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魏文侯向李克詢問如何選相,暗含領導者的管理邏輯

2021-01-13 山中觀滄海

在《資治通鑑》第一篇周紀中有這麼一件事,當時魏文侯問李克對於魏成和翟璜這兩個人我選擇哪一個做魏國的丞相比較好。李克一開始是直接拒絕回答,理由是下屬不參與尊長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職,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問要李克不能推脫選相這件事情。

於是李克就和魏文侯說了選擇下屬的一個標準:看一個人,平常就看他和誰親近;富貴的時候就看他和誰交往;顯赫的時候就看他怎麼用人;窮的時候就看他是否有自己的堅持(不能因為自己貧窮而做事不擇手段);貧賤的時候就看他所不取的。就用這五條標準,就可以去看一個人。魏文侯聽了之後就按李克說的標準去選擇魏國的丞相。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察人五法」的故事。那麼這一段故事看似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其實暗含了領導者對管理的邏輯,也就是對權力的安全感。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資治通鑑》

因為當時歷史的背景是韓魏趙三家分晉之後,剛剛從一個晉國的臣子變為一方諸侯,其實最害怕的就是下屬對自己權力是否會構成威脅。

所以他問李克關於魏成和翟璜兩個人誰當丞相比較好,其實也是在一種試探。這就和李克與翟璜兩個人的關係,以及翟璜在魏國的地位有密切關係。

翟璜是魏國初期一位有名的大臣,他為相期間輔助魏文侯滅了中山國,同時也向魏文侯舉薦了很多人才,比如西河守令吳起、鄴縣令西門豹、大將樂羊、以及李克等等,這些人都身居要職,可以想像這時的翟璜的關係網有多大。

所以在魏文侯看來,這個翟璜會不會像三家分晉之前的自己一樣,有沒有這個野心,因此他藉機來試探李克,因為這個李克也是曾經被翟璜舉薦去中山國當國相,對於李克來說翟璜對他就知遇之恩

而李克此時也知道魏文侯的用意,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回答魏文侯的問題,但由於魏文侯一再追問,李克巧妙地用了「察人五法」這個選人的標準讓魏文侯自己去選擇,至於魏文侯怎麼選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這裡李克已經察覺出來表明看魏文侯是想要選擇丞相,其實實際是對翟璜有一定的戒心了,所以此時的翟璜處境很危險。

不過也幸虧李克及時提醒翟璜不然從後面李克從魏文侯那裡出來之後就馬上去找了翟璜,告訴他剛才的事情,翟璜的反應也激動,認為自己應該當這個個相國之位。可見翟璜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國君其實已經在警惕他了。

所以說功高蓋主的時候要學會藏鋒守拙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作為領導而言,不管下屬有多大的功勞,一旦要威脅到他的位置的時候,不管你有沒有這個想法,肯定都會把你先幹掉。在歷史上有許多權臣因為功高震主被皇帝給整死的例子,數不勝數。曾國藩說,「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作為下屬或者臣子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遲早會引來災禍。

在最後向大家推薦這本線裝書局出版的《資治通鑑》,它是新華正版完整無刪減;還有白話文翻譯,幫助讀者掃除閱讀障礙。原價1580元,現價只要88元,一套6本。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焦點

