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遺失了1/3的物質,它們去哪了?快遞盒大小的設備發現秘密

2020-10-23 姿勢分子knowledge

根據現在的宇宙模型,我們的宇宙有68.3%被暗能量佔據,有26.8被暗物質所佔據。而所有的恆星、黑洞、行星、星際物質所佔據的,只不過是可憐的4.9%。

可是,即便是這4.9%,科學家還「搞丟」了1/3,或者說,直到今天,科學家也只發現了其中的2/3,其餘的部分仍然是個謎。

大概在138.2億年前,我們的宇宙從一個奇點中誕生,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在宇宙大爆炸後,重子物質(baryonic matter)和暗物質(dark matter)出現,但是二者之間除了引力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相互作用。我們自己、以及能看見、探測到的一切天體都是由重子組成的,因此我們至今也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是,即使是看得見的重子物質,也有些令科學家費解,因為他們只能找到宇宙中2/3的重子物質,另外1/3則「消失」了。

為了尋找這些「消失」了的重子物質,科學家們採用了多種手段,通過許多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有些科學家就認為,這些重子物質可能就隱藏在星系之間的太空中。因此,愛荷華州物理和天文學系教授Philip Kaaret和他的團隊就對銀河系周圍進行了觀測,希望能夠到一些蛛絲馬跡。

最近,他們還真的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最有趣的是,提供這些發現的,竟然只是一個和快遞盒子差不多大的觀測設備——HaloSat

HaloSat是NASA的一個立方衛星任務,由愛荷華城的愛荷華大學領導,包括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Blue Canyon技術公司等等組織和部門共同參與,最終研發出了這顆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造衛星。

你可能以為天文探測設備都非常複雜而且巨大,這句話只對了一半,複雜則複雜矣,巨大卻不一定。HaloSa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尺寸只有大約10cm*20cm*30cm,跟一個小的快遞盒子差不多一樣大,重量也只有12公斤,從尺寸上來講屬於典型的立方衛星。

2018年5月份,HaloSat從國際空間站被發射出去,是NASA天體物理學部門資助的第一顆立方衛星。

正所謂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HaloSat不僅僅是達到了普通太空探測器的標準,而且還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從成本上講,這種小型的探測器可以生產得更多一點,迄今為止已經有6個立方衛星入選到這個天體物理學部系列中。從功能上講,這種低成本也沒有拉低衛星的能力,它可以進行宇宙中X射線的探測,並且具備更加廣闊的視野。

正因為有著這些優勢,HaloSat才能夠在研究銀河系周圍熱氣體光暈的工作中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這些光暈,被稱為環星系介質,Kaaret等人認為,它們或許是許多宇宙謎題的答案所在,所以藉助了HaloSat的觀測能力,對這些環星系介質進行了觀測。

實際上,不只是我們銀河系,每一個星系都有這樣的環星系介質。它們的存在,對於一個星系的誕生和演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這些介質的性質,可以幫助我們探究宇宙是如何從只有氫和氦的混沌狀態,最終結合成為恆星,進而形成了行星、星系、彗星等等各種天體的。與此同時,它也可能是尋找宇宙中那1/3消失的重子物質的鑰匙。

Kaaret等人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環星系介質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如果它們真的足夠大,甚至比銀河系還要巨大,那麼僅僅通過這一點就足以解釋困惑科學家多年的謎題。

最初的觀測的確比較樂觀,Kaaret等人確實在環星系介質中高密度的部分,他們認為這些介質呈現出了盤狀的結構。Kaaret介紹說:「在銀河系形成恆星更活躍的位置上方,X射線也更強,這說明環星系介質和恆星的形成相關。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介質,很可能就是此前落入銀河系並且形成恆星的那些氣體,它們此刻正被收回到環星系介質中。」

但是,它在X射線波段過於明亮,因此很可能會遮擋住後面的空間。而他們的觀測結果暗示,在高密度的環星系介質後面,很可能隱藏著延伸出去的更暗的光暈。這樣的結果,還是很令他們驚訝的。

從理論上來說,黯淡的部分就不能夠解釋遺失的重子物質了,因為它們很可能指向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些環星系介質是由「回收材料」組成,這種情況的典型特徵就是相對稀薄的氣體光暈。「因此,事實告訴我們,僅僅靠HaloSat,我們的確無法表明銀河系周圍真的有這樣延伸出去的光暈。」

那些密集的光暈,是恆星形成的場所,同時也是銀河系和環星系介質發生物質交換的地方。Kaaret介紹說:「看起來,銀河系和其他星系都不是完全封閉的系統,它們實際上也能相互作用,把物質拋射到環星系介質中,同時也會帶回來一些物質。」

