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6日,2019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科技創新新願景新未來」,深入探討未來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在論壇上,思客專訪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總編輯、前《自然》雜誌主編菲利普·坎貝爾,就科幻小說、科研成果轉化、技術突破和創新等話題展開探討,以下為專訪內容:
科普更像是傳播科學,科幻完全不同於科學和科普
思客:《自然》雜誌是很著名的國際期刊,很多人會覺得在這樣一本雜誌上開設科幻小說專欄比較奇怪。
菲利普·坎貝爾:其實很多出版物都喜歡在印刷版的結尾處發表一些比較有趣、輕鬆的作品,但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直到我的同事亨利·吉提出來要建科幻專欄的建議。
我非常喜歡他給我提供的那些作品。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科幻作品,有一些非常有意思,也能給人們帶來靈感。亨利·吉以及其繼任者確實有很好的品味,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帶來靈感的作品。
我後來從讀者的反饋中發現我們的讀者分為兩類,一類會無視我們的這些科幻作品,一類則非常喜歡我們的科幻專欄。最後我們決定保留這個科幻專欄,因為有足夠多的人非常喜歡它。
思客:您有非常喜歡的科幻作品嗎?可否給我們推薦一下?
菲利普·坎貝爾:我最喜歡的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2001》。我也非常喜歡阿西莫夫的作品,從一些人的角度來看,他的有些作品可能沒那麼有意思,但從科學的角度看阿西莫夫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
思客:您如何看待科幻、科普和科學之間的相似和不同?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科幻是完全不同於科學和科普的。科普可以對未來進行預測,這種預測是和現實有聯繫的。而科幻也可以預測未來,在一些情況下它可能基於科學,比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有些時候,比如奇幻作品,則有別於科學。我喜歡的是基於科學的科幻,但這仍與大眾科普非常不同。當然,科學本身是完全植根於現實的。
在成果設計之初,科學家就應考慮到如何進行科學轉化
思客:現在有些青年科學家把主要精力放在論文上,而不大考慮科研成果的轉化,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菲利普·坎貝爾:年輕科學家應該把精力放在提升科研能力上。如果他們的研究工作是基礎性的,那就有必要專注於此,建立自己的學術聲譽。但如果他們的研究並非是為了特定的應用,那讓他們為此而擔憂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果希望科研成果得到快速的應用,大學就應當去幫助他們與產業界、政策制定者等使用其研究成果的人建立聯繫。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有必要去了解這個溝通橋梁,以及他人如何應用其研究。但有時候,不管是年輕科學家還是資深科學家,他們往往不知道研究推向社會要面臨多大困難,因為他們在設計之初沒有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所以,我覺得科學家們在研究之初就應該跟以後要使用其研究成果的人進行溝通,那樣才能更好地設計自己的研究。
顛覆式創新:跟著創造力走,並時刻關注運氣在哪裡
菲利普·坎貝爾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 新華網 陳振 攝
思客:您多年都在《自然》雜誌總編輯的崗位上,讓您最感到興奮的自然科學領域的突破是什麼?
菲利普·坎貝爾:對於我來說,在印尼的一個島上發現「弗洛勒斯人」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一個偉大發現。
對我來說比較激動人心的發現還有系外行星的發現;還有就是所有關於人類基因組的研究,我們可以利用人類基因組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健康。
思客:您對於人工智慧有什麼看法?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人工智慧對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一點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今後去搜索文獻。我是一名編輯,也是一名出版商,所以我對文獻搜索是特別關注的。現在我們擁有海量的文獻,不管是科學方面的,還是社交媒體的,亦或是各種各樣公共的文獻。對於我來說能夠搜索這些文獻,尤其是歷史文獻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思客: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式的創新,一種是顛覆性的創新。您覺得對科研人員而言,如何培養顛覆式的創新能力?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很難刻意實現顛覆性創新,因為這需要你有一定程度的運氣和創造力才行。有時候你也意識不到你的這個發現是顛覆性的。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唯一的回答就是,跟著你的創造力走,並且時刻留心運氣的來臨。
我聽過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演講,他們經常會說在實驗室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時候他們就追隨著這些意外事件,發現了之前意想不到的一些成果。
中國在科學領域的進步非常引人注目
思客:中國現在有大量的科研人員,也有很高的發文需求,但中國到現在還沒有出現像《自然》一樣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如果中國想要有這樣一份期刊的話,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
我現在能看到中國有這樣的決心。我們跟中國也在緊密合作,幫助推出一些期刊;也經常會有中國的訪客來我們的辦公室;我也在中國發表如何出版高影響力期刊的演講。
我覺得如果你想成功的話,就必須要有國際化思維。比如當你建立一個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的時候。以《自然》為例,我們有來自中國,也有來自美國和西班牙等國的員工,這種國際化思維非常重要。
思客: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您如何看待這些年中國科學進步發展的一些成就?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中國的進步是十分驚人的,這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對科學和技術持續投入的結果。比如在過去十年,《自然》雜誌上所發表的來自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數量及其重要性都有大幅提升。所以我覺得中國在科學,尤其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研究,中國的進步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思客:《自然》雜誌和中國未來會有哪些合作?
菲利普·坎貝爾:我們和中國已經合作推出了很多期刊,這方面會繼續推進。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有辦公室,我們也會去外出訪問、跟科研界交流,也請他們來我們這裡參觀訪問。
我們會舉辦一些圓桌討論,以了解中國科研界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又該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中國有什麼樣的目標,我們如何與中國合作實現這些目標。同時,我們一直保持很高的標準,這樣我們就能夠共同成長。
我對未來前景看好,我們和中國合作的進程不會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