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坎貝爾:科學家應跟著創造力走,並時刻關注運氣

2020-08-27 浦江創新論壇
5月24日至26日,2019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科技創新新願景新未來」,深入探討未來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在論壇上,思客專訪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總編輯、前《自然》雜誌主編菲利普·坎貝爾,就科幻小說、科研成果轉化、技術突破和創新等話題展開探討,以下為專訪內容:

科普更像是傳播科學,科幻完全不同於科學和科普

思客:《自然》雜誌是很著名的國際期刊,很多人會覺得在這樣一本雜誌上開設科幻小說專欄比較奇怪。

菲利普·坎貝爾:其實很多出版物都喜歡在印刷版的結尾處發表一些比較有趣、輕鬆的作品,但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直到我的同事亨利·吉提出來要建科幻專欄的建議。

我非常喜歡他給我提供的那些作品。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科幻作品,有一些非常有意思,也能給人們帶來靈感。亨利·吉以及其繼任者確實有很好的品味,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帶來靈感的作品。

我後來從讀者的反饋中發現我們的讀者分為兩類,一類會無視我們的這些科幻作品,一類則非常喜歡我們的科幻專欄。最後我們決定保留這個科幻專欄,因為有足夠多的人非常喜歡它。

思客:您有非常喜歡的科幻作品嗎?可否給我們推薦一下?

菲利普·坎貝爾:我最喜歡的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2001》。我也非常喜歡阿西莫夫的作品,從一些人的角度來看,他的有些作品可能沒那麼有意思,但從科學的角度看阿西莫夫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

思客:您如何看待科幻、科普和科學之間的相似和不同?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科幻是完全不同於科學和科普的。科普可以對未來進行預測,這種預測是和現實有聯繫的。而科幻也可以預測未來,在一些情況下它可能基於科學,比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有些時候,比如奇幻作品,則有別於科學。我喜歡的是基於科學的科幻,但這仍與大眾科普非常不同。當然,科學本身是完全植根於現實的。

在成果設計之初,科學家就應考慮到如何進行科學轉化

思客:現在有些青年科學家把主要精力放在論文上,而不大考慮科研成果的轉化,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菲利普·坎貝爾:年輕科學家應該把精力放在提升科研能力上。如果他們的研究工作是基礎性的,那就有必要專注於此,建立自己的學術聲譽。但如果他們的研究並非是為了特定的應用,那讓他們為此而擔憂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果希望科研成果得到快速的應用,大學就應當去幫助他們與產業界、政策制定者等使用其研究成果的人建立聯繫。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有必要去了解這個溝通橋梁,以及他人如何應用其研究。但有時候,不管是年輕科學家還是資深科學家,他們往往不知道研究推向社會要面臨多大困難,因為他們在設計之初沒有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所以,我覺得科學家們在研究之初就應該跟以後要使用其研究成果的人進行溝通,那樣才能更好地設計自己的研究。

顛覆式創新:跟著創造力走,並時刻關注運氣在哪裡

菲利普·坎貝爾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 新華網 陳振 攝



思客:您多年都在《自然》雜誌總編輯的崗位上,讓您最感到興奮的自然科學領域的突破是什麼?

菲利普·坎貝爾:對於我來說,在印尼的一個島上發現「弗洛勒斯人」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一個偉大發現。

對我來說比較激動人心的發現還有系外行星的發現;還有就是所有關於人類基因組的研究,我們可以利用人類基因組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健康。

思客:您對於人工智慧有什麼看法?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人工智慧對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一點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今後去搜索文獻。我是一名編輯,也是一名出版商,所以我對文獻搜索是特別關注的。現在我們擁有海量的文獻,不管是科學方面的,還是社交媒體的,亦或是各種各樣公共的文獻。對於我來說能夠搜索這些文獻,尤其是歷史文獻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思客: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式的創新,一種是顛覆性的創新。您覺得對科研人員而言,如何培養顛覆式的創新能力?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很難刻意實現顛覆性創新,因為這需要你有一定程度的運氣和創造力才行。有時候你也意識不到你的這個發現是顛覆性的。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唯一的回答就是,跟著你的創造力走,並且時刻留心運氣的來臨。

我聽過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演講,他們經常會說在實驗室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時候他們就追隨著這些意外事件,發現了之前意想不到的一些成果。

中國在科學領域的進步非常引人注目


思客:中國現在有大量的科研人員,也有很高的發文需求,但中國到現在還沒有出現像《自然》一樣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如果中國想要有這樣一份期刊的話,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

我現在能看到中國有這樣的決心。我們跟中國也在緊密合作,幫助推出一些期刊;也經常會有中國的訪客來我們的辦公室;我也在中國發表如何出版高影響力期刊的演講。

我覺得如果你想成功的話,就必須要有國際化思維。比如當你建立一個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的時候。以《自然》為例,我們有來自中國,也有來自美國和西班牙等國的員工,這種國際化思維非常重要。

思客: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您如何看待這些年中國科學進步發展的一些成就?

