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4月27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十九世紀的烏雲」的演講。他在展望20世紀物理學前景時提到:
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現在,它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
這兩朵烏雲最終催生出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但120年過去了,這兩朵烏雲的陰影仍然沒有散盡,其中最大的陰影就是雙縫幹涉試驗。
在17世紀至18世紀,物理學界對光的認識分為兩個流派,一個是光的粒子說,另一個是光的波動說,由於牛頓等巨頭對粒子說的支持,波動說長期受到壓制。直至十九世紀初,託馬斯·楊和奧古斯丁·菲涅耳用實驗證實了光的幹涉和衍射特性,光的波動說才逐漸被學界接受。
光的幹涉試驗
1924年德布羅意在他的博士論文《量子理論研究》中,根據愛因斯坦與普朗克對於光波的研究,得出了物質波粒二象性的結論,即任何物質同時具備波動和粒子的性質。
為了證明光的波粒二象性,後人對託馬斯·楊的雙縫幹涉試驗進行了改進,將連續的光源輸入改為單光子斷續輸入。但神奇的現象出現了,人們原本期望能看到光子的粒子特徵,結果在接收屏上仍然顯現出了光的波動性,也就是發生了單個光子與自身的幹涉。
而最神奇的還不止這裡,當人們在雙縫處用設備進行觀測時,接收屏上竟然又神奇地顯現出了光的粒子性。
雙縫幹涉試驗
後來,人們又用具有顯著粒子特性的電子代替光子重複上述試驗,仍然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證實了人的觀測對試驗結果發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尤為詭異的是,當人們將探測器從雙縫的前面移到雙縫後面,也就是光子/電子已經穿過雙縫,按道理來說應該顯現波動性並在接收屏上顯示出幹涉條紋的時候,但試驗結果仍然顯現出了粒子性。
雙縫幹涉試驗
似乎光子知道了我們的心意,主動做出了改變。或者說,人類的觀測行為改變了物理試驗的結果。
我們前面講過,三才思想的偉大之處在於讓無中心無意識的太極有了中心和意識,即以人為中心,以人的意識為意識。人的意識在不經意間就能改變我們的物理世界。而雙縫幹涉實驗恰恰證明了這一難以想像的現象。
我們曾講過天人合一的三個境界,即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人天合一,在雙縫幹涉試驗中,我們還僅僅只是觀測,只是動心起念,連天人感應的境界都沒有達到,就已經顯著影響到了物理世界。若是我們施加更多更積極的幹預,會對物理世界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這讓我們不由得去思考陽明先生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思考佛教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在雙縫幹涉試驗中,到底是我們的意識扭曲幹擾了物理世界,還是物理世界本身就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中?我們所見到的物理世界只是一個幻象?
但至少我們知道,觀測不是簡單地照鏡子,不是簡單的在人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物體的鏡像,而是運用意識的神秘力量對所觀察對象的重塑和改造,區別只是在於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同,所以重塑和改造外界的程度也不相同。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真相——
我們的觀察就是在利用心的力量去造物創物。
易經的產生就是伏羲觀測得來的,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這個觀測者就是一個創造者,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是觀測者,都是創造者,都是造物主。
伏羲觀象設卦
從本質上來說,伏羲所創立的易經是為人類提供的一個造物創物的工具,人在其中居於至關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孔子在《繫辭傳》中有清醒的認識:
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冒天下之道」就是模仿和複製天地運行之道,「開物成務」就是造物創物,人繼承了女媧和上帝的職責,以小造物主的身份,繼續造物創物。孔子的這個觀點既點明了易經的本質,也講述了女媧和上帝,或者說天地覺醒的自主意識按自己的樣子造人創世的道理。
我們之所以將易經看作是宇宙建模學,也正是基於易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的本質。
這裡我們提到了人類是一個小造物主的觀念,可能與很多宗教觀念有衝突,因為很多宗教認為只有神才能稱得上是造物主,人只是被造出來的,尤其是有些宗教將人的地位看得很低,認為人不過是神靈所牧羊的羔羊,必須絕對地信奉神靈,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神靈。
在今早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偶然間從網上看到了《阿甘正傳》中的一句話:
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為他實在是太美味了,上帝特別喜歡他,特別青睞他。
《阿甘正傳》劇照
很多人對這句話評價很高,以自己被咬了一口為榮。我卻覺得毛骨悚然,至少我不喜歡被咬上一口,更不會還引以為榮。我也慶幸自己生活在凡人亦可得道成仙的東方世界,不歸愛吃蘋果的神仙管轄,才有機會坐在這裡與朋友們論道。否則以我這麼可口,肯定早就被啃光了!!
易經並不否認神靈的存在,但即便有神靈,易經也從來沒有要求我們去信奉和崇拜神靈。神靈不過是人類的合作者,共同造物創物罷了。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封神演義》中那段人神並肩作戰、激情燃燒的歲月。
《封神演義》劇照
人類的這種造物能力不僅體現在我們能改造自然,發明各種機器設備,建造高樓大廈,也體現在我們能創造和消滅各種生命形式。人類進入工業化這幾百年來,大量生物滅絕,全球氣候變暖,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過度開發和索取。
但環境的變化在讓一些物種滅絕的同時,也讓那些更能適應新環境的物種大量繁殖,讓原有的部分物種通過變異來適應新的環境。我們通過改變環境來改變全球的生態系統,就如同宇宙自然或者女媧、上帝通過操控「天道」來造物創物一樣。
再舉個例子來理解人類為何是小造物主。
據估計人體內約有50萬億個細胞,而人體內寄生的微生物數量卻高達500萬億之多。想一想,地球上的人類不過77億,一個人體內的微生物數量就達到了地球上人類數量的7倍左右,可見對於人體內的一個微生物來說,人體就相當於宇宙般的存在,或者說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我們的一個念頭,一個動作就可能造成我們體內和體外無數微生物的死亡和新的微生物物種的創生和大量繁衍。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劇照
比如我們都知道人類在發生感染時常常會發熱,原本我們的體溫在36~37攝氏度,這個溫度條件下,病原體會在我們體內大量繁殖,數量可能高達數億之多,嚴重侵害了我們的機體。
這個時候我們的免疫系統會提高體溫,從而改變了我們體內的環境,使得病原體無法適應高溫環境。而我們體內的吞噬細胞則因此活性增強,也許還有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一起去吞噬和消滅病原體,結果就會導致數以億計的病原體被消滅,讓我們恢復健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僅僅是操控自己的體溫,就改變了我們身體這個小宇宙內的生態系統,讓數以億萬計的生物滅絕或者爆發,實現了造物創物。
對這個宇宙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必不可少,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因為如果沒有你我,那麼與我們合一的這個宇宙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雖然我們每個人在宇宙中都很渺小,卻並不卑微,更不需要自卑,因為整個宇宙都是在我們的參與下創建的。要知道——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植根易經思想,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