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消失了——現在可能已經被找到了

2020-08-10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汪榮鑫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胡暖暖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universe-missing-matter-found-fast-radio-bursts

長期尋找的物質似乎一直隱藏在星系之間的空隙中。

圖中是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近期這一天文臺對其他星系發出的射電波閃光進行了觀測,發現宇宙中所有的「失蹤物質」都潛伏在星系際空間中。Credit: CSIRO/Alex Cherney

終於,宇宙中所有的普通物質似乎都被我們發現並解釋了。

天文學家們對宇宙中的物質進行了一次新的普查,他們研究了來自其他星系的射電波閃光——也就是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 FRB)——是如何在到達地球的途中被粒子扭曲的。這項分析的結果於5月27日在《自然》雜誌線上版中報導:宇宙中大約一半的,幾十年來一直未被探測到的普通物質正潛伏在星系際空間。

物質失蹤的未解之謎已經困擾了宇宙學家大約20年。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並不是構成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的那種不可見的、未經確認的暗物質。它就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普通物質,由被稱為重子的普通粒子組成,比如質子和中子。

對宇宙大爆炸早期發出的光的觀測表明,重子應該佔到宇宙中所有質量和能量的5%左右。但是在現代宇宙中,所有天文學家可以輕易觀測到的物質,比如星系中的恆星和氣體,加起來只有預計量的一半。

科學家們一直懷疑這些失蹤的物質隱藏在星系之間,沿著星系團之間的氣體絲狀物隱藏在一個巨大的宇宙網中。但是我們還不能很好地探測到它,因為它實際上非常彌散,而且並不明亮。

星系間的物質可以通過吸收類星體(一類遙遠而明亮的天體)發出的光而被探測到。然而探測星系際空間中的重子只有一種方法,就是依靠由中子星或黑洞周圍的高能活動產生的射電波爆發。

儘管沒有人知道快速射電暴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它們可以幫助科學家有效探測重子。爆發的高頻高能射電波穿過星系間物質的速度比低頻波要快。射電波通過的星系間物質越多,其低頻波就越落後,最終達到地球時就能被觀測儀器識別到。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J·澤維爾·普羅查斯卡(J. Xavier Prochaska)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來自5個星系的5個快速射電暴,這些爆發都被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天文臺探測並記錄。研究人員比較了每一個爆發不同頻率的射電波到達時間,得到該爆發在穿越星系際空間的旅程中遇到的重子數量。然後,利用射電源的主星系和銀河系之間的距離,普羅查斯卡的團隊可以計算出這條路徑的重子密度。

銀河系和其他五個星系之間的物質平均密度約為每立方米一個重子。普羅查斯卡說,銀河系的物質密度大約是那個密度的100萬倍,換句話說,星系間的物質是「一種非常稀薄的介質」。但是所有這些稀薄的物質加在一起,就足以解釋宇宙中消失的普通物質了。

現在,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可以得出結論,失而復得的物質存在於星系之間。通過數以千計的 FRB 觀測,天文學家們可以開始梳理出其他方向上重子密度的細微變化,從而繪製出宇宙網。

