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吃飯。
買大米,自然就成為了許多人關注的一件事情。
但超過99%的消費者都不知道的一個真相,
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產自五常的大米都叫五常大米!
每個人和每個人身邊,肯定都有不少的消費者。大家在買米的時候,面對琳琅滿目的名字和花花綠綠的外包裝,變得有些糾結和選擇困難,有些無所適從,所以下意識關注那些比較有名氣的牌子。
一些消費者,過分關注大米等農產品的品牌,覺得品牌大就肯定可靠。這些人當中,既有年紀稍大的叔叔阿姨,也有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輕一代。
他們有些人把概念看得太重,連最基本的綠色種植、生態種植和有機種植都搞不清,就盲目去買大米。
絕大多數人買大米,無非就兩個用途,自己吃或送人。
要是大米的品質過關還好說,要是不幸中招買到了勾兌了香精的「劣質米」。先不說花不花冤枉錢,最關鍵的是損人健康啊!
人的生活條件好了,想吃點品質好米,這是人之常情。
但想一下,當我們滿懷期待地端著一碗香噴噴的米飯,送到心愛的人手中,殊不知這竟是一碗有害的「毒藥」!常年就這麼吃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剛才說的,只是最壞的一種情況。
大多數消費者遇到的難題是——買不到真正的好大米。
還是那句話,作為消費者,沒必要過分糾結買什麼牌子,還不如關注買到的品種,關注一下買大米的渠道。
為什麼?
大米作為一種主食,可是每個人天天都要入口的東西。無論怎麼樣,也要對自己跟家人負點責任吧。
貪小便宜去搶購三四塊錢一斤所謂的「五常大米」,殊不知這是添加了香精的劣質米,打了蠟的陳年黴米,長此以往,後果可想而知。
那些大品牌的大米被消費者執著,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再大的品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些品牌做日常的春秋款衣服,卻也會做限量款和高定款,而這幾個類別的服裝價格相差極大。
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
什麼是中國最好的大米?
「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
——《舌尖上的中國2》
《舌尖上的中國》攝製組,用了很極致的詞彙描繪了五常大米的特色。
有這麼一句話叫「五常米,帝王糧」,
為什麼這麼說?
五常大米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初的渤海國時期。至於為什麼被皇室青睞,大家可以來看看這幾個小故事。
清道光十五年,一位叫富俊的吉林將軍,在五常當地徵集了部分朝鮮人引河水,專門種豬水稻。在水稻成熟之後,這些水稻被碾壓成大米,送往京城,專供皇室貴族享用。
清鹹豐四年,清政府在當地設立了「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舍,以「三綱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給五常命名。
根據記載,連一頓飯要準備幾百道菜、食不厭精的慈禧太后,對五常大米也是青睞有加。在第一次品嘗到五常大米的時候,就讚不絕口,對宮人說出:「非此米不可進食」。
古人云,「上與所好,下必甚焉。」
這意思是慈禧太后個人的影響力,就足以在整個京城乃至全國掀起巨大潮流,當時清朝皇室貴族的喜愛,使得眾多富商貴胄都以吃到五常大米為榮。
五常大米是米中之萃、米中之王,素來有「貢米」之稱。
從建國至今,五常大米就一直是人民大會堂專供的「國宴用米」。
最近這些年,不少家庭的餐桌上也出現了所謂「五常大米」的身影,可說白了就是穿著好看外包裝的「洗澡米」,再不濟就是勾兌之後的劣質米。
可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想吃點真正的五常大米,真的就這麼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我們今天就把五常大米這點事兒好好說道說道!
問題1:
市面上五常大米都是假的,咱老百姓怎麼可能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呢?
答:這是大眾對五常大米根深蒂固的錯誤認知!