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將HaloSat的數據與其他X射線天文臺結合起來,以確認銀河系周圍到底有沒有那個延伸出去的光暈。如果真的存在,他們將計算這些光暈的密度,或許宇宙中遺失的重子物質就可以通過這項研究找到,這是科學家在理解宇宙方面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

宇宙遺失的1/3重子物質,真的是在這裡嗎?或者還有哪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隱藏著這些物質呢?希望這些X射線天文臺能夠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快遞公司》:在都市送快遞,有的快遞都堆成山!
    玩家可以對倉儲大小和運輸線的快慢進行升級,這就意味著玩家將要在這裡感受一場要比現實情況簡單的多,但是依然會很困難的送快遞旅程!不要以為很容易,接下來就是這款遊戲的挑戰。PS:這和現實很相似,遇到購物節,快遞點總是堆滿快遞,這還僅僅是快遞點,其背後的倉庫極有可能運轉不開,還需要招人處理。快遞遺失要負責你以為送快遞僅僅是將快遞從寄件人運送到收件人就完成了?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從沒有見出來過,它們去哪了?
    在能吸自己周圍一切這一點上,和中國獨有的古代神話故事中的饕餮很像,不挑什麼都能接受,不同的是饕餮是活物,它不管吃了什麼東西總會以其他的途徑消化,可是黑洞我們卻不清楚它把吞噬的物體都弄到哪去了。經過對黑洞的不斷探索、了解,科學家們發現它並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洞的形狀,其實這也很好解釋,一個行星即使失去生命力也不會真的在宇宙中變成一個缺洞。更具體一點就是說,黑洞像一個正在成長的新物體,它在吸收其他東西的同時,會將其轉化成更致命的吸力來幫助自己壯大。
  • 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 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1/3不到
    (來自:UCR)(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近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期刊上,一支研究團隊介紹了他們用於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實際上,我們可見、可互動和感受的一切,只構成了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計算數百個星系團的總質量,新研究發現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的1/3不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32% vs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5%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去哪了?消失的重子或潛藏於星際空間
    對年輕宇宙發出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數據表明,普通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5%,但現在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加起來僅佔預期物質總量的一半左右,「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去哪了?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對來自其他星系的快速射電暴進行研究,發現宇宙中「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其實潛伏於星際空間。這些「消失」的普通物質由質子和中子等重子組成,困擾了宇宙學家近20年。
  • 宇宙中一半的普通物質去哪了?消失的重子或潛藏於星際空間
    對年輕宇宙發出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數據表明,普通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5%,但現在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加起來僅佔預期物質總量的一半左右,「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去哪了?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對來自其他星系的快速射電暴進行研究,發現宇宙中「消失」的一半普通物質其實潛伏於星際空間。這些「消失」的普通物質由質子和中子等重子組成,困擾了宇宙學家近20年。雖然他們一直懷疑,這些物質隱藏在星系之間,「但我們無法確切地探測到它們,因為它們非常分散,也沒有發出明亮的光。」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賈森·赫塞爾說。
  • 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愛恨情仇」,它們究竟有何關係,又有何不同?
    暗物質和暗能量我們都分別介紹了。那麼,它們兩個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首先,它們的共同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都與我們可見的物質幾乎沒有相互作用。正是這個原因,導致我們無從觀測它們。它們不與光子作用,因此我們肉眼看不見;它們也不發生電磁作用(當然光也屬於電磁波),因此包括X射線,γ射線、紅外線、紫外線在內的各種電磁波也探測不到。
  • 宇宙失蹤反物質究竟去哪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新的線索
