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怎麼了?星系每114天閃光一次,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2021-01-21 網易科技

作者 | 辰辰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一個距離地球5.7億光年遠的星系,大約每隔114天,就會像煙花一樣發出閃光,這幾乎像設定好的鬧鐘一樣準時。至少從2014年開始,有天文臺就記錄下這種奇異現象。而如今,天文學家們通過拼湊的零碎信息找出了原因。

這個奇怪的星系被命名為ESO 253-G003。在星系中心,有一顆恆星正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轉。每隔114天,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接近到足以使黑洞將恆星的一些物質吸走,從而產生跨越多個波段的明亮閃光。然後恆星離黑洞又越來越遠,直至下次再次接近黑洞,又有部分物質被吸走點亮。由於閃光發生的規律性,天文學家給這個星系取了個「老忠實」的綽號。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安娜·佩恩(Anna Payne)說,「這些是我們從星系中心觀察到的最具規律性且發生最頻繁的多波段閃光,這為我們研究『老忠實』這個星系提供了獨特機遇。」

佩恩補充說,「我們認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造成了爆炸,因為它正在吞噬繞其運行的巨型恆星的部分物質。」

2014年11月,全天候超新星自動搜索系統(ASAS-SN)首次探測到了這些閃光。當時,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源自ESO 253-G003星系中的超新星。

但在2020年,當佩恩在查看ASAS-SN上有關ESO 253-G003的數據時,她發現了來自同一處的多個閃光。

佩恩總共整理出了17次閃光發生,每次間隔約為114天。她和團隊隨後預測該星系將在2020年5月17日、9月7日和12月26日再次爆發閃光,結果如期所至。

研究人員將重複爆發的閃光命名為ASASSN-14ko,這種有規律的現象意味著他們能夠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強大的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對去年5月份發生的閃光進行更詳盡的觀測。在此之前,其他儀器的觀測結果已經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不同波長範圍內的數據。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派屈克·瓦萊利(Patrick Vallely)表示,「TESS提供了一幅關於星系特殊閃光的詳盡照片,但由於該衛星探測太空的特殊方式,其無法觀察到所有爆發的閃光。」瓦萊利指的是TESS只能對著一個區域觀測27天。「而ASAS-SN雖然收集到的閃光爆發細節較少,但涵蓋範圍較廣,這在對特殊閃光的觀測中至關重要。這兩種研究方式能夠相互補充。」

研究人員最初推測,由於超新星爆發會破壞原有恆星,因此只會在夜空中閃爍一次,然後就消失了,因為這樣的事件會摧毀最初的恆星;所以在可見光、紫外線以及X射線波段反覆產生亮光的一定是其他什麼東西。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因超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而產生規律性的閃光。去年就發現了一個周期為9小時的類似閃光。但ESO 253-G003的情況更特殊。

這是因為研究人員發現,ESO 253-G003實際上是兩個處於合併最後階段的星系,這意味著星系中心應該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有研究表明兩個相互作用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導致閃光反覆發生。但是研究人員通過觀測認為,ESO 253-G003中心的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太遠,還不足以反覆產生閃光。

另一種可能性是,黑洞在吞噬物質時會形成吸積盤,而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的過程中反覆穿越吸積盤,從而產生耀眼的光芒。但研究人員也排除了這一點。因為如果這顆恆星以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穿越吸積盤時,其每次產生的閃光應有所不同;但觀測結果表明,來自ESO 253-G003星系中心的閃光幾乎完全一致。

第三種可能是反覆發生的潮汐破壞事件。具體的說,就是一個較大質量天體不斷從繞其運轉的較小天體上剝離物質。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一顆恆星沿著偏心軌道繞黑洞運行,而公轉周期正好是114天,那麼當它接近黑洞時就會產生潮汐破壞事件,恆星的部分物質被黑洞剝離,恆星繼續繞黑洞運行。

當這些剝離物質與吸積盤中的物質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閃光。這似乎就是ESO 253-G003星系正在發生的事情。

考慮到這種情況,研究小組深入分析了觀測結果。他們研究了每個閃光的光曲線,並與其他已知的黑洞潮汐破壞事件進行了比較。他們確定,這顆恆星很可能繞著一個質量相當於7800萬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運轉。

在每一次接近黑洞的時候,這顆恆星都會損失約0.003個太陽質量(也就是3個木星的質量),這足以形成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的閃光,同時讓這顆恆星繼續存在下去。