五常本地面積7512平方千米,五常大米年產量在50—105萬噸左右。
所以,絕對不可能存在專供某一極小群體享用,而咱老百姓根本見不到的情況發生。
不過最近這兩年,市場上的趨勢確實是——真米越來越少,假米隨處可見。
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也都是由於這個緣由,才對購買五常大米這件事情望而卻步。無論是誰,肯定都不希望花不菲的價錢買假貨。
那麼為什麼假米會越發猖獗,屢禁不止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傳統出米渠道的繁瑣性。
線上,大家可以選擇網購平臺買大米等農產品,線下,也有糧油店、超市可以買到大米。
可以說,我們家庭日常所消耗的柴米油鹽,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買到。
可我們想過沒有,從農戶到我們手中,卻最起碼要經過米販子、收購商、加工廠、批發商、經銷商、超市等環節。
整個過程層層加價,使得到達我們手中的商品價格,早已遠遠超過了其實際價值。
再來說包裝溢價,我們都知道產品包裝是有成本的,溢價程度最低也要在30%—40%之間,而漂亮包裝的產品,溢價甚至還有100%的。
有些人買大米是心意,為了送人。這份心意當然也要包裝得更好看一些,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份包裝的價錢,最後也是要消費者買單。
我們具體回到五常大米上,實話講,一分錢一分貨。
按照2020年的市場行情來看,比較好的稻花香水稻,從農戶手中收過來價格超過3元/斤。行業內約定成俗說出米5個點,也就是說,一斤稻子只能出不到半斤的米。這樣看來,純正五常稻花香大米的裸米價格還沒出五常,就已經在6—7元/斤了。
那麼再加上包裝費、人工成本、物流運輸等其他費用,中間環節層層抽取利潤,直到最後商品上架,可以肯定地講,市面上低於10元/斤的所謂「五常大米」,都是騙人的。
可是價格太高,消費者購買慾不強。價格降低,商家又根本賺不到錢,於是想到了往大米粒摻雜其他品種或陳米黴米的方法。
還有一些,甚至拿著普通大米勾兌添加香精等化學添加劑以次充好,從而壓低成本流入市場。再不然,就是非法加工、無證經營五常大米的門店,以超低價格博眼球,打著優質五常大米名號出售劣質大米。
這,便是真米越來越難買到的根源。
不單單是大米,有一說一,什麼樣的東西,價格高還是次要,重點是賣假米,害人啊!
問題2:
五常大米供不應求,這麼稀缺還用在你這買?
答:這話說得一點沒錯。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根據XX報導,市面上五常大米的產銷比約為1:10。五常大米年產量xx噸,年銷量卻高達xx噸。」
單單看這個數字,似乎買不到真五常大米是有道理的。不過大家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這個觀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作為一種資源,優質的五常大米也不例外,大量的米都掌握在農戶手中。
農民沒日沒夜終年在田地裡辛苦勞作,他們播種、插秧、灌溉、收割……看著自己的米一天天由綠變黃,成熟長大。
可以說除了農戶,沒人能拍著胸脯保證,這米是名副其實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但話又說回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普通的消費者和普通的農戶之間,壓根就沒有一個直接渠道,沒有一個溝通橋梁。
農戶無法直接去消費者居住的小區擺攤,消費者也沒法去田間地頭買農戶的大米。
最終還有以低廉的價格賣給米商,到最後兩頭利益都受損。
但作為普通消費者,這一切都是他們釀成的錯,為什麼苦果卻要我們承擔?
問題3:
五常大米亂象多,想吃真正的五常大米該如何辨別?
答:
正宗的五常稻花香大米,聞著香,筋糯適宜,入口有嚼勁,有咬頭,飯粒比漿糊、膠水還好用,剩飯涼了不回生。
用五常當地人的話概括,
「不用菜肉等佳餚,也能吃上兩碗白飯。」
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真正的五常大米,並不單單是產在五常的大米。
只有實實在在生長在五常土地上的稻花香2號(五優稻4號),才是真正用於古代皇室、現在國宴的五常大米。
我的家鄉是五常市龍鳳山小山子鎮,這裡家家戶戶都種五常大米,灌溉水源來自龍鳳山水庫。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寒地黑土,充足的光照、超長的無霜期,讓大米能經過138天的漫長生長,營養品質達到了巔峰。
純正的五常大米腹白較多,蒸熟後用東北話講就是「油汪汪兒的」。
正宗的五常大米,米粒質地堅硬,色澤清亮透白,味道醇厚綿長,而且芳香四溢。大米飯最好之後口感極佳,吃起來味道清淡略甜,綿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的表面一層油亮,豔麗漂亮,最重要的是剩飯不回生,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人們米飯的首選。
適合所有人群,尤其適合腎臟和肝臟比較嬌弱的老人孩子長期食用。
關於五常大米為什麼好吃,很多人都曾讚美過,大致了解以下幾點就可以:
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買大米還是不要過分糾結品牌,這一點對任何農產品幾乎都食用。毋庸置疑的是,五常大米就是中國最好的大米。另外,一分價錢一分貨,傳統的銷售渠道層層加價,讓真米幾乎無處可尋,最靠譜的方法,還是直接對接當地自產自銷的農民伯伯。
文章結尾,打個廣告,不喜勿噴。
給大家誠心推薦這家五常大米,好米從播種生產、收割加工再到最後的包裝銷售,全程可靠看得見。農民伯伯自產自銷,去掉中間環節,最大程度保證價格和品質,吃這樣的米,才放心。
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幾分種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哪裡不懂,歡迎交流,共同探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