責任編輯:郭皓存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開光等晴夜

加入牧夫

相關焦點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消失了——現在可能已經被找到了
    圖中是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近期這一天文臺對其他星系發出的射電波閃光進行了觀測,發現宇宙中所有的「失蹤物質」都潛伏在星系際空間中。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去哪了?消失的重子或潛藏於星際空間
    對年輕宇宙發出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數據表明,普通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5%,但現在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加起來僅佔預期物質總量的一半左右,「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去哪了?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對來自其他星系的快速射電暴進行研究,發現宇宙中「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其實潛伏於星際空間。這些「消失」的普通物質由質子和中子等重子組成,困擾了宇宙學家近20年。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去哪了?消失的重子或潛藏於星際空間
    對年輕宇宙發出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數據表明,普通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5%,但現在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加起來僅佔預期物質總量的一半左右,「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去哪了?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對來自其他星系的快速射電暴進行研究,發現宇宙中「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其實潛伏於星際空間。這些「消失」的普通物質由質子和中子等重子組成,困擾了宇宙學家近20年。雖然他們一直懷疑,這些物質隱藏在星系之間,「但我們無法確切地探測到它們,因為它們非常分散,也沒有發出明亮的光。」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賈森·赫塞爾說。
  • 科學家解決了關於宇宙中消失物質的謎題
    在觀察廣袤的宇宙時,科學家被一個問題長久困擾——有一半理論模型中出現的物質消失了, 這個問題像陰影一樣籠罩在我們關於宇宙的理論上,要麼是他們(指算理論物質的人)錯了,要麼重子物質極其善於躲藏。然而,一組科學家認為他們通過快速射電脈衝找到了消失的物質。 一項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依靠無線電波輻射的神秘爆炸來解決這個數十年久的宇宙謎題。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他提出了狄拉克海的概念,認為宇宙中本來就有各種帶有負能量的粒子,只不過它們的能級都被填滿了,所以我們只能看見普通的粒子。  可是,今天的宇宙中幾乎只有普通物質,除了一些粒子的衰變、宇宙射線或者人類的實驗中,幾乎沒有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它們到底去哪了呢?  反物質消失之謎  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科學家的終極謎題,甚至在各種科學謎題的排行榜中都有它的身影。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提出了多種理論。
  • 神秘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導致宇宙中反物質消失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看,近日一項新研究稱,三種尚未被觀測到的希格斯粒子可能已經導致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反物質消失。反物質是粒子物理學中反粒子概念的延伸,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會像粒子和反粒子結合一樣,發生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
  • 神秘的希格斯粒子導致宇宙中反物質全部消失?
    一項新研究稱,三種尚未被觀測到的希格斯粒子可能已經導致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反物質消失。反物質是粒子物理學中反粒子概念的延伸,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會像粒子和反粒子結合一樣,發生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目前,科學家還未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質,這種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性成為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 銀河系中一半物質來源於遙遠星系
    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分析中,美國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 與我們之前的認知相反,銀河系中多達一半的物質可能來自那些遙遠的星系。因此,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都可能是河外星系物質構成的。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CIERA)的博士後研究員Daniel Anglés-Alcázar說道:「很有可能銀河系中的大部分物質原本位於其它星系,這些物質被強大的星系風吹動,穿越星系際空間,最終在銀河系中安家。」