  • 看看李克給魏文侯的建議你就知道了
    怎麼樣選人才?怎麼交到好的朋友?魏文侯的大臣李克告訴你!魏文侯想選個宰相,有兩個候選人魏成和翟璜,魏文侯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於是找來李克,對李克說:「先生您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現在想選個良相,有兩個候選人魏成和翟璜,不知道選哪個好,您給出個注意。」李克沒著急說結果先說了個人情世故的道理。李克說:「卑微著不參與謀劃尊貴者的事,關係疏遠的人不參與謀劃關係親近的人的事。我算老幾啊,我就別瞎說八道了。」
  • 《資治通鑑》12|君明樂官不明樂音,這個道理好多領導不明白!
    《資治通鑑》我已經發布了好幾篇了,通過學習,自我感覺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和我一起學習。【翻譯】韓國向魏國借兵以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從命。」趙國也來向魏國借兵討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兩國使者都怒氣衝衝地離去了。後來兩國得知魏文侯對自己的和睦態度,都來朝拜魏國。魏國於是開始成為魏、趙、韓三國之首,各諸侯國都不能和它爭雄。【原文】使樂羊伐中山,克①之;以封其子擊。
  • 【名人歷史百科】戰國初期的一條大鱷——魏文侯魏斯
    賞析:魏文侯與管理森林的一個小官約好了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文武百官開懷暢飲,天又下起雨來。魏文侯準備去赴約,周圍的官員們說:「今天您喝酒喝得高興,天又下雨,您將要到什麼地方去(玩呢)?」魏文侯說:「我與小官約好了去打獵啊,雖然這裡有樂趣,但是怎麼能不去赴約呢?」(魏文侯)便前往(約定的地方),親自趕去取消了約會。魏國從此開始變得強盛了。
  • 資治通鑑:領導問你這類問題,不表態就是最穩的回答!
    前有魏文侯問李悝,翟璜、魏成子誰可以為相。 又有魏惠王問公叔痤,誰可以為相,公叔痤推薦衛鞅,魏惠王卻不用。 現在,故事的主人公變成了蕭何與漢惠帝。 場景也都很像,即,領導問下屬關於人事安排的意見。
  • 一盆潑得讓魏文侯高興的冷水,謀士的辯證思維及欲揚先抑的溝通
    翟璜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成就的謀士,他給魏文侯推薦了吳起、西門豹、樂羊等名將,幫助魏國成就了一番霸業。本文的主人公是魏文侯的謀士翟璜。《資治通鑑》裡,記錄翟璜的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
  • 趣讀《通鑑》:趙韓幹架,魏國卻成贏家,魏文侯:統一戰線懂不
    趣讀通鑑11:魏國霸業(2)在上篇中,經過一個營銷廣告故事,演繹了一個求賢若渴的明君形象,也訴說了人才的三大訴求。留人關鍵不過三點:一靠待遇,二靠前景,三靠態度,三者缺一可,缺二可,缺態度卻不可!在如此營銷廣告天下皆知之後,魏國頓人才鼎盛,給霸業開了好頭。可縱橫捭闔的戰國初期,僅有人才也是不夠的。
  • 戰國時期改革的先行者李悝,魏武卒的奠基人,魏文侯手下得力幹將
    魏國攻滅中山國(今河北正定縣東北)後,為了加強管理,魏文侯封太子擊(即後來的魏武侯)為中山君。不久,太子擊在向父王匯報中山情況的報告中,著實把李悝大大誇獎了一番。 幾年後,魏文侯派人把李悝召到宮中,想和他商量一件大事。魏文侯打算從翟璜和魏成子兩人當中確定一人擔任相國職務。由於兩人都非常優秀,才幹卓越,政績突出,魏文侯一時拿不定主意,想起太子在報告中稱讚李悝的種種言論,就想聽聽李悝的意見,讓他幫忙出主意。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在傳統管理職能學派中,組織中的領導行為仍然屬於管理活動的範疇,它是管理的一個職能。簡單地說,領導就是指引和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來實現其目標的各種活動過程。1.管理者與領導者雖然領導與管理密切相關,但它們之間的功能和作用是有明顯區別的,如表3-1所示。
  • 資治通鑑:難辦的事,領導問你啥意見,這種回答方式很油滑!
    (中間太長省略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資治通鑑》)上乃自製儀,頗採儒術以文之。上為封禪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與古同」,於是盡罷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後封禪。上面的材料中,我把兒寬的作答給刪了,放在下面逐句分析背後的妙用。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於《經》。不用糾結字面意思,其這一小段的含義是。
  • 好施「仁義」的戰國首霸——魏文侯
    魏國作為戰國七雄首霸,曾西向奪秦河東之地,又南下伐楚佔領大梁,再對東部齊國造成巨大戰略威脅,還攜手三晉,儼然晉國公室再世,其威風可謂一時無兩。但追根溯源,在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於公元前453年滅智氏而分晉之初,三晉中勢力較大的是趙國,而不是魏國。
  • 一代雄主魏文侯,百年霸業的開創者,你知道他的事跡嗎?
    魏文侯那麼,你了解魏文侯的事跡嗎?首先我們要從是三家分晉說起,韓趙魏三家瓜分智氏。趙國得到了更多的領土,韓國擁有鐵礦。而魏國土地最少,並且土地貧壤。且地形易攻難守。(西有強秦)在這樣的背景下魏文侯繼位了。
  • 推動醫療機構 建立高效科學的現代管理體系 2020中國醫院領導者...
    本報訊 11月28日,2020中國醫院領導者論壇在我市舉行。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莊寧,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主任顧雪非,《中國醫院院長》雜誌社常務副社長張智慧受邀出席論壇。與會人員合影一直以來,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中佔比最高的地市級醫院都處在「夾心層」,既沒有省部級醫院的積澱和底蘊,也無法得到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那樣的政策支持,地位尷尬,發展受困。那麼,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過程中,地市級醫院面臨著怎樣的形勢?這一改革會不會成為地市級醫院實現大發展的突破口?現代醫院管理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改革路徑和實踐落地的問題。
  • 資治通鑑:普通人如何判斷風口紅利,看這4點就夠了!
    漢武帝要派人去西域,本來這種事情代表漢朝,所選之人必定要嚴格把關。可是西域太遠了,真正願意去的人沒多少。漢武帝就放寬了用人的標準,只要是個人願意去,那就可以代表漢朝出使西域。結果就是,各色人等打著漢朝的名義出使西域,一時間群魔亂舞、層次不齊。這就是風口的第一個特點。
  • 《資治通鑑》25句至理名言,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唐紀》釋義: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4. 不誠於前而曰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資治通鑑•唐紀》釋義: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12.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資治通鑑•唐紀》釋義: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沒有辦法之時,就會設法改變現狀。
  • 領導者如何提升判斷能力
    鳳凰FM·管理一點通 在信息不明確的時候,領導者該如何做出好的判斷呢?倫敦商學院教授、英格蘭銀行董事安德魯·萊克曼爵士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幾個建議。 第一,用心傾聽、批判閱讀。萊克曼說,要具備出色的判斷力,你要學會真正理解自己掌握的信息。許多領導者匆忙做出判斷,結果不盡如人意,是因為他們沒能充分思考自己聽到、讀到的信息。
  •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兩個共同犯罪的罪犯被分開審訊,假如它們不互相揭發的話,那麼,因為證據不足,都只會被判刑一年;假如有一人揭發同夥,那麼他自己就可以被無罪釋放,同夥則會入獄十年;假如這兩個囚犯互相揭發,因為證據確鑿,兩個人就都會被判入獄八年。
  • 婉婷美相毛髮管理行業的領導者賦能美業行業
    投資婉婷美相,利潤直飛雲霄  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不管這重重競爭當中有多麼複雜,最終歸結的都是一個問題,如何贏得更多盈利,這是美容院老闆們更加關心的。婉婷美相三大「利器」可幫助美容院老闆們利潤直飛雲霄!
  • 讀《道德經》:領導者如何「反熵增」
    這其實是對自然科學的描述,但卻被華為應用到管理哲學之中。  最早提出「熵」這個概念的是德國科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他發現,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從有序到無序,最終沒有溫差,不再做功。這個過程叫熵增,結果是熱寂,也叫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