    構成我們周圍物質的所有粒子,如電子和質子,都有幾乎相同的反物質形式,且具有相反的電荷等鏡像性質。當一個反物質和一個物質粒子相遇時,它們會在一瞬間湮滅。如果反物質和物質真的是完全相同的,但又是彼此的鏡像拷貝,那麼它們在大爆炸中應該是等量產生的,問題是這會使它全部消失。但是今天,宇宙中幾乎沒有反物質了——它只出現在一些放射性衰變和一小部分宇宙射線中。那它怎麼了?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幾十年來,理論物理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可能的解釋,其中大部分涉及到宇宙中已知物種之外的額外粒子的存在。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指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然而這些數據並沒有形成一種精確地發現。然而,不管最終的答案是什麼,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不僅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以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或者甚至把我們與使科學家們困惑的不可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來自中微子的新證據指向了關於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幾種理論之一。一開始有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只有物質。這個問題是定義物理學的奧秘之一。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反常的星系:它們的暗物質去哪兒了?
    正因如此,重子物質是我們「見」得最多的物質。 雖然重子物質是我們見得最多的物質,但是近年的天文觀測(比如星系的旋轉曲線、引力透鏡、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發現,它們的總量大約只是宇宙中所有物質的五分之一(按照Planck衛星的最新觀測結果,這個比例是15.7%)。剩下五分之四的物質跟重子物質的最大區別是,它們既不發光,也不反射光,所以我們沒法看到它們。
  • 宇宙用大尺度上向我們披露了關於宇宙的秘密
    目前發現它一共有大小不一的31個星系,可謂浩浩蕩蕩,在這個集團中有上萬億個太陽和它們的家族,被一個神秘的舵手帶向一個不可知的地方,在這個巨大的物質艦隊中,銀河系還不是旗艦,因為在離我們3,500萬光年的位置上,有一個同樣是漩渦狀美麗的星系——仙女座星系。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後,發現了宇宙暗藏的秘密
    而到了現代我們發現,除了物質表現出來的速度,還有聲音的速度,光的速度都是比較快的,尤其是光速是當下最快的速度,達到三十萬公裡每秒。因為這個發現科學家十分高興,都期盼著能夠研究出超光速的飛船,這樣的話我們就能輕鬆飛出太陽系去其餘星系航行了。但是越是研究這樣的飛船,我們就越是發現,其實光速是無法超越的。
  • 人類開始探索「暗物質」的秘密,它到底是怎麼影響宇宙膨脹的呢?
    眾所周知,暗物質是一種推動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儘管有跡象表明暗物質佔宇宙的68%。隨著宇宙膨脹的加速,暗物質的神秘性也越來越大。DESI的核心是5000個獨立的鉛筆大小的機器人,每個機器人控制一個光纖眼。它們一起工作,捕捉從360納米到980納米的光譜波長,並且可以「看到」近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光。
  • 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
    在現今為止科學迄今仍無法解釋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目前有兩種推測,一是被吞噬的東西被黑洞消耗,變成熱輻射散溢出去了。一是白洞理論,即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宇宙背面有另一個宇宙,黑洞就是連接兩個宇宙的介質,黑洞吸收物質和能量之後從白洞噴出,這樣兩個「洞」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就可以解釋通了。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剛剛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物理學家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是數學上出現了計算問題,還是真的存在這樣詭異的粒子。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他提出了狄拉克海的概念,認為宇宙中本來就有各種帶有負能量的粒子,只不過它們的能級都被填滿了,所以我們只能看見普通的粒子。
  • 大爆炸後宇宙一直在冷卻,那失去的能量去哪了?
    ——熱力學第一定律宇宙大爆炸是我們思維中最難理解的抽象概念。今天的宇宙正在膨脹,這就意味著在過去,物質之間的距離更近,密度更大,溫度更高,其中的輻射粒子(主要說光子)也更具有能量!而今天宇宙只比絕對零度高了不到3K,這也是微波背景輻射的平均溫度。那麼問題來了:曾經那麼熾熱的高溫輻射,能量都去哪了?
  • 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
    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時間:2015-10-02 08:5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 導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都有自己偏好的歸檔系統,能將一桌子亂七八糟的物品分門別類,有序放入編有索引的檔案櫥櫃。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建立信息歸檔系統的呢?
  • 上千億個太陽般大小的超大黑洞!可能隱藏著宇宙的天大秘密
    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甚至可能新的物理學,譬如這個可觀察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的來源,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暗物質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產生的。在康奈爾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請注意「超大黑洞」有可能將提供關於黑洞暗物質性質的發現。愛因斯坦曾將黑洞描述為「宇宙中最完美的宏觀物體:它們構成的唯一要素是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質疑黑洞究竟將有多大?將可能會變成怎樣?
  • 解釋宇宙反物質去向,10年大型國際實驗發現微中子異樣
    宇宙為什麼沒有毀滅於大爆炸的巨大能量?大爆炸後應該與物質數量相等的反物質都去哪了?在一項名為T2K的國際大型實驗中,科學家首度發現這些無法通過標準模型解釋的現象,或許可以靠微中子的奇怪行為解決。宇宙物質分為物質和反物質兩類,每個物質粒子都有一個反物質夥伴,它們的質量相同、電荷相反,當兩種粒子碰撞時會以完美的效率湮滅、轉化成100%純能量(這也是科幻小說家特別喜歡反物質引擎的原因),然而在當今宇宙,我們看到物質明顯多於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