  • 宇宙中的「普通物質」被發現,但它並不普通,沒有它宇宙不復存在
    如果大家平時對宇宙學感興趣,一定會聽說過這四種物質:分別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都是物理學研究中的重要詞彙,它們一起構成了浩瀚的宇宙,不過,事實上只有普通物質是最容易被觀測到的,但是,普通物質在宇宙中的佔比非常低。
  • 澳洲科學團隊藉由快速電波爆發找到宇宙中失蹤的重子物質
    自從科學家們首次計算了宇宙中有多少物質之後,他們就一直無法找到半數的物質。而現在,馬加爾特副教授及其團隊發現FRB 也能用來偵測宇宙中消失的物質。未附屬於此研究的雪梨大學天文物理學家格萊特·F·劉易斯教授(Geraint Lewis)說到:「隨著無線電波穿越宇宙,它們會與自由電子互動,進而影響到了無線電波」。而正是這個影響成為找到失蹤物質的關鍵。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可能像細菌一樣蠶食整個地球
    只需幾毫秒——不到一眨眼的時間——它們的外殼就會裂開,質量較小的中子星就會爆炸,變成一團血紅色的物質,而較大的恆星繼續變重。它不斷增長,變得越來越大,直到它再也不能抵抗重力。中子星搖擺不定,但最終變成黑洞。正是在這些事件中,科學家們假設一種危險的、不可預測的物質可能被拋入宇宙。它可能已經存在於地球上,存在於我們的水中,或者隱藏在北極的隕石中。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可能已經消失了
    一顆閃耀著250萬倍太陽光的恆星從夜空中消失了。這顆恆星有可能是在沒有先引發超新星的情況下坍塌成了黑洞。即使在垂死的恆星中,這也是一個罕見的事件。這顆錯亂的恆星位於或曾經位於水瓶座的金曼矮星系,距離地球約7500萬光年。
  • 宇宙在反物質消失時是什麼樣的?
    在138億年前的宇宙最初階段,事情發生得很快。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前25微秒內,已經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件。宇宙創造了所有的粒子和反粒子,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並且達到了最高溫度。通過一個目前物理學家還未確定的過程,宇宙製造出了超過反物質的物質:僅僅多出了十億分之一。正因為這種不均衡性,導致電弱對稱性破缺,使得希格斯玻色子能夠給宇宙提供質量。
  • 日本科學專家:宇宙中一半以上行星可能是地球同類
    新華網東京5月27日電據日本媒體27日報導,日本專家最近經研究發現,類地行星可能佔行星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樣,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可能不再是寂寞的「獨生子」。  太陽系的行星按質量、結構等大致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兩種。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鐵等物質組成,密度大,重力使它們規規矩矩地在離太陽較近的軌道上運行。
  • 科學家研究鏡像物質,平行宇宙終究可能真的存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如果你的屏障足夠厚,如果你找到了它們,那麼似乎已經發現了鏡像物質的存在。許多科學家認為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錯誤可能已經潛進了布魯薩德的實驗。但布魯薩德堅持認為她最初對鏡像宇宙的尋找不會特別困難,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實驗,用實驗室已經有的設備和資源,把周圍發現的零件拼湊起來就可以了。無論如何,如果她檢測到哪怕是一個鏡面粒子,就會證明可見宇宙只佔宇宙萬物的一半,科學家們就得承認物理定律,只是大得多的一套規則的一半。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及同事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暗物質是宇宙中的神秘物質,幾十年來一直未被發現。暗物質約佔宇宙的27%,而普通物質,比如構成恆星和行星的物質,僅佔宇宙的5%(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存在,佔了剩餘68%)。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人類找不到宇宙中一半的重子物質,難道它被隱藏起來了嗎
    首先,讓我們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對宇宙幾乎一無所知。當然,我們已經確定了一些事情:我們知道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我們知道宇宙大爆炸。我們知道星系是如何在數十億年中形成的。最痛苦的是,我們知道「正常」物質只佔宇宙質量和能量的5%。更糟的是:我們真的不知道正常物質的一半去哪裡了,難道它被有意隱藏了嗎?
  • 消失在宇宙網中40%的隱藏物質,現在或已被天文學家發現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組成恆星、行星和星系大約40%的普通物質仍然沒有被探測到,它們以熱氣的形式隱藏在複雜的現在,天體物理空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可能首次通過對20年前的數據進行創新的統計分析,探測到了這種隱藏的物質,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星系以由像「細絲」連接的複雜節點網絡形式分布在宇宙中,這些節點又被空洞隔開,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宇宙網。
  • 宇宙遺失了1/3的物質,它們去哪了?快遞盒大小的設備發現秘密
    根據現在的宇宙模型,我們的宇宙有68.3%被暗能量佔據,有26.8被暗物質所佔據。而所有的恆星、黑洞、行星、星際物質所佔據的,只不過是可憐的4.9%。但是,即使是看得見的重子物質,也有些令科學家費解,因為他們只能找到宇宙中2/3的重子物質,另外1/3則「消失」了。為了尋找這些「消失」了的重子物質,科學家們採用了多種手段,通過許多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有些科學家就認為,這些重子物質可能就隱藏在星系之間的太空中。因此,愛荷華州物理和天文學系教授Philip Kaaret和他的團隊就對銀河系周圍進行了觀測,希望能夠到一些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