菲利普·坎貝爾:我覺得中國的進步是十分驚人的,這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對科學和技術持續投入的結果。比如在過去十年,《自然》雜誌上所發表的來自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數量及其重要性都有大幅提升。所以我覺得中國在科學,尤其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研究,中國的進步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思客:《自然》雜誌和中國未來會有哪些合作?

菲利普·坎貝爾:我們和中國已經合作推出了很多期刊,這方面會繼續推進。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有辦公室,我們也會去外出訪問、跟科研界交流,也請他們來我們這裡參觀訪問。

我們會舉辦一些圓桌討論,以了解中國科研界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又該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中國有什麼樣的目標,我們如何與中國合作實現這些目標。同時,我們一直保持很高的標準,這樣我們就能夠共同成長。

我對未來前景看好,我們和中國合作的進程不會放緩。

相關焦點

  • 【果殼網專訪】科學人對話《自然》雜誌總編菲利普·坎貝爾
    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們,無論是公眾還是科學界內部人士,都可以讀這些文章。科學人:所以事實上《自然》裡既包括大眾可以閱讀的部分,也包括面向科學家的部分?你們如何平衡這兩者?菲利普•坎貝爾:我們不做平衡。我們只是每天、每周選取我們最感興趣的內容。
  • 澳研究人員坎貝爾:污衊中國不利應對疫情
    新華社記者 嶽東興 攝新華社坎培拉6月10日電 專訪:污衊中國不利於應對疫情 各國應合作提升「數字素養」——訪揭露新冠謠言的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羅德·坎貝爾新華社記者嶽東興 白旭近期,澳大利亞研究所下屬「責任技術中心」發布了題為《像病毒一樣——新冠病毒假消息的協同傳播》的報告,引起眾多媒體關注。
  • 應警惕技術進步導致的創造力危機
    科學家之所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鍥而不捨,是因為他們有解決疑惑的內在渴望。成為科學家意味著畢生的奮鬥、不確定性及被拒絕。現有研究顯示,想要學習、發現和創造的欲望更多地與激情相關,而與其所獲得的報酬關係甚微。很多科學體系認為,好奇心就像攝入食物一樣:適度是享受,但過度放縱則帶來危險。
  • 關於創造力的4個誤解
    當科學家提出新理論的時候,當醫生診斷疾病的時候,當企業家開發新產品的時候,當社會工作者為陷入困境的家庭提出策略的時候,當政治家制定新政策的時候,他們可能都非常具有創造力。我認為,把創造力與藝術綁在一起,導致了很多家長對創造力價值的低估。當我和父母討論創造力的時候,他們常常假定我是在談論藝術表達,而大多數父母並沒有十分重視孩子是如何用藝術來表達想法的。
  • 索爾-坎貝爾:一面是惡徒,一面是智者丨英超60星第9期
    當索爾·坎貝爾第一次以阿森納球員的身份重返白鹿巷時,他面臨的可能是英超歷史上最充滿敵意的球迷氛圍。之後,坎貝爾在一次採訪中說,「這些人似乎想用他們的罵聲置我於死地。」非常有趣而矛盾的是,坎貝爾的自傳作者說,坎貝爾是一個「極其害羞」的人——但他卻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站到了聚光燈下,讓自己成為了大眾發洩憤怒的目標。坎貝爾的人生充滿了令人難以理解的矛盾。
  • 他厭惡佳美葡萄,勃艮第菲利普公爵
    菲利普公爵大名鼎鼎的勃艮第地區在葡萄酒圈的地位是至高無上前面的文章我們詳細介紹過修道會修士對勃艮第葡萄酒的影響,今天我們來關注另一位帶來重要變革的人物,勃艮第菲利普公爵。14-15世紀,勃艮第公國的勢力到達頂峰。菲利普公爵在處理政務的同時,兼顧著勃艮第的葡萄園產業。中世紀的勃艮第地區葡萄園,主要種植佳美葡萄,雖然它是皮諾和白高維斯自然雜交的產物,但黑皮諾直到14世紀末期才出現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
  • 大頭條 默沙東坎貝爾博士與大村治、屠呦呦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默沙東(在美國和加拿大稱為默克)自豪地慶賀: 默沙東實驗室退休科學家威廉•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博士,與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一起,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深度回顧】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中美競爭仍是主旋律,但要...
    他們有中不少人都是論壇的常客,庫爾特· 坎貝爾(Kurt M. Campbell)就是其中之一。坎貝爾曾在2009至2013年間擔任國務院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是歐巴馬政府負責中國事務的核心成員之一。人們猜測坎貝爾也將在拜登對華事務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用顏色顯現細胞中蛋白間「小動作」   科技日報多倫多1月26日電(記者馮衛東)據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報導,活細胞中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檢測和成像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要歸功於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技術
