電商賽道,多樣化流量變現方式與傳統電商平臺形成了正面競爭。
根據抖音電商2020年前8個月的數據,抖音電商總體GMV同比增長6.5倍,直播GMV同比增長36.1倍,開店商家的數量增加16.3倍。快手最新披露2020年8月訂單量超過5億單,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和拼多多。
唯品會之流已與主流漸行漸遠。想要改寫「命運」,唯品會恐怕還是得先強健電商業務本身,更多去思考如何重建核心競爭力,在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存量用戶裡奪食;如何撬開更多場景和「營銷玩法」,尋找更易形成規模效應的下沉增量市場。
結語總體上,唯品會拿下消費金融牌照仍算是利好之舉,畢竟在強監管的金融行業中,牌照本就是一種價值極高的「無形資產」,只是唯品會要如何將這「無形資產」變現轉化,似乎還潛藏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儘管依仗消金牌照翻身逆襲不是沒有可能,但問題是唯品會從根上、骨子裡是一家網際網路電商公司,不是金融機構,服務邏輯和產線,以及資源整合能力既不如金融機構亦遠遜於阿里巴巴和京東。所以,唯品會要解決的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一張牌照本身還不能帶來革命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