「如果一個帶有膨脹外層的恆星沿著非常狹長的軌道運行,當其距離黑洞足夠近、但也不是太近的情況下,黑洞就會剝離一些物質,且不會撕裂整個恆星。」夏威夷大學天文學院天文學家班傑明·夏皮(Benjamin Shappee)說。「在這種情況下,這顆巨大的恆星會一次又一次地返回,直至消耗殆盡。」

目前尚不清楚恆星和黑洞的這種現狀已經持續了多久時間,因此很難計算出這顆恆星還能存活多久。但是研究團隊已經預測出接下來的兩次閃光發生時間分別在今年的4月份和8月份,研究人員計劃對其進行更多的觀測。

這是了解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吸積的極難得機會。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克裡斯·斯坦內克(Kris Stanek)說:「總的來說,我們真的很想了解這些黑洞的性質以及它們是如何成長的。」「準確預測下一事件發生時間的能力,讓我們能夠獲取原本無法獲取的數據,而且我們已經有所收穫。」(辰辰)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秦一晗_NBJS12572

相關焦點

  • 宇宙怎麼了?星系每114天閃光一次 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一個距離地球5.7億光年遠的星系,大約每隔114天,就會像煙花一樣發出閃光,這幾乎像設定好的鬧鐘一樣準時。至少從2014年開始,有天文臺就記錄下這種奇異現象。而如今,天文學家們通過拼湊的零碎信息找出了原因。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黑洞吞食恆星的事件再次上演,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7次會議上,科學家發布了距地球約5.7億光年的星系中,正在發生黑洞吞食恆星的事件,科學家將該事件命名為
  • 每16天一次,外星文明正「呼叫」地球?科學家疑惑不解
    在探索初期,這種想法一度成為主流,但是隨著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這種想法開始逐漸被摒棄,因為光銀河系中就至少有著2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可觀測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物?
  •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地球圍繞太陽轉動一年的時間是365天,於是有很多人非常好奇,太陽系公轉一圈的時間是多少,科學家根據天文測算出來,最開始的時候是從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為2.6萬光年,然後利用圓周率的方法來計算的,科學家計算出太陽的軌道是16.34萬光年,一光年大約是9.46萬億千米,也就是1.73億億億千米
  • 宇宙外面是什麼?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答案!
    爸爸:「太陽系外面是銀河系啊,我們的太陽系又圍繞銀河系的中心在不停的旋轉!銀河系裡面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有上千億個呢!」孩子:「那銀河系外面呢?」爸爸:「銀河系外面就是宇宙啊,宇宙由很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構成,統稱河外星系,它們多的數不清,有上萬億個!」孩子:「那……爸爸,宇宙外面又是什麼呢?」
  • 十大宇宙未解之謎,個個真實存在,科學家至今都無法給出答案
    十大宇宙未解之謎,個個真實存在,科學家至今都無法給出答案。10.月球的起源仍然是個謎即便人類已經準備開拓火星,科學家們仍不能確定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雖然對於月球的形成曾有過一些假設,但沒有一個是100%準確的。
  • 所有星系都是每10億年轉一次?看科學家如何解釋「宇宙之鐘」
    而一些新聞媒體則報導稱,「天文學家已經發現,所有的星系每10億年都自轉一次,不管它們多大。」筆者讀到新聞中的結論,心中不禁打了幾個問號:所有的星系?自轉周期均為10億年,是指星系內側還是外側?這個有意思的結論,對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解帶來了怎樣的推動呢?情況如何,讓我們來梳理下這項工作。
  • 來自太空深處的閃光,每157天重複一次,是外星文明發來的信號?
    天文學家們已經不止一次從茫茫太空中探索到有規律的周期性閃光了。這種閃光,科學家們稱之為快速射電爆發,簡稱為FRB。這種閃光來自外星系,會產生非常「高能」的衝擊力,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地球在一個世紀內接收到的來自太陽的能量。
  • 科學家發現一種宇宙悖論,開始懷疑宇宙的起源
    從表面上看,這顆恆星的年齡預測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大問題:一顆恆星怎麼可能比宇宙更古老呢?或者反過來說,宇宙怎麼可能更年輕呢?在宇宙誕生之前的20億年它怎麼可能誕生?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科學家表示,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恆星中的氧含量是最重要的。HD 140283的氧鐵比例比預測的要高,而且,由於宇宙中有幾百萬年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氧,這又一次證明了這顆恆星的年齡沒有160億年那麼離譜。
  • 科學家:宇宙另一邊不斷射來快速閃光
