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實現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住房安全長效監管機制,讓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不再「憂居」,青州市積極推動住房安全有保障和住房安全動態監管「齊步走」。
老屋早已沒了光彩。滿身坑窪,門窗斑駁,昏暗中找不到像樣的家具,如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趙安芝將在老屋裡度過最後一天。地下是零零散散綑紮好的行李,桌上還有女兒急匆匆送上來的飯菜。她有一點眷戀,又滿懷期待。
從老屋出來,陽光溫和地鋪滿村莊,簌簌微風,天高雲淡,遠望山景層林盡染。由三排紅房子組成的幸福大院在黃綠掩映中頗為醒目,裡面有趙安芝的新家。
家,居也,承載著人的希望。讓所有貧困人口住有所居、住有安居,過上好日子,山東省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全力推進農村貧困人口危房改造的基礎上,橫向鞏固深化脫貧攻堅寶貴成果,縱向建立住房安全有保障長效機制,咬定目標不放鬆,勇於創新抓落實,持續提升廣大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住房 新體驗
住房保障帶來獲得感
安居是民生大事。從2012年算起,青州市已有2710戶農村貧困家庭與危舊房作別,通過修繕加固、拆除重建、建設幸福大院等多種方式,讓困難群眾居有所安。家住王府街道鳳山村的趙安芝不過是普通的一例。
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色。青州市委、市政府始終以此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保持高位推進、精準施策。
青州市委書記韓幸福在全市脫貧攻堅推進會議上強調,要切實增強包括農村危房改造在內脫貧攻堅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不講任何條件,不打任何折扣,把工作抓緊抓好。要創造性抓落實,聚焦突出問題,凝心聚力、敢於擔當,全面推動工作提檔升級。
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深入貫徹「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這一重要指示,按照青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安排,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實施,通過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
「我們堅決落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按照『起步即衝刺、開工即決戰』的工作要求,注重住房鑑定全面化、排查細緻化、保障多元化、監管動態化。」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蔡治清表示。
作為全市脫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牽頭部門,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改造對象、操作程序、分類安置、服務指導等環節聚焦「精準」,立足「實、全、嚴」三大標準:政策落實凸顯「實」,深入貫徹落實危房改造政策,幫助農村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安全住房;住房排查凸顯「全」,圍繞「保障貧困人口住房安全」的核心目標,逐村逐戶全面深入摸排,力求精準發力,確保將每一個危房改造指標都用在刀刃上;危房改造凸顯「嚴」,嚴把程序關、質量關,嚴格執行「村民評議、村『兩委』審議、鎮級公示、縣級四部門確認」程序,成立危房改造工作技術指導組,不間斷巡查改造質量,確保貧困農戶住上放心屋。
鳳山村幸福大院有十餘間住房,每間都配了獨立衛生間和廚房。村民邢文寶去年安家於此,從起初懷疑、拒絕搬家到如今面對來訪者嘖嘖稱讚,源於居住質變,「雖然是祖上留下來的,但老房子透風漏雨,住著不舒服。現在早就不想那間土石房了。」
新環境 新發展
綠色產業提升幸福感
脫貧摘帽不卸甲,鄉村振興再出發。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實現為高質量穩定脫貧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強化外部支持、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為廣大農村群眾創造了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富有前景的發展機遇,為接續鄉村振興做準備。
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建設美麗村居為導向,以村容村貌提升以及農村垃圾、汙水治理等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整合資源,強化措施落實,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助力鄉村振興目標實現。
在鳳山村東南方向,彌河鎮桐峪溝村已經有了美麗鄉村的基本模樣。百餘幢白牆黛瓦的獨院住房,展現出村落風貌的別具一格。雖是新村,但這裡留下了鄉音,留住了鄉愁。
「我們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彌河鎮黨委副書記周健鵬告訴記者,在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部門支持下,桐峪溝村成立了美麗村居建設工作專項組、工作專班、推進辦公室「三個一」推進機制,聘請知名專家規劃,按照「魯派民居」風格打造安居房,融入體現當地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時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該村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採取「黨員村組幹部帶頭幹、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幹」的方式,全面完善村內垃圾分類、排水系統、公共廁所、室外照明等基礎設施項目,開展增綠工程,綠化總面積超過2200畝。
美好環境固然能夠吸引人,留住人還需產業支撐。產業振興既充實著群眾的「錢袋子」,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動力。
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桐峪溝村在開發實踐過程中,將荒山變景區、舊房變民宿,打造「靠山吃山」新範式——將超過2400畝荒山坡地流轉給專業企業,開發建設田園綜合體景區。作為重要配套,景區在桐峪溝村舊址秉持「生態友好、自然和諧」原則,在保護原生態景觀風貌的基礎上,融合高端視野和鄉村文化元素,打造精品民宿,全力發展鄉村旅遊,催生出美麗鄉村建設新經濟。
啟動了產業引擎,經濟注入新活力,村民勤勞致富的思想被激發,鄉村振興駛向快車道。「村民通過流轉土地,每年不但可得3000元左右租金,還能在景區謀得穩定工作,人均純收入由原來8900元提高到3.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3萬元增長到100多萬元。」周健鵬說。
新機制 新做法
回歸初心築牢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會終止。走上通往鄉村振興的大道,對於住房和城鄉建設者而言,不可忘卻讓農村困難群眾居有所安的初心。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實現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住房安全長效監管機制,讓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不再「憂居」,青州市積極推動住房安全有保障和住房安全動態監管「齊步走」。
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王海磊說:「我們積極組織鎮村力量,對所有農戶住房安全情況動態監測,落實信息數據預警、重點房屋監測、加強動態跟蹤的具體措施,及時消除隱患,採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戶住房安全,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美麗村居建設相銜接。」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為了讓鎮村幹部更高效地履行監管職責,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技術人員開發出了「利器」——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包括綜合平臺、檔案添加、數據更新、數據審核、查詢統計、系統設置六大模塊,具有錄入簡潔、信息準確、查詢便捷等特點,通過電腦或其他行動裝置操作,從根本上改變「填表格、寫材料、蓋章上報」的傳統方式,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比對,對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情況進行動態建檔、動態監管、動態評估,極大減輕基層人員的工作負擔,有效構建定時現場查看、定時更新信息的住房安全動態監管新機制。
目前,青州市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管理系統已連接全市1446名鎮村管理員,採集了7220戶4類重點對象的基本信息、房屋照片、鑑定報告等17項數據。
「貧困戶住房安全變化情況盡在『掌』握。」王海磊表示,這套系統實現了對住房安全情況的源頭管控、時限管控和結果管控,有助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實時在線跟蹤,根據房屋變化情況,及時評估住房安全風險。對評估中遇及安全隱患的情況,及時組織二次鑑定,對鑑定為危房戶的及時納入改造計劃,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真正成為常態。
從住有安居到住有宜居,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到落實住房安全長效監管,青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不負重託、砥礪前行,推動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深度融合、有效銜接,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進新時代,奮發新作為,昂首闊步邁向新徵程。
以上就是建築界新聞頻道為您帶來的「讓住房保障給群眾帶來獲得感,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得人心」的內容,建築界新聞頻道也將持續關注更多熱點的新聞,歡迎關注我們,關注建築界行業熱點新聞~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