  • 《街霸:對決》菲利普人物介紹
    街霸對決菲利普怎麼樣?菲利普是一位B級格鬥家,相信很多玩家對這個角色,還不太了解。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帶來《街霸對決》菲利普人物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帶來《街霸對決》菲利普人物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菲利普·斯塔克的情境故事
    她的出場被安排坐在巴黎的時尚餐廳Kong——菲利普·斯塔克繼 「水晶宮」之後打造的又一個巴黎符號。3年前,俏江南打造的這個高端餐廳可謂是當年媒體關注度最高的話題,除了讓人咂舌的3億人民幣投資額,菲利普·斯塔克在中國的首個項目的噱頭也足夠人們興奮好一陣子了。曾經在法國學習設計的蘭會所的總經理汪小菲對這位設計師近乎膜拜的欣賞,讓蘭會所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刻上了菲利普·斯塔克的名字。「極致奢華」是蘭會所給自己的定位,因此,汪小菲的選擇標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
  • 溫格:考慮到坎貝爾後來面臨的困難,我不確定當初會從熱刺籤下他
    直播吧1月7日訊 近日,前阿森納主帥溫格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當初從熱刺籤下索爾-坎貝爾時的情況,當時在坎貝爾轉會槍手之後,回到熱刺進行比賽時,在賽前的訓練中受到了熱刺球迷的噓聲。溫格表示,如果知道坎貝爾後來面對的困難情況,自己並不確定當初會籤下他。
  • 對年輕科學家的早期研究應給予更多關注
    近日,新一批「科學探索獎」名單出爐,50位科學家獲此獎勵,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最年輕的僅30歲。縱覽獲獎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比如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技術、前沿交叉。當前,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
  • 《摩天營救》內芙·坎貝爾臨危不亂展現女性力量!
    《摩天營救》內芙·坎貝爾臨危不亂展現女性力量! 《摩天營救》發布「主動出擊」內芙·坎貝爾製作特輯特輯中,內芙·坎貝爾詮釋了一個強大,有實力,能夠與戲中的丈夫「巨石」強森旗鼓相當的女性角色。《摩天營救》由羅森·馬歇爾·瑟伯執導,道恩·強森、內芙·坎貝爾、黃經漢、羅蘭·默勒、諾亞·泰勒、文峰、巴勃羅·施瑞博爾、昆凌等共同主演,將於2018年7月20日全國上映,超前預售已開啟。
  • 「跟著水走」,一直是科學家探索其他世界的重要法則
    SETI機構卡爾-薩根中心的科學家認為地球與火星擁有相同的生命種子。既然地球的生命種子來源於彗星,那麼火星沒有理由遭受彗星的撞擊,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希望去火星上尋找太陽系生命的種子。美國宇航局火星軌道探測器對火星溝槽和平原區域進行了探測,科學家將揭開火星從一個水世界變為乾旱星球的過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認為,如今火星上碳酸鹽中的碳是當前大氣中的兩倍之多。
  • 技術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創造力的?
    當談及創造力,實際上是在架構/構建一些不可架構的事情。將可靠的過程用於「具有創造力」的行為,就像試圖捕獲瓶子中的閃電一樣。我們所知道的是,創造性思維需要空間來展開,而不是要滿足截止日期或填補生產配額。有這樣一位創造性思想家:泰瑞莎·艾默伯試圖在其研究和理論創造性成分模型中描述創造力的展開行為。根據一篇史丹福大學發表的論文:「她聲稱每個人都能獲得創造性思維,這取決於一個人的社交環境(如組織支持),領域相關技能,創造力相關流程以及內在的任務動機(如尋找令人愉悅的任務),而外在動機或報酬(如金錢補償)不利於創造力且會降低內在興趣。」
  • 只要跟著宇宙規則走,就可以立足宇宙
    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是被設定好的規則機制,只要我們跟著它的規則走,就能立足宇宙!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重要的在後面。我們都聽說過佔星術,預言,那麼這些人是怎麼知道後世要發生的事情呢?我們在新聞上也經常看到各種天象奇觀,那麼這麼準確的預測,誰能說宇宙是沒有規律的?如果星球亂跑,那麼宇宙不是亂套了嗎?
  • 為什麼月亮會跟著人走?
    當人前進行,在短時間內,遙遠的月光反射的光在人眼球的視網膜上成的像大小,位置都幾乎不變.這樣,根據視覺習慣,在人眼看來,月亮分人相對靜止.無論人停下來也罷,走得慢、走得塊也罷,總看到月亮跟自己相對靜止.人走路時是以地面靜止物(比如樹)為參照物的,那麼當人看到自己走過一棵棵樹時,覺得月亮跟著自己走過一棵棵樹,人停下時,月亮也停下,人走得快,月亮也走得快.這就是"月亮跟著人走"的原理.
  • 娜奧米·坎貝爾:荷葉邊鬥篷+網眼裙,鏤空短靴霸氣十足
    娜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頭頂Bob頭,身穿白色荷葉邊鬥篷,身穿拼色金屬鏤空網眼透視裙,腳踩黑色尖頭短靴。紐約,Tiffany&Co蒂芙尼全球旗艦店Tiffany Paper Flowers系列新品揭幕活動。娜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頭頂Bob頭,身穿白色荷葉邊鬥篷,身穿拼色金屬鏤空網眼透視裙,腳踩黑色尖頭短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