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箱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時期。
在傳統的變速箱之外,大眾集團、福特集團以及菲亞特集團都推出了(或推出過)雙離合變速箱,而奧迪、日產以及斯巴魯開始大規模使用無級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沒有明確的檔位,卻可以實現極為平順的換擋。不過,雙離合和無級變速箱並不是本文的主角。
為何傳統變速箱似乎一直在6速上轉悠?
自動變速箱的檔位越來越多,逐漸出現了7速、8速甚至9速的變速箱,而一些集團甚至還在研究10速變速箱。不過,仔細分門別類的話,不難發現,這些主打高檔位的變速箱並非傳統變速箱,而傳統變速箱似乎一直在6速上轉悠,這又是為何呢?
不能不提的液力變矩器
上篇我們了解了手動變速箱的結構,由於手動變速箱與發動機之間採用的是硬連接,所以工程師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設置了一個動力的開關:離合器。這就是雙離合變速箱實現的原理,卻不是傳統自動變速箱的。
傳統自動變速箱是和發動機直接連接的,所以自動變速箱需要一個可以「緩衝」的裝置,讓發動機與變速箱雙方有一些準備的時間,於是液力變矩器就出現了。
液力變矩器有一個密閉工作腔,裡面注滿了油液,其中泵輪、渦輪、導輪分別與輸入軸、輸出軸和殼體相連。這樣的結構,在發動機輸入軸進行轉動時,與之硬連接的泵輪也會轉動,同時帶動整個高壓油液轉動,油液經過渦輪再傳遞至導輪,最終達到傳遞力矩的目的。
不過實施起來還是有一些問題要處理的。如果只單純的存在渦輪和泵輪,那麼自動變速箱油液會在泵輪轉動的離心力下甩向外圍,而按照泵輪的轉動的方向帶動渦輪運轉,此時油液流回泵輪時,剛好與泵輪旋轉方向相反,會造成內部衝擊。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液力變矩器需要一個導輪,用以調節殼體中油液流動方向。這樣泵輪與渦輪轉速差較大時,動力輸出的扭矩也變大了,此時的變矩器相當一個無級變速器,通過轉速差來提升扭矩,此時導輪處於固定狀態,用以調節油液回流;而當轉速差降低,渦輪泵輪耦合或鎖止時,扭矩接近對等,無需增矩,導輪隨泵輪和渦輪同向轉動,避免自身攪動油液,造成動力的損失。
為了高效,需要鎖止
正如我們所料,自動變速箱採用的是「軟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零部件硬連接損壞。可,就是因為自動變速箱採用了「軟連接」,它的傳遞效率是否會降低呢?
軟連接的好處有很多,比如起步可以十分平穩,不會出現手動擋離合控制不好,車子向前「竄」的情形。其次,在急加速時,液力變矩器可以增大扭矩,而手動擋變速箱是無法實現的。
這種方式的缺陷來自動力不是直接輸出,如果算上能量損失,泵輪轉速要大於渦輪才可以實現你想要的動力,這無疑是一種浪費。不過,如果我們把泵輪和渦輪硬在合適的時機硬連接起來,那不就可以提高能量輸出了嘛?這種高效節能的零部件叫「液力變矩器鎖止器」,它其實是一個多片離合器,目的就是可以在合適時機將泵輪和渦輪鎖止,達到硬連接的目的,儘可能少的減少能量損失。
創馳藍天是馬自達提出的口號,我們常看到的是創馳藍天發動機,其實創馳藍天變速箱也十分搶眼。創馳藍天變速箱其實就是為提供如手動變速箱一樣的直接驅動感而設計的,它就採用了一個十分特別的液力變矩器。
這臺液力變矩器用多片式鎖止離合器代替了單片式鎖止離合器。摩擦片增多,摩擦面積增大,可以讓動力更加平順,而且創馳藍天變速箱擴大了鎖止離合器的鎖止範圍,讓液力變矩器不需要傳遞非常大的扭矩,這也就是說馬自達的穿馳藍天變速箱多數情況都可以實現硬連接,從而帶來了不一樣的駕乘感受。
鬼斧神功般的行星齒輪
手動變速箱上的檔位設計在自動變速箱上就顯得太過直接而且達不到「自動」的要求。手動變速箱換擋只需要將輸出軸與該檔位的輸出齒輪連接即可,自動變速箱並不是這麼多齒輪在工作,而是採用了一套非常獨特的方式完成變換——行星齒輪組。
行星齒輪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改變不同的檔位,一個基礎的三元行星齒輪可以完美的達到自動變速箱的要求。如果三個齒輪都不固定,那麼整個傳動就會變得沒有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怠速或者空擋情況下。如果固定一個齒輪,那麼其他兩個齒輪會做同向或者反向運動。如果兩個齒輪固定,那麼三個原件就可以形成一個整體,自動變速箱就可以靠這種特性輸出各個檔位。
自動變速箱每個檔位都有一組離合片,從而實現變速功能。很多自動變速箱都採用了控制電腦對離合片進行傳輸信號。正是因為有了控制電腦,所以變速箱現在有了「自學習」功能。這種「自學習」功能在每款車上都有所不同,變速箱會根據駕駛者的意圖不斷調整自己,最終符合駕駛者的要求。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部車子,很多人卻開出來不一樣的感覺。比如說很多人深踩油門就是減檔,但在一部不同駕駛習慣的車子上,這種降檔就會有所延遲。如果變速箱的某個換擋有頓挫感,只要駕駛者來回往復做這個換擋,日後換擋品質也會有所提升。
傳統變速箱檔位數為何止步不前?
並不是傳統變速箱沒有上升的空間,而是傳統變速箱對液力變矩器依賴過大,導致傳統變速箱的結構在體積和成本上難以實現多方位統一。在6檔之上再增加一個檔位所付出的研發成本十分巨大,而取得的實際效益卻不高,最重要的是變速箱體積一大再大,已經影響了輕量化的整個發展道路。
奔馳和採埃孚在2013年都推出了9速自動變速箱,之所以一下子從6檔爬升到9檔是他們放棄了「液力變矩器」。採埃孚最新的9AT體積並不比普通的6AT大,而且重量也更輕。液力變矩器在採埃孚9AT裡的作用僅僅是緩解換擋衝擊,其他時候液力變矩器都是鎖死的,因此可以提高傳動效率。
本田此前的傳統自動變速箱是平行軸式,這種平行軸也遇到了檔位數無法提升的尷尬,因此本田也決定放棄了類似結構,採用了雙離合變速箱,並搭配使用液力變矩器,如此一來雙離合變速箱的一些質量問題就得到了解決,而檔位數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這款變速箱已經被應用在本田思鉑睿上。
小結
在面對CVT和雙離合變速箱時,消費者總認為傳統自動變速箱已經落伍了。比如最受關注的微型轎車中,致炫和飛度就是一對很好的例子,大多數消費者認為致炫搭載的4AT先進性不如飛度的CVT。事實上,大家還是在以「檔位」論英雄。
其實,CVT這是沾了高端低端都叫CVT的便宜,它也有高中低檔次的設計。說到這裡,你對CVT變速箱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請期待下期。