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所Gerhard Wegner教授訪問化學所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1114日上午,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Gerhard Wegner教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名譽教授,並作了題為Building Bridges from Invention to Innovation–How to Organize Research的報告。化學所所長助理範青華研究員為Wegner教授頒發了化學所名譽教授的聘書。 

  Gerhard Wegner教授是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於1965年在德國美因茨大學(University of Mainz)獲得博士學位,1983年起任職於德國馬普學會,是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曾任馬普學會副主席、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他在國際上較早開展導電聚合物研究,在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兩個領域皆有卓越建樹,研究方向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表徵與應用等。Wegner教授獲得了很多重要的獎項和榮譽,包括the Otto Bayer Award (1984) the Philip-Morris-Technologie-Preis (1989)the Hermann Staudinger Medal of the German Chemical Society (1990)the Rolf Sammet Lectureship (1997)the ACS Award in Polymer Chemistry (1998)the Award of the Society of Polymer Science Japan (1998)Wegner教授是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因茲科學和文學院院士,曾擔任美因茲科學和文學院副院長。2014年,Wegner教授被授予中國化學會榮譽會士。 

  報告會上,Wegner教授就如何有效地做好科研規劃,從而不斷取得創新成果等問題作了精彩的報告,內容包括科研創新的推動力、特點與挑戰,以及戰略規劃的實施與評估等。報告結束後,Wegner教授與化學所青年科學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相關焦點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  Ferenc Krausz教授作了題為「實時觀測和電子運動的控制」(Real-Tim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of Electron Motion)的主題報告。
  • 化學所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團隊應邀訪美
    3月4至12日,由韓志超研究員帶隊,化學所8名科研人員應邀參加了美國物理學會2007年3月全國會議(APS 2007 March Meeting),韓志超研究員、王篤金研究員、楊小震研究員、嚴大東研究員、趙江研究員、廖琦副研究員、董俠副研究員
  •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福建物構所
    3月7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應中國科學院青促會福建物構所小組的邀請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作了題為Interface Design in Hybrid Nanostructures的報告。
  • 德國馬普學會模式抑或美國國家實驗室模式?
    研究所數量和結構與中科院相似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簡稱馬普學會,Marx Planck Society)的運作則相當成功,1948年以來,馬普學會的科學家共獲得17個諾貝爾獎、1個費爾茲獎以及N多個德國萊布尼茨獎。
  • 楊學明院士訪問化學所並作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楊學明院士訪問化學所並作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2016-06-16 化學研究所 【字體:Elementary Chemical Processes of Photocatalysis of Methanol and Water on TiO2: A New Perspective on Photocatalysis 分子科學論壇報告,報告由化學所副所長毛蘭群主持,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為楊學明頒發了「分子科學論壇
  • 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原標題: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NikosLogothetis 圖片來源:Anne Faden   一位一直是動物權益保護者攻擊目標的德國神經科學家表示,他正放棄靈長類動物研究。他尤其強調,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和其他組織應當就針對研究人員的激進主義分子提起刑事起訴。   Logothetis關於感覺和物體識別神經機制的研究,需要將電極探針植入恆河猴的大腦。此項工作在去年9月成為德國國家電視臺一檔節目的主題,其展示了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臥底動物權益保護者拍攝的連續鏡頭。這段視頻旨在展示動物受到虐待。
  • 德國馬普學會2019年重大科學發現亮點匯總
    編者按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MPIAS,簡稱馬普學會)是德國政府資助的全國性學術機構,主要從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研究。
  •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德國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理化所 2015-06-05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科學60年:走向國際前沿—新聞—科學網
    化學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的科研單位之一。早在建所之初,高分子科學就成為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之一。六十年來,化學所重視基礎研究,不斷拓展研究領域,按照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需求,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重要學科前沿和應用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有力地促進了高分子學科的發展。
  • 德國馬普學會2019年重大科學發現亮點匯總
    of Science,MPIAS,簡稱馬普學會)是德國政府資助的全國性學術機構,主要從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研究。為了向公眾及其資助者介紹馬普研究所開展的科學研究狀況,馬普學會每年以年鑑的形式發布科學研究亮點報告,展示其最重要的科學進展。2019年12月,馬普學會官網發布了本年度具有重大社會意義或引起媒體巨大反響的研究亮點,以饗讀者。本報告就其主要內容進行摘編。
  • 誕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搖籃——揭秘世界第一的德國馬普研究所
    那麼馬普所為什麼能夠在世界眾多科研機構中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呢這兩條基本原則是馮·哈爾納克(Adolf von Harnack)提出的:成立於1911年的德國威廉皇家學會他本人曾做過8年的威廉皇家學會會長。在那個黃金時期,德國是世界科學的中心。
  • 王葆仁:高分子化學事業奠基人
    1935年秋,他應德國慕尼黑高等工業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歇爾(H.Fischer)的邀請,赴該校任客籍研究員。  1936年王葆仁回國任同濟大學化學教授,並籌建理學院,兼任理學院院長與化學系主任,成為當時同濟大學首次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王葆仁全家隨同濟大學內遷,輾轉繞道越南,始至雲南昆明,後又遷往四川宜賓。
  •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教授Ding-Yu Peng訪問化學所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教授Ding-Yu Peng訪問化學所 2015-09-23 化學研究所 Ding-Yu Peng訪問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並作題為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for Green Processes的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 瑞士聯邦工學院Michael Gratzel教授訪問物理所等
    Michael Gratzel教授參觀物理所實驗室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慶波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2010年度「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獲得者、瑞士聯邦工學院著名光電化學家Michael Grätzel教授於8月21
  • 國際燃燒學會主席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所
    年12月26日 收藏   日前,國際燃燒學會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教授凱薩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並作學術報告,概述了燃燒化學對實現綠色清潔燃燒以及開發新技術和替代燃料的重要作用,介紹了近年來國際上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進展,以及與燃燒化學反應相關的測試方法和診斷技術的進展。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
  • 德國馬普量子光學研究所Matthias Kling教授來理化所進行學術交流
    2月18日,應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邀請,德國馬普量子光學研究所Matthias F. Kling教授來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了題為Attosecond control of strong-field processes in 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的學術報告。Matthias F.
  • 國際燃燒學會主席科瑟-赫英郝斯教授訪問中國科大
    12月15日下午,中國科大特聘教授、國際燃燒學會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凱薩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教授訪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瑟-赫英郝斯教授轉交了比勒菲爾德大學校長Gerhard Sagerer給中國科大侯建國校長的親筆信,並代表比勒菲爾德大學表達了與中國科大開展深入合作的意願。
  • 德國著名植物學家訪問植物所
    應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種子植物分類創新研究組首席研究員傅德志的邀請,德國著名植物學家Susanne S. Renner教授於日前訪問了該所。。    Renner教授在該所作了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報告,他介紹了一些植物類群的南美洲—非洲間斷分布式樣,然後講述了利用化石證據和「分子鐘」解釋間斷分布式樣的原理和方法,提出洋流在南美洲—非洲植物長距離擴散中的重要作用,並指出長距離擴散和隔離分化在解釋植物地理學研究中的間斷分布式樣可能同樣重要,關鍵是要看類群分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