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月18日從市住建局獲悉,今年9月上旬,我市已提前完成省建設廳下達的1016戶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年度目標任務,並按照「動態排查、即時治理」工作要求,累計完成新增農村危房改造806戶。
據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我市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8980戶。其中C級17472戶、D級31508戶,完成量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農村危房改造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市堅持以「動態清零、一戶不漏、長效治理、走在前列」為目標,提前三個月完成目標任務,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在改造過程中,我市建立健全危房改造責任體系,嚴肅問責機制,以一條線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形成了齊抓共管、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今年以來,市扶貧辦成員單位還組建了專項督導組,每月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督導,進一步推進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落實工作。
為切實築牢風險防控安全屏障,市住建局通過優化動態監管、強化源頭管控等系列舉措建立風險管控機制。「作為常年頻受颱風侵擾的城市,我們會通過加強汛期等惡劣天氣農房安全管理,建立危房地址、人員信息、轉移責任人和避災安置場所『四大要素』清冊,在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後確保人員轉移到位。災後,我們會第一時間對危房、雨水浸泡、受損等房屋進行安全評估,確保安全後組織人員返回居住。」市住建局房產管理處處長鄒文博介紹道。
不僅如此,在探索創新農村危房改造的管理模式和建房模式方面,我市也從未停止創新思變的步伐。在樂清、永嘉、瑞安等地,以大數據平臺和「網際網路+」思維為主導的信息管理系統成為當地住建部門進行危房動態監管的有效利器。
以樂清市城鄉危舊房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為例,該系統基於手機APP和GIS智能定位技術,以「數字樂清」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服務為基礎,住建部門只需將需要監管的城鄉危舊房納入系統,就能實現實時動態監控,大大提高了城鄉危舊房實時監管的效率和督查的準確性。
此外,在規範農房建設管理方面,住建部門還通過加強工匠施工質量監管,建立農村工匠「一人一檔」和農村工匠質量責任追究和公示制度,落實施工工匠持證上崗,規範建築工匠承接農房建設業務,確保農房建設施工質量。(記者 黃榮傑)
【來源:溫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