    盛夏時節,到野外乘涼的人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天幕上某個快速移動的神秘閃光物體,第一眼還在天的這邊,第二眼它已經到了天的另一邊,中間就是那麼快速地一閃而已
  • 宇宙裡的「神秘」信號,每16天發生一次,外星文明真的存在?
    科學家監測無線電波可以掌握宇宙動態世界的各個國家都對宇宙探索投入了很大的成本與精力,每年都會往太空中發射各種各樣的衛星,以此來監測宇宙行星動向和傳說中的外星文明。科學家一直鍥而不捨的向太空發射信號,渴望能得到外星文明的回應,比如旅行者系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衛星探測器。
  • 運氣瞬息:天文學家找到宇宙無線電爆發源
    運氣的好轉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一個宇宙之謎:是什麼導致強大而短暫的無線電脈衝串在整個宇宙中蜿蜒曲折?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現象如此頻繁,以至於它們每天可能在我們銀河系外發生超過1000次。 但是找到它們並不容易。康奈爾大學的查特吉說:「您必須在正確的毫秒內查看正確的位置。」 「除非您非常非常幸運,否則您不會看到其中之一。」即使這是銀河系以外的常見事件,天文學家也不知道這些爆發多久發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
  • 運氣瞬息:天文學家找到宇宙無線電爆發源
    運氣的好轉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一個宇宙之謎:是什麼導致強大而短暫的無線電脈衝串在整個宇宙中蜿蜒曲折?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現象如此頻繁,以至於它們每天可能在我們銀河系外發生超過1000次。 但是找到它們並不容易。 康奈爾大學的查特吉說:「您必須在正確的毫秒內查看正確的位置。」 「除非您非常非常幸運,否則您不會看到其中之一。」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消失了——現在可能已經被找到了
    圖中是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近期這一天文臺對其他星系發出的射電波閃光進行了觀測,發現宇宙中所有的「失蹤物質」都潛伏在星系際空間中。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消失了——現在可能已經被找到了
    圖中是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近期這一天文臺對其他星系發出的射電波閃光進行了觀測,發現宇宙中所有的「失蹤物質」都潛伏在星系際空間中
  • ​外太空出現神秘信號,每157天重複一次,到底在傳達什麼?
    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不勝數的行星,而地球只是其中渺小的天地,儘管地球已經孕育出了生命,但是在龐大的宇宙空間內,人類文明或許並不是唯一存在的,在很早以前,科學家就懷疑在宇宙中還存在外星文明。不過科學家並沒有放棄探索外星文明,一次科學家在觀測太空時,卻發現了一組神秘的快速射電暴,這組射電暴不禁讓科學家懷疑它與外星文明有關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星系?科學家給出的答案令人感到絕望
    目前科學家認為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18萬光年。這意味著光橫穿銀河系也需要至少10萬年。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恆星呢?科學家估算銀河系中至少包含了大約1500億~4000億顆恆星。銀河系對我們來講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大了。然而宇宙中的銀河系只是一個規模並不是很大的棒旋星系。在銀河的身邊就有一個比銀河大不少的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254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 宇宙年齡多大?有的星系「靜悄悄」?答案可能是……
    這些圖像可證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理論,但圖像也包含了與宇宙學標準模型的一些成分相牴觸的細微差異,例如被認為激發了大爆炸的「暗能量」比以前所知的要少,這意味著目前的理論需要修正。仰望星空,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
  • 科學家:宇宙另一邊不斷射來快速閃光
    科學家:宇宙另一邊不斷射來快速閃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最近科學家通過探測器專門研究這些移動速度非常快的光點,因為這個探測器非常先進,科學家可以在一個晚上發現很多快速移動的閃光點,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這種快速的閃光點。
  • 地球接到神秘宇宙信號,16天一次,或有地外生命故意引人注意
    雖然人類在宇宙深處所發射的信號從來都沒有回應。2.那麼也就意味著地外生命和文明真的是不存在的嗎?其實也未必,畢竟現在天文學家們都是有這麼一個態度,銀河系中行星的顆數已經超過億萬顆那麼在整個。宇宙中這種星系差不多可以有2000到20,000億個左右,因此也就意味著或許我們需要用很大的精力很久的時間才會找到地外文明,因為這種概率的事件真的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